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 《盐类的水解》精品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5570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 《盐类的水解》精品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 《盐类的水解》精品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 《盐类的水解》精品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 《盐类的水解》精品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 《盐类的水解》精品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 《盐类的水解》精品复习教案.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 《盐类的水解》精品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 《盐类的水解》精品复习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 《盐类的水解》精品复习教案.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盐类的水解》精品复习教案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盐类的水解》精品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2.学会运用理论和规律来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及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外因和内因对事物影响的辩证关系,建立矛盾的统一和转化的对立统一的自然辩证观;通过针对性练习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复习过程的系统、严密与循序渐进。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和水解应用的关系  

〖教学方法〗类比、演绎、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1.学校食堂中白色固体有何用?

  

2.山区打井缓解旱情,井水如何净化?

   

3.化肥混用为何损肥分?

4.纳米材料TiO2如何制备?

 

  [引言]通过图片,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要在复习了盐类水解原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盐类水解的应用。

  [倾听、回答、思考、联想]

  从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分析归纳]从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来看可将水解应用分为促进和抑制水解。

  

[知识回忆]那些外界条件会促进或抑制盐类的水解。

[讨论回答]

 促进水解:

温度升高、加水稀释、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产物浓度。

  

反之,抑制水解

  引导学生回忆理论,以便运用理论分析盐类水解的实际应用。

[设疑]如何运用盐类水解的理论解决图片中所提出的问题?

  [展示图片]食堂中的白色固体。

是何物质,俗称,利用其何种性质?

  

[深入自主探讨]  

[问题延伸]保存Na2CO3溶液,对试剂瓶有何要求

[思考、分析、讨论]

  通过书写方程式,总结归纳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深入理解盐类水解本质及影响因素。

  

倡导使用更健康、环保的去油污方式。

  

试剂瓶应选择胶塞,由此拓展到所有水解或电离显碱性的液体保存。

  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出发,激发其学习兴趣,不断深化对水解理论的认识。

[图片展示]如何净水?

用离子方程式写出净水原理并加以解释。

  

[图片展示]明矾净水效果

[教师引导]  

[问题延伸]  

配制FeCl3溶液,FeSO4溶液要注意的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可以做净水剂的物质。

  

[深入自主探讨]  

总结:

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和FeCl3的正确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注意从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出发分析问题)  

[组间讨论、交流后得出正确结论]  

加酸抑制水解,亚铁盐溶液要加铁粉防止亚铁被氧化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归纳、表述、合作等能力。

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本质,在注重共性的基础上,注意物质的特殊性。

[过渡]刚才我们分别分析了阴、阳离子的水解应用,如果把能水解的阴阳离子放在一起会有什么反应?

[演示实验]自制简易泡沫灭火器教师点燃加了酒精的棉球请2个“消防员”来灭火。

  

提示:

泡沫灭火器中药品

[设疑]谁来解释泡沫灭火器原理  

[拓展]安心油条

跃跃欲试,观察实验效果现场气氛热烈  

[观察图片]泡沫灭火器原理分析其原理:

互相促进水解,是水解进行到底。

  

[问题延伸]  

其外筒(钢筒)、内筒(塑料筒)分别盛放何种药品?

  

化肥混用损失肥效讨论小组竞答、补充完整

  从单一离子的水解应用过渡到阴阳离子水解问题,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能使其更深刻的理解问题的本质。

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还要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加深记忆。

 

[再次展示图片]  

添加TiO2的光触媒 

TiO2如何制备?

 

  [问题延伸]无水MgCl2溶液的制备是否可以通过加热蒸发其溶液制得?

阅读教材,回忆  

从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分析制备原理:

升高温度,减小产物浓度。

  

讨论,交流,得出正确制备无水MgCl2的方法。

  体验交流、合作学习的乐趣,使其合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能转化,突出教材的重要地位。

[归纳总结]盐类水解的应用

[链接高考]练习

  自我检测、小组讨论、交流。

  及时检测,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作业]学习测评

上网查阅更多盐类水解应用知识

  根据个人情况完成作业

留给学生个性化空间

【课时反馈】  

1.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

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

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2.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固体的是(  )  

A.AlCl3   B.NaHCO3   C.MgSO4   D.KMnO4  

3.为了同时对农作物施用分别含有N、P、K三种元素的化肥,对于给定的化肥:

①K2CO3 ②KCl③Ca(H2PO4)2 ④(NH4)2SO4 ⑤氨水;最适合的组合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4.向三份0.1mol·L-1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  

