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的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5666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芝的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灵芝的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灵芝的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灵芝的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灵芝的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灵芝的栽培技术.docx

《灵芝的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芝的栽培技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灵芝的栽培技术.docx

灵芝的栽培技术

灵芝的栽培技术

灵 芝

   学名:

Ganoderma lucidum (Leyss.ex Fr.)Karst。

   别名:

灵芝草、木灵芝、红芝、赤芝、瑞草、万年蕈。

   

   

(一)概  述 

灵芝是中国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2000年前就被国人所认识,并总结出治病保健经验。

《列子·汤问》中云:

“煮百沸其味清芳,饮之明目、脑清、心静、肾坚,其宝物也。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灵芝药效十分广泛,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安定和镇痛作用;对呼吸系统有镇咳和平喘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强心、增强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作用,并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缓慢;对肝脏能提高解毒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肝小叶炎症细胞浸润。

除此,还能提高机体的整体机能,如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特别是抗肿瘤和抗辐射作用较明显,因此被誉为“疾病的克星”。

近年来,国内科技人员利用灵芝孢子粉和灵芝精粉,研制成“中华灵芝宝”,“灵芝复康宝”等,经临床应用,已作为目前最佳的抗癌中药,而受到医药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

   

(二)生长要素

    灵芝营腐生生活,个别在活树上寄生(如槟榔树),属兼性寄生。

供香菇等食用菌生长的原料,一般均能满足灵芝生长、发育的需求。

 

    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6~28℃,子实体分化最适为25~30℃,稍高或低于此范围,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其中25℃时,子实体生长虽稍减慢一些,但质地紧密,皮壳发育良好,色泽光亮。

 

    对水分的要求,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比一般食用菌偏高,要求达65%左右,子实体发生阶段,环境应保持湿润,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为宜,湿度过低,幼嫩的菌蕾易枯死,湿度过高则易造成缺氧而成畸形或霉烂或死亡。

 

    子实体发生时对空气十分敏感,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时,子实体就不能发育成伞状,往往产生鹿角状分枝,因此务须保持空气清新。

 

    灵芝菌丝在黑暗环境下生长最快,而子实体发生时需光的刺激,光照不足子实体瘦小,生长慢,发育不正常,因此需充足的漫射光。

同时,子实体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要求发生室内不宜轻易移动菌瓶(袋)的位置和改变光源,否则影响正常生长和形成畸形芝。

 

    PH4~6为适,但为防止菌丝培养过程中,培养料变酸,因此一般调pH6左右为宜。

 

   (三)菌事安排 

   1.菌种的选择  供人工栽培的灵芝主要有红芝(赤芝)、紫芝、薄树芝和树舌(平盖灵芝)4个种。

目前供保健、药用和出口的,大多选用红芝。

红芝栽培品种繁多,现行良种有:

    

(1)信州  抗逆性强,经济性状好,菌盖大而厚,单生,朵形完整,商品性能好,产量高,生物学效率稳定,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

    

(2)慧州商品价值高,单生,菌盖中型、厚,深受外商欢迎。

    (3)NG-7菌柄特别短,对外界条件要求不高,较低湿度和较高二氧化碳浓度对子实体发生影响不大。

    (4)泰山1号菌盖大,柄短,色泽好,生长迅速,产量高,符合出口标准,适合代料栽培。

    此外,表现较好的尚有台湾G808、京大G803和南韩银菜等。

    2.制种和栽培时间  根据灵芝子实体生长以25℃为最好,往前推40天左右为瓶(袋)栽接种的适宜时间,栽培种制种时间需安排在接种前1个月进行,原种再需提前40天制作。

依江、浙地区为例,春栽5月中下旬栽培接种,4月中下旬扩制栽培种,3月上中旬制作原种;秋栽10月中旬栽培接种,9月中旬扩制栽培种,8月初制原种。

短段木熟料栽培,接种和菌种扩制需稍提前进行。

段木生料接种一般安排在春季4月进行。

    3.培养基及组成

    

(1)杂木屑77%,麸皮18%,玉米粉3%,糖1%,石膏粉1%。

    

