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陈天会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6450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陈天会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7陈天会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7陈天会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7陈天会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7陈天会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陈天会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docx

《7陈天会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陈天会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陈天会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docx

7陈天会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实施“一城两带”战略加快“五城”建设步伐为实现十堰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陈天会在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应对挑战、负重前行的五年,是克难奋进、提振信心的五年,是打破瓶颈制约、发展成果丰硕的五年。

五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务实创新,艰苦奋斗,克难攻坚,圆满完成了市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翻番,预计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5亿元,是2006年的2.5倍,人均GDP突破2.5万元;可比口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0亿元,是2006年的3.5倍;汽车总产量56万辆,是2006年的4.6倍;财政总收入105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亿元,是2006年的4.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亿元,是2006年的2.5倍;五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2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五年的发展,使十堰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进入了一个厚积薄发的新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我们审时度势抓转型,发展思路不断完善。

三届市委换届之初,十堰的发展面临严重困境,东风“两个总部”外迁的影响逐步显现,汽车产业结构性调整、商用车市场大幅波动等多种不利因素交织,2006年十堰的生产总值增幅跌入历史最低点,工业经济增速滑落至全省末位,“车都”变“废都”之说不绝于耳,发展信心受到较大影响。

市委沉着应对,冷静分析形势,先后提出了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一统三分”指导方针、建设百万量级汽车城、“一城两带”发展战略和建设“汽车之城、旅游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区域性中心之城”的目标。

这些思路和目标,是对历届市委实践探索的坚持和发展,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符合十堰市情,体现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地推动了十堰发展。

  ——五年来,我们抓大事、办要事,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得到提升。

成功举办了第三、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开创了十堰承办世界性盛会的历史。

基本完成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18万移民任务,实现了安全、有序、和谐搬迁的目标。

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十堰成为湖北第二个国家卫生城市。

圆满筹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一流的参观现场和会务组织受到了与会者一致好评。

上了一大批项目,引领十堰经济走出低谷、迈上新台阶。

为了办好这些大事、要事,先后开展了“千名干部进百企”、“重大项目百日攻坚”、“五月行动计划”、“九大重点工作专项督办”等一系列活动,选择某一时段,集中领导和精力,对重点工作实行重点突破。

抓大事、办要事,锤炼了干部作风,提高了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五年来,我们攻难点、破难题,“四大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

针对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瓶颈制约,以“一统三分”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竹房城镇带建设初见成效,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正式启动。

针对产业结构单一的瓶颈制约,着力调结构、促转型,在发展壮大汽车产业的基础上,以“双亿工程”为抓手,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地方工业,积极培育旅游、水电、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主四大”产业格局,地方工业比重由2006年的31%提高到51%,“双亿”企业由40家发展到133家,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市可比口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是2006年的3.4倍。

针对交通闭塞的瓶颈制约,大力推进机场、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着力改善交通条件。

武当山机场即将动工,武当山旅游港口投入使用,十房、十白、郧十、谷竹4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襄渝铁路复线、十漫高速、武神公路全面建成,十堰至武汉首开动车。

针对发展空间不足的瓶颈制约,开创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实施山地整理,累计开挖土石5亿多立方米,搬掉山头100多个,整理山地6.5万亩,东风6大工业园等一大批项目加快建设,上海路、天津路、重庆路、小康路等16条城市大道相继建成,管道天然气十堰支干线全线贯通,博物馆、游泳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0多平方公里拓展到80多平方公里。

  ——五年来,我们解民忧、惠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以住房保障、医改、城乡救助、就业和社会保障、城市公交等为重点的民生工作取得新突破。

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万多套,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万人,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60万人次;农村24.7万人纳入低保,城镇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五项社会保险”扩面新增110万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率均达到95%;城市公交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9万人,完成620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12座污水处理厂、5座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森林覆盖率达到53%,节能减排指标达到省定标准。

各类移民、对口援川、援疆等工作圆满完成。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政法、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成效显著。

人大、政协工作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政策研究、老干部、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连续6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五年来,我们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东风轮胎厂等一大批企业完成改制,国有企业改制面达98%。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经营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平稳推进。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预计2011年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2.8亿美元,分别是2006年的3.1倍和7.2倍。

以举办两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为契机,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

  ——五年来,我们着眼于提高能力、增强活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逐步提高。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等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创先争优经验在全省推广。

