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某交通隧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714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安市某交通隧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瑞安市某交通隧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瑞安市某交通隧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瑞安市某交通隧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瑞安市某交通隧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瑞安市某交通隧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瑞安市某交通隧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安市某交通隧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瑞安市某交通隧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瑞安市某交通隧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瑞安市某交通隧道工程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总目录

第一章概述

一、历史背景和任务依据……………………………………………………………………7

1、历史背景……………………………………………………………………………………7

2、编制报告的依据……………………………………………………………………………7

二、研究工作概况及范围……………………………………………………………………8

1、研究工作过程简述…………………………………………………………………………8

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简介…………………………………………………………………8

3、项目研究的范围……………………………………………………………………………9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9

1、建设理由……………………………………………………………………………………9

2、交通量发展预测……………………………………………………………………………11

3、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12

4、工程实施方案………………………………………………………………………………12

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4

6、工期安排……………………………………………………………………………………14

7、经济评价……………………………………………………………………………………15

8、对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和对策措施…………………………16

9、问题与建议………………………………………………………………………………16

第二章现有公路的概况及问题

一、现有公路交通运输状况………………………………………………………………19

1、公路网现状………………………………………………………………………………19

2、公路交通运输现状………………………………………………………………………21

3、汽车保有现状……………………………………………………………………………22

二、现有公路技术状况及问题……………………………………………………………23

1、现有公路技术状况………………………………………………………………………23

2、适应程度分析……………………………………………………………………………23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4

三、本项目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26

1、在国内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26

2、促进本地区经济进一步开发和开放……………………………………………………27

3、是发展楠溪江旅游的需要………………………………………………………………27

4、是完善永嘉城市化发展的目标要求……………………………………………………28

第三章交通量预测

一、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特征………………………………………………………………31

1、区域内产业的经济特征……………………………………………………………………31

2、地区交通综合运输结构及发展趋势………………………………………………………36

二、经济结构特点与公路运输的关系………………………………………………………37

1、国民经济结构特点…………………………………………………………………………37

2、交通运输量指标与国民经济的关系……………………………………………………38

三、公路交通量调查…………………………………………………………………………38

1、交通量调查方法、地点和时间……………………………………………………………39

2、调查数据统计……………………………………………………………39

3、历年交通量调查……………………………………………………………………………40

四、交通量发展预测…………………………………………………………………………40

1、预测年限和特征年…………………………………………………………………………40

2、交通量预测方法……………………………………………………………………………41

3、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分析…………………………………………………………………41

4、趋势型交通量预测…………………………………………………………………………43

5、诱增型交通量的推算………………………………………………………………………45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标准

一、通行能力分析……………………………………………………………………………48

二、建设规模…………………………………………………………………………………49

三、技术标准…………………………………………………………………………………49

1、路线设计标准……………………………………………………………………………49

2、隧道设计标准……………………………………………………………………………50

3、道路交叉标准……………………………………………………………………………52

四、设计规范…………………………………………………………………………………52

第五章建设条件与方案选择

一、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55

1、沿线地形和地貌…………………………………………………………………………55

2、区域地质概况……………………………………………………………………………55

3、水文地质…………………………………………………………………………………55

4、气象………………………………………………………………………………………56

5、水文概况…………………………………………………………………………………57

6、工程地质评价……………………………………………………………………………58

二、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58

1、路基填筑材料………………………………………………………………………………58

2、路面、隧道衬砌及其它结构物材料………………………………………………………59

三、选线基本原则和路线方案的确定…………………………………………………60

1、选线基本原则……………………………………………………………………………60

2、路线方案概述…………………………………………………………………………60

四、工程方案…………………………………………………………………………………61

1、路基方案……………………………………………………………………………………61

2、路面方案……………………………………………………………………………………61

3、隧道方案…………………………………………………………………………………62

五、建设项目对环保的影响…………………………………………………………………62

1、项目在施工期间对环保的影响……………………………………………………………62

2、项目在营运期间对环保影响………………………………………………………………63

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主要工程数量……………………………………………………………………………66