(2)甘蔗渣50%,杂木屑48%,黄豆粉1%,石膏粉1%。

 

    (3)棉籽壳44%,杂木屑44%,麸皮5%,玉米粉5%,糖l%,石膏粉1%。

    (4)甘蔗渣78%,麸皮15%,玉米粉5%,糖1%,石膏粉1%。

    (5)玉米芯45%,杂木屑45%,麸皮8%,黄豆粉1%,石膏粉1%。

    (6)松杉木屑35%,杂木屑42%,麸皮18%,黄豆粉3%,糖1%,石膏粉1%。

    木屑越陈越好,但不霉变,其他原料需新鲜、干燥。

麸皮可用米糠代替,石膏可用碳酸钙代替,甘蔗渣可用玉米秆粉代替。

料水比为l:

1.4~1.6。

   (四)栽培技术

    目前国内灵芝栽培方式可分为代料栽培、段木生料栽培和短段木熟料栽培;菌丝体培养,分固体培养和液体深层培养;此外,尚有富锗、富硒、富锌灵芝的培养等。

这里仅将应用较多的栽培方式简介如下。

    1.瓶栽  用750克、口径4厘米的蘑菇瓶最理想,也可采用广口瓶或罐头瓶。

瓶栽一般用于采收孢子和制作灵芝盆景。

 

    

(1)拌料装瓶  上述培养基配方任选一种,主料与麸皮、玉米粉、石膏粉等先拌匀,把糖溶于水中而后逐渐加入料中并充分拌匀,并将块状物弄碎。

每100千克干料需加入140~160千克水,估测时以手紧握料指缝中有少量水下滴为宜。

然后采用徒手或装瓶机分装,要求松紧适中,直至离瓶口1厘米处,压平,中央用捣木打孔直至近瓶底,洁净瓶口、瓶壁的污物。

瓶口用两层牛皮纸包扎。

    

(2)灭菌接种  常压灭菌100℃保持10小时,高压灭菌0.137兆帕保持1.5小时。

待料瓶充分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每瓶接入一匙菌种,压平实。

    (3)发菌管理  接种后将瓶子排放在培养室内层架上,控温26~28℃,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

培养4天后进行第一次检查,凡染有杂菌的种瓶应拣出处理,以后隔3天再检查1次即可。

培养室保持黑暗状态,以利菌丝生长洁白旺盛和延缓菌被和原基的过早发生。

    (4)子实体发生管理  一般经20天左右发菌培养,菌丝长至1/2~1/3瓶时,料面可能出现白色突起的原基。

这时应及时除去封口纸,将瓶子搬至子实体发生室,增加光照亮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达80%~90%,空间、地面常喷水,忌向原基上喷水,加强通气,控温26~28℃,促菌丝和子实体同步生长。

    原基继续生长达1.5~3.0厘米后,顶端向水平方向膨大,开始形成菌盖。

此时控温25℃,相对湿度增至90%~95%,保持空气清新,增强漫射光。

基于子实体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因此,不可搬移瓶子方位和移动室内灯光的位置,以免发生畸形。

这期间主要虫害是造桥虫和蕈蚊,前者及时捕杀,后者悬挂敌敌畏棉球驱杀。

 

    菌盖不断生长,直至四周白色生长圈消失,即停止生长扩大,但仍可继续加厚。

子实体形成菌管,弹射出红褐色的孢子。

    2.袋栽

    

(1)拌料装袋培养料加水拌匀,分装入15厘米×33厘米×0.004厘米的低压聚乙烯袋内,分层压实,不留缝隙,直至离袋口约10厘米处,收拢袋口,按常规套塑料套环,加棉塞。

粗木屑、蔗渣等加水前最好过孔径3.2毫米筛,除去针状、片状物,以防刺破袋膜。

分装时宜轻巧,防止拉薄袋膜而产生污染,平底袋还应事先塞角。

    

(2)灭菌接种将料袋排放于土蒸锅内,每3层留空隙数厘米,100℃保持10小时,然后闷2~3小时。

出锅后在无菌条件下充分冷却,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每袋接人1铲菌种。

凡灭菌时弄湿的棉塞,接种时必须更换经灭菌后的干棉塞。

    (3)菌丝培养培养室层架上铺1层薄膜,将袋直立排放在架上,26~28℃条件下培养,约4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

