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版本流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336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浒传版本流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水浒传版本流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水浒传版本流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水浒传版本流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水浒传版本流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浒传版本流变.docx

《水浒传版本流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浒传版本流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浒传版本流变.docx

水浒传版本流变

许勇强,李蕊芹:

近20年《水浒传》版本研究述评

察,认为“《古本水浒传》疑点重重应该说是一本后

人伪托之作”

[32]

应坚则对20世纪80年代关于

《古本水浒传》的论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33]

小说版本数字化是当前小说版本研究非常值得

注意的一个方向,目前学术界已经在国内外先后举

办了11届小说(戏曲)数字化的专业研讨会。

其主

要代表人周文业在《〈水浒传〉版本数字化及应用》

一文中介绍了当前《水浒传》版本数字化的进程、使

用和其他小说版本的数字化进程

[34]

可以预见小

说版本数字化工程将对今后《水浒传》和整个小说

版本的研究将产生重要影响。

在小说版本研究综述方面,谢卫平概述了日本

的《水浒传》版本研究情况,为我们了解海外汉学家

的成果提供了门径

[35]

何红梅《新世纪〈水浒传〉

作者、成书与版本研究综述》一文也涉及近年国内

《水浒传》版本研究的情况

[36]

郭英德对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进行了宏观的

思考。

文章以《水浒传》作为例证论述了中国古代

通俗小说版本研究中“一书各本”的现象、文本“原

貌”的追寻、不同版本的价值等问题。

作者认为一

书的不同版本系统之间具有显著的、甚至巨大的差

异,这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通

俗小说版本研究的难点。

因此,中国古代通俗小说

版本研究的主要任务不是恢复一书问世之初的文本

“原貌”,而是致力于恢复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版

本系统的文本“原貌”。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中

国古代通俗小说不同版本或版本系统对正文文字内

容的不同处理,不仅有其各自的合理性,而且也有其

各自的价值。

[37]

五、结语

回顾近20年来《水浒传》版本研究,我们发现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研究范围由集中趋于零散,没有形成比较

突出的研究亮点。

与前一阶段版本研究集中关注繁

简本关系、古本水浒真伪讨论等热点问题相比,这一

时期版本研究比较分散,没有聚焦在某几个特别重

大的问题上。

其原因除了研究者兴趣的变化之外,

前人在某些重大问题(如繁简本关系)上的成果很

难突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研究对象由宏观趋于微观。

如果说前一阶

段《水浒传》版本研究还停留在宏观问题的研讨(如

繁简本关系、版本演变史等)上,那么这一阶段学者

关注的重心已经逐渐过渡到中观(如齐裕焜对繁本

内部关系的思考)甚至微观(如刘世德、李永祜对

《京本忠义传》的研究)的版本研究上了。

由于研究

对象的细化,其结论自然更加深入细致,但理论性、

系统性也就相对显得薄弱。

三是简本研究由冷落趋于重视。

由于历史的偏

见和简本自身艺术水平的相对低下,学界历来忽略

《水浒传》简本的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马幼垣

先生力倡简本研究以来,这一状况逐渐得到改观。

如刘世德的简本研究成绩比较显著,个别年轻学者

也开始关注简本。

但是就简本在整个《水浒传》演

变史的地位来看,目前的研究仍然很欠缺,今后进一

步开拓的空间还很大。

四是研究队伍日趋老龄化,呈现出后继难续的

困境。

版本研究除了客观条件(掌握众多版本)比

较难以具备之外,研究者的传统文化素养(如版本、

校勘知识)也是一个重要条件。

新时期成长起来的

年轻学者由于历史环境原因,在版本校勘等方面的

素养明显不如老一辈学人,加之当前日趋功利化、产

业化的学术环境也难以让年轻人沉下心来做枯燥的

版本研究。

因此这一时期版本研究者基本上都是年

龄偏大的学人(如刘世德、李永祜),《水浒传》版本

研究呈现出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今后一段时间《水浒

传》版本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避免一些问题的重复研究。

有的问题通

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已经基本解决(如版本演变史)

