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葡萄沟》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6080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葡萄沟》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葡萄沟》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葡萄沟》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葡萄沟》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葡萄沟》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葡萄沟》精品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葡萄沟》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葡萄沟》精品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葡萄沟》精品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葡萄沟》精品教案

2018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11课《葡萄沟》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葡萄沟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认读1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10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能力目标

1.熟悉课文脉络及描写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理解词语,学会本课生字词及多音字的正确读法。

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葡萄沟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难点

1.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深意。

   

2.通过对葡萄沟的描写,引导学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学法

问题学习

教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演示第2、3张幻灯片)

你们知道葡萄是在什么时候成熟吗?

那你们知道怎样可以把新鲜的葡萄保存起来吗?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制作葡萄干的。

(演示第4张幻灯片)

苹果、梨、西瓜、葡萄等。

八九月。

把葡萄制成葡萄干。

想。

读课题《葡萄沟》。

以学生喜欢的话题切入主题。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演示第5-8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坡”的偏旁是“土”

“起”的偏旁是“走”

“收”的偏旁是“攵”

“利”的偏旁是“刂”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城”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新疆吐鲁番茂密梯田凉棚

维吾尔族阴房碉堡蒸发

二、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

(演示第9张幻灯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新疆吐鲁番有个叫(葡萄沟)的地方,出产(水果),到了秋季,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美丽极了。

人们把收下来的一部分葡萄送到(城里),另一部分制成了(葡萄干)。

2.研读第一段,走进葡萄沟。

(演示第10-13张幻灯片)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那里出产水果。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1)这里说的是什么地方的事情?

葡萄沟:

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区东北11千米处,南北长约8千米、东西宽约2千米,因盛产葡萄而得名,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旅游胜地。

(2)那里出产什么呢?

出产:

天然生长或人工生产。

(3)都出产什么水果呢?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八九月是葡萄。

(4)人们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水果呢?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葡萄沟的葡萄是怎样的吧!

(演示第13-22张幻灯片)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葡萄沟的葡萄在哪种植的?

梯田:

在山坡上沿着山坡的水平方向修筑的条状的田地。

多音字:

zhònɡ(种植)(种树)

zhǒnɡ(种子)(播种)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3)葡萄是什么样子的?

(4)这里说葡萄都有什么颜色?

(5)这里怎样形容葡萄的颜色多?

五光十色:

形容色彩鲜艳。

(6)按照这句话写一写句子。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①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②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跳皮筋的、有捉迷藏的、有跳房子的,)丰富多彩,热闹极了。

(7)思考:

同学们,你们说在这句话中可以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吗?

为什么呢?

不可以。

“五光十色”说的是色彩多而鲜艳,而“五颜六色”说的是色彩多;这里说的是葡萄有很多的颜色而且很鲜艳,所以应该用“五光十色”。

(8)在葡萄成熟的时候到葡萄沟去会怎样呢?

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多音字:

hǎo(好人)(好坏)

hào(好客)(爱好)

“热情好客”“准会”“最甜”说明了什么?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4.那么收下来的葡萄都怎样处理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演示第23-32张幻灯片)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

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1)收下来的葡萄都是怎样处理的呢?

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多音字:

ɡān(干净)(葡萄干)

ɡàn(才干)(干活)

(2)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呢?

运到阴房——挂在架上——蒸发水分——制成葡萄干。

多音字:

fèn(水分)(养分)

fēn(分开)(分别)

(3)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

阴房:

在葡萄沟较高的坡地上,建的一种晾葡萄干的特殊房屋,它的四周都用土坯叠砌,但在墙上密密麻麻布满气孔。

碉堡:

碉堡是军事上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水分是怎样蒸发掉的呢?

利用流动地空气把水分蒸发掉。

也就是热空气从阴房四周的小孔里循环流动。

(5)这里的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呢?

