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5109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水调歌头》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水调歌头》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水调歌头》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水调歌头》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 5.docx

《《水调歌头》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 5.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调歌头》 5.docx

《水调歌头》5

《水调歌头》5

教学重点:

 

         一:

背诵这首词。

 

         二:

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1、导语: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

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

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2、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主要是让学生看,教师点拔一下重点即可。

 

二、预习检查。

1、 给红色的字注音。

                  宫阙(que4)       玉宇(yu3 )

                  朱阁(ge2)        绮户(qi3 )

                  无眠(mian2)      婵娟(chan2juan1)

2、范读(点击答案)。

 

3、学生齐读。

 

三、朗读训练。

   下面让我们进入“朗读训练”部分,通过听、看朗读,全心身地感受这首词的优美之处。

1、播放“配乐朗读”一遍。

 

2、学生齐读。

 

四、诗词赏析。

   

(一) 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请大家看屏幕,并对照课本的注解,弄清这首词的字面意思。

1、归去:

回到天上去。

2、琼楼玉宇:

美玉做成的楼宇,这是想象的仙宫。

3、弄清影:

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子,低低地挂在雕花的        窗户上,照着不能安眠的人(指作者)。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         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何事,为什么。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       享这美好的月光。

这两句是对子由说的。

婵娟,即嫦娥,这里指月光。

  

 

(二)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两者的联系何在?

 

    提示:

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1、上阕主要写什么?

写了什么景?

   明确: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

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起得奇逸。

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

但天上、人间,幻想、现实,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

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

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

虽在尘凡而胸怀旷达,一片光明。

                    板书:

上阕----望月(写景) 

2、下阕呢?

 抒发了什么感情?

    明确:

下片怀人。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

苏轼兄弟情谊甚笃。

他与苏辙已有六年不见了。

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

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亲人之间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

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板书:

下阕----怀人(抒情) 

3、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明确:

这首词上片写景,执着人生,下片抒情,善处人生,上下片内容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

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板书: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明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四) 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板书:

联想:

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

明月——> 宫阙 ——> 琼楼玉宇 

     明确:

联想和想象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下面,让我们通过训练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五、能力训练。

1、在这首词里面,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联想和想象。

 

    

(1)讲解“联想”的定义。

 

    

(2)放映“明星”和“街灯”图。

 

     提问:

我们在初一时学习过《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他们两者有何相似点?

     明确:

明亮 。

    (3)讲解“想象”的定义。

 

    (4)放映”天河现水牛”和”牛郎织女”图。

 

     提问:

人们由“天河现水牛”图艺术地创造出“牛郎织女”图以及由此联系到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中间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

通过想象来实现。

它的特点是:

由此及彼。

2、现在,老师已经把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化成了两道思考题,同学们互相讨论,等会儿老师请同学们回答。

    —— 放映思考题。

 

   

(1)看了图一,你联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

珍珠、玛瑙、鱼目、地球、圆月、各种球类等等...

   

(2)看图二,发挥你的想象力。

(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

猴子捞月亮、孙悟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天空——我们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遨游太空、宇宙——神秘的外星人等等...

   (3).总结:

想象力是人类创造发明的源泉,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都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向:

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写自己之所想。

如:

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和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无不要求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同样地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 。

    联想力和想象力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另一个重点便是背诵这首词,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1)播放邓丽君的MTV“但愿人长久”。

 

    

(2)第二次播放,让学生轻声跟唱。

(提醒:

歌词的“何事长向别时圆“有别于课本的“何事偏向别时圆”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版本的缘故。

) 

七、归纳小结 。

(板书)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下阕----怀人(抒情) 

           联想:

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

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八、作业布置 。

    

(一) 背诵这首词。

 

    

(二) 小作文:

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

张掖铁路学校

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教案

语文组  张晓军

【备课时间】:

2005、3、27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德育目标:

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2、理解“海燕”精神的内涵,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对比、衬托、象征等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提问法。

3、练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提问:

你为什么喜欢诗歌?

或者你喜欢诗歌的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

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但是可能有一些同学对散文是情有独衷,是因为散文不仅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

“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如果我们要饱览这两种眼福,怎们办呢?

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为我们提供了方便。

同学们说:

哪一种文学样式?

