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511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x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docx

六安寿春西路桥初步设计说明

六安市寿春西路桥工程初步设计总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路线起于景观大道,与景观大道十字平交,向东跨淠河,与淠河北路十字平交,路线全长1.033公里,总体线位遵循《六安市城市规划(2008-2030)》及六安市城市道路网专项规划。

目前,淠河东岸的道路已修通,西岸的六安市景观大道也已建至寿春路附近,寿春路桥的建设迫在眉捷,寿春路桥建成后可形成环六安道路的完整体系,进而从交通功能上,确保环六安交通的完整性。

同时,寿春路向西延伸接入G35济广高速,向东可与合肥西部组团快速对接,是六安市远景城市快速路结构“一环、四横、四纵”图1-1项目地理位置图

中的“一横”,也是连接六安市发展河西、河北片区的重要道路,是六安市重要的东西向出口道路。

二、任务依据

1、《六安市寿春西路桥两阶段设计中标通知书》;

2、《六安市寿春西路桥工程两阶段设计》系列专题报告及评审批复意见。

3、国家和交通运输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办法等。

4、项目主管部门批准的有关文件等。

三、执行规范、技术标准

1、执行规范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4)《公路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5)《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99);

(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7)《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B06-2007);

(8)《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B06-01-2007);

(9)《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

(10)《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B06-03-2007);

(11)《公路基本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机电设施概(预)算编制的规定》(公设技字[2000]285号);

(12)《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JTG/TD60-01-2004);

(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2、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

(2)设计荷载:

城—A级;

(3)设计车速:

60km/h;

(4)路线标准横断面:

3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4m(分隔带)+22m(机动车道)+4m(分隔带)+4.5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45m;

图3-1路线标准横断面图

主桥标准横断面:

6.0m(拉索区)+3.0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0.5m(分隔带)+22m(机动车道)+0.5m(分隔带)+4.5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6.0m(拉索区)=50.0m;

引桥标准横断面:

3.0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0.5m(分隔带)+22m(机动车道)+0.5m(分隔带)+4.5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38m

(5)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

100年;

(6)设计安全等级:

I级;

(7)设计洪水频率及水位:

100年一遇,洪水位39.72m;

(8)通航条件:

根据《安徽省III至IV级航道技术等级表》(交通部、水利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交水发【1998】659号文批复),淠河通航区域为迎河集~淠河口段,桥位处淠河不属于该范围,不通航;

(9)抗震设防标准:

地震基本烈度: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抗震设防措施等级按8度采用;

(10)坐标及高程系统:

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系统,中央子午线116°30′。

四、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

六安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区域,寿春路桥桥位区大部分位于淠河河床,易受洪涝灾害影响。

通过现场勘察,场地地形大多为现状堤岸与河床,局部地段高差较大。

实测地面高程31.30~43.24米,最大高差8.36米,桥位处地形如下:

图4-1东岸寿春路图4-2东岸大堤

图4-3桥位河面图4-4西岸滩地

图4-5西岸堤顶道路图4-6东岸堤顶人行步道

2、气象、水文

六安市界于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40’之间,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各县区年总降水量1008.5-1545.7毫米,平均气温16.7-17.9℃,梅雨季节一般在6-7月间。

全年日照1876-2003.5小时,从分布规律看,具有北多南少,平原多山区少的特点。

全区年平均气温14.6~15.6度,但年内季间气温变化较大。

最热月七月份,月平均气温27.2-28.4度,极端最高气温达43.3;最冷月元月份,月平均气温1.4,多数年份最低气温为零下7~12。

霜期年平均为211~228天。

山区无霜期较短,海拔500米以上仅有190天左右。

山区气候特点是春来迟,秋来早,春两季低温冻害经常发生。

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600毫米,蒸发量为1300~1500毫米。

每年梅雨季节,一般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持续2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

3、地质构造

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上覆土层为素填土、细砂、中砂、圆砾、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

持力层可置于中风化砂岩,桩基可按端承桩设计,中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1500KPa,侧阻力220K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21.0~79.6MPa。

4、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桥位处地震烈度7度,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

五、本项目相关专题及进展情况

表5-1相关专题及进展情况

编号

专题报告名称

完成情况

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已批复

2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已批复

3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待评审

地震安全性评价

待评审

淮河特大桥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已通过评审,待批复

六、总体设计思路

1、总体设计理念——“人、交通、环境和谐发展”

通过对项目的理解,确定寿春路桥设计思想为“人、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充分吸收国内外城市道路的建设经验,结合国内类似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的实践,通过深入理解项目特点,切实做到“安全、经济、环保、舒适、实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灵活设计和创作设计,实现“行车安全”、“环境优美”、“节约资源”、“质量优良”、“系统最优”的目标,打造成一条安全、美丽的景观大道,同时也展现六安市水城绿带的空间景观内涵,为人们提供连续不断的休憩场所,体现城市的现代化生态文明。