(6)同学们,你们觉得葡萄沟怎么样呢?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7)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8)同学们,你们觉得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

葡萄沟的景色美,葡萄甜,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33张幻灯片)

学习了《葡萄沟》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我知道了葡萄沟生产葡萄,那里的葡萄又大又甜,品种还很多,销往全国各地,为新疆吐鲁番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还知道了葡萄沟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34张幻灯片)

1.我会扩词。

客(客人)(做客)

收(丰收)(收拾)

市(城市)(市区)

五、作业布置(演示第35张幻灯片)

1.带感情地朗读课。

2.完成课后习题。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

 

水果。

 

葡萄。

 

山坡的梯田上。

 

比喻。

把茂密的枝叶比作了绿色的凉棚。

一大串一大串的

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五光十色。

 

说明了维吾尔族人待人很好,友善和睦。

 

比喻。

把阴房比作了碉堡。

 

颜色鲜,味道甜。

 

总结全文。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识记生字。

 

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

 

通过读课文第一段,让学生认识葡萄沟。

 

多音字导读。

 

认识葡萄的形状及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

 

练习写句子。

 

比较词语,提升学生思考能力。

 

了解维吾尔族风情。

多音字导读。

 

了解维吾尔居住地及习俗。

 

多音字导读。

 

多音字导读。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学习本课后的感想。

 

课堂小结

《葡萄沟》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出产的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葡萄沟

 

教学反思

《葡萄沟》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赞美了那里是个好地方,不仅因为那里有最好的葡萄,更因为那里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学习本课,不但要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还要让他们在读中产生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少数名族的热爱之情。

及时反思,总结收获,发现不足。

《葡萄沟》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

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哪种水果最惹人喜爱。

第二自然段先讲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再讲到了秋天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最后讲那里的老乡待客热情。

第三自然段先讲收下来的葡萄运到阴房,接着讲阴房的样子,再讲葡萄干的制成,最后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赞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概括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课文有两幅插图和课文的一、二自然段相对应。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3、会认“沟”等11个字,会写“吾”等12个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2、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2、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1、认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一些介绍家乡特产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新疆风格的民族音乐。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语:

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塞北江南更是风光各异、景色宜人,让无数的游人流连忘返。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到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那里风光秀丽,盛产水果,最有名的就得数葡萄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答)对,这就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请孩子们齐读课题。

(出示课题,师正音)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块富饶的土地,走进美丽的新疆,去看看有名的葡萄沟。

“葡萄沟”这几字都是生字,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它们呢?

请大家看老师是怎样写的,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看得最仔细,记得最清楚。

(板书课题,并口述生字写法,提醒应注意的地方)

2、葡萄简介。

葡萄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我国栽培葡萄甚古,品种也多。

葡萄多分布于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全世界约六十种,我国约二十五种。

葡萄在全世界水果类生产量占四分之一。

葡萄是当今世界上人们喜食的第二大果品,在全世界的果品生产中,葡萄的产量及栽培面积一直居于首位。

其果实除作为鲜食用外,主要用于酿酒,还可制成葡萄汁、葡萄干和罐头等食品。

吐鲁番葡萄的种植面积和总产占全国的20%左右,全疆的50%左右。

由于环境适宜,这里所产葡萄的品质远远超过它的原产地地中海沿岸地区。

吐鲁番葡萄品种资源丰富有600多个。

3、介绍葡萄沟地理位置。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生字“沟”,与形近字“钩”区别认记;

2、书写“沟”字。

3、在课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

(hǎo)好地方(gàn)干活(fēn)分开(dīng)钉子

(hào)好客(gān)葡萄干(fèn)水分(dìng)钉着

4、指导书写。

同偏旁:

搭—摘

同结构:

上下结构——吾、季、留、杏;

左右结构——坡、搭、摘、钉、够。

够:

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左右并排。

摘:

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5、提问:

葡萄沟在哪?

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大家想不想知道?

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吧!

6、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1)回答“葡萄沟在哪?

”(在新疆吐鲁番)

课件地图展示地图,学生一次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明确三者关系。

生字卡片认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2)“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教师板书:

是个好地方。

师:

想知道葡萄沟究竟是怎样的吗?

请同学们小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希望你们能读准字音,并勾划出生字词语,同时标出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们能不能用手势告诉我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出示手势)究竟对不对呢?

