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336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教学大纲.docx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统帅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农林经济管理者以及其他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农村经济领域面临的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大纲

(一)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学时48学时(单独开设一周课程教学实习),具体,金融学专业课程讲授44学时,自学与讨论4学时,非金融经管类专业讲授48学时。

讲授中适当配以视频录像短篇、幻灯片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容的理解;适当安排课外自学,阅读参考资料,交读书报告,讨论课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课程考核形式:

考试。

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70%)组成。

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两个部分:

平时个人作业成绩和小组专题讨论报告成绩。

专题讨论报告由教师根据当前金融形势或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学生自由分组并提交小组专题报告(需课堂答辩和形成书面报告)。

(二)教学用书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5月第1版。

龙骐《金融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2003年7月第1版

(三)金融学各章学时分配

篇章

总学时数

第一篇

10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3

第二章

信用

2

第三章

金融

1

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

2

第五章

外汇与汇率

2

第二篇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15

第六章

金融市场概述

4

第七章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3

第八章

金融中介概述

2

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

3

第十章

中央银行

1.5

第十一章

金融体系格局——市场与中介相互关系

1.5

第三篇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4

第十二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4

第四篇

宏观均衡

15.5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

2

第十四章

货币供给

3

第十五章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2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的均衡

3

第十七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

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

3.5

第五篇

金融监管

1.5

第十九章

金融监管

1.5

第六篇

农村金融专题

2

第二十章

农村金融专题

2

四、讲授纲要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一、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二、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

三、货币流通

四、货币的权势与无货币的“理想”社会

第二节货币的起源

一、古代货币起源说

二、从交易的社会成本角度比较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的交易

第三节形形色色的货币

一、古代的货币

二、币材

三、铸币

四、用纸做的货币

五、银行券与国家发行的纸币

六、可签发支票的存款

七、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

八、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与无现金社会

第四节货币的职能

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二、货币单位

三、货币购买力

四、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五、支付手段

六、流通中的货币和货币需求

七、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八、国际交往中的货币职能、汇率

第五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二、币材的确定

三、货币单位的确定

四、金属货币的铸造

五、本位币和辅币

六、对钞票和存款货币的管理

七、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

八、金本位的发展史

第六节国际货币体系

一、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三、布雷顿森林体制的终结和浮动汇率制

四、货币局制度

五、的联系汇率制度

六、美元化

七、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

八、对货币制度主权的挑战

第二章信用

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一、什么是信用

二、信用是如何产生的

三、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四、市场经济要求信用秩序

第二节信用活动的基础

一、“信用经济”

二、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三、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四、可支配货币收入及其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

五、信用关系中的企业

六、信用关系中的政府

七、国际收支中的盈余和赤字

八、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

九、资金流量分析

第三节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二、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

三、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

四、商业信用在中国

五、银行信用

六、银行家的票据——银行券

七、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

八、国家信用

九、消费信用

十、国际信用

第四节股份公司

一、股份公司

二、股份公司与信用

三、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四、股份公司在中国

第三章金融

第一节“金融”及其涵盖的领域

一、“金融”这个由中文组成的词所涵盖的围

二、西方人对finance的用法

三、比较“金融”与“finance”

第二节金融畴的形成及界定

一、古代相互独立发展的货币畴与信用畴

二、现代银行的产生与金融畴的形成

三、金融畴的扩展

四、金融体系

五、对金融畴的界定

第三节金融学科体系

一、金融学科的基本容

二、货币银行学

第四章利息和利率

第一节利息

一、人类对利息的认识

二、利息的实质

三、利息之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四、收益的资本化

第二节利率及其种类

一、利率及其系统

二、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

三、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四、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五、市场利率、官定利率、行业利率

六、年率、月率、日率

第三节 单利与复利

一、概念和计算公式

二、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

三、现值与终值

四、现值的运用

五、竞价拍卖与利率

六、利率与收益率

第四节利率的决定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二、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

