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830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docx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考试重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docx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2.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3.文学的政治倾向性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4.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5.文学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超越性的特点。

二、解释基本概念:

文学的倾向性;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间接性

1.文学的倾向性:

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首先,政治倾向性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

其次,文学的政治倾向性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2.文学的形象性:

形象性是指文学创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首先,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其次,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文学的间接性:

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中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它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中介,通过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人的观念领域的反应,同时又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以及与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革,所以,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1)认识性。

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首先,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可以通过文学认识丰富的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可以通过文学参悟生活的真谛。

第三,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可以通过文学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

(2)倾向性。

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首先,政治倾向性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

其次,文学的政治倾向性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3)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首先,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

其次,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第三,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

3.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审美属性,具体表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1)情感性。

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首先,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其次,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2)形象性。

形象性是指文学创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首先,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其次,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超越性。

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首先体现为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

其次体现为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

第三体现为对人自我的超越。

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4.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在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韵律性。

(1)间接性。

间接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2)精神性。

精神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3)韵律性。

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的特性。

5.谈谈你对文学性质的理解。

在人类活动的构成中,文学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经济基础之上、并未经济基础服务的观念性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与其他意识形态区别,文学属于艺术领域,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意识形态,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而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则在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韵律性。

第二章课后习题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①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作为实践活动,文学创作探索伦理问题,其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并激发人的丰富情感。

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饱含真情实感的形象“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呈现美的境界,体现为“文体升华”。

总而言之,真善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②真善美是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它们相互融通,属于人类三个根本的精神世界:

认识、伦理和世界。

 

  ③“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是与“善”“美”共生共存的审美化的真实;“善”是高尚的品格和利他的取向,求真是尚善的基础,没有真,善就流于无历史内容的虚伪的“爱的呓语”;真和善的表现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在追求真和善的同时,还要完成美的创造;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善”是其价值结构的核心,不是善的就不可能是“美”的,并且“善”与“美”的存在和呈现都要以“真”为根据和基础。

 

  ④因此,真善美及其统一便构成了文学创造审美追求的价值追求。

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

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①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A、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B、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意的真实。

 

  ②A、一切现实中存在的和历史上出现过的事物与现象,都是生活真实,包括一些假象。

生活真实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则是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内蕴(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其创造的假定性的情境之中。

因而,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体现着主体对生活的能动性认识和把握。

 

  B、就揭示和表现客体世界内蕴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是相通的;但是科学活动讲求客观性。

文学创造的认知则具有浓厚的主观性(主体性),即追求建立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的真实。

与讲求实证性、精确性的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作家“诗艺”性创造的产物,因而极富情感的感染力和心灵的震撼力。

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鲁迅语)

 

  ①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②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所提供感性形态的假定性情境,是与社会生活的个别性、偶然性相联系的;而它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又是与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必然性相联系的;

 

  ④    艺术概括所发掘和表现的普遍性能创造巨大的艺术效应;

 

  ⑤艺术概括是以对特殊的即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为途径的,即从个别到一般;同时作家还要对这些事物加以提炼、加工和改造,即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⑥这一内在矛盾在文学创造中是通过艺术概括的手段达到对立统一的,换句话说,艺术概括是创造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

鲁迅的这段创作谈道出了艺术概括的基本内涵。

6、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①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人的一切精神创造都是从人的需要出发的价值活动,体现着人的尺度和目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就成为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人文关怀从来就是也应该是文学创造的永恒主题,必然成为其尚“善”的价值取向的核心,即终极价值追求。

 

  ②“真”是“善”的价值根据,“善”是“真”的价值取向,作家是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

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换一种说法:

“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是“真”与“善”两个价值取向的交汇;文学作为审美创造的自由空间,作家完全有权利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历史理性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文学的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真善美固然需要历史理性的支撑,然而作家各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历史理性又是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巨大的意蕴空间,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完全有权利依据自己的艺术个性让人文精神在特定的历史视点上展现;单一历史视点的强调,不仅违背艺术规律,有时还会导致对人文精神的伤害;文学是人文领域,理应多一点向真向善向美的人文情怀的倾注,烧夷弹非艺术非审美视点的理性主义的偏执。

7、谈谈审美理想的含义和作用。

 

  ①审美理想也称美的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

审美理想的形成深受文化传统、社会语境和阶级身份的影响,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和阶级特征;审美理想又与个体的秉性、经历和修养密切相关,因此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②审美理想的特征:

审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在的鉴赏的原形和最高典范;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合;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③作用或功能:

审美理想是作家进行审美评价的最高标准。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一切,美或丑,崇高或卑下,悲或喜,都需要审美理想的观照,也不管是否自觉,作家创作总离不开审美理想的引导和调节;审美理想对生活的这种观照和评价功能特别体现在作家对生活丑的艺术表现中,只有在审美理想的照耀和穿透下,才能否定丑的同时确证美。