5.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

3.1~4.4、石蕊:

5.0~8.0、酚酞8.2~10.0;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训练意图】  

及时巩固盐类水解应用,强化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

  

综合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离子浓度变化问题  

灵活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盐类的水解》专题复习学案

[课前知识准备] 

结合已整理的盐类水解的原理、规律、影响因素,请列举在生产、生活中与盐类水解相关的实例(标注在下图),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学习过程]  

请你思考 改变哪些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盐类的水解。

  

促进水解:

         

抑制水解:

  

盐类水解的应用  

1.纯碱去油污  

离子方程式:

  

请你思考纯碱去油污原理?

如何提高纯碱去油污能力?

  

2.溶液保存:

Na2CO3  

3.明矾净水原理  

离子方程式:

  

4.胶体的制备[Fe(OH)3]  

正确操作方法:

  

离子方程式:

  

5.配制溶液:

FeCl3  

6.泡沫灭火器原理  

7.肥料的合理使用  

8.无机化合物的制备  

纳米材料(TiO2可由TiCl4制备)  

请你思考无水MgCl2的制备是否可以通过加热蒸发MgCl2溶液制得?

 

9.无水MgCl2的制备

 

链接高考

1.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

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

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2.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固体的是(  )   

A.AlCl3  B.NaHCO3  C.MgSO4  D.KMnO4  

3.为了同时对农作物施用分别含有N、P、K三种元素的化肥,对于给定的化肥:

①K2CO3 ②KCl ③Ca(H2PO4)2 ④(NH4)2SO4 ⑤氨水;最适合的组合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4.向三份0.1mol·L-1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  

5.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

3.1~4.4、石蕊:

5.0~8.0、酚酞:

8.2~10.0;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6.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mol/LNa2CO3溶液:

c(OH-)=c(HCO3-)+c(H+)+2c(H2CO3)  

B.0.1mol/LNH4Cl溶液:

c(NH4+)=c(Cl-)  

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Na+)>c(CH3COO-)>c(H+)>c(OH-) 

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

c(Na+)=c(NO3-)  

7.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

常温下,向10mL0.01mol·L-1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mol·L-1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V(NaOH)=0时,c(H+)=1×10-2mol·L-1  

B.V(NaOH)<10mL时,不可能存在c(Na+)=2c(C2O42-)+c(HC2O4-)  

C.V(NaOH)=10mL时,c(H+)=1×10-7mol·L-1  

D.V(NaOH)>10mL时,c(Na+)>c(C2O42-)>c(HC2O4-)

《盐类的水解》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盐类的水解的应用内容涉及知识面宽,综合性强。

复习内容的附着点是:

盐类水解的原理、本质、及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研究有关盐类水解规律的应用,通过积极的发散思维活动,加深对化学平衡中水解平衡及其盐类水解规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复习课是在对盐类水解原理、本质、规律复习的基础上的深化和延伸。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众多的盐类水解应用知识,在教学环节设计中,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学校食堂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常见水解应用和热点问题以图片形式设计四个问题作为教学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将问题的解决贯穿于整个课堂设计之中。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难于记性,更难于深入和创新。

围绕四个问题的解决,在过程中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发散理解和教师的引导、追问,不断对盐类水解的应用进行补充。

通过这种方式的复习,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强化了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增强了其思维的发散性,有利于学生对于水解应用本质的不断深化理解,也使其对各类水解应用的关系有了更加明确地认识。

  

二、过程中围绕两条主线  

在对各种盐类水解应用进行不断总结、完善的过程中,始终围绕两条主线(盐类水解的本质、水解平衡移动)进行分析,不仅使学生深化了对理论的理解,更能将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各种水解应用从理性思维的角度重新进行加工、分类,理出清晰的脉络关系,从而升华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水平,并掌握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从课后的反馈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牢固、深入。

  

三、不断提升教学理念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的发展日渐成为基础教育的主题。

为有效指导高考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三复习必须融入新理念,立足基础、突出能力,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过程、学科方法的掌握,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在设计和实施本课过程中,笔者阅读了大量新课程、新理念的论著文章,在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并采用了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间交流、全班交流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虽然本节课学生的课上积极性很高,但如果在课前将搜集、整理盐类水解应用的任务交给学生,是否能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呢?