二、建设用地和拆迁…………………………………………………………………………66

三、投资估算…………………………………………………………………………………66

四、资金筹措…………………………………………………………………………………67

第七章建设安排及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69

二、工程组织模式……………………………………………………………………………69

三、工程建设安排……………………………………………………………………………69

四、合理工期的确定…………………………………………………………………………70

1、制约工期的主要因素………………………………………………………………………70

2、缩短工期的对策……………………………………………………………………………70

五、工程管理…………………………………………………………………………………70

1、质量管理…………………………………………………………………………………70

2、招投标管理………………………………………………………………………………71

3、施工管理…………………………………………………………………………………71

4、施工监理…………………………………………………………………………………71

第八章经济评价

一、经济评价的基本考虑……………………………………………………………………73

1、经济评价的依据和方法……………………………………………………………………73

2、经济评价指标………………………………………………………………………………73

3、有关参数的确定……………………………………………………………………………74

二、国民经济评价……………………………………………………………………………75

1、行车里程和运行时间………………………………………………………………………75

2、运输成本……………………………………………………………………………………76

3、国民经济效益………………………………………………………………………………77

4、经济成本……………………………………………………………………………………80

5、国民经济评价结果…………………………………………………………………………81

6、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82

三、分析和评估………………………………………………………………………………82

第九章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

一、项目概况…………………………………………………………………………………86

二、资源需求…………………………………………………………………………………86

三、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影响分析……………………………………………………………86

1、土地资源利用与影响……………………………………………………………………86

2、水资源利用与影响………………………………………………………………………86

四、综合评价和对策措施……………………………………………………………………87

第十章问题与建议

一、关于41国道施工的交通管理问题……………………………………………………90

二、关于工程地质勘探问题…………………………………………………………………90

三、关于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问题……………………………………………………………90

 

第一章概述

一、历史背景和任务依据

1、历史背景

2、编制报告的依据

二、研究工作概况及范围

1、研究工作过程简述

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简介

3、项目研究的范围

4、报告成果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1、建设理由

(1)是41省道交通量迅速增长的需要

(2)是完善永嘉县公路规划网建设的需要

(3)是永嘉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4)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2、交通量发展预测

3、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1)技术标准

(2)建设规模

4、工程实施方案

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6、工期安排

7、经济评价

8、对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和对策措施

9、问题与建议

 

第一章概述

一、历史背景和任务依据

1、历史背景

平阳坑大桥位于瑞安市的西南约30km处的平阳坑镇政府所在地,跨越飞云江,连接飞云江两岸村民交通。

目前平阳坑镇共有42个行政村,被飞云江分隔于两侧,其中江南有23个行政村共1.7万人口,江北19个行政村共1.4万人口.南岸村庄现基本有56省道穿过,而北岸村庄倚大山旁飞云江基本属于半岛境况,村民出入全部以渡口过渡解决.渡口出于安全考虑,只有白天过渡,夜晚停渡.由于渡口牌飞云江上,受飞云江洪水影响较大,年停渡(白天)约30天。

又平阳坑镇中学仅一所,在江南片平淡阳坑镇所在地,江北学生占全校学生的50%,平时为走读。

因此本镇江北片区19个行政村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制约了该片区人民的经济发展,也影响江北片区学生的正常上学。

为了本镇范围内两岸相通,早日使江北人民脱贫致富,建造一座越江大桥十分迫切。

2、编制报告的依据

(1)平阳坑镇政府与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总公司(集团)南京分公司签订的合同书;

(2)交通部1988年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及现行规范、规程和定额等;

(3)瑞安市交通局编制的《瑞安市交通发展“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及《温州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3-2010》;

(4)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5)平阳坑镇城镇发展规划及工农业园规划。

二、研究工作概况及范围

1、研究工作过程简述

接受瑞安市平阳镇政府的委托后,我院立即成立了“瑞安市平阳坑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编制组,开始调查收集项目有关资料。

为了掌握本项目交通量情况,使交通量预测有较可靠的资料,我们在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交通量调查,结合近年来56省道交通量观测站资料,进行适当的补充延伸,预测本项目设计交通量,作为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的依据。

为使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做得更细更全面,对本项目特别是主体工程进行了必要的地质勘探和实地地质调查。

并对本工程沿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城镇建设规划、公路路网规划、建筑材料和料场分布与供应等方面也进行了充分调查。

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简介

(1)对现有公路的基本情况调查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本工程的必要性。

(2)通过对运输和交通量的分析预测着重研究了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特征,运输结构特点及与公路运输的关系,结合2003年交通量调查分析,推测将来可能发生的交通量,从而论证工程建设的规模与标准。

