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知识终极版唐帅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545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知识终极版唐帅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筑设计知识终极版唐帅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筑设计知识终极版唐帅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筑设计知识终极版唐帅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筑设计知识终极版唐帅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知识终极版唐帅总结.docx

《建筑设计知识终极版唐帅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知识终极版唐帅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设计知识终极版唐帅总结.docx

建筑设计知识终极版唐帅总结

建筑设计知识

1.建筑观

1.1建筑设计原理

1.适用、经济、美观三者制约协调;正确的设计方法:

处理好功能、技术、经济、艺术的关系,还要结合自然条件、环境特色、民族传统、审美观点、规划等

2.内外空间环境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和相互互补的关系

3.集散广场应考虑空间尺度,立体构成以及人们观赏建筑的角度

4.建筑设计应从整体布局入手,整体-局部-整体-局部…不断激发构思和创意同时反复推敲

5.环境应起到烘托建筑的作用,这就要求在保留有利因素的基础上,着力改造原有环境候总的不利因素,以适应环境设计的需要

6.环境设计要注意是使用多体型,多空间,多层次,多内涵的组合技巧,但要防止松散,要紧凑.还要注意街景的轮廓线以及欣赏视点

7.公共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功能分区,室外环境的联系,人流组织和空间组成

8.公共建筑空间可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辅助部分和交通部分,其中门厅的位置能紧密地联系电梯楼梯和主要的使用空间

9.建筑是否合用还要看使用空间和交通空间的配置是否合理

10.交通空间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门厅过厅)

11.门厅空间还应考虑导向作用,通常通过将主要的垂直交通明显的安排在轴线上或者用铺地材料暗示的方法实现

12.功能分区应对主次,内外,动静进行考虑,如运用庭院绿化小品自然处理内与外的关系

13.人流组织在中小型建筑中平面流线组织为主,高层建筑则以立体流线组织为主,另外,为满足视听效果,观演建筑的人流组织一般为两者结合式,应结合剖面分析

14.交通枢纽地带需设置缓冲空间,缓解人流过分集中产生的交叉干扰

15.现代的空间组合关注空间序列的整体感,从而得到空间艺术的完整性

16.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若大空间中缺乏必要的细部处理(如门洞,栏杆),将产生空间尺度变小的错觉,如人民大会堂绝对体量大于天安门,但尺度感小于天安门,而革命历史博物馆则因尺度处理失调而显得尺度很小

17.落地窗,横向大窗,通透的角部处理,采用纤细的柱子或者处理成流动空间可以加大尺度感,另外运用对比,如高大的柱群和低矮的跑马廊结合也能达到效果

对结构形式有规定性的有大小和容量、物理环境、形状的规定性

18.现代建筑的主要成就是流动的空间,在于空间序列的导向性,手法特点有架空首层,悬挑墙板等

19.房间的开间进深比例较好的是1:

1-1:

2

20.观展类建筑要求空间组合的连续性,分为串联式空间组合和放射式空间组合以及混合两种的空间组合,另外还有综合大厅型

21.观演类建筑特点是有大型空间作为组合的中心,服务性空间围绕并与大厅联系密切

22.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

23.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24.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25.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

26.当坡地坡度较缓时,应采用平行等高线布置

27.在坡地上建住宅,当建筑物与等高线垂直时,采用跌落方式较为经济

28.大型医院建筑常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原因是:

根据不同功能特点分散布置,有利于组织不同的流线、争取较好的通风和朝向、防止交叉感染

29.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门厅(休息厅)之间的关系

30.一级建筑使用年限为100年以上;。

二级建筑使用年限为50-100年;三级建筑使用年限为25-50年;四级建筑使用年限为15年以下;

1.2建筑美学规律

1.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2.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3.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4.冷色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气氛

5.人眼观赏规律H    18°~45° 局部、细部;2H    18°~27° 整体;