(散文诗)今天我们就走进

【板题】:

              海燕

高尔基

去感受这一文学样式。

二、作者简介。

(投影,并请一位同学朗读。

高尔基: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著有《高尔基全集》。

著名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代表作《母亲》。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范读。

要求:

学生不要看书,看屏幕,仔细聆听,发挥想象,去感受你听到了什么。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你听到了哪些内容?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出文章中表现的主要形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

画出文中描写海燕的句子。

提问:

用一个词语概括海燕的精神内涵。

(答案可能有:

临危不惧、高傲、勇敢等)

四、自主、合作、探究。

(一)品析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1、刚才我们已经在文中画出了描写海燕的句子,下面请同学们从这些句子中找出能够突出海燕精神的关键词。

提示:

高傲、勇敢、冲、渴望等。

【板书】: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第1段,下面请同学口头回答。

(1)简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2)陈胜是什么出身,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教师归纳:

课文第1段介绍陈胜佣耕出身,又通过对话表现他有要摆脱贫困,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

这是介绍被立传的人物。

接下来写被立传人物所经历的史实,以印证被立传人物的性格特点。

于是课文第2~3段转入写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

本课时我们了解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讨论陈胜在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以及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一)明确目标

分析课文第2~3段,了解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陈涉的语言及作用。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第2段主要交代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并写了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进行了哪些起义前的准备工作(造舆论:

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是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了反应。

陈胜的做法虽然是借助鬼神迷信来争取群众,但作为一种策略,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才智。

史家之用心,由此可见。

课文第3段:

叙述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

陈胜、吴广把发动起义.计划得十分周密:

第一步是借吴广被笞以“怒众”,使戍卒站在自己的一边;第二步是杀尉,置戍卒于欲退不能的境地;第三步是向大家讲明两种前途,以“死即举大名”相号召,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众人的反抗决心。

起义军建成后,进展神速,从“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守令皆不在”等语可以看它从者如云、所向披靡的情况,生动地表现了陈胜的“首事”之功。

学生概括文章中心:

课文主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第2段。

1.学生主动朗读课文第2段,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下边加粗词的意义。

为(wéi)屯长:

作为。

度(duó)已失期:

猜想,估计。

陈胜、吴广乃谋曰:

于是就。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判断动词。

上使外将兵:

率领。

为天下唱:

向,倡导。

或以为亡:

有人,逃跑。

吴广以为然:

对的。

有功:

建立功业。

2.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起义的?

答:

是在陈胜、吴广等900贫苦人被征戍边,途中遇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要被杀的情况下,不得不举行起义的。

这既说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说明了起义是被逼出来的,又表现了陈胜等人的反抗的精神。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逃亡和起义同样都是死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举行起义的决定,充分显示了陈胜的鸿鹄之志。

(2)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起义前的舆论准备工作?

答:

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3)陈胜分析形势的句子有哪些?

他们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天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

”口号是: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4)起义的计谋、策略反映了陈胜、吴广的什么?

答:

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智慧、才能。

3.指导学生学习第3段。

(1)教师领读或由学生自读课文后,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注意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吴广素爱人:

一向,向来。

广故数言欲亡:

故,故意;数,多次;亡,逃跑。

陈胜佐之:

帮助、协助。

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本来。

十六七,十个里面有六、七个。

从民欲也:

服从。

为坛而盟:

建筑。

祭以尉首:

用。

车六七百乘: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骑千余:

古时一人一马为一骑。

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

陈涉乃立之王:

于是被拥立。

诸郡县苦秦吏者:

被……压迫的。

(2)这段文字记叙丁什么?

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以及建立农民政权的情况。

(4)组织讨沦。

①陈胜、吴广是通过哪些步骤发动起义的?

第一步:

选择了“将尉醉”的适宜时机,设下激尉笞广的圈套,使众人认为杀尉有理。

第二步:

陈胜佐吴广,并杀两尉。

表现了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

第三步:

杀尉后陈胜当即号召群众起义,他先晓以利害,指出如不起义,只有死路一条。

再提出“壮士不死即正,死即举大名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干一番事业。

尤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有力的挑战,道出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心声,显示了对起义胜利的坚定信心和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

陈胜的这些话,果然得到众人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起义队伍很快组织起来了。

②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

起义发动后,起义军斗争矛头直指秦政权,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在战斗中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很快建立了农民政权——张楚。

究其原因,除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谋划正确,策略得当外,还有九百徒属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

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

“天下苦秦久矣,”深刻揭示了秦王朝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致使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使农民起义有着坚实的基础。

三老、豪杰的话“伐无道,诛暴秦”就点明了起义的性质,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农民起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故而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了浩大的声势,不久农民政权也建立起来了。

③学生再次齐读课文,研讨这段文字在材料安排和记叙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安排上的特点是详略得当。

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使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及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

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则略写。

这样做详略得当。

记叙方法上:

以侧面描写表现陈胜、吴广的功绩。

借三老、豪杰的嘴,赞颂农民起义的功绩,以诸郡县杀秦朝酷吏响应陈胜,表现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拥护。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课文内容,了解了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也让我们了解到起义领袖敢于反抗、善于斗争,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

阅读人物故事一则,回答问题。

公仪休嗜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一国人献鱼而不受。

其弟谏曰:

“嗜鱼不受,何也?