三、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

四、利率管制

第五节利率的期限结构

一、什么是利率期限结构

二、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三、到期收益率

四、收益率曲线

第六节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环境

二、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

第五章外汇与汇率

第一节 外汇

一、外汇界说再释

二、外汇管理与管制

三、可兑换与不完全可兑换

四、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可兑换问题

第二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汇率

二、汇率牌价表与标价法

三、单一汇率与复汇率

四、官方汇率、市场汇率、黑市汇率

五、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

六、人民币汇率制度

第三节 汇率与币值、汇率与利率

一、货币的对价值与对外价值

二、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三、汇率与利率

第四节 汇率的决定

一、关于汇率的决定

二、国际借贷说

三、购买力平价说

四、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在计算人均GNP中的差异

五、汇兑心理说

六、货币分析说

七、金融资产说

第五节 汇率的作用与风险

一、汇率与进出口

二、汇率与物价

三、汇率与资本流出入

四、汇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五、汇率风险

第六章金融市场概述

第一节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一、什么是金融市场

二、金融市场易的产品、工具——金融资产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

四、金融市场运作流程的简单概括

五、金融市场的类型

六、我国金融市场的历史

第二节货币市场

一、票据与贴现市场

二、国库券市场

三、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

四、回购市场

五、银行间拆借市场

第三节资本市场

一、股票市场

二、我国股票交易的发展

三、长期债券与长期债券市场

四、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第四节衍生工具市场

一、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

二、远期和期货

三、期权

四、互换

五、衍生工具由简至繁的演变

六、金融衍生工具的双刃作用

第五节投资基金

一、投资基金及其发展历史

二、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

三、私募基金

四、基收益金与增长基金

五、货币市场基金

六、对冲基金

七、风险投资基金

八、养老基金

第六节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

一、外汇市场的概念与功能

二、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和交易方式

三、我国的外汇市场

四、黄金市场的历史发展

五、黄金市场的金融功能

六、我国的黄金流通体制改革

第七节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

一、风险资本

二、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及其作用

三、风险投资的退出途径

四、创业板板市场

第八节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二、欧洲货币市场

三、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演进和格局

四、国际游资

第七章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第一节证券价格与市场效率

一、有价证券的面值与市值

二、证券价格指数

三、市场效率的定义

四、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

五、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

第二节证券价值评估

一、证券价值评估及其思路

二、债券价值评估

三、股票价值评估

四、市盈率

第三节风险与投资

一、金融市场上的风险

二、道德风险

三、关键是估量风险程度

四、风险的度量

五、资产组合风险

六、投资分散化与风险

七、有效资产组合与最佳资产组合

第四节资产定价模型

一、资产定价模型要解决的问题

二、资本市场理论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五节期权定价模型

一、期权价格与期权定价模型

二、期权定价的二叉树模型

三、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

第六节无套利均衡与风险中性定价

一、关于金融市场的均衡

二、金融产品的可替代性

三、复制与无套利均衡分析

四、金融市场均衡的特点

五、风险中性定价

第八章金融中介概述

第一节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围

一、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机构

二、联合国统计署和SNA的分类

三、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

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一、西方国家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构成

二、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

三、其他金融机构

四、发展中国家金融中介体系的特点

五、跨国金融中介

第三节我国金融中介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

二、政策性银行

三、国有商业银行

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五、其他商业银行

六、投资银行、券商

七、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

八、信托投资公司

九、财务公司

十、金融租赁公司

十一、邮政储蓄机构

十二、保险公司

十三、投资基金

十四、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十五、金融机构多样化的必然性

第四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一、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和发展

二、国际清算银行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四、世界银行

五、亚洲开发银行

第五节中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立及改革开放后的改革

一、建国前夕的金融体系

二、中华人民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三、“大一统”模式的金融体系

四、改革开放后到90年代初期的金融改革

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

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存款货币银行名称的由来

二、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

三、现代银行的产生

四、旧中国现代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

五、商业银行的作用

六、“金融资本”与垄断

七、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

一、负债业务

二、资产业务

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四、银行卡业务

第三节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一、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分业经营与传统的混业经营并存

二、美日等国从强调分业到转变方向

三、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问题

第四节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浪潮

二、避免风险的创新

三、避免风险与资产业务的证券化

四、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