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生物第4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6436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生物第4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高中生物第4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高中生物第4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高中生物第4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高中生物第4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生物第4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

《版高中生物第4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生物第4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生物第4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

版高中生物第4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1

章末总结

1.酶并非都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3.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形成(伴随能量的释放和储存)。

生物体内ATP含量不多,但转化迅速,能保证持续供能。

4.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动物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用于除C3还原之外的各项生命活动。

5.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膜,产物是O2、[H]和ATP。

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产物是有机物、NADP+和ADP、Pi。

6.光合作用中的物质转变为:

(1)14CO2→14C3→(14CH2O);

(2)H218O→18O2。

7.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变为: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8.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反应式为: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式为:

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或C6H12O6

2C3H6O3+少量能量。

一、验证酶特性的实验方法整合

1.酶的高效性实验探究

对照组:

反应物+无机催化剂

底物分解速率。

实验组:

反应物+等量酶溶液

底物分解速率。

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底物分解速率。

2.酶作用的适宜条件实验探究

(1)最适温度的探究思路

(2)最适pH的探究思路

O2的产生速率

例1

 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

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答案 B

解析 因加热本身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故不能用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可用酶与无机催化剂作比较;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因为斐林试剂检测中水浴加热时会使低温条件下的酶的活性升高;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因为无论蔗糖水解与否遇碘液都没有颜色变化。

 

二、分析当光照与CO2浓度发生骤变时,C3、C5、[H]和ATP的变化

条件

C3

C5

[H]和ATP

(CH2O)合成量

模型分析

光照强度由强到弱,CO2供应不变

增加

减少

减少

减少

光照强度由弱到强,CO2供应不变

减少

增加

增加

增加

光照不变,CO2量由充足到不足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光照不变,CO2量由不足到充足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例2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是____________(填“C3化合物”或“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填“低”或“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3化合物 

(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 (3)高 (4)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的ATP和[H]少

解析 

(1)CO2浓度降低时,C3化合物产生减少而消耗继续,故C3化合物的浓度降低,所以物质A代表的是C3化合物。

(2)在正常情况下,1molCO2与1molC5化合物结合形成2molC3化合物,即C3化合物的浓度是C5化合物浓度的2倍。

CO2浓度迅速下降到0.003%后,C5化合物的产生量不变而消耗量减少,故C5化合物的浓度升高。

(3)CO2浓度继续处于0.003%时,因光反应产物[H]和ATP的积累而抑制光反应过程,从而引起暗反应中C5化合物的浓度又逐渐降低,而C3化合物的浓度逐渐升高,在达到相对稳定时,C3化合物的浓度仍是C5化合物浓度的2倍。

(4)CO2浓度较低时,暗反应减弱,需要的[H]和ATP量减少,故CO2浓度为0.003%时,在较低的光照强度时就能达到最大光合速率。

三、生物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1.根据生物的类型判断:

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大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如乳酸菌)或者乙醇和二氧化碳,但也有些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菌、蓝藻等。

高等动物无氧呼吸都是产生乳酸的,高等植物绝大部分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也有产生乳酸的,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的胚(可记忆为“马吃甜玉米”)等。

2.根据反应物、产物的类型判断

(1)消耗O2→有氧呼吸,但无法确定是否同时进行了无氧呼吸。

(2)有H2O生成→有氧呼吸,但无法确定是否同时进行了无氧呼吸。

(3)无CO2产生→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4)有CO2生成

①CO2产生量=O2消耗量→有氧呼吸。

②CO2产生量>O2消耗量→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并存。

③只生成CO2不消耗O2→产生乙醇的无氧呼吸。

(5)有乙醇产生

①乙醇量=CO2量→只进行产生乙醇的无氧呼吸。

②乙醇量小于CO2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产生乙醇的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有氧呼吸。

(6)有乳酸产生

①产生乳酸不产生CO2→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②同时产生乳酸和CO2→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例3

 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h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如表所示:

O2浓度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8

CO2释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0.8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储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C.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