(3)按照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别,选用设计标准及建设规模。

(4)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本项目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环境、建筑材料的来源及运输条件等进行深入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技术可行性。

(5)提出了推荐方案,按推荐方案的设计资料,计算工程数量及征迁用地,按部颁《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进行工程估算。

(6)按建设单位的工作安排,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以往工程的经验提出合理工期及实施方案。

(7)对估算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国民经济评价,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经济可行性。

(8)根据工程所处位置及填、挖方等工程量,进行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

(9)归纳提出本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3、项目研究的范围

本项目研究内容为瑞安市平阳坑大桥工程:

起点为56省道平阳坑村西南侧附近,跨飞云江建一座400m长大桥,终点于上河头与塘岙村之间接乡村道路。

全长850m。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1、建设理由

生664人,而江北片学生有330人。

该校为走读学校,因此江北学生每天均要过江往来,而渡口均在飞云江上,受天气影响很大,遇暴雨或台风天气,渡口停渡,全年约停渡30天,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学及学校的正常上课。

平阳坑大桥的建设,将两岸人们的往来直接可在桥上通行,不受气候的影响,从根本上可解决两岸交通难的问题。

因此,该桥的建设显行非常必要。

2、撤渡建桥、消除安全隐患的需要

平阳坑镇两岸人民往来仅靠渡口过江,原有渡口10个,98年后合并为7个,渡口受自然气候影响很大,本地区每年的4月-9月为汛期,告别是7-9月份的台风期期间,遇台风江水暴涨,水流很急,严重威胁渡口的安全。

平阳坑大桥的建成,可撤消周边渡口,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沿江人民的生命安全。

3、促进北岸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的逐步接轨,我国与国际交流进一步扩大。

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为成功、最具活力的城市,引起全国各地人民及至中央政府的重视。

温州市委、市府乘“十六大”东风,为了更好地引导温州的经济发展,李强书记在市第九届党代会上提出“一港三城”的战略方针,特别强调要把温州落后地区的经济走上一个新台阶。

而平阳坑镇属于山区,四面环山,当地经济以农业收入为主,其他行业受交通的影响发展缓慢。

江北片区背靠大山,面向飞云江,处于半岛状况,严重制约了本区域的经济发展。

镇政府为了更好地贯彻温州市委、市府的发展农村经济精神,充分利用江北片山地经济及滩涂经济的优势,把江北建设成以农业、工业、旅游业并举的新农村,也迫切需要建造平阳坑大桥。

4、全镇统一规划的需要

平阳坑镇全为山区,为依江建村、镇,平地面积极少,目前江南镇政府所在地的平地已基本利用,为了发展平阳坑镇的经济,把平阳坑镇建设成一个经济强镇,必须扩大土地范围,把江北片的平地与江南片统一规划,为此,两岸交通需首先解决,建桥为不可缺少。

5、加强江北对外联系的需要

江北片有19个行政村,1.4万人口,劳动力丰富,可受交通限制,信息闭塞,与外界联系不够,使富余的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只有本大桥的建成,才能使江北片打开了大门,扩大了空间,进一步使江北乃至全镇的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2、交通量发展预测

根据交通量与永嘉县国民经济、公路运输量、汽车保有量等关系分析,交通量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密切的关系,本报告采用回归分析法来预测将来的交通量。

首先采用趋势外推与规划相结合的方法以龚珀资曲线方程(即S曲线)对趋势型国内生产总值进行预测,然后按弹性系数法建立交通量与国民经济的相关分析,依据永嘉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来确定交通量的增长率,并以现状交通量调查交通量为基数,按“四阶段法”进行将来特征年交通量预测,预测年国内生产总值及诱增型(含趋势型)交通量如表1-1、表1-2所示。

预测国内生产总值表1-1

年份

2001(实绩)

2003

2005

2010

2015

2020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73.72

86.80

106.43

162.04

222.67

283.23

增长倍数

1.177

1.226

1.523

1.374

1.272

增长率(%)

8.49

10.725

8.778

6.561

4.929

诱增型(含趋势型)交通量的预测表表1-2

年份

2003(实绩)

2005

2010

2015

2020

交通量

标准车(ved/d)

