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8663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黄山是世界著名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其自然景观最为突出,“奇峰、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久负盛名,并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等多项殊荣。

随着黄山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人数和配套服务人员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污染物排放量也大幅增加。

目前温泉片(含慈光阁)产生的污水水量已超过原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每天有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溪流。

鉴于此,黄山风景区拟改扩建现有温泉南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黄山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黄山的自然环境,作为风景区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十分必要。

黄山风景区温泉片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势在必行。

1.2评价基本内容与评价重点

1.2.1基本内容

根据评价技术导则,结合本项目的工程情况和周围环境状况,本评价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黄山风景区自然环境、旅游发展、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2)工程分析,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包括管道走向选择、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与生态破坏估算,潜在的环境影响等

(3)黄山风景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与污染防治对策

(5)公众参与

(6)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2.2评价重点

(1)施工期管沟开挖及场地平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污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3)景观影响分析

1.2.3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评价区域内的保护目标主要是污水管网沿线的宾馆、疗养院等旅游接待设施和项目影响范围内的植被。

根据现场调查,拟建项目周围无重点文物和珍贵植物等重点保护目标。

逍遥溪温泉至南大门段,水环境功能为渔业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经调查该段无饮用水源取水口。

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重点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

保护目标

相对方位

相对距离(米)

影响因子

保护级别

施工期

运营期

污水管网

双溪宾馆

西北

10

噪声、扬尘

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一级标准,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武警中队

西北

20

噪声、扬尘

干部疗养院

15

噪声、扬尘

工人疗养院

西

30

噪声、扬尘

温泉大酒店

20

噪声、扬尘

桃源宾馆

东南

25

噪声、扬尘

博物馆

5

噪声、扬尘

温泉风情带

5

噪声、扬尘

植被

管线两侧各5米范围内

开挖

桃花溪

项目区范围内

施工废水

Ⅱ类水质标准

污水站

水环境

污水处理站出水排放口上游200米至下游3000米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

出水非正常排放

Ⅱ类水质标准

大气环境

项目区100米范围

恶臭

污泥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表5标准

第二章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1建设项目概况

黄山温泉景区污水集中处理改造工程包括温泉、慈光阁片污水收集管网(约4公里)建设和对原温泉污水处理站进行改扩建两项内容。

污水处理站设计最大污水处理量为2400吨/天。

项目总投资约800万元。

2.2工程分析

一、污水处理站改扩建:

(1)原有污水处理站概况:

原污水处理站,位于揽胜桥下方100米、逍遥溪畔。

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钢混结构。

原设计单位:

黄山市环境工程公司

建设单位:

黄山管委会园林局

建成时间:

1997年

处理能力:

960吨/日

处理工艺:

生物接触氧化法。

二沉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

调节池

排放

污水

格栅

排放去向:

排污口设在逍遥溪岸边,紧邻污水处理站。

处理效果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黄山风景区温泉片原有污水处理站于1997年建成,其设计处理生活污水能力为960m3/d,主要处理温泉南片的污水。

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配套的排污管是水泥管,由于破损、渗漏严重,加上部分污水治理设备损坏锈蚀和老化,不能正常使用,污水站现已停止运转,导致温泉片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溪流中,污染地表水体。

因此必须对原污水处理站进行改扩建。

(2)污水处理站改建工程

建设地点:

在原址上改扩建

设计单位:

黄山市环境工程公司

建设单位:

黄山管委会园林局

处理能力:

2400吨/天

处理工艺:

CASS(循环活性污泥法)法

排放去向:

处理后的水就近排入逍遥溪。

工程占地:

540平方米

a污水处理站水量、规模确定

根据调查,近年来,温泉景区(含慈光阁片)共有用水单位26家,日排水量约1801吨。

2006年以来,温泉景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整治改造,部分单位下迁、宾馆改扩建,用水量发生了变化。

目前整治改造尚未结束。

现依据温泉地段整治改造完成的用水情况来估算项目区的用水量。

温泉区用水量、排水量估算

序号

用水类别

用水指标

用水量

排水量

1

流动游客

5000人,20L/人·天

100

按总用水量的85%计

2

住宿游客

1400张床位,400L/人·天

560

3

常住人口

1200人,300L/人·天

360

4

其它

以上用水量的15%

153

5

合计

1173

997

另据调查,温泉景区的飘雪温泉和温泉露天浴池项目每天共排废水1350吨,正常情况下,考虑回用。

在中水回用设施未建成前,或中水回用设施出现故障、运转不正常时,这部分废水也可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应急处理。