或在目前条件下暂时无法解决(如繁简本关系问

题),对于这些论题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搁置的态度,

避免浪费精力。

其次是出版一批影印本,为版本研究提供文本

条件。

尽管台湾的《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和社科院

的《古本小说丛刊》已经出版了几本《水浒传》影印

本,但还有不少本子尤其是简本没有影印出版,并且

这两套丛书价格昂贵,一般学者不易得到。

为此应

专门出版一套包含若干代表性繁简本的《水浒传》

影印本丛书,为学者提供研究便利。

再次是加大对《水浒传》简本的研究。

前面已经

说过,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马幼垣先生就已经

呼吁重视简本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关于简本研究

的论著还是非常少,今后进一步开拓的空间还很大。

最后是培养新人,为版本研究队伍输入新鲜血

液。

目前从事古代小说版本研究的大多是老一辈学

者,后继乏人,为此学界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年轻

的硕士、博士从事小说版本研究。

另外,由于版本研

究是个枯燥的“冷门”,因此还需要研究者有奉献精

·25·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春秋时期事件的联系,认为作为《春秋》专家的冯梦

龙很可能就是田王二传的作者

[17]

后来作者比勘

了容与堂本和袁无涯本,发现袁无涯本的增补和修

改为同一人所为。

傅承洲将袁本修改者对小说诗词

的看法及处理方式与冯梦龙晚年重写《新列国志》

对诗词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并根据冯梦龙诗歌的

特征,从内外两方面论证了“袁无涯刻本《忠义水浒

全传》的修订工作也是冯梦龙完成的”

[18]

日本学者马场昭佳对清代《水浒传》的传播接

受进行了考察,认为清代前期的《水浒传》接受情况

与明代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金圣叹的七十回

本作为《水浒传》定本地位的确立在乾隆年间中期

到后期之间,清代后期以后的人几乎没有人认为征

四寇的故事与七十回本《水浒传》原来是同一个作

品,而只能以《水浒传》续书的面貌继续出版。

[19]

无穷会藏本《全像忠义水浒传》是比较罕见的

本子,20世纪80年代范宁先生曾作简单的报道

[20]

王利器认为这个本子才是李贽的真评本,其依据的

底本是郭勋刻本,但没有进行详尽的论证

[21]

刘世

德对这个本子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比勘,认为无穷会

藏本的底本,不是天都外臣本、容本、袁本或钟伯敬

评本,但与袁本在版本系统的血缘关系比较亲近。

从其纸张、墨色和避讳等来看,当是清初顺治年间的

刊本

[22]

但谈蓓芳对刘世德的考证结论提出了不

同看法。

她认为无穷会藏本应该是“明刻清初重印

本”;天都外臣序本与无穷会藏本在引头诗、回目、

情节和文字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而后者更周密

合理,因此天都外臣序本在前,无穷会藏本在后;作

者详尽比勘了袁本和无穷会藏本,发现除第七十二

回的“四大寇”名单及与此有关的交代是袁无涯刊

本同于天都外臣序本而异于无穷会藏本的之外,还

没有发现袁无涯刊本存在其他的异于无穷会藏本而

同于天都外臣序本的例子,因此作者认为“袁无涯

刊本当出于无穷会藏本或其底本、祖本”。

此外,作

者还认为无穷会藏本大致保存了郭武定本的面貌,

其批语是李贽评点《水浒传》的初稿,而袁本中的批

语乃是最后的定稿。

[23]

大涤余人序本《水浒传》的刊刻时间还存在争

论,马蹄疾等学者认为在万历早期,孙楷第则认为在

昌历之际

[24]

