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兴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177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永兴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市永兴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市永兴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市永兴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市永兴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永兴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

《重庆市永兴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永兴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永兴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

重庆市永兴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永兴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

”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宗法血缘思想强烈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家国一体观念普遍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忠臣体现了对国尽忠,孝子体现了对家敬孝,这说明中国传统社会家国一体观念普遍,故C项正确;忠臣与宗法血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君权至上意识,故B项错误;家庭伦理道德的说法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家国一体观念的含义和影响入手,即可对选项逐一分析,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王符《潜夫论•考绩》:

“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

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

”材料反映出()

A.察举制弊端日益暴露B.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C.九品中正制难以持续D.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察举制的认识与理解。

根据题干材料“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等信息,可知察举制改变了以孝、廉为选官的标准,贪得无厌、富贵者等趁机趋炎附势,导致了察举制失去举荐的公平性,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孝廉的标准问题,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察举制选官制度,而不是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提及的是科举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的变化·察举制

【名师点睛】关于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认识与理解,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

(1)把握到三大选官制度,即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2)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选官制度,是从察举制里面衍生出来的,比较注重门第、血缘,是世官制的“回潮”,是一种倒退;(3)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变迁,从总体趋势上来看,是朝着公平与公正方向前进的,中间有一定曲折和反复。

3.洪迈在《容斋随笔》中称:

“……监方镇之势,削支郡以损其强,置转运、通判使掌钱谷以夺其富,参命京官知州事以分其党,禄诸大功臣于环卫而不付以兵,收天下骁锐于殿岩而不使外重。

”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

A.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B.刘彻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C.北魏迁都加强统治中原D.赵宋消除藩镇割据对中央的威胁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置转运、通判使掌钱谷以夺其富,参命京官知州事以分其党,禄诸大功臣于环卫而不付以兵,收天下骁锐于殿岩而不使外重。

”可知所述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设转运使、通判、派文臣到地方担任知州及禁军等,由此可知,D符合题意;ABC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点睛:

本题考查宋代中央集权加强的相关知识,关键在于通过对材料“置转运、通判使掌钱谷以夺其富,参命京官知州事以分其党,禄诸大功臣于环卫而不付以兵,收天下骁锐于殿岩而不使外重。

”的掌握,获取相关信息作答。

4.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

文中“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是指()

①五口通商②协定关税③治外法权④公使驻京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开放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中国经济被迫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转型,与材料不符,故①错误;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与材料相符,故②正确;治外法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材料相符,故③正确;公使驻京,虽然隐含直接向清廷施加压力的意味,但毕竟符合国际惯例,与材料不符,故④错误。

故答案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在中国获得的特权

5.“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阁臣)皆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这里的“阁臣”类似于()

A.唐朝的凤阁阁老B.宋朝的参知政事

C.明朝的都察御史D.清朝的军机大臣

【答案】D

【解析】唐朝的凤阁阁老是对唐两省的官员中书舍人与给事中的称呼,地位相当于宰相,属于国家一级行政机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文渊阁”得知“阁臣”是指内阁成员,明代的内阁不是国家一级行政机关,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其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个人的意愿,宋代的参知政事和明朝的督察御史都是属于国家正式机构,其权力来源于制度赋予,故BC项错误;清朝的军机处为处理西北军务时设立,其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愿,故D项正确。

6.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解题关键是解读材料,材料中要注意两点信息,一是“公天下”的因素,二是“现代行政”的特点。

A明显不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又是专制主义制度;C是错误解读;D虽然符合事实,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7.“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

……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作者旨在说明()

A.世界文明的多样性B.东方文明的先进性

C.希腊文明的包容性D.希腊文明的民族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说明,希腊文明广泛吸收东方的文明发展而成,充分体现了希腊文明的包容性,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主旨是希腊文明,不是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希腊文明,尽管它吸收了东方文明,但东方文明的发展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希腊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借鉴吸收,不是突出希腊文明的民族性,故D项错误。

8.《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

“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

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

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

”该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注重证据,公平正义B.注重程序,灵活性强

C.注重形式,保护平民D.注重执行,条文清晰

【答案】D

...............