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和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县乡换届圆满完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

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得到省委肯定和群众好评,“十个全覆盖”稳步推进,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道廉文化建设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

党的作风建设得到新的加强,“刹三风”、“五个专项治理”、“三万”、“治庸问责”等活动成效明显。

  五年的奋斗历程为我们推进跨越式发展、再创新辉煌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些经验主要是:

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完善切合十堰实际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打基础、管长远”,着力打破瓶颈制约,改善发展条件,培植发展后劲;始终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始终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十堰精神,勇于战胜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今后五年形势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十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是十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是十堰跨越式发展的攻坚期。

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实现十堰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必须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完成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重任,不负党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以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十堰为目的,围绕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四大历史任务,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文化活市,全面实施“一城两带”战略,加快“五城”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现新跨越,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新突破,“一城两带”基本建成;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民生得到持续改善,人民幸福指数逐年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绿色发展取得新成就,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向好;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始终牢牢把握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总体战略和总体目标。

  ——始终紧扣跨越式发展这一总体要求。

  坚定地把跨越式发展写在十堰发展的旗帜上,力争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的基础上,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跃上新层次,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全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十堰在全省的位次。

  ——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城两带”这一总体战略。

推进十堰跨越式发展,要始终牢牢把握“一城两带”这个总体战略,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加快十堰城区建设,加快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形成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牢牢把握“五城”建设这一总体目标。

建设“汽车之城、旅游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区域性中心之城”,是省委对十堰的殷切期望,是历届市委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十堰人民的美好愿景。

必须把“五城”建设这一总体目标持之以恒地落实到十堰跨越式发展的伟大进程中。

要以不断提升汽车产业整体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巩固提升汽车之城;以武当山、太极湖为龙头,突破性发展山水一体、文旅一体大旅游,着力构建旅游之城;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确保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水质安全为目标,着力建设生态之城;以创新社会管理、持续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十堰人民幸福指数为目标,着力建设和谐之城;以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国际商用车之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为目标,着力构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深入推进“一城两带”战略,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

  1、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实现“一城两带”建设新突破

  我们要按照“一城两带”战略总体部署,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推进城区和县域共兴共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十堰城区建设。

按照“东拓、北扩、西优、南通”的思路,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加快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步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以“三城联创”为载体,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以山地整理为抓手,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市(城区)县(郧县)对接和卫星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十堰城区建成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生产汽车能力超过百万辆的开放型、多功能、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加快竹房城镇带建设。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努力把竹房城镇带建成全省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加快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

以水源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富民奔小康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汉江沿线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移民安置、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把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成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2、按照“一统三分”要求,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纽带、项目为抓手、富民为目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以产业发展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把项目建设作为核心环节,以更多的项目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抓紧实施以百万亩茶叶、百万亩核桃、百万亩中药材、年出栏百万只山羊为主要内容的“四百万工程”和“菜篮子工程”,力争全市特色产业基地超过600万亩、年产值超过150亿元、产业化经营综合产值超过400亿元。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各县市区每年要争取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3家,加快培植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

实施绿色品牌战略,打造名优品牌,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

以县城和省级重点城镇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小城镇、区域中心城镇和边远区域口子镇,加速劳动力、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

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后劲为突破口,推进农村改革创新。

探索多种方式的土地流转,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土地资源和山场资源。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争取国家、省财政投入的同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信贷比重。

以户籍制度改革、劳动力培训、农民工维权为重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快农民向城镇转移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鼓励回归创业。

  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抢抓国家实施秦巴山区连片扶贫攻坚计划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政策落实、责任落实、规划落实、任务落实的有机统一,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力的举措,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逐步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确保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基本保障。

  3、坚持工业强市,不断提升工业化水平

  坚持工业强市,必须坚持发展汽车工业不动摇,坚持发展地方工业不动摇,坚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不动摇,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能力和水平。

经过5年努力,工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突破3000亿元。

  着力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

按照汽车产业国际化要求,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巩固和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产业国际品牌形象,培育汽车文化,努力把十堰打造成国际商用车之都。

坚定不移地服务东风公司,落实《政企共建百万量级汽车城合作框架协议》和“61行动计划”,全力服务东风公司大商用车发展战略,支持东风商用车做大做强。

坚定不移地发展地方工业,坚持整车和零部件一起上,生产和流通、城区工业和县域工业两手抓,规模与质量双提升,实现差异化、集群化、系列化发展,重点培植龙头整车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和品牌产品。