李金松根据大涤余人序本刻工黄诚

之在1632年刊刻遗香堂本《三国志》、刘启先1645

年刊刻《清夜钟》的事实,认为大涤余人序本刊刻年

代不可能在万历早期,而当在万历晚期或更后,其刊

行时间的下限当在李渔刊行芥子园本《水浒传》之

前,因而它不可能成为袁无涯刊行的百二十回《水

浒传》的底本

[25]

在繁本关系问题上,齐裕焜将《水浒传》繁本分

为甲乙两个系统:

甲系统版本有“致语”,即引头诗,

乙系统版本没有;甲系统版本未移置阎婆事,乙系统

版本已移置;诗词和文字有不同。

乙系统繁本是在

甲系统繁本的基础上修改加工的,其忠奸斗争的思

想倾向加强了,艺术上有所提高。

袁无涯本是用乙

系统的百回本作底本加上经过脱胎换骨改造的征田

虎、王庆故事成为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本。

[26]

章培恒通过解读袁本《发凡》的内容,认为这段

文字系李贽所写而被袁无涯修改。

根据这段文字所

提到的郭勋刻本的特点(“移置阎婆事”和在七十二

回的“大寇”名单中删去王、田而加上辽国),天都外

臣序本等各种版本的《水浒传》都不是出于郭武定

本,而是以一种比郭本更早的本子为祖本,袁无涯因

为保留了“移置阎婆事”而比容本等更接近郭

[27]

但李金松却认为所谓“移置阎婆事”并非郭

勋,而是袁无涯和冯梦龙。

因此作者认为繁本《水

浒传》的版本流变依次应是祖本、郭勋本、天都外臣

序本(由此派生出简本系统)、容与堂本(四知馆本

以此为底本)、百二十回本、大涤余人序本等。

金圣

叹的“七十回本”乃由百二十回本出

[28]

四、其他问题

除了以上三方面外,这一时期还有部分学者对

《水浒传》版本的其他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探讨。

繁简本的关系问题是《水浒传》版本研究史上的

大难题,20世纪80年代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

深入,取得了重要的成绩。

这一时期个别学者也对该

问题进行了思考,但基本是重复以前的观点。

如李殿

元认为“《水浒传》的第一个刻印本当是繁本,是直接

记录说话。

这个本子名字可能叫《宋江》,大概只有

40回,其内容为现在120回本的第3回至第50回”。

作者认为,在《水浒传》繁简本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上

存在有两条线。

一条线是书商们,他们专拣简本;另

一条线是以郭勋、都察院为代表,他们不以赚钱为目

的,所以重视书的质量,他们专拣繁本。

[29]

针对198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刊行的《古本水浒

传》,张国光指斥为“伪中之伪”,认为其作者是30

年代的梅寄鹤

[30]

魏达纯通过大量统计和比较前

七十回与后五十回在用词和句式等七个方面的差

异,认为后五十回与前七十回决非出自同一人之手,

将后五十回也说成是“施耐庵著”是欠妥当的

[31]

刘明远则从语言、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考

·24·许勇强,李蕊芹:

近20年《水浒传》版本研究述评

备,这一时期的学者鲜有论及,个别学者如黄俶成在

其论著中有所涉及,但整体看来并没有多少新

意。

[5]

值得提出的是侯会对早期水浒故事版本的研

究。

作者根据吴从先《小窗自纪》提供的信息,推断

吴读本是早于今本的古本,今本是在吴读本的基础

上改造创写而成的。

侯会认为吴读本与《宣和遗

事》的创作时间难分迟早,其故事框架的基本搭成

大概在元初,它们合流并演为今本《水浒传》最早也

当在元末。

吴读本以抗金影射抗元,表达了民众对

蒙元统治的反感与敌视,具有强烈的民族情结

[6]

此外,侯会还对今本《水浒传》中人物出场诗的

差别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今本《水浒传》之前应存在

着一个“带诗本”,它综合了早期各派《水浒》故事,

包容了太行、淮南和山东三派早期传说,是今本据以

写定的晚近版本,其作者很可能就是元末明初的施

耐庵和罗贯中。

侯会认为这个本子具有如下几个特

点:

第一,书中好汉人数已有一百零八位;且每位好

汉出场时,都带有一首诗赞,这在书中形成很有规律

“出场诗”现象。

第二,此本相对完整,已形成宋江、

田虎、王庆、方腊“四寇”模式。

征辽的关目也已具

备,那是由抗金关目转化而来的。

第三,此本应将早

期《水浒》传说中的时空谬误一一加以订正。

第四,

此本没有开篇的王进故事及其后的林冲故事。

全书

情节很可能如某些学者所推测,是从今本第十二回

后半回时文彬升厅开始的。

第五,该本篇幅较今本

简短,有关鲁智深、武松乃至杨志的精彩关目大概都

未收入。

[7]

二、简本研究

在《水浒传》研究史上,简本研究一直被忽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马幼垣等学者的呼吁下,

大陆学者才逐渐开始重视简本的研究。

近20年以

刘世德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在简本研究上取得了比较

大的成绩。

《京本忠义传》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以来就受

到学界的重视,有的学者认为《京本忠义传》属于“繁

本系统”,其成书时间当在“正德嘉靖”甚至是“元末

明初之际”,它“是一切《水浒传》版本的祖本,是作者

编写《水浒传》的原本”

[8]

但这些论断却遭到张国

光的反对

[9]

刘世德认为《京本忠义传》刊刻于正

德、嘉靖年间,极可能是福建建阳刊本。

它是早期的

简本,不是“原本”、“原始本”、“祖本”,而是来源于繁

本的删节本,是从繁本向其他简本发展之间的过渡

本。

其底本是一种刊刻于南京的以“忠义”为书名的

繁本,与郭勋刊本、新安刊本或天都外臣序本有

[10]

李永祜通过考察《京本忠义传》残页的行款、

字体、书口等版本信息和明代删书风气等因素,认为

《京本忠义传》并非成就于元末明初,而是刊刻于嘉

靖初年福建建阳书坊;它对繁本作了较少的删节,是

介于繁、简两个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删削本

[11]

牛津大学藏《全像水浒》残叶是比较罕见的本

子,刘世德将其与余象斗“评林”本、刘兴我刊本和

梵蒂冈藏本进行对勘,认为这四个简本文字异同甚

多,彼此之间不是父子关系,但其基本情节和主体字

词基本相同,说明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底本(或底

本的底本),它们之间为远近不同的兄弟关系,但牛

津残叶本与梵蒂冈藏本血缘更接近。

此外,作者还

对何心以“曰”和“道”区分小说版本先后的方法做

了否定,指出这四个简本都有使用“曰”和“道”的情

况,之所以简本更多使用“曰”字,不是因为它更古,

而是因为它笔画少,刊刻时更省工省时。

[12]

刘世德还就《水浒传》双峰堂刊本的引头诗进

行了考察,认为双峰堂刊本的引头诗被删节或者移

置于上层其主要是为了缩减篇幅,节省工料。

研究

者根据这些修改产生的异文可以判定繁本在先,双

峰堂刊本(简本)在后。

将这些引头诗与现存繁本

进行比较,作者认为双峰堂刊本所依据的繁本底本

不是容与堂刊本,而是天都外臣序本。

[13]

除此之外,董宁还对《水浒志传评林》本进行了

专门研究,王辉、刘天振对20世纪以来《水浒传》的

简本研究做了详尽的综述。

[14]

三、繁本研究

相对于简本研究的深入,近20年繁本研究比较

薄弱,论者主要关注的是袁无涯本与田、王二传,另

外对个别繁本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学界一般认为田、王二传是后来刊刻者增加的。

这一时期有的学者还继续对这个已基本成为定论的

问题进行讨论,如刘华亭、黄绍筠和左汉林等人的

论文。

[15]