D.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答案 B

解析 只要氧气的吸收量不为0,就说明进行了有氧呼吸,故O2浓度为1%~3%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项错误;O2浓度超过20%时,随O2浓度的增大,有氧呼吸不再增强,C项错误;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D项错误;O2浓度为5%时,CO2释放量最少,说明细胞呼吸最弱,有机物消耗最少,有利于储藏苹果,B项正确。

四、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计算

1.绿色植物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数值表示呼吸速率。

2.绿色植物组织在有光的条件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测得的数值表示净光合速率。

3.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用O2、CO2或葡萄糖的量表示如下:

(1)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实测的O2释放量+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

(2)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实测的CO2吸收量+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

(3)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量=葡萄糖的积累量(增重部分)+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

例4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影响。

如图为在一定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线粒体

B.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5mgCO2/(100cm2叶·小时)

C.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c点所示光照强度条件下11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45mg

D.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图中b点将右移,c点将下移

答案 A

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a点该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将该植物叶片置于c点所示光照强度条件下11小时,每100cm2叶片CO2的净吸收量为10×11=110(mg),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每100cm2叶片CO2的释放量为5×13=65(mg),故每100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110-65=45(mg);若将温度升高到30℃,则细胞呼吸强度会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会减小,故b点将右移,c点将下移。

五、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测定装置

1.装置中溶液的作用:

在测细胞呼吸速率时,Na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CO2;在测净光合速率时,NaHCO3溶液可提供CO2,保证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

2.测定原理

(1)甲装置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由于NaOH溶液吸收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左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

(2)乙装置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由于NaHCO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右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释放速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

(3)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例5

 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

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

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透光玻璃瓶甲

透光玻璃瓶乙

不透光玻璃瓶丙

4.9mg

5.6mg

3.8mg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mg

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

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1.1mg

答案 B

解析 本实验中氧气含量甲瓶-丙瓶即4.9-3.8=1.1(mg),可表示一昼夜丙瓶中生物细胞呼吸量,乙瓶-甲瓶即5.6-4.9=0.7(mg),可表示一昼夜乙瓶中生物产生的净氧气量,因此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1.1mg+0.7mg=1.8mg,B项正确,D项错误;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A项错误;一昼夜后,乙瓶水样中的CO2含量下降,因此其pH上升,而丙瓶中只进行细胞呼吸,CO2含量上升,pH下降,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C项错误。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生物学科是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生物学知识是在实验过程中总结提炼的,也是在实验中发展和完善的。

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能力,是学好生物学的重要任务,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

其次,让探究活动走进生活,探究活动不只是在课堂实验之中,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可探究的问题,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1

 如图所示是测定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所用的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结论

甲装置

乙装置

A

液滴左移

液滴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B

液滴不动

液滴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

C

液滴不动

液滴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D

液滴左移

液滴右移

既进行有氧呼吸,

又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C

解析 甲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将酵母菌产生的CO2吸收,故着色液滴的移动只与O2体积的变化有关,如果着色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如果着色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乙装置中试管内的液体是蒸馏水,着色液滴的移动与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的差值)有关。

如果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着色液滴不移动;如果着色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或只进行了无氧呼吸;若甲、乙两装置中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已死亡。

例2

 图甲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乙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点的生理状况与图乙中______________时相同,此时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为________,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的时间段为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为探究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水滴位置在X处,恒温30min后,将针筒容量调到0.6mL处,水滴的位置恢复到X处。

若以氧气释放量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则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是________mL/h,该数值比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低,原因是_________。

图丙

答案 

(1)6:

00和18:

00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6:

00之前 6:

00~18:

00 (3)0.8 植物同时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氧气

解析 

(1)图甲中B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相当于图乙中的B、C两点,即6:

00和18:

00(6时和18时)。

此时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都可以产生ATP,故产生ATP的部位主要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图乙中,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所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为6:

00(6时)之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的时间段为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时间段,即曲线中6:

00~18:

00(6时~18时)。

(3)根据题意可知,实验所测得的数据为净光合速率,该植物同时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氧气,所以该数值比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低,此时植物净光合作用的速率是(0.6-0.2)×2=0.8mL/h。

1.(2019·湖南长沙一中高一上检测)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

下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先将各组试管中相应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的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

