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768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兴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兴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兴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兴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兴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兴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新兴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兴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兴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新兴县政府工作报告

县十四届人大

七次会议文件(3)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3月2日在新兴县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新兴县县长江壮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兑现了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承诺,办成了一系列实事,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县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6.4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7%,是2005年的2.15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1亿元,增长23.25%,是2005年的2.8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07亿元,增长36.4%,是2005年的3.7倍。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4亿元,增长6.4%,是2005年的1.8倍。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32元,增长17.1%,比2005年增长59.7%。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温氏集团实现年销售收入达219亿元,增长24.4%。

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获国家证监会批准上市。

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50家,比2005年增加32家。

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家。

新兴香荔、象窝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粮食播种面积达35.9万亩,创建了2个国家级万亩粮食高产示范点,建成12个现代标准农田项目区,被评为国家粮食创高产工作示范县、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全省产粮大县。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

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80.5亿元,增长36%,是2005年的2.9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19亿元,增长39.7%,是2005年的4.28倍。

外贸出口总额4.1亿美元,增长41.44%。

实际利用外资1657万美元,增长21.72%。

规模以上企业167家,比2005年增加77家。

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级著名商标6件,省级名牌产品8个。

不锈钢餐厨具制品业迅速发展,建成了广东省质量监督不锈钢制品检验站(云浮),省不锈钢餐厨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国不锈钢餐厨具之乡的地位得到巩固。

生物制药、五金机械、轻工、电子、果品加工、建筑陶瓷等产业发展迅速。

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等指标均在预期目标以内。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旅游业迅猛发展,2007年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旅游强县;2009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和金水台温泉两个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0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地方鸡(土鸡)美食文化节”,全年旅游接待323万人次,是2005年的2.9倍,全社会旅游收入22.4亿元,是2005年的3.2倍。

成功引进了龙山体育运动公园、水台森林公园、禅泉大酒店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

金水台、青山绿水和龙山温泉被评为省温泉旅游示范基地。

商品房销售面积22.6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7.22亿元,是2005年的6.8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3亿元,增长13.1%,是2005年的2.1倍。

旅游、房地产、餐饮、零售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二、“双转移”工作实现新突破

园区开发加快推进。

新成工业园成功获得省的1亿元扶持资金,已完成征地1万多亩,基础设施累计投入4.5亿元,顺利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已引进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40.8亿元,其中投产项目14个。

同时,稔村、水台、天堂、车岗等镇级工业园区有效推进。

新兴科技园、新兴不锈钢产业园、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在加紧规划推进,将为新一轮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2010年全县新引进项目81个,其中计划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45个。

五年共引进项目559个,计划总投资290.2亿元。

引进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投资转移项目192个,计划总投资114.4亿元。

成功引进了广东新合铝业、佛山摩德娜机械、广州汉狮建筑材料等一批超亿元大项目。

凌丰东成分厂、华南农牧设备、德纳斯五金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竣工。

中广核新兴风电场项目通过省立项。

全县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劳动力转移成效明显。

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完成了县综合性培训基地建设。

加快实施“一户一技能”计划,形成了全县33个培训点的大培训网络,在6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农村青年培训见习基地和再就业安置基地,培训职业(工种)达39个。

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7万人,组织技能等级培训2.63万人,培训转移就业2.47万人,转移就业率达94%。

三、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积极配合抓好江罗高速新兴段的前期工作,并将在年内动工。

完成了S274线(稔村至双阳)、X431线(活道至车岗)、X484线(县城至船岗)、X868线(朱门楼至天堂圩镇)、Y260线(船岗至集成)等改造工程。

高标准建成了六祖大道。

新建农村公路60.6公里,实现通镇、村公路全面硬底化。

全面完成了六祖大桥、翔顺二桥、广兴大桥、东门桥、新江(洞口)大桥等桥梁建设和危桥改建。

完成了新兴汽车站的整体搬迁。

建成了稔村、水台两个客运站,153个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

建成了220千伏兴瑶和110千伏凤凰、良田、六祖等多个输变电站,全县发电装机容量达6.3万千瓦。

稔东水供水工程顺利完成。

城区管道天然气已经对部分小区住户、商业用户供气。

广播信号覆盖率达100%,光缆建设实现了通行政村。

全县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按照“一河两岸三道四大区域”的城市开发布局和“东优、西拓、南调、北控”的发展规划,做大做美县城,着力提升“中国禅都”新形象。