关于田王二传的作者,李永祜认为《水浒传》成

书前的早期本和原本不曾有田、王二传部分,“现存

最早的简本‘插增本’(残本)的刊行者就是插增田、

王二传的始作俑者。

罗贯中下距‘插增本’成书二

百年之久,田、王二传的增补与罗贯中无关”

[16]

承洲则进一步考证其作者是冯梦龙。

他分析了《樗

斋漫录》记载的真实性和冯梦龙与袁无涯的关系,

认为冯梦龙具有增补田、王二传的条件,并根据冯梦

龙《北宋三遂平妖传》中王则与《忠义水浒全传》中

王庆出身经历基本相同,以及田、王二传部分地名与

·23·-02-27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水浒故事研究”(12WX02)

作者简介:

许勇强(1976—),男,四川仁寿人,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

小说戏曲研究。

李蕊芹(1979—),女,山西芮城人,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

小说研究。

近20年《水浒传》版本研究述评

许勇强,李蕊芹

(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江西抚州344000)

摘要:

尽管近20年的《水浒传》版本研究成果并不特别突出,但由于研究范围、学术视野和考察重点

的转换,学界在简本研究、祖本探考和部分罕见繁本的分析上还是超越了前人,呈现出局部深刻的特征,但同

时也存在着若干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

关键词:

水浒传;版本研究;繁本;简本

中图分类号:

I206.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1-6132(2013)04-0022-06

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浒传》版本论争,

近20年的版本研究比较平和,少了些许论争,但却

更为深入细致,尤其是对具体的版本诸如无穷会藏

本和《京本忠义传》等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

度。

下面试从四个方面对近20年《水浒传》版本研

究的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回顾。

一、祖本与版本演变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对《水浒传》原本的形

态(是否词话本)、主要内容(是否招安、征方腊及插

增田王)和刊刻时间等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取得

基本一致的结论。

本时期部分学者继续对这个问题

进行讨论。

竺青、李永祜从明代人的记述、著者题署用词及宋

元话本的体制特点三个方面推断题署“施耐庵的本,罗

贯中编次”的百卷(回)本《忠义水浒传》“是在明代前

期即已出现的最早版本;是带有元代刻书业者行业用

语的版本;是保存有宋元话本体制胎记的一个版本。

这几个特点是明代其他版本所没有的,因此,我们可以

认定,它就是现知所有明代《水浒传》版本的祖本”。

武定版即是根据这个祖本进行修改的。

[1]

陈松柏根据

《菽园杂记》、朱有燉水浒戏考证出弘治九年还没有描

写108人聚义的《水浒传》,再结合高儒家族藏书的时

间,认为百卷本《忠义水浒传》正是《水浒传》祖本,其刊

刻时间在弘治十一年(1500)前后,郭勋“削去致语”就

成就了“郭武定本”

[2]

崔茂新认为《忠义水浒传》具有祖本的居间性特

征,即它的题署用词和宋元话本的体制特点表明它是

现知明代《水浒传》主流版本当中刊刻时间最接近于

其成书年代的版本;其反叛、忠义、行侠统一于替天行

道的内在诗性结构和聚义、招安、征方腊的基本叙事

板块,表明它是对历史上各种水浒故事、水浒戏所体

现的文学精魂的创造性继承与升华。

因此《忠义水浒

传》具备了作为《水浒传》祖本的决定性条件。

[3]

在祖本的形态上,黄俶成认为施耐庵集撰的祖

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书名原题《江湖豪客传》,

同时又以《宋江》、《忠义传》、《水浒传》等名称在社会

上流行;话本性质很明显;塑造了梁山一百零八位英

雄以及与梁山有关的各种正反面人物形象;不但写了

众虎归水泊,还写了排座次后的招安,招安后的征北、

平方腊,交代了众英雄的结局;施耐庵虽写到征北、平

方腊,但所写具体情节与今存各本皆不同;今见各种

《水浒传》的前七十一回差别皆不大,可见罗贯中及

以后各书商对施氏祖本的前七十一回改动皆不大。

故施著祖本今虽不见,但今见各本前七十一回基本能

反映施著祖本排座次之前的状况。

[4]

在版本演变问题上,由于前人论述已经比较完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神,耐得住寂寞。

只有这样,《水浒传》版本研究才

可能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竺青,李永祜.水浒传祖本及“郭武定本”问题新议

[J].文学遗产,1997(5):

81-92.