另外,由于风景区流动人口等不确定因素多,用水量受旅游形势和季节影响变化较大,旅游黄金周和周末游人激增,用水量比平时多出好几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的人数和接待设施在近几年将呈增加态势,用水量还会随之递增。

考虑到景区施工的难度和远期污水量的增长,建设应尽量一步到位,确保将来所有污水都能得到治理,既节省投资,又有利于风景区景观和生态的保护。

根据以上分析,黄山风景区环保办提出温泉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定为2400吨/日(包括了温泉浴池的排放水),我们认为基本合理。

b设计水质

排入污水处理站的污水主要是餐饮和宾馆的生活污水。

总的来说,餐饮污水的水量相对排放高峰在中午时段,这时污水的CODCr、BOD5浓度都较高,一般CODCr值在600-800mg/L左右,并含有大量浮油、食物残渣;宾馆生活污水的水量排放高峰在晚上,由于大量洗浴用水的进入,水量相对较大,但浓度相对低一些。

晚上10点以后污水排放量很小。

周末住宿客人很多,客房饱和,水量也相对比平时大。

根据设计方案,污水处理站COD进水水质浓度定为800mg/L。

根据黄山市社会服务业类比数据,一般情况下,生活污水中COD、BOD5日平均浓度值在450mg/l、250mg/l左右。

根据黄山风景区环境管理要求,服务业餐饮废水必须进行隔油、除渣等预处理后,方可进入污水主管网。

原设计方案进水COD浓度偏大。

建议按照历年黄山市社会服务业生活污水水质监测数据,确定温泉污水处理站设计污水进水水质。

温泉污水处理站设计污水水质

NH3-N

(mg/l)

SS

(mg/l)

CODcr

(mg/l)

BOD5

(mg/l)

25

220

450

250

C排放标准

根据黄山市环保局出具的标准确认函,污水经过处理后,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A的排放要求。

污水排放标准

BOD5

≤10mg/L

CODCr

≤50mg/L

SS

≤10mg/L

NH3-N

≤5(8)mg/L

注:

括号内的数值为气温小于12℃时所应达到的标准。

d考虑污水处理站所要达到的污水处理程度和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的实际情况,污水处理选择CASS工艺。

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进水→自动格栅→水解调节池→生物选择池→CASS池→消毒→检查井→外排

各排污单位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污水主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站。

经不锈钢自动格栅去除大颗粒的杂质后进入水解调节池中,在浮筒搅拌器作用下,通过池中活性污泥进行反硝化,提高NH3-N去除率,池中污水在PLC、水位指示浮球及防堵塞提升泵联合控制下进入预曝气池中曝气生化,而后泵入CASS池,经过曝气、沉淀后,通过滗水器出水并经过消毒后,水质达标,从规范化排污口排入逍遥溪,富余的少量活性污泥回流至污泥池,部分进入调节池补充泥量,其余由滚筒式压滤机压滤,干泥外运另行处理。

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按事先编制好可调整的程序由PLC控制自动运行。

本污水处理站最大设计能力Q=2400m3/d,平均每小时处理能力100m3,时变化系统1.2,最大处理量120吨/小时。

e污泥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站规模较小,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已基本趋于稳定,根据我国有关环保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污泥采用机械浓缩脱水工艺,经脱水后的污泥外运,供园林部门作为肥料。

f消毒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要杀死出水中的致病细菌、大肠杆菌等。

为了保护溪水水质,本次设计考虑采用消毒工艺。

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原拟采用液氯消毒。

考虑到液氯属于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贮存及使用环节中,存在环境风险。

而黄山风景区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和地质公园,来自国内外的游人众多,加上景区道路弯曲,交通繁忙,如果发生液氯泄露,后果十分严重。

因此,根据上面的评述,综合考虑各种消毒方式的利与弊,本次环评建议污水处理站采用管理简单、处理成本低、杀菌能力强的二氧化氯消毒方式。

二、污水管网工程

(1)排水管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温泉景区污水排放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污水为直排式排放

