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3055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1.首先例题是用小猴子卖桃的情景图引出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了卖桃的活动中,学习上也由被动转为主动。

而且情景图的出现也让学生直观了解了13减9的意义,借助实物帮助学生理解了算理。

2.让学生自主探究13减9的算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层层深入的练习,锻炼了学生总结和寻找规律的能力,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4.在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多数能灵活运用“破十法”,但是有个别学生还是选择了一个一个倒着数的方法,甚至还要扳手指计算,看来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还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将这些计算的方法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十几减8.7

1.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一知识基础,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生能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8、7的计算上来。

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3.在课堂上,反馈计算方法时,出现了许多好方法,如15-8,把减数8分成5和3,即15-5-3。

当学生使用这种方法时,对学生进行了表扬和奖励,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敢于动脑,大胆发言,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十几减6---2

1.把算式用情景图的形式引出来,先看懂图意,提出问题,再列出算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这节课中,老师注重对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同时也垃羔了学生如何倾听别人发言,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3.在反馈练习的评价中,让学生来体验“当一回小老师”。

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评价的权利、奖励的权利都交给学生。

通过这种形式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4.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的大量练习,计算技能已基本形成,可以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多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二)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本节课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经历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到了“面在体上”,感受了“体”与“面”的联系与变

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找一找”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本节课的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

最突出的是在每次活动后的交流过程中,很多地方老师没有进行有效地反馈,致使时间被浪费,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

例如,每次学生的回答,老师不要都一一重复,除非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还有老师的一些结语不一定要等到学生所有活动都结束了再进行,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将结语穿插进去。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认识100以内的数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对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数数。

先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40数到100,教材也让学生体验了可以在适当的时候2个2个地数,还可以5个5个地数。

让学生有不同的数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利用实物、小棒等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了解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操作、交流中发展了数感,加深了对数的理解。

100以内数的组成

1.教学时首先说说生活中的100以内的数,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生活中的数是学生都熟悉的,利用此素材作为教学的内容,不但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自己检验数的正确与否。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以外,还可以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选用不同的方法数数,比较哪些方法更准更快。

然后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数数、摆小棒,汇报交流。

建立10个一是十,100个一是一百,10个共有多少十是一百,4个十是40,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等的意识。

2.让学生认识计数器上的数位,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3.本节课我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乘、除法的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产生直接影响。

2.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

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00以内数的顺序

1.教学时,老师注意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放手让学生在已掌握的百以内数的基础上,去独立完成百数表的填空,从而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以及理解和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打下了基础,同时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体会了数学知识的多姿多彩。

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百数表填空,不仅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了100以内各数的排列顺序,而且深化了对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规律的好奇心。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1.本节课通过小松鼠和小兔子拾贝壳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既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了新知,又让学生在玩中感悟到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3.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但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

1.通过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实践等方法探索新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个词来描述数量的多少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概括力。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物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习题的设计不仅具有层次性,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比较两个数相差的程度,同时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了创新意识,锻炼了动手操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我们认识的数

1.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唤起学生“生活即学习”的意识。

“互猜年龄”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复习了“大一些”“小一些”或“大多了”“小多了”的内容。

2.让学生“猜一猜”“抓一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猜想,加深体验。

在“猜一猜”活动中无形地渗透了估计策略的培养。

3.通过“数数”“猜数”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数的意义的认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

1.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

老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2.练习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应用的情境中。

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探讨交流、观察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促进了学生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

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体验到了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提出数学问题,发展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2.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

”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3.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探索算法的必要性,增强了学生探索的主动意识。

然后结合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概括一般思路,最后通过对45+30和45+3的算法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算法的有效建构。

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1.通过展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自己获得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乐于参加,敢于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在探究“45-30”和“45-3”的算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组内交流想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1.本节课把“两辆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动手“摆小棒”“拨算珠”“列竖式”等方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次验证,从多种方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这一点我认为很有必要。

因为这样组织学生学习,是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1.本节课我们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发现计算方法。

在学生有了想法想说一说,遇到问题想问一问时,及时组织班内同学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在学生思维遇到困难时,我让学生上台用计数器拨一拨,进一步理解、构建计算方法。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象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第五单元元角分

认识人民币

1.由于人民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生在日常购物中需要用到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过程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本领的过程,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2.在这节课中,老师注意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巩固练习时,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境,模拟付钱。

老师不断地启发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付法,学生想出了各种不同的付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人民币的认识过于简单,还可以从各种人民币的面值特征入手去认识,不但可以增加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印象。

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小商店

1.让学生经历给物品标价、创办商店、购买东西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活动,学生成了数学学习的真正主角。

2.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让学生到商店调查、查阅有关的资料或向家长咨询等活动,使学生真正接触了生活,了解了社会,从而有效地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在活动中,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增强了相互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技巧,体验了成功合作的乐趣。

4.学生购物时间短,有操之过急的现象,有个别学生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购物活动就结束了。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1.这节课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上课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学生在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变式训练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

2.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搭建了平台。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

本节课教学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遇到问题首先让学生尝试解决,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重视直观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放手让他们尝试解决问题。

经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在操作中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在本阶段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推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况能力。

2.通过小组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增加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老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3.教学中,老师组织了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新知,构建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1.新知识教学中,在老师引导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比较,既突出了退位减法的算理,又使学生对笔算减法有了全面的认识。

2.练习设计的层次清楚,由浅入深,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将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