培养过程中应拣去污染的菌袋,室内保持黑暗,注意防鼠害。

    (4)发生管理将菌袋搬至子实体发生室,采用“叠瓶式”紧密叠放在靠墙壁的地面上,高度以不倒塌和便于操作为度,拔去棉塞和套环,满足新鲜空气,空间、墙壁、地面喷湿,增加漫射光,数天后,当原基发生并长大后,拉大袋口往下翻卷,露出料面,让其出芝。

注意不要过早打开袋口,以免菌丝干涸而影响子实体发生。

    也可在菌袋中部用小刀作浅环切,脱去下半袋简膜,使半袋菌丝体暴露。

在离地10~15厘米、宽55厘米、长不限的畦块上,将脱去一半的菌袋排放在畦的里面,具套环和棉塞端朝畦外,菌袋间相距5厘米,两排间距3~5厘米,也可相连接,然后袋间填入含水量约60%的疏松泥土,分层压实直至超过菌袋5厘米,再排放第2层菌袋和填土。

这样l层袋1层土共8~10层,最上层为松土,外搭荫棚防太阳和雨淋。

原基发生后拔去棉塞和套环,随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扩大,逐渐打开袋口。

其他管理方法向上。

每采收l批灵芝,在堆顶分几次浇足水,使土层保持潮湿而不积水。

    3.大田栽培

    

(1)菌袋制作培养采用15厘米×55厘米×0.004厘米低压乙烯袋,将配料分装入袋内,分层压实,直至离袋口约5厘米处,用绳子紧扎袋口。

常规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用打孔器在料袋同侧打4个直径1厘米、深1~1.5厘米的孔穴,要求两端穴位距袋端约5厘米,中央各穴距约10厘米。

接入菌种,贴上胶布,26~28℃条件下遮光培养,约30~40天菌丝可长满袋。

    

(2)栽培场地的设置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地势平坦、用水方便的田、地块,采用蘑菇中棚畦栽,标准棚占地2.2米×15米,每个棚内作2畦,畦宽0.85米,畦间沟宽为0.5米,棚间距0.7米,棚间沟宽0.3米,上搭拱棚。

    (3)作畦排袋棚内中沟两边畦下挖15厘米,撒石灰消毒,将菌袋接种穴周围用小刀切去直径3厘米左右的袋膜,露出菌丝体,然后与畦向平行排放于畦内,孔穴朝上,每行菌袋间距4厘米左右,袋间填土,最后袋面覆l层约l厘米厚的松土或糊泥加稻壳。

棚上覆薄膜或草帘,防雨淋和直射光照射。

    (4)发生管理  排袋后一般经2周原基发生并伸出土面,3周后菌盖平展并迅速扩大。

此时,控温25~28℃,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加强通风换气,增加漫射光,土壤发白时应喷水,保持湿润状态。

    4.段木生料栽培  分长段木和短段木两种,前者长1米,后者长10~15厘米。

    

(1)选树及处理

    ①适生树种  枫杨、悬铃木、栎树、榆树、桦木、樱桃、梨树等阔叶、落叶、无芳香、无毒的树种均可采用。

常绿阔叶树也可用。

树龄7~10年,树径6~15厘米。

    ②砍伐截段伐树应在落叶后至翌年萌芽前进行,枫香等含水量高、易发芽抽青的树种应在年内冬至前砍伐。

砍伐时要求不损伤树皮,砍伐后让其吹风失水,促使组织死亡。

接种前锯成段,浸水12~15小时,增加含水量,以利发菌。

    

(2)接种发菌

    ①打孔接种用直径9.6毫米的皮带冲安装在接种锤上打孔,穴距8厘米,行距4厘米,深1.5厘米,随即用短柄接种枪逐穴接入新鲜的灵芝菌种,然后用树皮盖封穴。

接种选晴天进行,做到边打孔、边接种、边封穴,流水作业。

接种量适中,达八分满即可。

    ②堆叠发菌长段木以“井”字形堆叠,高约1米,底部用石块或废木垫空15厘米以上;短段木则将数段连成一长段木,平行直放一排,上层横放一排,直至约I米高,底部用石块、竹帘或木板垫离地15厘米左右。