全面完成新兴江蓄水美城工程和滨水栏杆首期工程,“一河两岸”美丽景观逐渐形成。

高标准建成了百合山生态公园,文化广场、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空间有效拓展。

完成了东堤路、较场路、象岗路、西环路、茅园新街等市政道路改造。

抓好了县城防洪和城市雕塑等工程。

建成了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2万多吨。

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项目开始招投标。

旧城区“穿衣戴帽”和“三旧”改造取得成效。

建成了近40公里的禅道(绿道)。

推动建成了翔顺花园、恒晖苑、祥利花园、时代广场、泰基家园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

建成生态文明村580条,省级卫生村47条,沼气村10条。

簕竹镇被市定为整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系镇,良洞村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宜居村镇创建指导点。

建成了新城镇南外社区、六祖镇外布前村等和谐宜居示范村庄(社区)。

在174个行政村建立了信息服务点和信息田园服务站,被评为全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先进集体。

逐年提高村、社区两委干部待遇。

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宗、城乡饮用水工程13宗,解决了农村12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

基本完成了省人大水库移民议案工程和城乡防灾减灾工程。

认真开展C类小水电站整治,完成了102座小水电站分级评定工作。

完成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修编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抓好了利用园地山坡地开发补充耕地工作,被列为全国首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

基本完成明晰产权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8%。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四、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

就业形势良好,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五年累计3.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8%以内。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全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万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81.2%,排在全省14个试点县前列。

城乡低保救助、五保供养等机制不断健全,全县已纳入五保供养人数3081人,纳入低保的贫困户4159户,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全面铺开,全县16条贫困村和5566户贫困户全部落实帮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已有2432户达到人均年纯收入2500元的目标。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两项省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面完成了C、D级危房改造,连续三年每年投入250万元改造建设体育艺术功能场馆。

创办了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消除了幼儿园空白镇,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达81.6%。

创办了惠能中学、南大职业学校,扩建了新兴一中、职教中心、实验中学等学校。

高中毛入学率达89%,在全市率先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高考上线率始终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五年累计考上本科3896人。

妥善解决了代课教师问题。

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办教师工资收入“两相当”,大大提高了教职工的待遇。

医疗卫生加快发展。

新建了县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

完成了100个村级卫生站的规划建设和12个镇薄弱卫生院的改造建设。

率先在全国、全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测、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等试点工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9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县。

被评为广东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成功创建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

文化事业稳步推进。

建成了省立中山图书馆六祖分馆和122家“农家书屋”。

送戏、送电影下乡达2000多场次。

《六祖惠能》音乐剧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六祖惠能”入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在我县开拍的3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月明三更》完成前期拍摄工作。

禅宗文化博览园成功申报为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

县图书馆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和第二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多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拥有广东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3个,省级专业镇7个,农科创新中心3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高新技术企业10家。

五年全县授权专利254件,发明专利18件,有10项成果获省奖励。

被认定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多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高度重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全面完成县、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建设,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工作经验得到省、市的推广。

完成了基层司法所和新看守所的建设,完成了治安交通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深入开展各项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有效打击了各类犯罪活动。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四项控制指标逐年下降。

消防、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态势平稳,连续多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食品药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实现零事故。

实现了“平安奥运”、“平安亚运”,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体育工作取得好成绩,我县运动员参加省以上比赛获得奖牌122枚,其中金牌达37枚。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先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连续12年被省评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双拥和武装工作得到巩固,全县12个镇的基层武装部、193个村民兵营“四个基本”建设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圆满完成每年征兵任务,连续三次获得“广东省双拥模范县”称号。

完成了新的广播电视大楼建设,启动了“三网融合”双向互动数字电视工程。

大力加强殡葬改革,新殡仪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圆满完成全县第一、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县统计局获全国城乡划分清查工作先进集体。