”曰: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受鱼而不免于相,长自给鱼。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为加粗字释义。

(1)嗜鱼()

(2)自给()(3)长自给鱼()

答案:

(1)喜欢,特殊的爱好。

(2)供给。

(3)长久

2.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怎样的道理?

答案:

做官的人要时刻珍惜自己的地位、利益,不能见小利而忘大义,在大利面前铤而走险。

否则,不但会失去既得利益,甚至会身败名裂。

(五)布置作业

做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六)板书设计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向沙漠进军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2.学习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3.了解人类征服沙漠的业绩,树立改造大自然的雄心。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分类说明、举例说明的方法以及恰当的使用词语准确说明说明事物。

解决办法:

(1)利用多媒体手法导入,并利用此法使学生理解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式以及人类防御沙漠、向沙漠进军的方法。

(2)比较阅读,体会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写法。

(3)借助于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4)开展演讲的形式,让学生树立改造大自然的决心。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观看录像,分组讨论,开展演讲比赛。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录像),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昔日的它,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之地,经济繁荣之所,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光秃秃的沙丘,去想像它昔日的繁华与丰美,是沙漠夺走了它的美丽,留给人们的只是遗憾,我们要拿起武器,与沙漠决战,还我家园。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识别和把握中心句。

2.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

3.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这篇文章根据大量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进军的前景如何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讲得有声有色。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文主要说明什么?

(2)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说明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6)说明对象包括哪些?

引导学生回答:

(1)说明文主要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用途等;

(2)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抓住事物特征;(3)说明文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

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等;(5)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6)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理。

2.背景、作者简介。

背景

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竺可桢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一篇是《向沙漠进军》。

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国现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定人。

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多有论著,总计数百篇。

他特别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3.正音、辨字、辨词。

肆sì(不要读成cì)  涸hé(不要读成gù)

葱cōng(不要读成cóng)沛(不要写成沛)

磴dèng(不要读成dēng)

4.文章内容的分析。

(1)同学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读时可采取一人一段,自愿读,不指定,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2)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意思,若有中心句的段落,就用中心句表示,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就需要自己概括。

第1段: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第2段:

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

第3段:

我国陕西榆林地区古代是天然草原区,如今关外30公里都变成了沙漠。

第4段:

沙漠逞强施威的武器是风和沙。

第5段: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

第6段:

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第7段:

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第8段:

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第9段:

我们向沙漠进军取得的若干成绩。

第10段:

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可以保护农田,开辟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

第11段:

风可以为人类造福。

第12段:

沙漠地区的日光照射特别强烈。

第13段:

只要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

以上各段的中心意思,1、4、7、8、10、13是原文的中心句,其他几段的中心意思是概括出的。

(3)在上述概括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段):

说明为什么向沙漠进军。

第二部分(第5~8段):

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

第三部分(第9~13段):

说明沙漠是可以被征服的,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4)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第2、3两段说明了什么?

这属于什么说明方法?

答:

这两段举了国外地中海沿岸和国内陕西榆林地区受沙漠侵袭的情况,从而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属于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②沙漠向人类发动攻势的武器是什么?

进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

这属于哪类说明方法?

答:

沙漠向人类发起进攻的武器是风和沙,主要方式是“游击战”和“阵地战”。

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③如何征服沙漠?

征服沙漠的关键是什么?

其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

征服沙漠的途径:

—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这是抵御沙漠的“游击战”,一是植树种草,这是抵御沙漠的“阵地战”,这两种途径都只是采取守势,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寻找和开发充足的水源是征服沙漠的最重要的途径。

征服沙漠的关键是水,这是征服沙漠区别于征服其他自然灾害的必要条件,有了水,才能抵御沙漠的“游击战”和“阵地战”;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沙漠进军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④说明征服沙漠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并指出所用的说明方法。

答:

“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我国沙荒地区,有的“有足够的雨量”,有的“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有的“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这说明了征服沙漠的可能性。

“沙漠是可以征服的”,举例说明“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用事实说明了征服沙漠的现实性。

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四).总结、扩展

.总结:

作者紧紧抓住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先说明沙漠严重危害人类,揭示为什么向沙漠进军,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运用这一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又恰当地使用了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1.反馈练习

阅读第4~6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在文中找出有关沙漠危害人类的句子。

①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

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②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③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2)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的作用是什么?

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草皮的作用是减少沙粒的来源。

(3)第5、6自然段能否换位,为什么?

不能,因为第5自然段所说的内容是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对应第4段的“游击战”,第6自然段所说的内容是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对应第4段的“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