8、阐释“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①“内容形式化”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和游行呈现,作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话语,把在艺术构思中产生的“作品的轮廓”外化或物化为艺术文本“形式内容化”体现了形式生成作用。

内容因此而深化或升华而产生审美新质,作家可以利用语言手段,让文学语言偏离习惯性语言,从而更新人们的经验而获得一种新鲜感。

 

  ②形式创造在作家的审美价值追求中,不仅具有表现内容的功能,还有塑造内容的作用。

在文学创造的实践中,由于形式的生成作用,内容却能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

综上所述,作为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形式创造是一个内容形式话语形式内容化的过程。

9、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他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的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的认识他们的过程中把他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

因此,当它们从现实的具体事物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它们与自己曾经拥有的社会内容和功能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他们却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以人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第三章思考题:

一、填空:

1.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中国古代《尚书·尧典》记载以诗乐“教胄子”,达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的教育目的。

3.孔子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观点,概括了他对文学功能的认识。

4.贺拉斯在《诗艺》中说,诗人写诗“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著名观点。

5.梁启超谈及小说有熏、浸、刺、提四种力量,指小说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种种作用。

6.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二、问答:

1.什么是文学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

第一,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帮助人们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

文学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具有现实性。

现实性决定文学具有认识功能。

这种认识功能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过去社会的风尚人情,而且往往可以帮助读者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

第二,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影响思想感情、净化心灵世界,帮助人们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

通过文学情感与形象的力量,给人们提供一种更加适合人类生存、享受、成长和发展的价值取向,创造一个使人能够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精神氛围和人文环境。

这一功能能够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伦理观念、精神品格和人生境界的力量,是那种能够净化人们灵魂、激励人们意志、陶冶人们情操、培养人们素质,从而实行改造世界、重铸自我的功能。

2.什么是文学的审美功能?

为什么说审美功能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指文学具有沟通情感,是人们获得精神超越,实现审美理想,推动促进个性和才能全面发展的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通过对对象的艺术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思想,从而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快感。

审美功能是文学的最基本的功能。

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都是以审美功能为前提的,它们不可能采取独立的方式存在,而只能寓于文学的审美功能之中。

1)文学的认识功能不是对现实概念化和抽象的演绎推理,而是通过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把握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所获得的社会人生知识,以及对社会人生的理解,都是蕴含于形象与情感深处,通过思考和品味感受到的。

2)文学的教育功能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功能。

这种功能是在审美的基础上形成的。

文学借助人物形象和情感来净化和提升人的心灵,寓教于乐、以情感人是文学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特点。

3)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文学实现其他功能的中介,以情感为中心协调统一文学各种功能,使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冲突、相互转化,构成丰富而有机的文学功能系统。

3.你怎样看待文学的娱乐功能?

文学的娱乐功能是指文学可以给人带来身体快适,心情愉快,精神自由的功能。

1)文学的娱乐功能有助于文学其它功能的实现。

将娱乐仅仅归结为感性的消遣、感官的快乐,认为娱乐活动所满足的仅仅是一种低级的生理欲望,而不可能是高级的心理需要,是一种过于狭隘的认识。

作家写作时有游戏与娱乐动机,读者阅读往往是为了获得身心愉快和心理满足,文学的娱乐功能通过趣味给人快乐,进而对人有帮助。

2)“娱乐过度”有害于文学功能的实现。

虽然不排除人类的某些娱乐方式或某些人的娱乐活动只局限于生理快感的层面上,但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更不能因此认同庸俗、丑陋甚至伤风败俗、扭曲人性的娱乐方式和趣味,放弃健康、高雅、完善的精神内涵。

4.怎样理解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文学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等,但其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各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具有整体性。

如,王夫之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他在主张诗歌表现感情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诗歌的情应当是积极健康的,必须具有“动人兴观群怨”的作用。

王夫之对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作了新的发挥,他不仅认识到“兴观群怨,诗尽于是矣”而且提出了“摄兴观群怨于一炉”的思想。

他认识到诗歌的美学作用、教育作用、认识作用,是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中的,所以,兴观群怨四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一、名词解释

1.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主体作家把内在尺度运用于对象世界,经过艺术创造,而呈现出的与善和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

2.艺术概括:

艺术概括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加以独特的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深刻普遍意义、体现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3.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是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4.艺术形式:

文学形式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是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5.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和范式。

二、填空

1.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与表现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2.艺术真实反映客体世界的(假定)性与(内蕴)性,使它与生活真实区别开来。

3.艺术概括,是以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为途径的。

4.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过程,始终体现为主体意识对客体对象的(能动)介入和把握。

5.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不同,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而情感则是基于人的需要、态度、观念等思想意识而对事物的(主观)评价。

6.(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提出了“诗意的裁判”这一概念。

7.(恩格斯)认为作品的主观倾向,“应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们指点出来。

8.文学的艺术形式除了对内容起塑造作用外,其自身也具有独立的(价值)。

9.“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它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经验)。