用3-5年的努力,力争汽车产能突破1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加快发展资源型加工工业,着力培育更多的新兴支柱产业。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坚持土地集约、园区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差异化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

加快白浪、东城、西城和长岭等工业聚集区建设,实施“百亿企业、千亿园区计划”、“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微小企业创业工程”。

重点支持东风公司6大工业园区建设,支持各县市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支持十堰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改变我市县域经济在全省的落后地位,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

通过不断完善县域经济考评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和扶持机制,引导各县市区依托资源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更多辐射力和带动力强的大项目落户各县市区,推动县域工业做大做强。

经过5年努力,全市县域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县域亿元企业过百家,县域经济在全省排名明显提升。

  4、坚持山水一体、文旅一体发展方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要按照山水一体、文旅一体发展方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推进,实现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

充分发挥大山大水大人文的优势,构建武当山、太极湖与十堰城区相衔接的核心旅游圈,以“三区三线”为基本架构的市域旅游圈,十堰与郑州、西安、重庆、三峡、神农架相衔接的黄金旅游圈,努力形成大旅游格局。

经过5年努力,争取旅游人数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00亿元。

  以武当山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各县市区重点景区景点建设,打造精品景区和线路,推进全市旅游整体开发。

在确保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水质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旅游发展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的思路,加快推进太极湖及丹江口环库区生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把太极湖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态文化旅游和休闲养生示范区。

围绕旅游六要素,加快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优先发展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汽车服务业、创意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中介咨询、房地产、社区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第三产业优化升级。

  5、坚持文化活市,推动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先行、点线面结合、总体布局、分步实施”的思路,以传媒大厦、广电大厦、十堰大剧院、国家南水北调博物馆、汽车广场、汽车博物馆等标志性工程为主体,建设十堰文化产业园。

  6、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把绿色发展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源和新支撑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让绿色发展为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加强生态建设。

按照国家生态功能示范区规划要求,加快河流、湿地生态修复和石漠化治理,加快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抓住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向国家争取更多的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项目,争取汉江生态经济带尽快进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扶持项目,争取尽早建设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生态文明示范区。

  加强污染防治。

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加强农业面源和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

  7、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十堰发展活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

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

  进一步扩大开放。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力度。

继续坚持重大项目市级领导负责制,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信贷和用地指标支持,确保全市投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十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牢固树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为投资者创造和谐宽松、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加强政企共建,增进与东风公司交流合作,推动十堰与东风发展的深度融合。

  

加快构建和谐十堰,不断提高十堰人民幸福指数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把人民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以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创建活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坚持扩大就业和稳定岗位并举,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市民提供就业保障。

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全面建立以“五项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促进公平、和谐稳定为导向,把教育作为首要民生来落实。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落实移民扶持政策,加快移民建村建镇工作,确保移民安居乐业、移民安置区长治久安。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加强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坚决制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推进法治十堰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规范法律服务,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

坚持党管武装根本原则,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落实军人及军属优抚安置政策,深入开展“双拥”共建。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要在全市推进思想大解放,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认识和谋划十堰的跨越式发展,使我们解决发展实际问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能力全面提升,办法更有成效,以思想和精神的新跨越,引领经济社会大发展。

要大力倡导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引导各级干部大胆探索先于别人、优人别人的发展新路径。

  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深入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继续做好研究生、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工作,尊重干部成长规律,放手让年轻干部到实践中锻炼提高。

加快构筑跨越式发展的“人才高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理念,让人才优势成为第一优势,人才竞争力成为第一竞争力,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以增强活力为重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围绕激发基层党建生机与活力,深入推进基层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和“活力工程”建设,切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完善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党代表任期制、“一会两票”民主管理等制度,不断扩大党内基层民主。

建立完善管党责任制及考核评价办法,切实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强作风建设,积极营造克难攻坚、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要把作风建设作为关乎十堰跨越式发展成败的关键性工程来抓,以良好的作风把跨越式发展的蓝图变成现实。

要坚持不懈地治理“庸懒软散”作风,提高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和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突出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不断充实新内容、完善新措施,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惩治和预防腐败。

加强源头防腐工作,推进“十个全覆盖”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肃处理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挥霍公款等不良行为,严厉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始终保持各级党组织的肌体健康,保持全市干部队伍的清风正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