顶部及四周覆盖薄膜控温保湿。

要求堆内温度控制在20℃以上、28℃以下,晴天中午气温高时应撑膜通风降温。

    ③翻堆控湿每周将段木上下、内外翻动1次,促进发菌均匀。

翻堆时酌情喷水,保持树皮盖潮润状态。

第2次翻堆后薄膜要求封而不严,避免高温、高湿、不通气而遭杂菌孪生。

约经30天,接种穴和树皮下长满菌丝,发菌结束。

    (3)埋土养菌

    ①制菌床选排水良好、有水源、清洁卫生处或树荫下做菌床。

畦床宽1.2米,深20厘米,长不限,床畦间留走道。

四周开排水沟。

畦床底部撒白蚁粉或石灰防虫蚁,而后撒I层细土盖没药剂。

    ②排段木  长段木横向排放在菌床内,段木间距5厘米,段木上部要求在同一平面上;短段木则竖放在菌床内,间距7~10厘米,上部高出床沿2厘米。

 

    ③覆土  以无杂质的细壤土填没段木间隙,而后上面覆2厘米厚的土层;竖排的短段木用土填满床面后,露出土面部分用土覆盖成龟背形。

忌用粘土,红黄壤土需掺砂或稻壳拌匀后覆盖。

 

    ④搭荫棚离菌床高50厘米搭矮棚,棚上盖草帘,外覆薄膜,防止直射光和大雨冲刷。

菌床四周种瓜蔓,保湿和夏季达到降温效果。

如有条件搭高棚,则通透性更好,管理也方便。

    ⑤养菌管理发菌阶段菌丝仅向树皮方向生长蔓延,积累养分不多,必须促菌丝向木质部延伸,积累充足养料,使子实体茁壮生长。

这阶段控温25℃左右,减少水分供给,仅在连续晴天表土干燥发白时方喷水达湿润为度,下层土应保持稍干燥状态。

养菌约30~40天。

    (4)发生管理  当段木两端断面上具有一圈黄白色菌丝即进入子实体发生阶段,此时应增加空间的湿度、段木的含水量和明亮的漫射光,促使原基形成。

晴天喷水1~2次,保持土壤湿润。

7月初子实体陆续发生。

第2年5~7月盛产,第3年仍可发生。

   5.短段木熟料栽培

   

(1)段木要求树种与前述相同,一般用于栽培香菇的树种均可用于灵芝栽培。

段木直径8~15厘米,长12~15厘米,断面平滑,削去表面突起物。

要求做到边砍伐、边截段、边装袋。

砍伐后放置时间长的树,截段后应浸水增湿。

 

    

(2)装袋灭菌采用厚0.005厘米的低压乙烯袋,每袋装1~3段,可1层,也可分2层分袋,以便于操作为度,袋口加套环和棉塞。

常压100℃保持10小时,高压0.137兆帕保持1.5~2.0小时。

    (3)接种培养  无菌条件下将稍挖松散的菌种接入袋内,要求断面和部分袋壁或缝隙内均有菌种,使之多点发菌,采用麦粒木屑菌种则效果更好。

置26~28℃条件下培养。

约40~50天,菌丝深入木质部并由白色转为淡黄色即结束。

接种可在2~3月进行,最好安排在12月,此期污染少.发菌、养菌时间长,积累养料多,产量高。

    (4)埋土出芝  除去袋子,将短段木垂直埋人事先经整理、消毒的床畦内,段木间距10厘米左右,上端露出土面1~2厘米,覆盖稻草或稻壳,搭拱棚,再架1.8~2.0米高的荫棚。