[2]陈松柏.也谈水浒传的祖本[J].湖南社会科学,

2007,

(1):

127-131.

[3]崔茂新.水浒传祖本问题补说[J].齐鲁学刊,1999,

(2):

48-52.

[4]黄俶成.施耐庵与水浒[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0:

158-160.

[5]黄俶成.施耐庵与水浒[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0:

161-179;黄俶成.水浒版本衍变考论[J].扬州大

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1):

36-44.

[6]侯会.水浒源流新证[M].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2:

91-102.

[7]侯会.水浒源流新证[M].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2:

282-287.

[8]顾廷龙,沈津.关于新发现的京本忠义传残页[J].

学习与批评,1975,(12):

36;刘冬,欧阳健.关于京本忠义传

[J].文学遗产,1983,

(2):

85-98;李骞.京本忠义传考释

[C]

∥明清小说研究.第1辑.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

48-70.

[9]张国光.评忠义传残页发现“意义非常重大”论[J].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4,

(1):

107-112.

[10]刘世德.论京本忠义传的时代、性质和地位[J].明

清小说研究,1993,

(2):

127-159.

[11]李永祜.京本忠义传的断代性与版本研究[C]∥水

浒争鸣.第11辑.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32.

[12]刘世德.水浒传牛津残叶试论[J].菏泽学院学报,

2011,33

(1):

29-35.

[13]刘世德.谈水浒传双峰堂刊本的引头诗问题[J].

文献,1993,(3):

34-53.

[14]董宁.建阳刻本水浒志传评林研究[D].福州:

福建

师大硕士学位论文,2007;王辉,刘天振.20世纪以来水浒传

简本系统研究述略[C]∥水浒争鸣.第12辑.北京:

团结出

版社,2010:

189-223.

[15]刘华亭.从水浒行文本身谈征田、征王两段是后加

的[J].济宁师专学报,1996,17(4):

58-60;黄绍筠.水浒传

的“征四寇”油离考[J].学术月刊,1990,(5):

73-77;左汉

林.百回本忠义水浒传后三十回应为续书[J].唐山师范学

院学报,2002,24,(4):

17-19;李向阳.水浒研究二题[J].乐

山师专学报,1990,(3):

26-31.

[16]李永祜.水浒传的版本研究与田王二传的作

者———与孟繁仁诸先生商榷[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6,27(4):

66-74.

[17]傅承洲.冯梦龙与忠义水浒全传[J].明清小说研

究,1992,(3-4):

75-88.

[18]傅承洲.忠义水浒全传修订者考略[J].文献,

2001,(4):

196-199.

[19](日)马场昭佳.清代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与征四寇

故事[C]∥水浒争鸣.第八辑.北京:

崇文书局,2006:

146

-165.

[20]范宁.水浒传版本源流考[J].中华文史论丛,

1982,(4):

65-78;范宁.东京所见两部水浒传[C]∥明清小

说研究.第1辑.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71-73.

[21]王利器.李卓吾评郭勋本忠义水浒传之发现[J].

河北师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4,(3):

103-110.

[22]刘世德.《水浒传》无穷会藏本初论———水浒传版

本探索之一[J].文学遗产,2000,

(1):

106-119.

[23]谈蓓芳.也谈无穷会藏本水浒传———兼及水浒传

版本中的其他问题[C].中国文学研究(第二辑).南昌:

江西

教育出版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