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摇吧音响效果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445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摇吧音响效果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慢摇吧音响效果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慢摇吧音响效果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慢摇吧音响效果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慢摇吧音响效果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慢摇吧音响效果调试.docx

《慢摇吧音响效果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摇吧音响效果调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慢摇吧音响效果调试.docx

慢摇吧音响效果调试

慢摇吧音响效果调试

一:

收紧超低频目的:

创造爽快,干净的超低频效果

超低音分频在35-90赫兹,均衡器上衰减35赫兹以下频段,先把声音收紧不要拖泥带水,然后衰减125和160赫兹,超低音残留的这段声音一般有“嗡嗡”的感觉,大幅度衰减后声音马上会干净,爽快。

注意:

越是品质不高的超低音,下限频率尽量提高一点,省得浑成一片。

二:

加厚中低频目的:

创造快速、饱满(而不是丰满)的中低频效果

手段:

切除60赫兹以下频段,让低频端的反应速度加快,提升一点160赫兹,增加厚度,衰减250赫兹和400-600赫兹(一般是450赫兹左右视音箱而定),消除中低频“空空”的声音,让中低频段声音尤其是鼓点的音头变得扎实而且干净。

注意:

品质不高的全频音箱的低频单元下限的声音一般比较散,既然做不到浑厚,那就提高下限先保证干净。

三:

打磨中频目的:

让中频声音变柔顺、清晰

手段:

先衰减1000-1500赫兹左右的频段,此时中频声音开始变薄,也变柔,冲耳朵的硬度感觉消失。

再衰减2K左右的中高频段,此时中频就没有刺耳的感觉了。

注意:

品质不高的音箱,中频也是比较散乱,切薄中频,往往事半功倍。

四:

粉碎高频目的:

创造清晰,有空间感,没有压力的高频效果。

手段:

高频的低端3K附近一般能量比较大,人耳对此频段也敏感,容易产生刺耳的感觉,先对此频段做一些衰减,由于掩蔽效应,低端衰减后可以突出高频段的细腻和空间感,6K附近容易产生喧嚣感或浮躁感,也适当衰减,DJ用的碟一般高频上限不超过16K,在12K附近提一点点(大约2-4DB),让高频细碎一点。

注意:

一般国产高频单元上限不高,以其提升高频上限不如衰减高频下限。

好了,干完这些,放一张HOUSE或者R&B音乐,看看是不是变得有点舒服了。

这些招数只是根据本人的感觉提供的概念性意见,具体怎么玩,根据现场、设备、音乐风格做细化调整。

另外,这种方法玩的是“做”声音,以主观感受调节,玩的是商业效果,如果讲什么传输频率特性平直,就不属于此范畴。

1.均衡器的调整方法:

超低音:

20Hz-40Hz,适当时声音强而有力,能控制雷声、低音鼓、管风琴和贝司的声音;过度提升会使音乐变得混浊不清。

低音:

40Hz-150Hz,是声音的基础部份,其能量占整个音频能量的70,是表现音乐风格的重要成份。

适当时,低音张弛得宜,声音丰满柔和,不足时声音单薄,150Hz,过度提升时会使声音发闷,明亮度下降,鼻音增强。

中低音:

150Hz-500Hz,是声音的结构部分,决定声音的力度和低音的硬度。

人声位于这个位置,不足时,演唱声会被音乐淹没,声音软而无力,适当提升时会感到浑厚、坚实、有力、丰满,提高声音的力度和响度;提升过度时会使低音变得生硬,产生翁翁声,300Hz处过度提升3-6dB,如再加上混响,则会严重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其中100Hz—250Hz具有良好的丰满度,是人声、小号、吉他、弦乐丰满度的主要音感频段。

中音:

500Hz-2KHz,包含大多数乐器的低次谐波和泛音,是小军鼓和打击乐器的特征音。

适当时声音透彻明亮,不足时声音朦胧。

过度提升时会产生类似电话的声音。

中高音:

2KHz-5KHz,是弦乐的特征音(拉弦乐的弓与弦的摩搡声,弹拔乐的手指触弦的声音某)。

不足时声音的穿透力下降,过强时会掩蔽语言音节的识别。

高音:

5KHz-8KHz,是影响声音层次感的频率。

过度提升会使短笛、长笛声音突出,语言的齿音加重和音色发毛。

极高音:

8KHz-20KHz

合适时,声音清澈纤细,亲切自然临场感好,三角铁和立叉的金属感通透率高,沙钟的节奏清晰可辨。

过度提升会使声音不自然嘶哑,易烧毁高频单元;不足时,声音细节(如沙锤)消失。

2.平衡悦耳的声音应是:

150Hz以下(低音)应是丰满、柔和而富有弹性;

150Hz-500Hz(中低音)应是浑厚有力百不混浊;

500Hz-5KHz(中高音)应是明亮透彻而不生硬;

5KHz以上(高音)应是纤细,园顺而不尖锐刺耳。

整个频响特性平直时:

声音自然丰满而有弹性,层次清晰园顺悦耳。

频响多峰谷时:

声音粗糙混浊,高音刺耳发毛,无层次感扩声易发生反馈啸叫。

3.频率的音感特征:

30~60Hz沉闷

60~100Hz沉重

100~200Hz丰满

200~500Hz力度易引起嗡嗡声的烦闷心理。

500~1KHz明朗

1K~2KHz透亮

2K~4Kz尖锐

4K~8Kz清脆

8K~16Kz纤细

31hz隆隆声,闷雷在远处隆隆作响。

感觉胸口发闷。

60Hz以下的频率,人们的感觉比听觉更灵敏,如没有相当大的响度,人耳很难感觉。

65hz有深度,所谓“潜的很深”。

80Hz附近感觉和听觉达到平衡,能产生极强的“重感”效果,响度很高也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可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作用。

125Hz隆隆声,低沉的,心砰砰直跳。

温暖。

250Hz饱满或浑浊,如果声音浑浊,请衰减250hz附近的频段。

500Hz汽车喇叭声,如果声音听起来有喇叭音,请衰减500hz附近的频段。

800Hz附近如提升10dB,会明显产生一种嘈杂感,狭窄感。

1kHzwhack打击声。

2kHz咬碎东西的声音,踩的嘎啦啦作响。

2.8KHz附近明亮感关系最大,稍微提升一点就可明显感觉。

3.4KHz易引起听觉疲劳,6800Hz形成尖啸,锐利的感觉,这两个频段声波响度过大时人耳很难容忍(声音尖、刺耳),不能过量。

4kHz镶边,锋锐感。

7.5KHz以上的频段音感清彻纤细,即使响度很大,也不会产生尖啸声,反而给人清新宜人的感觉。

这种感觉在12KHz频点最为明显。

8kHz高频哨声或齿音,轮廓清晰,“ouch!

”。

16kHz空气感。

注:

声音听起来更好,请考虑用衰减声音听起来与众不同,请考虑用提升

(一)、电子分频器中各功能旋钮的介绍

不同的电子分频器会有不同的调整旋钮和参数,下面以:

RANE(莱恩)AC22 电子分频器为例作下简单介绍:

RANE(莱恩)AC22 电子分频器是一台立体声分频器,每单通道从左到右有6个按钮或旋钮,依次为:

1、 MASTER-LEVEL:

通道信号输入电平。

可以调节输入信号的电平大小。

2、 LOW-LEVEL:

低音输出的音量调整旋钮。

可以调节低音输出信号电平的大小。

3、 LOW-MUTE:

低音音量静音按钮。

按下此按钮可以切断LOW-LEVEL低音输出的音量。

4、 LOW-DELAY:

低音延迟旋钮。

可以延迟低音信号,让低频更加丰满一些。

5、 LOW/HIGH-FREQUENCY:

分频旋钮。

可以调整电子分频器的分频点。

6、 HIGH-LEVEL:

高音输出的音量调整旋钮。

可以调节高音输出信号电平的大小。

(二)、电子分频器的调整方法

1、 MASTER-LEVEL:

对通道信号输入电平的调整很重要,就象对调音台通道增益的调整一样,第一步的音量很关键。

一般调整在类似时钟12点的位置就比较合适了,不需要做大的调整。

2、 LOW-LEVEL:

对低音输出音量的调整要根据分频点和系统中低音音箱的数量来决定,一般调整在类似时钟12点和14点的位置。

同调整时还要注意看LOW-MUTE低音音量静音按钮有没有按下,否则也不会有低音信号送出去。

3、 LOW-MUTE:

低音音量静音按钮。

按下此按钮可以切断LOW-LEVEL低音输出的音量。

这主要是为了对比低音和高音的效果,正常使用中当然不要按下它了。

4、 LOW-DELAY:

对低音延迟旋钮的调整要灵活运用,根据现场效果来调整,有些时候低音显得太硬、太单薄,我们就可以开启它,让低音加点延迟感,这样可以增加低音的融合度和丰满度;相反如果觉得低音合适了,就不要开它了,否则低音就会显得混浊和拖泥带水了。

一般调整在类似时钟8点和11点的位置。

5、 LOW/HIGH-FREQUENCY:

分频旋钮。

调整电子分频器的分频点要根据音响系统中使用的音箱种类和特点来进行,在2分频工作模式下通常要调整在180Hz-250Hz范围内。

也就是调整在类似时钟10点和11点的位置。

6、 HIGH-LEVEL:

高音输出的音量调整旋钮。

对高音输出音量的调整要根据分频点和系统中中高音音箱的数量来决定,一般调整在类似时钟12点和14点的位置。

同时调整时还要注意听高音和低音的融合度:

高音太小给低音包围声音就会显得暗淡;高音太大、太突出,就会显得和低音脱节了,不融合。

适中才好。

三、音响系统分频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一) 用均衡器代替电子分频器

不是什么音响系统都会配置有分频器的,当然也不是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用分频器的,如果一套音响系统中由于成本的限制,连音箱的配置都不够多,更舍不得配置一台电子分频器了。

此时如果系统中有多余的均衡器,我们其实可以考虑用专业15段或31段均衡器来代替分频器,这样还可以增加系统的声压。

原因很简单:

理想情况下我们只需要低音音箱发出200Hz以下的频率就好了,但实际上大部分的低音音箱内部是无内置分频器的,它的实际频率其实可以高达2000Hz以上。

大家知道人耳对1000Hz左右的声音感觉最灵敏,因此我们听2000Hz以下的声音肯定要比200Hz以下频率的声音感觉大很多。

人耳感觉声音大了,当然也就是整个系统的声压增加了。

具体调整方法就是:

在均衡器上把50—200Hz提升3个dB;300-500Hz不做提升和衰减;500Hz以上到2000Hz成一个坡度逐渐衰减,实际上2000Hz左右频率基本要衰减12个dB左右了。

这个调整方法原理和意图都很好理解,这里就不多说了,使用这一种方法还有个好处是:

方便调整声场、最大限度的发挥低音音箱的效能!

当然这只是一种应急和无奈的做法,从学术上来说是不提倡的。

(二)、使用电子分频器不当造成的严重后果

去年合肥一个特大型的酒吧,在国庆期间开业,音响系统中共使用了单12寸全频主音箱16只,双18寸重低音音箱22只,还有其它20多只辅助音箱。

但开业几天后发现主音箱的单12寸的喇叭坏了2只,开始那里的技术人员以为是正常损坏,更换了2只新的喇叭了事,但后来一个星期内陆陆续续的又坏了6只12寸的全频喇叭,这样就很不正常了,而且除了12寸主音箱外别的音箱都没有问题。

后来我帮忙去检查下系统,发现原来是电子分频器使用不当,我只是把分频器的分频点从130Hz调高到了230Hz,这样问题就解决了,而且低音效果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

这个系统中由于要兼顾人声演出,所以采用了对人声表现较好的12寸全频主音箱,开始时电子分频器的分频点在130Hz,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系统中22只低音音箱的44只18寸喇叭只能发出130Hz以下的声音,作用真的有限,大大的浪费了资源;而系统中16只12寸的喇叭却要负担130Hz以上的主要声音,我们知道声音的力度和震撼度都集中在200多Hz左右,因此这16只12寸喇叭由于口径小根本就不堪重负,这样的分频和使用方法简直是等于谋杀!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调整后就大不一样了,16只主音箱只发230Hz以上的声音,230Hz以下的声音由22只低音音箱负责,这样两套音箱各司其职,搭配的也更完美,关键是发挥了它们各自的特长。

从上面的例子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知道,使用电子分频器需要多么灵活呀!

(三)、关于主音箱和电子分频器的连接

大家知道,现在我们使用的音响系统中一般都是两分频的系统多,正常的情况下是由电子分频器分出适合的低频信号送给低音音箱工作,当然分频点是多少要灵活掌握。

那可能还有一个问题也许经常困扰着大家:

就是主音箱到底是经过分频器好呢还是不经过好呢?

这种困惑类似于我上期压限器文章里写的:

压限器是在均衡器前面好呢还是后面好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觉得大功率的主音箱不经过电子分频器这样更灵活一些,因为主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