受课时安排所限,本节课未能更好的挖掘实验素材,发挥实验的功能,也成为笔者的遗憾。

因此本课程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有尚需斟酌和完善的方面。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3化学流程、无机物的推断及综合应用(讲)(含解析)

考向一无机推断

(1)考纲要求

无机推断题经常考查6条线,硫、氮、氯、钠、铝、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无机推断题的形式通常有文字描述推断、文字描述与反应式结合推断和框图题等。

(2)命题规律

无机推断题,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于一体,考查面广,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

无机推断题层次分明,区分度高。

由于此类题目具有较强的学科特色,考查知识点较多,是高考命题中一种重要的命题形式。

该题有四种命题类型:

一是以阴、阳离子判断为中心的物质推断,二是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为中心的元素推断,三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的无机框图推断,四是实验探究无机化合物成分类。

【例1】【xx年高考浙江卷】Ⅰ.(6分)化合物Mg5Al3(OH)19(H2O)4可作环保型阻燃材料,受热时按如下化学方程式分解:

2Mg5Al3(OH)19(H2O)427H2O↑+10MgO+3Al2O3

(1)写出该化合物作阻燃剂的两条依据____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去固体产物中Al2O3的原理________。

(3)已知MgO可溶于NH4Cl的水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_。

Ⅱ.(12分)磁性材料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流程探究其组成:

请回答:

(1)A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为______。

(2)溶液C可溶解铜片,例举该反应的一个实际应用____________。

(3)已知化合物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标况下的密度为1.518g·L-1),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溶液G中的主要微粒(不考虑H2O、H+、K+、I-)______________。

【答案】Ⅰ.

(1)反应吸热降低温度,固体氧化物隔绝空气,水蒸气稀释空气。

(2)Al2O3+2OH−2AlO2−+H2O

(3)NH4Cl+H2ONH3·H2O+HCl,MgO+2HClMgCl2+H2O

Ⅱ.

(1)S、FeFe3S4

(2)制印刷电路板

(3)Fe3S4+6H+3H2S↑+3Fe2++S

(4)H2SO3+I2+H2OH2SO4+2HI

取溶液G,加入过量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42−,过滤后取滤液,滴加H2O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H2SO3。

【例2】【xx年高考上海卷】(本题共12分)

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是H2、CO、CO2、N2和H2O(g)。

半水煤气经过下列步骤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

完成下列填空:

(1)半水煤气含有少量硫化氢。

将半水煤气样品通入____溶液中(填写试剂名称),出现_______,可以证明有硫化氢存在。

(2)半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CO变换:

CO+H2OCO2+H2

若半水煤气中V(H2):

V(CO):

V(N2)=38:

28:

22,经CO变换后的气体中:

V(H2):

V(N2)=____________。

(3)碱液吸收法是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已知:

Na2CO3

K2CO3

20℃碱液最高浓度(mol/L)

2.0

8.0

碱的价格(元/kg)

1.25

9.80

若选择Na2CO3碱液作吸收液,其优点是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

如果选择K2CO3碱液作吸收液,用什么方法可以降低成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这种方法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是测定半水煤气中H2以及CO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案。

取一定体积(标准状况)的半水煤气,经过下列实验步骤测定其中H2以及CO的体积分数。

①选用合适的无机试剂分别填入Ⅰ、Ⅰ、Ⅳ、Ⅴ方框中。

②该实验方案中,步骤Ⅰ、Ⅱ的目的是:

③该实验方案中,步骤________(选填“Ⅳ”或“Ⅴ”)可以确定半水煤气中H2的体积分数。

【答案】

(1)硝酸铅(或硫酸铜);黑色沉淀

(4)3:

1

(3)价廉;吸收CO2能力差

碱液循环使用;2KHCO3→K2CO3+CO2↑+H2O

(4)①

②除去半水煤气中的CO2(包括H2S)和H2O

③IV

框图题重点考察元素及化合物的基础知识,立足于中学阶段常见物质与反应,故要熟练掌握一些代表性物质的基本性质:

如色、态、味、化学性质等。

夯实基础是求解推断题的前提。

及时的进行一些总结和记忆是非常有必要的。

无机推断的“题眼”

1、特殊结构

(1)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有CH4、CCl4等;分子为三角锥形结构的物质有NH3;

(2)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为铵盐;(3)原子个数之比为1∶1的化合物可能为H2O2、Na2O2等。

2、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液体的有:

H2O、H2O2、溴;

(2)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有:

H2、N2、O2、F2、Cl2。

3、常见物质的特殊颜色

(1)有色固体

①红色:

Cu、Cu2O、Fe2O3;

②红褐色:

Fe(OH)3;

③黄色:

AgI、Ag3PO4;

④浅黄色:

S、Na2O2或AgBr;

⑤蓝色:

Cu(OH)2;

⑥黑色:

炭粉、CuO、FeO、FeS、CuS、Ag2S、PbS;

⑦紫黑色:

KMnO4、I2;

⑧白色:

Fe(OH)2、CaCO3、BaSO4、AgCl、BaSO3。

(2)有色溶液:

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

(紫红色)、Fe3+与苯酚(紫色)、Fe3+与SCN-(红色)、I2与淀粉(蓝色)等。

水(溶剂)

苯(溶剂)

CCl4(溶剂)

Br2

黄→橙

黄→红棕

I2

深黄→褐

淡紫→紫红

紫→深紫

(3)有色气体:

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NO2(红棕色)、I2(g)(紫色)、O3(淡蓝色)等。

(4)火焰颜色:

①焰色反应:

Na+(黄色)、K+(紫色)、Ca2+(砖红色)等;②蓝色:

CO在空气中燃烧;

③淡蓝色:

S、H2、H2S、CH4等在空气中燃烧;④苍白色:

H2在Cl2中燃烧。

4、常见特征反应现象

(1)焰色反应:

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3)Fe(OH)2在空气中转变为红褐色Fe(OH)3(由白色→灰绿→红褐色);(4)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的气体:

NO;(5)气体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H2在Cl2中燃烧;(6)在空气中点燃火焰呈蓝色:

CO、H2、CH4;(7)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8)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l2、Br2、FeCl3、碘水等;(9)加强碱并加热能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原溶液中含铵盐;(10)氨气遇到挥发性酸生成白烟。

5、一些特殊条件

(1)反应时用到催化剂的反应:

实验室制氧气、合成氨、氨的催化氧化等;

(2)反应条件是高温的反应:

铝热反应,煅烧石灰石的反应,铁和水蒸气的反应,C、H2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

(3)反应条件是电解的反应:

电解饱和食盐水、CuSO4溶液等。

6、特征数据

物质转化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各元素含量、相对密度等数据都是解题的关键,如CO→CO2、NO→NO2、SO2→SO3,转化后分子中都增加1个氧原子,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均为16。

7、特征转化

(1)连续转化

①NH3

NO

NO2

HNO3

②H2S(S)

SO2

SO3

H2SO4;③C

CO

CO2

H2CO3;④Na

Na2O

Na2O2

NaOH。

(2)三角转化

8、与工业生产相关的重要反应

工业制漂白粉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工业制纯碱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

合成氨工业

N2+3H2

2NH3

工业制盐酸

H2+Cl2

2HCl

硫酸工业

4FeS2+11O2

2Fe2O3+8SO2、2SO2+O2

2SO3、SO3+H2O===H2SO4

硝酸工业

4NH3+5O2

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氯碱工业

2NaCl+2H2O

2NaOH+H2↑+Cl2↑

工业制玻璃

Na2CO3+SiO2

Na2SiO3+CO2↑、CaCO3+SiO2

CaSiO3+CO2↑

高炉炼铁

Fe2O3+3CO

2Fe+3CO2

 

【例1】【百强校·xx届安庆一中热身考】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变化的是()

选项

A

N2

NH3

NO

NO2

B

Na

Na2O

NaOH

Na2O2

C

SiO2

SiF4

H2SiO3

Na2SiO3

D

Al

AlCl3

Al2O3

NaAlO2

【答案】D

考点:

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转化的正误判断

【趁热打铁】【百强校·xx届泰州中学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甲、乙、丙、丁、戊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箭头表示一步转化)。

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物质

选项

A

Cu

HNO3

Cu(NO3)2

Fe

NO

B

H2O

Fe

H2

O2

Fe2O3

C

Al

NaOH

H2

Al2O3

NaAlO2

D

CH3CHO

O2

CH3COOH

H2

H2O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Cu与稀硝酸发生反应产生Cu(NO3)2、NO和水,Fe与稀硝酸发生反应产生Fe(NO3)2、NO和水,由于Fe的活动性比Cu强,所以Fe与Cu(NO3)2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产生Cu与Fe(NO3)2,正确;B.水与炽热的Fe发生反应产生Fe3O4和氢气,不是反应产生Fe2O3,错误;C.Al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