1282

1527

2096

2627

3168

增长倍数

1.191

1.373

1.253

1.206

增长率(%)

9.14

6.54

4.62

3.83

3、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1)技术标准

根据交通量调查分析,本项目在2020年时折算交通量为3168辆(标准车)。

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规定,采用平原微丘二级的设计标准,设计车速为60公里每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为12米,行车道宽度为9米,两侧土路肩宽度为2X1.5米。

隧道建筑界限分别为行车道宽度W=9.0米,两侧人行道各0.75米,净高H=5米。

(2)建设规模

永嘉上塘镇浦东隧道工程起点为41省道永嘉87啤酒厂厂房正门附近,在石介下新建一座长473米隧道,上塘侧出洞口为规划中的上塘镇环城北路起点,然后沿着环城北路,终点为上塘镇环城北路与环城西路交叉处。

路线全长为2.003公里。

其中整体式隧道1座,长473m,涵洞2道;路基工程长1.53km,路基填方7.27km3,挖方31.462km3,排水防护工程1.65km3;路面工程1.445km2;平面交叉5处;征用土地18.0亩,拆迁房屋200m2.

4、工程实施方案

(1)路线方案

本工程连接41省道仙清线与上塘镇环城西路两条道路,主体工程是隧道工程。

与原有路线相比较,本项目建成后将比老路缩短0.3公里,路线详见《图表篇》中路线平面图。

由于本工程线路较短,仅2.003km,而且其中0.8km路段是利用现有的环城北路,新建仅1.2km,上塘侧接线为环城北路,路线起终点及走向已按上塘镇总体规划固定,隧道出洞后直接与环城北路相接,故隧道出洞口位置已固定,按隧道垂直穿越山体,确定隧道轴线,隧道进洞口位置亦已基本固定,加上起点为永嘉87啤酒厂及石介下所地形限制,与41省道平交位置也已基本固定,因此,本项目线路控制点已基本确定,故本工可对本项目路线方案就不作比较,仅将推荐方案列出。

推荐方案路线的起点为41省道永嘉87啤酒厂厂房正门附近,在石介下新建一座长473米隧道,上塘侧出洞口为规划中的上塘镇环城北路起点,然后沿着环城北路,终点为上塘镇环城北路与环城西路交叉处。

路线全长为2.003公里

(2)路基方案

本项目位于多雨地区,路基设计应加强排水设计,采取拦截、分散处理的原则,设置防冲刷、防渗漏和有利于水土保持并和当地农田灌溉系统相协调的综合排水设施及防护工程。

(3)、路面方案

1)设计原则

路面设计按照地因制宜,选材合理,技术可靠,施工方便,造价便宜,社会效益好,便于养护,使用寿命长的原则进行设计。

2)路面面层类型确定

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均可用于本路段路面面层。

本工程上塘侧接线为上塘镇环城北路,基本已按水泥混凝土面层进行施工,考虑到整个工程统一协调,本项目统一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结构层厚度如下:

22cm砼面层

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剂量5%)

10cm级配碎石垫层

隧道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为22厘米水泥混凝土,下设6~11厘米厚15号贫混凝土整平层。

(4)隧道方案

本项目推荐方案整体式隧道1座,长473米。

隧道横断面为单圆弧拱式,宽度按10.50米设计,其中行车道宽9.0米。

具体见隧道标准横断面总体布置图,宽度按10.5米控制。

洞内采用锚喷复合衬砌,洞内设置照明设施和必要的消防器具。

从CO的含量及烟雾含量考虑,不必设置通风设施。

隧道内设置综合防排水系统。

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本工程推荐方案估算造价为1419.88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709.94万元,共需人工12万工日,木材90m3,水泥5059t,钢材1696t,石油沥青210t。

本项目业主由是永嘉县人民政府筹建的建设指挥部,在征求业主的意见后,按照推荐方案资金筹措计划如下:

(1)由永嘉县政府与沿线地方政府筹资项目资本426.0万元,占总投资的30%。

(2)其余部分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申请建设资金补助共993.88万元,占总投资的70%。

6、工期安排

本项目前期工作(含“工可”批复)及初步设计计划于2003年5月完成。

2003年5月底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招投标工作。

可于2003年7月开工建设,争取2004年7月建设成通车,施工工期12个月。

7、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以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为评价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