9.1878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交的一项议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

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

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

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A.成为名副其实的君主立宪制国家B.首相有权力解散议会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D.联邦议会没有立法权

【答案】C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0.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

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

”据此可知魏源()

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只是强调美国的民族之都比中国的好,但并没有谈及“系统”认识,故A项排除;题干中没有涉及到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故B项排除;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会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故C项排除;魏源认为墨利加洲的民主制度,比起乾纲独断的中国式的“古今官家之局”优越得多,又“公”又“周”,尽善尽美,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故D项正确。

【名师点晴】综合认识魏源的思想: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基于这一目的,他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办法:

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增设水师科;改革考试制度。

他的思想是爱国的,进步的。

因为在民族危机面前,魏源冲破闭关锁国的思想束缚,提出向西方学习,掌握敌人的场地,克敌制胜,这是他爱国的重要表现。

他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魏源的思想主张。

11.1911年春,毛泽东阅读《新民丛报》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批语:

今日之中国,应像英、日等国一样,“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推戴”,“而不应像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一样,“法令由君主制订,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

这表明,毛泽东当时主张在中国实行()

A.君主立宪政体B.人民民主专政

C.民主共和政体D.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的思想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推戴”,这说明孙中山主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排除C,故选A;毛泽东在1949年才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排除B。

材料中“今日之中国,应像英日等国一样”,说明毛泽东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排除D。

考点:

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早期的毛泽东的思想

12.《剑桥中国晚清史》载: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描述的《天朝田亩制度》,A项内容不是“社会革命”的表现;题干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可见太平军实施的是绝对平均主义政策B项正确;“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可以排除C项;题干没有说该制度是战争的必然选择,排除D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

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

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

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

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

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

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

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

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

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

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

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

1915—1927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

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

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历史作用(不得抄袭原材料)。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特点:

同封建政治体制相结合;以家庭为本位;社会功能多样;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与科举制度密切结合。

历史作用:

保证了选官的相对公平;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强化了儒家伦理观念(答出安土重迁、重农抑商等观念也可);一定程度限制了人口流动。

(2)新变化:

体现人格平等;突出私权保障;户籍管理法制化;解除人身束缚。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或民族工业的发展);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民主思想的传播的推动;政府的政策调整。

【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特点:

根据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等能够得出持续时间长、科举制度与之密切结合的特点;根据材料“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能够得出同政治制度相结合的特点;根据材料“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能够得出以家庭为本位的特点;根据材料“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能够得出社会功能多样的特点。

第二小问作用:

根据“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和结合科举制的影响,可以得出推动选官的相对公平;根据材料一“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能够得出稳定社会秩序和限制人口流动的影响,加强统治;中国传统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式影响政府采取相对封闭的户籍制度,推动了中国人安土重迁、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的形成。

(2)本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变化:

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可归纳为户籍借鉴欧美国家,与国家接轨;根据材料二“《户籍法》、《临时约法》”可归纳为户籍管理法制化;根据材料二“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可归纳为解除人身束缚;根据材料二“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可概括归纳为突出私权保障的变化和体现人格平等。

第二小问原因:

户籍制作为政治制度发生变化首先应当考虑经济因素,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或民族工业的发展问题;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制度的基础上”能够得出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清政府《户籍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能够得出政府政策的调整;20世纪初期,世界多元化的思潮传入中,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也传入中国。

整体分析:

本题以材料为依托,引用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户籍制度的相关材料,从户籍制度发展演变的角度,设置了四个问题(涉及户籍制度的特点、作用、变化和原因等方面的考查),跨度较大,但问题相对较易。

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注意,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而户籍制度的发展变化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时间

主要内容

1861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l年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

1862年

京师同文馆创办。

1865年

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6年

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

1872年

李鸿章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由容闳指导选派前往美国、欧洲。

1875年

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0年

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年

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5年

清政府新设立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

1890年

汉阳建立湖北枪炮厂;在湖北、江西设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表二清末新政主要内容

时间

主要内容

1901年

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

1903年

清政府正式设立了商部。

商部在各部中位于第二位,仅次于外务部。

随后颁布奖励实业措施。

1902年

袁世凯练成北洋常备军一镇,约12500人。

后进一步扩编成北洋新军6镇。

1903年

清政府颁布《奖励留学毕业生章程》,由于庚子赔款后政府财政紧拙,结果清末改革中的留学生计划大都留学日本。

至1907年,留日学生总数达一万五千人。

1905年

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1905年

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

1911年

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改设责任内阁。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又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比较表一、表二,提取两项有关晚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示例如下:

变化一:

清政府逐渐废除科举制。

说明:

科举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有识之士的推动;西学传播和新式学堂的兴办;民族工业发展需要各种实用人才。

变化二:

清政府由进行器物变革到进行制度变革。

说明:

列强侵略加深;清政府自身统治危机加深;立宪派推动。

变化三:

晚清留学生由留学欧美为主变为留学日本为主。

说明:

日本距离中国近;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政府财政更加困难。

变化四:

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说明:

《辛丑条约》规定;适应列强侵略的需要;适应清政府统治的需要。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以晚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为切人点,来考查对比分析能力、提炼和解读信息能力。

注意紧扣材料先找出不同,由此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并逐项说明即可。

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到18世纪80年代,(法国)国家的债务已经占到国家税收的一半以上,政府陷入了严重的信贷危机。

路易十六认识到,要想改变这种极度困难的局面,必须对下层民众积怨已久,而特权阶层死守不放的赋税征收制度进行改革。

他一即位就任命了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尤其是财政总监杜尔阁。

杜尔阁是重农学派经济学家,他主张实行经济自由。

1774年杜尔阁颁布粮食自由贸易法令,以扩大粮食市场和减少粮食投机。

1775年他又下令降低粮食入市税,同年又将修路劳役改为征收道路税,一切等级包括国王均须缴纳。

1776年初宣布取消行会组织,废止沉醉酒类专卖制,实行自由买卖。

路易十六也曾尽力支持杜尔阁,但终无力顶住顽固派的压力,于1776年杜尔阁免职,各项改革措施也随之取消。

——摘自徐瑞娥《法国大革命前的财政危机与财政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杜尔阁财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尔阁财政改革措施和特点。

【答案】

(1)背景:

法国市场经济有所发展;政府信贷危机严重;法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措施:

实行粮食自由贸易;以道路税取代修路劳役;取消行会组织而实行自由买卖。

特点:

经济自由化;征税近代化;纳税平等化。

【解析】

(1)背景:

根据“到18世纪80年代,(法国)国家的债务已经占到国家税收的一半以上,政府陷入了严重的信贷危机”“下层民众积怨已久”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史实分析总结。

(2)措施:

根据“颁布粮食自由贸易法令”“将修路劳役改为征收道路税”“取消行会组织,废止酒类专卖制,实行自由买卖”概括得出实行粮食自由贸易;以道路税取代修路劳役;取消行会组织而实行自由买卖。

特点:

根据“主张实行经济自由”“将修路劳役改为征收道路税,一切等级包括国王均须缴纳”概括得出:

经济自由化;征税近代化;纳税平等化。

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托马斯·亨利·赫胥黎(1825—1895年)生于伦敦西部伊令,其父是当地数学教师。

17岁时,他得到奖学金,开始在查灵十字医院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

二十岁时在伦敦大学通过他初次的医学士考试,解剖学及生理学两个科目都得到最优等成绩。

1845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描述了毛发内鞘中无人发现的一层构造,此后该层构造即被称为“赫胥黎层”。

1846—1850年以海军军医身份航行澳大利亚,研究海洋动物;185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开始在科学界崭露头角;1854年担任伦敦矿业学院教授;1871—1885年任英国皇家学会秘书、会长,同时被至少53个海外科学团体授予荣誉称号。

赫胥黎因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有“达尔文的坚定追随者”之称。

作为科普工作的倡导者,他创造了概念“不可知论”来形容他对宗教信仰的态度。

作为教育家,赫胥黎对于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影响。

他积极提倡科学教育,尖锐批判传统的古典教育,他一生追求促进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推动科学研究方法在生活诸多方面的应用,以及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和组织科学教育。

早在1898年,我国学者严复将他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一部分,翻译成中文,出版了《天演论》,随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优胜劣汰”等几成人们的警句。

赫胥黎的传世名言:

“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门学问,并且尽可能深入地择一钻研。

——摘编自XX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胥黎的主要贡献以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赫胥黎获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

(1)贡献与影响:

捍卫并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担任众多科学及社会职务,推动了科学普及与研究;积极提倡科学教育,推动教育发展;经他捍卫及完善的生物进化论影响了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

(2)原因:

在经历了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后,19世纪的欧洲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及普及的氛围;个人方面,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及正规教育,广泛地涉猎各科知识,严谨的科研素养以及创新精神,持之以恒的意志力等。

【解析】

(1)依据“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可得出:

捍卫并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海军军医身份”“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矿业学院教授”可得出:

担任众多科学及社会职务,推动了科学普及与研究;“积极提倡科学教育”可得出:

积极提倡科学教育,推动教育发展;“我国学者严复将他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一部分,翻译成中文,出版了《天演论》,随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优胜劣汰’等几成人们的警句”可得出:

经他捍卫及完善的生物进化论影响了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

(2)解题时可从其社会经历、个人教育以及科研态度等角度考虑。

即在经历了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后,19世纪的欧洲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及普及的氛围;个人方面,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及正规教育,广泛地涉猎各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