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实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6551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实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实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实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实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实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实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实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实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实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实验高级中学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实验高级中学2016届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月月考)(解析版)

1.异丁烷的二氯代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则其八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2种B.3种C.4种D.5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异丁烷中含有10个氢原子,所以采用换元法,将氯原子代替氢原子,氢原子代替氯原子,从二氯代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就可得到八氯代物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所以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点评:

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注重基础,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

该题的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N原子的最外层未成对电子未画出,错误;B、水分子中的O与2个H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正确;C、Cl原子未成对电子为画出,错误;D、二氧化碳分子中C与每个O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电子式书写的判断

3.N2(g)+3H2(g)

2NH3(g)△H<0。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2转化率的是

①降温②恒压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N2的浓度④加压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①降温,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增大,故正确;②恒压通入惰性气体,体积膨胀,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降低,故错误;③增加N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降低,故错误;④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增大,故正确;故选A。

考点:

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影响

4.向浑浊的水中加入适量的FeCl3·6H2O并搅拌以后,水由浑浊变得澄清。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A.是纯化学变化B.是纯物理变化

C.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D.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铁离子在水中易水解产生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物达到净水的目的,所以铁离子水解是化学变化,而氢氧化铁的吸附是物理变化,故选C。

考点:

考查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

5.有关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的论述正确的是()

A.Na2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

2

D.在2Na2O2+2H2O=4NaOH+O2↑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4e-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OH+O2↑;在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Na2O2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NaOH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Na2O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产物;氧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Na2O2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O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还原,所以Na2O2是还原剂,O2是氧化产物,而H2O的组成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变化,所以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

1,质量比是1:

1,每有2molNa2O2反应,转移2mol电子。

故选项B正确。

考点:

考查有关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的物质的作用及电子的转移的计算的知识。

6.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

HIO4>HBrO4>HClO4B.原子半径大小:

Na>S>O

C.碱性强弱:

KOH>NaOH>LiOHD.金属性强弱:

Na>Mg>A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非金属性是F>Cl>Br>I,因此A不正确;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正确;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是K>Na>Li,C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强弱:

Na>Mg>Al,故D正确。

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

7.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X>W>Z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Y>X>W>Z

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

Z>W>X>Y,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

X>W>Z,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X>W>Z,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

Y>X>W>Z,所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Y>X>W>Z,故C正确;D.主族元素除了O和F之外,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故D正确;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

【名师点晴】熟悉元素周期表,确定元素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短周期元素w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则W是P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确定:

X是N元素,Y是O元素,Z是Si元素,由此分析解答。

8.下列物质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AlB.Fe2O3C.Al(OH)3D.NaHCO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Al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A项错误;B、Fe2O3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项正确;C、Al(OH)3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

Al(OH)3+NaOH=NaAlO2+2H2O,C项错误;D、NaHCO3与氢氧化钠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无机反应

9.图中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

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

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所以酚酞可以做指示剂使用;由图像可以看到:

未开始滴定时,PH=1PH=13可得盐酸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

曲线b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

;曲线a是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的滴定曲线.故选B。

考点:

化学图像滴定操作

点评:

酸碱滴定特别注意:

强酸滴定弱碱时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时用酚酞。

其他情况可用紫色石蕊试剂。

10.对有机物CH3CH=CH—C≡CH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氢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

C.分子中在同一平面内的原子最多有6个

D.分子中在同一平面内的原子最多有9个

【答案】D

【解析】因为碳碳双键是平面型结构,碳碳三键是直线型结构。

又因为和饱和碳原子相连的4个原子一定位于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而碳碳单键可以旋转,所以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

答案选D。

1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的过程中,每转移NA个电子时,阳极溶解铜的质量为32g

B.1mol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1mol烃基与17gNH3所含电子数之比为9:

10

D.一定温度下1L0.5mol/LNH4Cl溶液与2L0.25mol/LNH4Cl含NH4+的物质的量相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上除了铜放电,还有比铜活泼的金属放电,故当转移NA个电子时,阳极的质量减少小于32g,故A错误;B.1molFeI2中含1mol亚铁离子和2mol碘离子,均能被氯气氧化为铁离子和碘单质,故1mol1molFeI2失去3mol电子,即3NA个,故B错误;C.羟基中含9个电子,而氨气为10电子微粒,故1mol羟基中含9mol电子,而17g氨气即1mol氨气中含10mol电子,故个数为9:

10,故C正确;D.常温下1L0.5mol/LNH4Cl溶液与2L0.25mol/LNH4Cl溶液,氯化铵浓度不同,铵离子水解程度不同,所以所含NH4+的物质的量相不同,故D错误;答案为C。

考点:

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

1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铁与盐酸反应:

(2)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

【答案】

(1)Fe+2H+

Fe2++H2↑

(2)CO

+2H+

H2O十CO2↑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考点: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3.可逆反应①

、②

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闭隔板。

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

15

C.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5/11

D.在平衡(I)和平衡(II)中的M的体积分数相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降温由平衡(I)向平衡(II)移动同时XYZ的总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放热,错误,不选A;B、平衡时,右边物质的量不变,由图可以看出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2:

2.2=10:

11,,错误,不选B;C、达平衡(I)时,右边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仍为2摩尔,左右气体压强相等,设平衡时左边气体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有2:

x=2.2:

2.8x=28/11mol,期物质的量减少了3-28/11=5/11mol,所以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5/11,正确,选C;D、由平衡(I)到平衡(II),化学反应②发生移动,M的体积分数不会相等,错误,不选D。

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4.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含有大量Al3+的溶液中:

Na+、NH4+、SO42—、Cl-

②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

Cl-、HCO3—、SO42—、NH4+

③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

Na+、Mg2+、NO3—、SCN-

④在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中:

NH4+、Na+、Cl-、H+

⑤由水电离出的c(H+)=1×10-14mol·L-1的溶液中:

Ca2+、K+、Cl-、HCO3—

A.①②B.①③⑤C.①D.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含有大量Al3+的溶液中:

Na+、NH4+、SO42—、Cl-都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正确;②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而HCO3—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共存,错误;③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SCN-与铁离子结合为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④在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中氢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⑤由水电离出的c(H+)=1×10-14mol·L-1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则NH4+、H+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给定条件的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

1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mol·L-1的KNO3溶液:

H+、Fe2+、Cl-、SO42-

B.通入过量SO2气体后的溶液:

H+、Ca2+、Fe3+、N03-

C.通入足量CO2的溶液:

H+、NH4+、Al3+、SO42-

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

Na+、K+、CO32-、NO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1.0mol·L-1的KNO3溶液中,NO3-、H+和Fe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B.通入过量SO2气体后的溶液中,SO2能被硝酸氧化,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C.通入足量CO2的溶液中,各离子能大量共存,C项正确;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是酸性或碱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H+和CO3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离子共存。

16.氧化铝(Al2O3)和氮化硅(Si3N4)是优良的高温结构陶瓷,在工业生产和科技领域有重要用途。

(1)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下列实验能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的是(填序号)。

a.测定镁和铝的导电性强弱

b.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l2(SO4)3和MgSO4溶液的pH

c.向0.1mol/LAlCl3和0.1mol/LMgCl2中加过量NaOH溶液

(3)铝热法是常用的金属冶炼方法之一。

已知:

4Al(s)+3O2(g)=2Al2O3(s)ΔH1=-3352kJ/mol

Mn(s)+O2(g)=MnO2(s)ΔH2=-521kJ/mol

Al与MnO2反应冶炼金属Mn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氮化硅抗腐蚀能力很强,但易被氢氟酸腐蚀,氮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一种铵盐,其反应方程式为。

(5)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如下:

3SiCl4(g)+2N2(g)+6H2(g)

Si3N4(s)+12HCl(g)△H<0

某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分别将0.3molSiCl4(g)、0.2molN2(g)、0.6molH2(g)充入2L密闭容器内,进行上述反应,5min达到平衡状态,所得Si3N4(s)的质量是5.60g。

①H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mol/(L·min)。

②若按n(SiCl4):

n(N2):

n(H2)=3:

2:

6的投料配比,向上述容器不断扩大加料,SiCl4(g)的转化率应(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298K时,Ksp[Ce(OH)4]=1×10—29。

Ce(OH)4的溶度积表达式为Ksp=。

为了使溶液中Ce4+沉淀完全,即残留在溶液中的c(Ce4+)小于1×10-5mol·L-1,需调节pH为以上。

【答案】

(1)2Al+2OH-+6H2O=2[Al(OH)4]-+3H2↑(2分)

(2)c(2分)

(3)4Al(s)+3MnO2(s)=3Mn(s)+2Al2O3(s)ΔH=–1789kJ/mol(3分)

(4)Si3N4+16HF=3SiF4+4NH4F(2分)

(5)①0.024(3分)②减小(2分)

(6)c(Ce4+)•[c(OH-)]4(2分);8(2分)

【解析】

(1)Al与NaOH、H2O反应生成Na[Al(OH)4]和H2,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6H2O=2[Al(OH)4]-+3H2↑

(2)a、导电性与金属性强弱无关,错误;b、物质的量浓度的Al2(SO4)3和MgSO4溶液中,Al3+与Mg2+浓度不相等,不能根据水解后溶液的pH判断金属性强弱,错误;c、向0.1mol/LAlCl3中加过量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逐渐溶解,说明Al(OH)3呈两性,向0.1mol/LMgCl2中加过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Mg(OH)2的碱性大于Al(OH)3,则Mg的金属性大于Al,正确。

(3)先写出Al与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状态,4Al(s)+3MnO2(s)=3Mn(s)+2Al2O3(s),然后根据盖斯定律求算焓变,∆H=∆H1-3∆H2=-3352kJ•mol‾1+3×521kJ•mol‾1=–1789kJ•mol‾1,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4)氮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一种铵盐,根据元素守恒,铵盐为NH4F,配平可得化学方程式:

Si3N4+16HF=3SiF4+4NH4F

(5)①所得Si3N4(s)的物质的量为:

5.60g÷140g/mol=0.04mol,则v(H2)=6×0.04mol÷2L÷5min=0.024mol/(L·min)。

②因为正反应方向气体的系数减小,若按n(SiCl4):

n(N2):

n(H2)=3:

2:

6的投料配比,向上述容器不断扩大加料,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SiCl4(g)的转化率减小。

(6)根据溶度积的定义,Ce(OH)4的溶度积表达式为Ksp=c(Ce4+)•[c(OH-)]4;c(Ce4+)等于1×10-5mol·L-1,带入Ksp表达式,1×10-5•[c(OH-)]4=1×10—29,可得c(OH‾)=1×10—6,则pH=8.