10.英国的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

三、辨析题

错1.艺术真实就是要求作家不带任何主观倾向,摹写生活的原生态。

对2.艺术是“以假为真”,“假中见真”。

错3.艺术的真实是虚假的真,所以艺术可以任意虚构。

错4.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就是我国历史上的曹操。

对5.真实是艺术的生命。

对6.鲁迅说:

“艺术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

对7.艺术的真实是诗艺的真实。

对8.艺术的“假中见真”是有条件的,虚假的艺术形象必须符合客体事理的逻辑或主体情感的逻辑。

对9.“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乃是“艺术的真正生命。

对10.艺术概括的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过程,始终体现为主体意识对客体对象的能动性介入和把握。

对11.在文学创造中没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介入与把握,就不能产生艺术概括性。

对12.艺术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

错13.文艺是现实的反映,作品世界在任何时候都不及现实的美或伟大。

对14.学者研究公羊时“用不着想象自己也是一头公羊”,而文学家则不然,“他虽慷慨,却必须想象自己是个吝啬鬼”。

错15.文学创造要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必须从内容出发,因此艺术形式的创造无足轻重。

错16.能够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在于其“文学性”,即它的艺术形式,而与作品的内容无关。

对17.在文学创造中,作家既要从内容出发创造形式,又要高度重视形式的能动作用和独立的审美价值。

四、选择题

1.“类型化”的特点是(BD)。

A.强调个别、特殊。

B.强调共性、普遍性。

C.注重个性特征的具体描绘。

D.离开对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的描写走向抽象化。

2.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的特点是(  AC )。

A.内蕴的真实。

B.主观的真实。

C.假定的真实。

D.诗艺的真实。

3.艺术真实不同于科学真实的特点是(    CD )。

A.内蕴的真实。

B.客观的真实。

C.主观的真实。

D.诗艺的真实。

4.郭沫若说:

“蔡文姬就是我”,表明了艺术真实的( BD )性。

A.客观性。

B.主观性。

C.诗艺性。

D.假定性。

5.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比,( CD)。

A.生活真实更丰富、生动。

B.艺术永远不如现实的美和伟大。

C.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

D.艺术真实比现实更理想更美。

6.文学创造中的艺术概括是从( BC    )。

A.一般出发。

B.个别出发。

C.以对特殊事物即有特征的事物的描述为途径。

D.概念出发。

7.艺术概括的过程中,创造主体是(  AD  )。

A.能动性地介入和把握客体对象。

B.机械地描摹客体对象。

C.对客体对象可以不作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

D.整体性的、综合性的把握客体对象。

8.情感的真与美、善的关系是(AD)

A.“善”与“美”的情感必定是真的。

B.真的情感都是善的和美的。

C.善的与美的情感不是真的。

D.真的情感未必是善的和美的。

9.文学作品中的情与境是(ABC)关系。

A.情是内在的,境是外在的。

二者一表一里。

B.情的传达依赖于境的创造,境的创造必须表现情。

C.寓情於境,借境表情,二者融合统一。

D.情境二分,互不相关。

10.重形式轻内容的理论派别包括(   ABD    )

A.俄国形式主义。

B.英美新批评。

C.精神分析学派。

D.法国结构主义。

11.关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CD)

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

B.能够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全在它的艺术形式,与其内容无关。

C.内容与艺术形式不可分割,是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

D.内容居于主导地位,形式具有积极能动作用。

 

五、问答题

1.艺术真实有哪些基本特征?

它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有什么不同?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生活真实是自然状态的真实,是生活的原生形态和原始面貌,是没有经过主体的认识、感悟、揭示与表现的真实。

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主要在于它的内蕴性和假定性。

a,内蕴的真实。

内蕴性是指文学是对社会生活深层涵义的能动反映,是对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的因素的认识、感悟、揭示和表现,这是艺术真实的根本要求。

b,假定的真实。

假定性是指文学创造以主观性立场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以想象和虚构对生活真实进行重组、变形和塑造。

假定性是艺术真实存在的必然形态和基本特征。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a,主观的真实。

主观性指文学以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对客体世界进行认识、感悟、揭示和表现,建构从属于人的目的的艺术世界,具有有浓厚的主观性。

b.诗艺性。

诗艺性是指文学世界是作家运用艺术手段和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这就使艺术真实成为艺术技巧创造的真实,具有诗艺性。

艺术真实不同于科学真实,主要在于它的主观性和诗艺性。

科学真实致力于认知客观性的真实,排斥主观因素而追求实证性和精确性。

总之,艺术真实同自然状态的生活真实和认知性极强的科学真实相区别,它是一种审美性、创造性的真实。

2.为什么说艺术概括是在“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中实现的?

怎样理解“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主体意识对客体对象的能动介入和把握的过程?

艺术概括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加以独特的艺术处理,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