2、以人为本,体现和谐交通

初步设计阶段重点研究本项目在规划路网中的功能定位,研究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路权关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纲领,结合路网布局,对沿线重要节点进行多方案比选,保证交通转换顺畅,为行人出行提供便利。

加强交通组织设计,提高本工程的服务水平,有利于各种交通方式的“和谐”,体现本项目的功能价值,最大限度的实现服务城市、服务市民的目的。

3、服务社会,让公众满意

打造高品质的道路、桥梁工程,除体现现代化城市风貌外,还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方便。

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增强公众参与度,提高社会认可度,做到让公众满意。

4、保护环境,注重环境协调

道路设计不仅为人流、物流的公共空间,而且也是城市形象优美环境的载体。

以交通功能、生活功能以及生态景观功能为轴线,全方位、多角度考虑道路设计,使道路与城市、人、景观和谐共存。

根据远期控制目标和近期实施指导性要求,就空间组合、景观风貌、建筑特色、道路宽度进行综合设计,使道路、桥梁与建筑物间组成的空间轮廓,尺寸比例、色彩、线条等相互协调,和谐美观,从而实现人、路、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5、立足规划,强调交通功能

本次设计立足规划路网,以规划建设适当超前为原则,使项目建设与六安市城市道路路网结构、总体规划相协调,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通过分析规划路网结构形态,确定本项目的功能定位和技术标准,力求两者相适应;处理好本项目与城市路网,沿线用地开发关系,充分发挥城市环线道路的功能与作用;加强内、外交通和城市各功能区的交通联系,使建设方案有利于均衡路网流量,有利于发挥路网整体运行效率。

6、宽容设计、安全至上

作为市政主干道,本项目应充分体现“宽容设计”的交通安全理念,“宽容设计”是指不应强迫驾驶员改变状态来适应道路,不苛求驾驶员以绝对正确的判断、敏捷的反映弥补由于道路本身因素所造成的交通隐患,设计中应从人性化线形设计、宽容性的路侧设计、宽容性的交通设施设计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司乘人员的安全。

设计中,以保证车辆安全行驶为中心,指导总体设计,并充分考虑容错需要的设计理念贯穿设计全过程。

7、资源节约,力求经济合理

设计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精打细算”的原则,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减少征地拆迁,降低工程造价。

加强与已建、相邻工程衔接设计,使废弃工程减少到最低。

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对横断面路幅分配、交口设置、桥型布设等方案充分论证,力求方案经济合理。

七、路线平面及交通组织设计

1、路线平面设计

(1)平面设计原则

路线总体设计应在统筹布局的指导下系统地做好各项设计工作,合理衔接路线走向与各控制点、路线平纵线形与地形及各种构造物、路线交叉位置、各项沿线设施的设置等方面之间的关系,并遵循以下要求:

Ø始终坚持对工程项目功能性品质追求的理念,如交通功能完善,满足各种交通方式的需求;坚持功能性技术标准,使工程项目具有高效合理的使用性能;

Ø满足总体规划思想,符合规划要求;

Ø坚持工程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程度满足各层次使用者的需求;

Ø注重环境保护,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工程项目设计;

Ø贯彻城市设计理念,力求设计达到与城市风貌的融合,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时代气息,各种设施安全、可靠、经济、适用;

Ø道路景观注重协调,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同时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塑造“楚风汉韵”,避免千篇一律的市政道路设计;

(2)平面设计主要控制因素

平面设计通过收集本项目所处区域的总体规划资料,根据道路网规划,结合地形、地貌和工程特点、功能定位,并结合现场踏勘、调研,确保本项目的路线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影响本项目路线走向的主要控制因素:

Ø六安市《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及六安市城市道路网专项规划.

Ø桥梁方案

Ø与景观大道、淠河路、防洪大堤交叉方案

Ø路线布设与沿线环境的协调性

Ø妥善处理好道路与重要控制点的关系

(3)路线起终点

Ø路线起点:

项目起点位于规划的景观大道与寿春路交口,顺接寿春路。

Ø路线终点:

终点接现状寿春路与淠河路交口。

图7-1路线设计起点与终点

(4)平面总体布局与规划协调、统一性设计

根据《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城市整体结构为“一环两心、三轴四区”。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方向主要是发展河西、河北地区,形成“淠河西区分区中心”和“城北区分区中心”。

本次路线起、终点顺接在建和现状的寿春路,彻底打通寿春路,极大完善两区主干道的集散道路系统,形成淠河西区与城北区合理的路网级配,另外通过畅通的寿春路,可大量吸引长安路桥的交通量,减小主城区的交通压力,同时随着寿春路桥建成通车,可使两区快速的对接合肥西部组团,实现组团间快速联系。

因此,本次平面总体布设合理且符合六安市总体规划和路网规划。

下阶段应结合调查资料,进一步对平面起、终点着重竖向高程衔接及交通组织设计,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深入研究确定交口布设最佳方案。

(5)路线方案

本项目路线起于景观大道,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