17.布噁布洛芬是一种消炎镇痛的药物。

它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A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原因是。

⑵有A到B的反应通常在低温时进行。

温度升高时,多硝基取代副产物会增多。

下列二硝基取代物中,最可能生成的是。

(填字母)

a.

b.

c.

d.

⑶在E的下列同分异构体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

(填字母)

a.

b.

c.

d.

⑷F的结构简式。

⑸D的同分异构体H是一种α-氨基酸,H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对苯二甲酸,则H的结构简式是。

高聚物L由H通过肽键连接而成,L的结构简式是。

【答案】⑴酚类化合物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⑵a⑶ac

【解析】⑴

中有酚羟基,易被氧化。

答案:

酚类化合物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⑵酚羟基的邻位易发生取代,a最可能生成,答案:

a;⑶有手性碳的是ac,手性碳如图,a

c

;⑷F为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盐,酸化后生成G,F为

答案:

⑸D为

,同分异构体H是一种α-氨基酸,H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对苯二甲酸,则H的结构简式是

,高聚物L由H通过肽键连接而成,L的结构简式是

,答案:

或。

考点: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同分异构

18.I.下列实验操作、试剂保存方法和实验室事故处理,一定正确的是(填序号)。

A.实验室中,浓硝酸保存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细口试剂并中;

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应向20mL沸水中逐滴滴加1~2mL饱和的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到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为止;

C.在石油的分馏实验中,温度

计需插入液体中;

D.不慎将浓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E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F.在进行中和热测定时,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使用碎泡沫以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使用铜质搅拌棒进行搅拌、取用的碱溶液略过量、进行两到三次实验取平均值。

II.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为CO2及CO、NOX(NO和NO2)的混合物,其中NO的体积分数占95%以上)等。

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换器”,利用催化剂使CO和NOX发生反应大部分转化为CO2和N2。

某小组在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处理汽车尾气中CO和NOX的反应并测量反应后混合气体的组成。

(已知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2)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中的NOX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容器中生成的NOX为N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通入的NOX为NO,C装置增重8.8g,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4.48L(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4)。

则收集到的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高效催化剂,将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毒气体,便彻底解决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略

19.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⑴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反应。

⑵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乙的作用是。

⑶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⑷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

要除去该物质,可现在混合液中加入(填写字母)。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      (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得到乙醛。

⑸图中丙处导管应倾斜的原因是。

⑹本实验中若不鼓入空气,其他操作不变,乙处试管内也得到了乙醛,则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⑴2Cu+O2

2CuOCH3CH2OH+CuO

CH3CHO+Cu+H2O放热

⑵加热冷却⑶乙醛乙醇水氮气⑷乙酸c蒸馏

⑸使冷凝的乙醇蒸汽易于回流

⑹CH3CH2OH

CH3CHO+H2

【解析】

(1)在加热的条件下,铜被氧化生成红色的氧化铜。

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说明生成的氧化铜又被还原重新生成了铜单质,即氧化铜被乙醇还原,而乙醇被氧化生成了乙醛。

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反应一定水放热反应。

(2)反应中需要乙醇的蒸汽,所以甲通过加热来产生乙醇气体。

乙醇的氧化产物是乙醛,常温下是液体,所以通过乙冷却得到乙醛液体。

(3)由于反应中乙醇气体不可能被完全氧化。

所以在试管a中一定含有没有来得及反应的乙醇,所以a中的物质有乙醇、乙醛和水。

空气中的氮气不参与反应,最好通过排水法收集到集气瓶中。

(4),试纸显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即部分乙醛被氧化生成了乙酸。

所给的物质只有碳酸氢钠和乙酸反应,所以通过碳酸氢钠来除去乙酸,由于乙醛和水是互溶的,所以应通过蒸馏得到乙醛

(5)丙处导管应倾斜主要是为了冷凝的乙醇蒸汽易于回流,增大产率

(6)乙醇脱氢发生了氧化。

20.(7分)浓H2SO4与炭反应,产物成分可用下图装置来确认: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装置C的作用是,E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

(4)请用1、2…等标号,写出装置的连接顺序:

1-。

【答案】

(1)C+2H2SO4(浓)

CO2↑+2SO2↑+2H2O

(2)Ba2++2OH-+CO2=H2O+BaCO3↓(3)除去SO2;无水CuSO4(4)17865432

【解析】

试题分析:

(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2、SO2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

(2)品红溶液检验S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所以利用氢氧化钡检验CO2,则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2OH-+CO2=H2O+BaCO3↓;

(3)由于SO2也能使氢氧化钡变混浊,则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SO2;由于气体通过溶液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首先检验水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