我们这样来检查,一、二、三大组的孩子分别读一、二、三自然段,课文剩下部分全班孩子一起读一读。

师:

真能干!

看来孩子们都数正确了。

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咱们葡萄沟的,是哪句呢?

赶快到课文中找找,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勾划出来。

生: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师:

(板书句子)既然是夸葡萄沟,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再试着读一读。

(生有感情齐读)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请你们细细的读读课文第一段。

1、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第一段,边读边悟:

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这里都出产那些水果呢?

(课件出示图片“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3)结合图片认记“蜜”、“杏”。

(4)形近字对比识字“蜜”、“密”。

“蜜”、“密”书写指导:

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边,一撇不能漏掉。

(5)葡萄沟既然出产那么多种水果,为什么不叫水果沟?

(让学生明白葡萄沟虽然出产多种水果,但是葡萄最让人喜欢。

(6)怎样读这段才能表达出人们对葡萄沟的喜爱?

指导朗读:

五月有杏子,七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7)学生互读互评。

(8)小结:

葡萄沟出产许多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学生说)

2、学习第二段。

师:

让我们去看看秋天这里的葡萄园是什么样的吧!

(放录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a、朗读第二段,并讨论;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b、小组读句合议。

“你觉得哪句最美,为什么?

”先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2)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

a、指导学生看图,抓住重点词语“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使学生领悟:

葡萄沟的葡萄产量高、颜色美。

(板书:

多、美)

b、讨论:

“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

(进一步体会葡萄的可爱,并感知在读表示颜色的词语时,语调要抑扬顿挫)

c、小结:

读了这句话老师,眼前浮现出葡萄沟那又大又美的葡萄,难怪人们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师范读:

“要是你这时候到葡萄沟去,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a、出示维吾尔族老乡的图片,结合认字“维”、“吾”。

b、抓住“最甜”、“吃个够”指导朗读。

(教师板书:

老乡、热情好客)

c、认记“够”,注意发现与“沟”同音。

(4)看图训练口语。

图2画的就是维吾尔族老乡正在接待远方的来客。

你若是图中的老乡,面对客人,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你若是这位客人,又会怎样说呢?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引读第一自然段。

师: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哪儿呢?

请孩子们小声地自由朗读第一段,读完后告诉大家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生:

我知道了新疆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葡萄沟。

师:

好,我们一起到中国的版图上去找找它。

(出示课件)看,在祖国的西北部,我们找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着我们又看到了吐鲁番,美丽迷人的葡萄沟就座落在这吐鲁番市。

孩子们,你们找到了吗?

生:

(兴奋地回答)找到了!

师:

赶快读给老师听听。

(生齐读句子)

师:

真能干!

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生:

我还知道新疆的葡萄沟盛产许多水果,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师:

是的,咱们葡萄沟出产的水果可多了。

(出示课件)瞧,葡萄沟五月有又酸又甜的——(生看课件回答:

杏子),七八月有黄澄澄的——香梨、水灵灵的——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多丰盛的水果啊!

我们一起把这些诱人的水果读给大家听听。

生:

读句子

师:

难怪人们都说葡萄沟是出产水果的盛地,孩子们,我们赶快用一句话夸夸葡萄沟吧!

生: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在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词语的训练不是单独的为训练而训练,而应该是有机的穿插于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在学生说到葡萄沟盛产水果这一环节时,我结合课件,对学生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这样把词语的联系与学习课文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2、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

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是什么样儿的呢?

请孩子们自读第二段,并找找自己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师:

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句子。

生:

我喜欢“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撑起了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师:

这把遮阴的大伞多大啊,在炎炎的夏季,这里一定是人们最好的避暑胜地。

还有哪些孩子也喜欢这一句?

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

听了你们的读,老师仿佛已经置身于这茂密的枝叶下,看到这向四面展开的枝叶像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又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真多啊!

孩子们,赶快去练练,看看谁能用朗读让我们都能感受到葡萄枝叶的多。

生:

自由练读。

师:

好,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

齐读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撑起了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师:

可是老师怎么没有感觉到枝叶的多呢?