原污水处理站配套的排水管为水泥涵管,渗漏严重,导致温泉污水处理站无水进入,处于不运转状态。

2、污水排放口位置较为分散,缺乏统一规划。

由于风景区特殊的建设要求,污水排放口在建设之初,考虑到不影响自然景观的观赏性,在建设时,都尽量放置于隐蔽之处,布置的随意性较大,给后期的污水收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污水工程规划方案

a污水管道工程量及服务分区

本次管网的建设,综合考虑排污量、与在建项目的协调、施工场地、游人等因素,将分为三片施工,选择在旅游淡季实施。

工程服务区域划分为慈光阁片、温泉北片和温泉南片,共分为9个管段。

污水管网长度:

经初步测算,污水管道干管总长约4000米。

b污水管材的选择:

考虑到景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施工条件和环保要求,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论证,本项目专家推荐使用PE管。

c施工方案

管道施工

采用人工开挖、凿沟埋管,施工时尽量避开游客高峰期。

正常情况下,顺坡敷设,埋于地下;部分路段,考虑到景观和植被保护,污水管拟埋在步道之下。

在旅游淡季,撬开石板路面,挖好管槽,埋好管材,再恢复路面;管路走向尽量避开林木稠密地段和古树名木,避不开的掏开树下的土,从树根下穿过,做到不随意砍伐一根树木。

由于山势起伏,为保证污水管能有一定水压自流到污水处理站,少数低洼凹陷的地段或架空或沿山体一侧砌坝,托起管道。

e施工流程

污水管网施工流程如下:

测量放线开挖沟槽验槽基槽垫层下管管道热熔接稳管检查井砌筑回填夯实地面恢复

2.3项目管理及实施计划

2.3.1施工期项目管理

项目主管单位黄山风景区园林管理局,建议成立污水管网工程筹备处专门负责污水管网工程的施工和运行管理。

2.3.2运营期项目管理

人员管理

本项目建成后由风景区污水站统一管理。

污水处理站人员编制定为3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生产人员2人。

技术管理

污水站工作人员应做好以下的技术管理工作。

1.做好日常水质化验、分析,定期监测污水排放水质。

2.根据进站水质、水量变化、调整运行条件。

3.及时整理汇总、分析运行记录,建立运行技术档案。

4.建立处理构筑物和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并存档。

5.建立信息系统,定期总结运行经验。

2.4工程污染源分析

2.4.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的污染因子主要为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工程施工时产生的噪声;敷设管线时产生的土石方弃土;车辆运输、堆土、沙石料产生的扬尘;敷设管线对植被的破坏;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各种运输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等。

废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场地的混凝土搅拌废水等是施工期主要的废水污染源。

废气

施工期的主要废气为扬尘和施工机械、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

车辆排气中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施工期污水处理站和管线的建设区内的植被遭受破坏,表层土壤裸露,产生扬尘;搅拌混凝土和砂浆时产生砂、水泥等粉尘;运送建筑材料的车辆沿途运输及车辆建筑散落产生扬尘。

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弃土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噪声

本工程建设期的噪声主要为各种施工机械以及汽车运输噪声。

水土流失

本工程建设期间,因管道开挖、弃土堆放,遇降水而产生水土流失。

2.4.2运行期污染源分析

本工程的主要污染源是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排放水、脱水污泥、噪声、恶臭和栅渣沉砂等固体废弃物。

污水处理站排放水

本污水处理站的设计处理能力为2400m3/d。

污水处理站出水负荷

项目

进水(mg/l)

出水(mg/l)

去除率(%)

排放量(t/d)

去除量(t/d)

BOD5

250

≤10

≥96

0.024

0.576

CODcr

450

≤50

≥89

0.12

0.961

SS

220

≤10

≥95.4

0.024

0.504

NH3-N

25

≤5(8)

≥80(68)

0.012(0.019)

0.048(0.041)

本污水处理站的排放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A标准。

由上表可知,温泉景区的污水经处理后,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削减,对于景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处理站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包括脱水污泥、格栅产生的栅渣等。

恶臭

污水处理站虽不设能产生较强臭味的污水初沉池,但工艺仍属于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过程,其酸性发酵阶段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有机高分子分解成低分子时,往往产酸,其后低分子有机酸继续分解,将产生一些CH4、H2S、NH3、CO2等废气,带来环境恶臭影响,特别在试运行阶段优为明显,恶臭的主要排放点为反应池、贮泥池、污泥处置构筑物内(污泥浓缩、脱水),排放方式为无组织排放的面源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