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

D.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

答案 B

解析 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要先将各组试管中相应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的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A正确;酶易受pH的影响,且淀粉在酸性环境中可以水解,所以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不相同,B错误;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酶已经失活,不能水解淀粉,故淀粉含量基本不变,C正确;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D正确。

2.科学家提取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分离出类囊体和基质,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如下表所示),用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下列选项中对各试管得到的产物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试管

叶绿体结构

光照

C18O2

ATP、[H]

五碳化合物

类囊体

基质

基质

基质和类囊体

注:

表中的“+”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

A.甲试管可得到18O2

B.乙试管可得到三碳化合物

C.丙试管可得到葡萄糖和淀粉

D.丁试管可得到蔗糖

答案 B

解析 光合作用中氧气来自水,A项错误;乙试管有叶绿体基质无光照,但有暗反应需要的五碳化合物、二氧化碳和ATP、[H],二氧化碳被五碳化合物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B项正确;暗反应不需要光照,但没有[H]和ATP,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成糖类,C项错误;细胞中蔗糖是在叶绿体外产生的,D项错误。

3.如图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装置甲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

B.装置乙有色液滴不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装置丙可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D.3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并设置对照实验

答案 C

解析 装置甲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装置乙中,若有色液滴不移动,说明气体的量没有变化,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B项正确;装置丙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细胞呼吸是否产生CO2,因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C项错误;微生物也会进行细胞呼吸,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项正确。

4.如图所示为某阳生植物细胞在夏季某一晴天内的光合作用过程中C3、C5的含量变化。

若第二天中午天气由晴天转为阴天,叶绿体中C3、C5含量的变化分别相当于曲线中的(  )

A.c→d段(X)、b→c段(Y)

B.d→e段(X)、d→e段(Y)

C.d→e段(X)、c→d段(Y)

D.b→c段(X)、b→c段(Y)

答案 B

解析 光照加强时,光反应加强,ATP、[H]含量增加,C3被还原成(CH2O)和再生C5的过程增强,而CO2供应量不变,CO2固定消耗C5的量基本不变,所以C3减少、C5增加;光照减弱时则相反,由此判断X曲线表示的是C3在一天中的含量变化,Y曲线表示的是C5含量的变化;与晴天相比,阴天光照减弱,所以C3含量的变化如X曲线的d→e段,C5含量的变化如Y曲线的d→e段。

5.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

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细胞呼吸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和细胞呼吸强度的差值均为0

答案 D

解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太阳能,A项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植物乙的,B项正确;植物光合与细胞呼吸强度的差值即净光合速率,由曲线可知在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植物乙的,C项正确;由曲线可知,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不为0,故D项错误。

6.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的非绿色器官的细胞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是植物种子储存的最佳氧气浓度

B.氧浓度为b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C.如果是人体,则该图中的曲线Ⅰ、Ⅱ不存在

D.曲线Ⅲ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答案 A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Ⅰ是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Ⅱ表示细胞总呼吸量,Ⅲ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时,细胞呼吸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最适于储藏植物种子,而氧气浓度为a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不是最低,A错误;当氧气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完全被抑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如果是人体,则该图中的曲线Ⅰ、Ⅱ不存在,C正确;曲线Ⅲ表示有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正确。

7.图中表示将某植物放在不同CO2浓度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比较a、b、c三点所对应的叶肉细胞中C3含量的高低是(  )

A.a>b>cB.a

C.a>b=cD.a=b

答案 A

解析 a与b两点的CO2浓度相同,但a点的光照强度比b点低,被还原的C3少;b与c两点的光照强度相同,但b点二氧化碳浓度高于c点,所以b点产生的C3要远高于c点。

8.如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含量

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生成量多

C.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答案 D

解析 甲图中,当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达到最大值后,限制光合速率的外部因素有CO2浓度、温度等,内部因素有酶的含量、色素的含量等;乙图中与c点相比,d点光照较强,单位时间内生成的[H]、ATP较多,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加强,消耗的C3较多,从而使CO2的固定过程加强,因此相同时间内d点比c点生成的C3总量多;丙图中,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实现的,超过酶的最适温度后,曲线走势会下降,而不是稳定不变。

9.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为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的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向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适宜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的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中70℃应改为37℃。

因为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