此外,民政、审计、物价、人事编制、外事侨务、档案、地方志、人防、气象、防灾、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五、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

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并主动报告工作,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

五年来共办理县人大建议260件、县政协提案717件,办复率达100%。

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工作,被评为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行风热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

加强了公务员队伍建设,五年共招考公务员159名,举办公务员大型培训活动7次,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建成了“一站式”电子政务平台,全县150个单位开通了电子公文交换,29个部门206个行政审批项目实现网上登记办理,办事效率不断提高。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在天堂、六祖镇率先开展了镇(街)社会群团组织试点工作。

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等制度得到强化,治理商业贿赂、“小金库”工作取得实效。

基本完成了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

事非经过不知难,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对融资、征地、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我们善于解放思想,化“危”为“机”,经贸、财税和城乡建设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是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

我县始终坚持“好”字当头、“快”在其中的发展理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翻倍”的良好成绩。

三是坚持狠抓落实不动摇。

这几年,县政府十分强调“抓落实、提高执行力”,对各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一件一件抓落实,顺利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

我县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外来务工人员、公安、消防和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新兴发展的各位代表、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外来投资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发展仍不够充分,经济总量不大,“标兵渐远,追兵已近”的形势严峻。

二是重点项目建设仍不够快,项目总体入资率较低,优质大项目不多。

同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三是发展环境仍不够优,各类配套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一些部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抓落实意识还不够强,而且工作系统性不强、整合力度不大、统筹办法不多。

四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保运作、保民生、保重点压力较大,社会各项事业需要更多投入。

对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工作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新兴的重要时期。

今后五年,我县必须紧紧抓住全省、全市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真抓实干,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云浮市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新兴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为载体,以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为抓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文化崛起、绿色增长、城乡统筹、共建共享”的县域科学发展新模式,大力实施“文化引领、优势集聚、特色主导、服务均等”四大发展战略,全面打造禅宗之都、生态之域、富庶之县、和美之境,努力建设幸福新兴。

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300亿元,年均增长16.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近20亿元,年均增长29%左右;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58%以上。

总体发展基本融入珠三角,形成文化繁荣、交通便捷、产业兴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科学发展新格局。

主要措施: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不锈钢制品、生物制药、五金机械等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推广“温氏模式”,积极发展养殖业、观光休闲农业和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强县。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更优越的投资环境。

五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抓手,逐步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科技、医疗等事业,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七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着力转变职能,努力建设廉洁、高效、为民政府。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我们要准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更高的目标、更高的标准、更高的干劲,把握主题主线,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今年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落实县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积极推进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集中精力抓园区上项目,抓发展保民生,抓落实促转变,力争产业拉动、基础建设、城乡统筹、人居环境建设、机制体制创新“五个新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幸福新兴,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当好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幸福云浮的排头兵。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6.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研究与发展投入占GDP比重为1.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以内。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要突出重点抓落实,全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抓好园区建设,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我们要按照市“千亿工业大会战”的部署,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四大园区经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好更具新兴特色、更有辐射带动力的优势产业,力争产业拉动新突破。

(一)强力推进新成工业园建设,打造百亿铝型材和机电制品产业。

要以新成工业园成功获得1亿元扶持资金为契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期1416亩在5月前要完成“五通一平”,加快三期的规划开发,年内确保有30个项目建成投产。

要解决好集体留用地招商上项目的问题,使工业园闲置土地“活起来”。

要全力加快总投资15亿元的广东新合铝业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动工建设,同时加快其它入园项目建设,力争到2015年铝型材和机电制品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二)强力推进新兴科技园建设,打造百亿生物制药、物联网和现代农业产业。

要以大华农公司成功上市为契机,做大做强生物制药和物联网产业,加快占地1300多亩的新兴科技园的规划建设,确保上半年完成征地等工作,力争实验基地、动物保健品产业基地等项目动工建设,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生物制药基地。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流通业,积极吸纳和承接国内外的动植物医药和生物制药企业落户新兴,力争到2015年生物制药、物联网和现代农业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