控温25~30℃,空气相对湿度90%,光照明亮,空气新鲜,土面保持湿润。

原基发生后应注意晚间保温,防止昼夜温差大而产生畸形。

菌盖增大后注意防治虫害。

当菌盖周围白色生长圈消失后再继续培养15~20天,使菌盖增厚。

1年可采收2~3批芝。

    除垂直埋土外,也可采用前述横向埋土出芝。

   (五)采收、干制、再生 

    当菌盖四周白色生长圈消失,整个菌盖皮壳部分呈红褐色,瓶肩出现咖啡色粉末状孢子时,即可用利刀从菌柄基部切割下。

一般从接种至采收约需50~60天。

采后置竹帘上晒干,也可低温烘干。

要求皮壳上应保留孢子粉,子实层白色或淡黄色,洁净无杂,含水量在12%~13%以下,分级密封保藏。

    子实体采收后清理栽培场室,停水1~2天,待切口愈合,于瓶内喷水增湿,覆盖封口纸培养半个月左右,见原基形成,除去封口纸,按常规管理。

菌袋埋土法栽培,第1批采收后,耙去表土,用小刀在菌袋上半部纵切,除去袋膜,露出菌袋上半部的菌丝体,同时用大号铁钉在菌丝基质上些孔洞,浇足水,然后覆好土,约经20天可发生第2批芝,共采2~3批。

但已被污染的瓶、袋,不再用于出芝材料。

段木栽培采收方法与上述相似。

   (六)优质高产栽培要点

    1.选好制好菌种  实践证明,供段木栽培的品种以信州和慧州较理想;代料栽培以泰山1号和韩国银菜为好。

    制种中应考虑灵芝菌丝体极易结皮老化的特点,要求菌龄短,菌丝生长洁白健壮旺盛。

因此,母种最好采用糯米粉或藕粉培养基。

如用糯米粉50克、葡萄糖15克、蔗糖15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配制斜面(王明霞);原种、栽培种以麦粒培养基为好,可防止结皮和提高抗衰老功能。

 

    2.选制好培养料供段木栽培以壳斗科树种最为理想;代料栽培中,加15%~30%的麸皮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有利,采用甘薯粉50%、棉子壳48%、黄豆粉l%、石膏1%的配方栽培,生物学效率可达60.7%(王明霞)。

料中加“真菌茁壮素”(维生素B1、比久、硫酸镁、硼酸、硫酸锌、尿素等),经灭菌培养,具有发菌快、出芝早、产量高的效果(孟淑琴)。

    3.提高子实体品位  灵芝具有多态性,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菌株,可得到30余种形态不同的子实体。

因此保证灵芝优质高产,除选好菌种、配料外,还需做到提早接种,短段木熟料接种安排在春节前后,代料在3月,培养温度稍低,让其缓慢生长,增加养菌时间,达到消耗少,积累多,以充足的养分满足子实体生长的需要;基于菌丝体见光后很易生成原基。

因此应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或适当增加氮源以抑制原基过早发生;根据野生灵芝的生态要求,发生场地应设在避风、向阳、昼夜温差较小、土壤肥沃、腐殖质丰富和近水源的地方;为防止菌盖连体,埋土时应拉大菌棒间距离;床畦最好设拱棚,外搭1.7米以上高的荫棚,以利控温、保湿;控制原基数量,删去过密、瘦弱的原基,或原基发生后,降低土壤和菌棒的含水量,以减少原基的数量;菌盖充分开展,生长圈消失后继续培养,待菌盖边缘出现增厚的卷边圈,色泽同盖面一致时,才采收。

    4.严控温、湿、气、光  温度是决定灵芝长势和产量的主导因素,子实体发生时最适为25~26℃,高于28℃或低于22℃以及温度变化过大均会导致减产。

灵芝为恒温结实菌类,温度忽高忽低、忽冷忽热或遭受风和冷空气袭击都会造成二度分化成母子芝或拳头芝等畸形芝;湿度是正形结盖的关键因子,空气相对湿度以88%~93%最佳,低于80%对生长不利,超过95%易引起缺氧而死亡;空气要新鲜,当二氧化碳超过0.1%时,子实体就不能正常发育而呈鹿角状分枝,二氧化碳对菌柄伸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对以获得菌盖为目的的栽培就失去意义;2000~4000勒克斯的漫射光对子实体发生和生长最有利,光照不足,子实体瘦小;子实体具较强趋光性,栽培中不要轻易变动光源,以免发生畸形。