看来还不够茂盛,再试试。

生:

有感情朗读。

师:

当我们站在山坡上,远远望去,漫山遍野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是撑起了一把把绿色的大伞,真多啊!

(板书:

多)葡萄枝叶不仅多,还很美呢,再美美地读读这句话,让我们和所有听课的老师一起来感受葡萄枝叶的美。

生:

美美地朗读

师:

听了孩子们的朗读,老师眼前似乎已经看到了这一个个枝叶茂盛的凉棚,不时有阵阵凉风袭来,真美啊!

(板书:

美)如果这时我们走进凉棚,抬头看去,会看到些什么呢?

孩子们赶快到课文里去找找。

生:

走进凉棚我会看到“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

还有哪些孩子也喜欢这个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

起立齐读。

师:

(引读)瞧,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葡萄沟最有名的就要数葡萄了,那里的葡萄又多又大,可是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还没能感觉到,孩子们赶快去练练,看看谁把葡萄的多读出来了。

生:

自由练读。

师:

老师想听听孩子们读得怎样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生一:

(有感情地朗读)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

孩子们,他读得好吗?

(好!

)赶快学着他的样儿读一读。

生:

有感情齐读。

师:

真能干!

咱们葡萄沟的葡萄不仅多,而且还有各种美丽的颜色,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形容?

赶快把它勾出来。

(五光十色)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

多美的葡萄啊!

孩子们,快抬头看,想象这些五光十色的葡萄就挂在你的头顶,(想像读并加上动作)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

看着这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老师真想吃上一口啊!

如果这时我们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会拿什么来款待我们呢?

生:

他们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师:

多么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啊!

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老乡的热情劲儿。

生:

(有感情朗读)如果这时我们来到葡萄沟,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师:

葡萄沟不仅风景美,葡萄多,老乡的热情好客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们,赶快用一句话夸夸它吧。

生: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理解词语的意思,要让学生体会到葡萄枝叶的茂盛,体会葡萄的大、多、美,在教学时不是让学生去抓住词语孤立的识词解词,而是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读,不同层次地读去体会到“茂盛”“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学生通过读自然而然就理解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3、自读自悟第三自然段。

师:

摘下这些最甜的葡萄,热情的老会让你吃个够,吃不完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晾房里去制成葡萄干。

葡萄干是怎样制作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第三段,一边读一边找找答案。

生:

自由读课文。

师:

(出示课件)瞧,这就是人们晾制葡萄干的晾房,它是什么样的呢?

赶快找找课文中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生:

介绍晾房的样子。

师:

谢谢你的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生:

齐读句子。

师:

新鲜的葡萄被运到这里来以后又是怎样变成葡萄干的呢?

请同桌的孩子相互读课文,仔细看看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生:

介绍葡萄干的制成。

师:

他介绍得对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

齐读句子。

师:

原来,驰名中外的新疆葡萄干就是这样诞生的。

这么有名的葡萄干味道怎样呢?

请同学们一起读读。

生:

葡萄沟出产的葡萄,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师:

(板书:

色鲜、味甜)看,咱们迷人的葡萄沟不仅葡萄又多又大,老乡热情好客,出产的葡萄干也色鲜味甜,所以我们怎能不夸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让学生通过品读感悟到葡萄沟景色美、葡萄又多又大,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从各种形式的读中体悟到“的确是个好地方”,每学完一个部分都回到中心句,时时刻刻强化中心句,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总结构的文章布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而这一训练要结合教学内容,抓住语言的空白点进行开拓训练,让学生自己来介绍晾房是什么样的,新疆的葡萄干是怎样制作的,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参观了葡萄沟,你们对葡萄沟有了哪些了解,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2、你喜欢葡萄沟吗?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出产水果,特别是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制成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美,非常有名,而且这里的老乡热情好客。

))

六、布置作业:

1、猜字谜巩固生字。

(1)多一句。

(够)

(2)弟弟站在木头边。

(梯)

2、开火车认字卡,口头组词。

3、多音字填空练习。

4、听写词语,巩固写字。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