恶臭的主要成分为H2S、NH3,还有甲硫醇、甲基硫、甲基化二硫、三甲胺、苯乙烯乙醛等物质。

随季节温度的变化恶臭强度有所变化,夏季气温高,臭气浓度高强,冬季气温低,臭气浓度弱。

噪声

本污水处理站的噪声主要产生于鼓风机房、污泥脱水泵房、进水泵房等位置,其中鼓风机房的噪声最大,鼓风机噪声级约为95分贝。

污泥脱水泵房的噪声约为80分贝,进水泵房的噪声约为75分贝。

2.5事故风险

1、污水处理站非正常排放污水风险影响分析

导致污水未处理而溢出的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质量问题或养护不当,造成设备、设施故障,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下降甚至未处理直接排放。

(2)如遇污水处理站停电,则直接导致污水未处理直接排放。

(3)由于山区冬季温度低,导致生化处理效率下降。

以上情况都将对逍遥溪水质产生影响。

2、污水管网系统风险影响分析

污水管网事故性排放主要原因:

地基下沉或其它管道工程施工,盲目开挖,造成污水管道断裂导致污水外溢,污染土壤和逍遥溪。

3、废水预处理未达要求的风险分析

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果受进水水量、水质等参数变化的影响较大。

温泉污水处理站主要处理温泉片和慈光阁片的生活污水。

依据国家环保法规要求,各排水单位排放污水水质应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要求,方可排放入管。

根据分析,餐饮单位排放的污水中COD浓度较高,若预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污水未进行有效的隔油、除渣等预处理,将导致污水站进水COD浓度过高,影响后续处理效果,甚至导致超标排放。

4、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发生环境风险事故时,首先受影响的是站内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当污水系统的某一构筑物出现事故,必须立即予以排除,此时维修工人需进入污水管道、集水井或污水池内操作,这些地方易产生和积累有毒的H2S气体,在维修时如不注意采取防护措施,维修人员会因通风不畅吸入有毒气体而出现头晕、呼吸不畅等症状,人身健康受到威胁。

污水或污泥中都含有各种病原菌和寄生虫卵,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污水或污泥后,如不注意卫生,可能引起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

2.5.3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1、非正常污水排放的防护措施

(1)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水质、水量不稳状态时的应急措施,以缓解不利状态。

(2)污水提升泵房及污水处理厂采用双电源供电,保证供电设施及线路正常运行。

(3)选择性能好,承压力大、抗冲击、耐破损的PE管材;保证施工质量,特别是接口处要密封完好。

管道尽量埋设于地面以下,保证有合适的覆土厚度。

(4)建立可靠的污水处理运行监控系统,包括计量、采样、监测等设施,以避免发生恶性事故;加强输水管线的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严格规范化操作。

对污水处理站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操作人员必须加强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管理规定,最大限度控制由于操作失误因素造成的废水事故性排放发生机率。

(6)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与管理,设备检修、出现故障时,备用设备能及时更换。

管道破裂污水外溢,其外溢量与管线的输送污水量、抢修进度等有关,一旦发生此类事故要及时组织抢修,尽可能减少污水外溢量对环境影响。

(7)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制定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建立事故处理机构,落实各部分、各岗位、各操作管理人员的责任,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通知环保、市政、电力等部门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

一旦发生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力争保证格栅和水解池正常运行,使进水中的SS和COD得到一定的削减;

(2)同时从排水系统的主要污染源查找原因,餐饮单位污水必须进行预处理,确保达到纳管标准;

2、污泥排放对环境影响的防护措施

污泥经脱水处理后,应及时清运,采用专用密闭运输车辆,避免散发臭气、撒落,污染环境。

一旦发生污泥非正常排放事故,应及时进行设备维修,并及时投加药剂,如石灰等,防止发生污泥发酵,减少恶臭气体排放。

3、洪水对污水处理厂影响的预防措施

(1)原工程始建于1994年,尽管历年洪水未造成污水处理站建筑物损坏,本次改扩建设计中,仍要充分考虑到洪水的影响,注意污水处理站建筑的牢固,按国家有关规定,考虑设计年和校核年洪水的影响;站房基础高程要高于50年一遇洪水位。

(2)建设期要严把质量关,加强监理,杜绝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

同时防雷避雷的措施在施工时要加强监理落实。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工程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包括对水体的污染、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以及对地下水和土壤的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事故,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可能的风险事故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管理,预防和及时处理风险事故,减少可能的环境影响及经济损失。

