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617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9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时

2

课题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第1.2课时

课型

 

⑴知识方面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学习水平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教具实验准备

多媒体,

教学

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导课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

大家请看章引言,有何感想?

展示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回答。

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小组交流〖提示〗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展示与精讲孟德尔的初步介绍

设疑:

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

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讲述:

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设疑: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讲述:

结合挂图、课件和学生的回答,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

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

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

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讲述:

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给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怎样设计的?

〖讲述〗利用挂图让学生比思考边讲解。

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

(♀或♂)(♂或♀)

F1:

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787:

277

3:

1

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

F2中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讲解:

孟德尔8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7对相对性状,(课件展示他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有普遍性,而且F2代还带有特定的比例,大致都在3:

1左右。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

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

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教师结合图1-5讲解孟德尔的解释

P:

DD×dd1.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互不融合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F1配子:

Dd3.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

子要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F1:

Dd

Dd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F2配子:

DdDd

F2:

DDDdDddd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D:

Dd:

dd

1:

2:

1

引出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

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3∶1的结果吗?

〖提示〗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第2课时

实验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设疑:

孟德尔在不知道遗传因子是什么的情况下,用抽象的遗传因子来分析杂交实验结果。

提出了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的假说,是超越自己时代的一种非凡的设想。

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吗?

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指导学生阅读实验的目的要求,明确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

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

1.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生物体的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

2.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

2.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确保雌、雄配子数目相等。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

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是为了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准备实验材料用具。

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做实验。

组织学生汇报,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将每个小组的实验结

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比较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思考:

为什么全班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更接近?

如果孟德尔在研究遗传实验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结果,他还能正确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

设疑:

孟德尔假说合理地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但是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孟德尔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呢?

讲述:

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给出测交概念,指导学生通过绘制遗传图解,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

巡视检查学生习作的情况。

通过课件或板图,展示规范的测交遗传图解,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

杂交子一代隐性纯合子

高茎矮茎

测交Dd×dd

配子Ddd

测交后代Dddd

高茎矮茎

1:

1

遗传图解2 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图解

展示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即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测交,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两种性状之比接近1∶1。

设疑:

引导学生分析:

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是否相同,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

孟德尔设计测交试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介绍假说—演绎法。

四、分离定律依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巩固与总结

1.选材:

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真实遗传

2.过程:

人工异花传粉一对相对性状的正交

P(亲本)高茎DDX矮茎dd互交反交

F1(子一代)高茎Dd纯合子、杂合子

F2(子二代)高茎DD:

高茎Dd:

矮茎dd

1:

2:

1分离比为3:

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区分大小写)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测交(F1)DdXddF1是否产生两种

高1:

1矮比例为1:

1的配子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时

2

课题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第3.4课时

课型

 

⑴知识方面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学习水平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具实验准备

多媒体

教学

方法

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

导课〖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是两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

进一步地思考讨论,双亲的性状是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递给后代的?

在育种实践中人类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

展示教学目标

提出问题阅读P9~P10第三段,思考时提出的问题。

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展示与精讲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影响其他相对性状?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

〖讲述〗教师以挂图和学生的回答讲述: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现象

1、杂交P:

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

(种子)(种子)

(植株)(植株)

F1:

(受精卵)

黄色、圆粒

(种子、100%)

2、F1自交:

黄色、圆粒(种子时的F1)

(即:

黄、圆X黄、圆)

同植株卵子精子

F2:

种子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10810232

(≈9:

3:

3:

1)

(二)数据分析

1、分析每对性状的F2:

粒色:

黄/绿=315+10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