    此外,还应做好防止杂菌污染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七)畸形芝及防治 

    1.鹿角状畸形

   

(1)主要性状菌柄生长时出现很多分枝,越往上长分枝越多,且逐渐变细,顶端始终不形成菌盖。

    

(2)发生原因  通气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而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均较适合。

  

   (3)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换气,但需保持适生的温、湿度。

    2.柱状畸形

    

(1)主要性状   子实体分化成不规则的柱状。

    

(2)发生原因   通气极不良,发生室二氧化碳浓度含量很高。

    (3)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换气,但需保持适生的温湿有菌柄分化度。

    3.柄长弯曲

    

(1)主要性状。

有菌柄分化,不发生分枝,长成一细长条,向有光的一侧弯曲。

    

(2)发生原因  发生室内光线不足。

    (3)防治方法增设窗门,使每个培养点均有足够的漫射光。

   4.柄盖弯斜不正

   

(1)主要性状菌柄弯弯曲曲,菌盖歪斜不正,失去灵芝固有的形状。

    

(2)发生原因  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经常改变光源位置或经常搬动和调换瓶袋的位置。

    (3)防治方法不变动光源和培养物的位置。

    5.脑状畸形

    

(1)主要性状子实体挤塞瓶口或袋栽接种孔,分不清菌柄菌盖,子实层菌孔上翻。

    

(2)发生原因  温度忽高忽低或原基发生膨大后遇到冷空气袭击,同时通气不良。

    (3)防治方法加强控温,力争保持恒定温度,并加强通气。

    6.子母芝

    

(1)主要性状从成熟的菌盖边缘再次长出1至多个小菌盖。

    

(2)发生原因  通气条件时差时好,刺激菌盖加厚部分长出菌柄,在其满足正常生长条件时发育成小菌盖;也有的是由于机械刺激、损伤或虫害,致使再次产生菌柄并发育成菌盖。

    (3)防治方法保持稳定的适生条件,防止机械损伤及虫害。

   (八)灵芝孢子粉的采收 

    1.茵丝培养和子实体发生  菌种采用“多孢灵芝”菌株。

栽培方式,一般选用瓶栽和短袋熟料栽培。

培养基配方、分装瓶(袋)、灭菌接种、发菌和出芝管理与前面介绍方法相似。

子实体发生后,将瓶(袋)直立排放在孢子采收场或室内,要求水泥地面,使用前冲洗干净,瓶(袋)间距4~6厘米,为了便于操作,分若干组,每组瓶(袋)占地宽1.2米,长不限,每组间留操作道宽50厘米左右。

    2.孢子发生及套袋  菌盖扩大过程中,子实体逐步形成菌管、菌孔,孢子在菌管中发育。

子实层初为白色,菌孔呈封闭状态,逐渐转变成黄色,菌盖周围的白色生长圈消失,菌孔张开,弹射出孢子。

见瓶颈上有少量咖啡色孢子粉沉积时即可套袋。

    袋子大小为一张大白纸制6只,袋底折角粘成方形。

套袋时将瓶壁上的尘埃、污物抹净,然后将袋子套在瓶子的上半部,用皮筋固定,袋栽则套在袋口下,套袋工作需分批进行,子实体成熟一批套一批。

以收集孢子为目的,一般不拔去棉塞,原基发生后会穿过棉塞向外生长,棉花纤维成为子实体生育过程中的培养基,长出的灵芝呈环状,菌盖肥厚,产孢子量多,同时可防止瓶(袋)内基质污染霉烂。

    套袋后管理上应确保空气相对湿度达85%~90%,地面空间、墙壁经常用水喷湿,控温24℃左右,同时增强漫射光和通风换气,促使菌盖正常发育和产孢。

套袋后盛产孢子约1个月,见瓶(袋)内基质收缩,表明产孢结束。

    3.采收干制先擦去瓶(袋)壁及套袋外的尘埃,取下套袋后用刷子轻轻刷下套袋内、瓶肩和菌盖上咖啡色孢子粉。

采收后及时置避风向阳处晒干或低温烘干,如有条件最好采用真空干燥。

干制后过0.17毫米筛,用新聚乙烯袋密封保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