(三)强力推进新兴不锈钢产业园建设,打造百亿不锈钢制品产业。

依托凌丰、欧亚、三A、万事泰、粤兴华等不锈钢制品龙头企业,规划建设新兴不锈钢产业园,争取上半年完成征地工作,力争到2015年园区总产值达50亿元。

扶持凌丰集团做好上市筹备工作。

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增资扩产,延长产业链,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全县百亿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的目标。

(四)强力推进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打造百亿健康、文化、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

以禅宗文化博览园成功申报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契机,抓好旅游招商和项目建设,重点加快龙山体育运动公园、水台森林公园、禅泉大酒店、禅龙峡等项目建设。

加大旅游宣传力度,认真办好“中华文化旅游主题年”暨禅宗六祖文化新兴游启动仪式、第六届广东国际温泉旅游节,努力形成旅游、健康、养生、休闲、运动等丰富多样的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力争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超100亿元,把我县打造成闻名海内外的“中国禅都”。

(五)强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百亿传统产业。

完善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人才、技术等问题。

加大对皮具行业的整合力度,争创新兴皮具品牌,打造国内重要的皮具制品生产基地。

加强对凉果行业的引导,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

引导陶瓷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通过对皮具、凉果、陶瓷、塑料、造纸等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力争到2015年使这些传统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

二、全力抓好项目推进,建设经济强县

我们要抢抓“双转移”的黄金机遇,集中力量招大商、上大项目,做大财政“蛋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快融入珠三角的步伐。

(一)大力抓好招商选资。

要借鉴引进凤铝集团和广东新合铝业的成功经验,重点围绕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招商,重点围绕园区招商和产业招商,大力推进招商选资,努力引进生物医药、机电、物联网、新能源等产业。

要组织好参加省的三次大型招商活动,努力引进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项目。

(二)大力抓好项目建设。

要围绕四大园区、传统产业升级、16项重点工作、30项重点工程(项目),加强县、镇、部门三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制度,采取倒逼机制,加大督查、考核和奖惩力度,集中力量加快进度。

重点推进广东新合铝业、佛山摩德娜机械、龙山体育运动公园、水台森林公园、东方广场、中广核新兴风电场等一批大项目建设,争取早动工、早投产、早出效益。

(三)大力抓好财税工作。

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分析、服务和指导,加大财税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

加大向上争取力度。

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执行非税收入实行集中审核征收、经营性资产和闲置资产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等规定,落实好规范津补贴改革。

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城乡均等化机制。

三、全力抓好农村改革,建设农业强县

我们要继续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县。

(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抓好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大地景观”建设。

推进农村简政强镇事权综合改革,做好乡镇“大部制”改革工作。

加快农村信用系统建设,积极探索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担保进行农户小额贷款的新模式。

力争设立1家村镇银行,积极创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继续加大对温氏的服务和扶持力度,大力推广“温氏模式”,加快推进温氏集团畜牧养殖物联网建设,支持温氏研究院申报国家科技创新示范中心,加快推进国家级畜牧业产业化示范中心建设。

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共成、大湾等灌区改造项目,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和现代标准农田整治项目。

继续抓好省产粮大县和国家级粮食高产示范县建设。

抓好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快象窝、天露山和龙圣三大茶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花卉、青梅、蔬菜、水果等优势产业,力争2年内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生产基地达到10个以上,农业生态休闲园区3个以上。

积极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力争新增1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三)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落实好种粮综合直补、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

发挥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

力争年内培训和转移就业8000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加快发展农家乐、观光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服务性收入。

四、全力抓好城乡统筹,建设和美家园

我们要抓好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实现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力争基础建设、城乡统筹、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进一步完善路网建设。

全力配合做好江罗高速新兴段开工和汕湛高速新兴段有关工作。

全面加快S113线县城至稔村段、S276线县城至腰古段公路改造建设,高标准建设北大门、东大门通道。

加快建设县城二环路,抓好X534线、X483线改造工程及翔兴路、惠中路、兴龙路西段等道路建设。

改建东山庙桥,缓解县城交通堵塞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