第三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3.1.1土地利用现状

温泉景区(含慈光阁片)污水集中处理改造工程项目区,位于黄山南坡温泉景区。

黄山风景区总面积为160.6km2,其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为林地、居民点用地、公路用地、水域等10类。

3.1.2植被类型及分布

温泉景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群落类型大体上可分为常绿阔叶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和毛竹林等三大类内。

景区绿树成荫,古木参天,竹林繁茂,山水并存,天然植被资源保存较好,森林植被茂盛,植被覆盖率达93%以上。

1、常绿阔叶林。

慈光阁片多为林相郁闭、层次清晰的常绿阔叶林。

上层的建群种以常绿的甜槠、青冈、青栲为主;中层小乔木和灌木有树参、豺皮樟、连蕊茶、柃木、紫楠、蜡莲绣球、乌饭树等;下层草本为耐阴种类,有麦冬、春兰、淡竹叶、免儿伞、免儿风、蕨及三脉紫菀等。

2、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主要分布在慈光阁至温泉一线,混交林的上层组成除了常绿林内的甜槠、青冈、青栲等外,还有香榧、枫香、蓝果树、水青冈、青钱柳、糙叶树等;中层小乔木和灌木及草本层与常绿阔叶林比,除上述的树种之外,在数量和种类上均显得众多而复杂。

3、毛竹林主要分布在温泉片。

林内上层除毛竹之外,也杂有少量针阔叶乔木,如马尾松、青冈、杉木、枫香,灌木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紫楠、蜡莲绣球、乌饭树、连蕊茶、柃木等;草本层的植物有:

麦冬、石蒜、免儿伞、蕨、春兰等。

3.1.3珍稀动植物情况

黄山是华东地区绿色植物宝库,植被保存较为完整,为众多的珍稀濒危植物提供了庇护所和生存繁衍的环境。

在黄山境内有自然分布的国家珍稀植物3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二级16种,三级16种。

据调查统计,温泉项目区内的珍稀濒危植物有16种。

黄山风景区的古树名木资源十分丰富,列入技术档案管理的古树名木有143株,分属21科32属38种,其中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有54株。

其中温泉景区是古树名木最为集中、分布最多的景区,共有古树名木55株。

本项目从选线阶段就十分重视珍贵树木的保护,精心优化选线,注意避让珍贵树木,做到不砍一棵树。

根据现场调查,管线两侧各5米范围内,植物主要是毛竹、马尾松和灌木丛,无上述古树名木和珍稀濒危物种。

3.1.4生物多样性

黄山峰峦叠嶂,方圆五百里,森林茂密,溪流纵横,自然生态比较完整,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且集中,属典型的中亚热带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类型。

项目区内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黄山是各种鸟兽虫鱼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

据调查,黄山共有野生动物323种,其中兽类54种、鸟类176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48种、鱼类24种。

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6种,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中兽类9种、鸟类12种,两栖类1种。

在项目区内有活动分布的的珍稀动物有短尾猴、猕猴、黑麂、四不象、白颈长尾雉、红嘴相思鸟、大鲵等。

区内鸟类以林地型鸟类和溪流型鸟类为主,两栖类以溪流型蛙类为主。

总体来看,区内蜘蛛类的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

脊椎动物中,鱼类和爬行类的种类则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高等动物的迁徙能力较强,在受到人类活动(旅游)的干扰后,会转移到偏僻、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

3.1.5水土流失情况

项目区内天然植被保存较好,森林植物茂盛,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群落类型丰富,具有乔木、灌木和草本三层结构,生态环境稳定、平衡。

且地表枯枝落叶层较厚,山势相对较为平缓,在项目区范围内水土流失程度为微度侵蚀。

3.2生态质量现状评价

根据《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区生态指标、标准及分级见下表。

表4-4评价区生态指标、标准及分级

指标

(优)

二(中)

三(可)

四(劣)

1

森林覆盖率

>70

60-70

50-60

<50

2

植被覆盖率

>95

85-95

75-85

<75

3

维管束植物(种/ha)

寒温带针叶林区

>40

30-40

20-30

<20

温带针阔混交林区

>80

65-80

50-65

<50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100

80-100

60-80

<60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125

100-125

75-100

<75

热带季雨林、雨林区

>150

125-150

100-125

<100

4

陆栖脊椎动物(种)

寒温带针叶林区

>5

4-5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