3H     <18°     整体及环境

6.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1.3总图设计规范

停车位尺寸大车4*7-10小车2.5*5

转弯半径小车6米;消防车道的回车场最小为12*12

道路宽快题的话给的主干道是9米,次干道是6米

1.停车场的位置应在易找的位置且不影响整体空间的艺术性和完整性

2.非机动车道纵坡<2.5%,宽度≥2.5米坡长可不限

困难情况下最大纵坡3.5%但有长度限制:

2.5%时的坡长限250米;3.0%时的坡长限150米;3.5%时的坡长限100米

3.不设人行道栏杆的商业街缘石坡道间距≤100M

单面缘石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

20坡道;扇形宽≥1.5M;

在转角处单面直线宽≥2.0M

4.人行道中的地下管线井盖必须与地面接平,不得用蓖式井盖;

5.侵入人行道上空的物件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2米

6.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梯道宽度不应小于3.5米,踏步0.3*0.15;超过18级要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宽1.5米且不小于梯段宽

7.梯道、坡道、走道净高均不得低于2.2米;扶手高应为0.9米

8.坡道坡度≤1:

12,特殊困难处≤1:

10,每升高1.8米或转弯处设长度≥2米的平台(注意与无障碍坡道的区别)

2.建筑物理

2.1光

DEF:

通光量:

人眼对光的感觉量,单位lumen流明

照度:

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单位lx勒克斯

1.托幼建筑照度标准:

活动室150LX、保健隔离室100LX、寝室75LX、卫生间30LX、门厅20LX

黑板灯其垂直照度不应低于200LX

2.无直接采光的厅面积不应大于10M2

3.内走道长度<20米时至少应有一端采光,>20米时应有两端采光,>40米时应增加中间采光口,否则应采用人工照明

4.离地面高度在0.5米以下的采光口不应计入有效采光面积

5.采光口上部有>1.0M的阳台时,其采光面积按70%计

6.水平天窗有效采光面积可按采光面积的2.5倍计算

2.2热与建筑节能

1.热水系统舒适稳定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

蒸汽系统加热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

2.空气调节有:

集中空调系统,高速诱导系统,空调系统3种

集中空调:

风量大且不适合空间分割较多服务功能复杂的建筑,适合大型整体空间

高速诱导系统:

风速高,但噪声大,对卫生条件要求较高

3.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西面应采取遮阳措施

4.板式高层建筑与塔式高层相比,具有体形系数小,冬季耗热量少并且夏季通风散热好,节能好

5.有空调的建筑外表面积要小;窗户面积要小;连续开机的建筑,其围护结构内侧宜选用重质材料;外墙颜色要浅

6.设备层应有自然通风或机。

械通风,当设备层设于地下室又无机械通风道时,应在地下室外墙上设不小于地下室地板面积的1/400的出口或通风口

7.严寒地区的住宅出入口,各种朝向均应设防寒门斗或保温门

8.全国气候分区:

严寒地区(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10℃

寒冷地区(Ⅱ区)累年最冷月平均>-10℃,≤0℃

温暖地区(Ⅲ区)累年最冷月平均>0℃

        累年最热月平均<28℃

炎热地区(Ⅳ区)累年最热月平均>28℃

9.影响建筑日照的因素有地理纬度、日照间距、冬季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太阳能采暖建筑一般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10.日照间距:

朝南两楼房,在冬至日后面楼房底层能接受2h连续阳光照射两楼房之间的间距

11.保温构造方案有外保温和内保温,一般外保温更优:

建筑主体结构整体受到保护不容易受温度应力影响,且保温层不占室内空间.

12.如果保温材料不是自防水的需要在外侧设置防水层,对内设计隔蒸汽层.

2.3声

1.噪声标准卧室:

昼50dB;夜40dB;一般室为55-45分贝;有音质要求的为40分贝

3.建筑构造

1:

10以下为平屋面(百分数表示),以上为坡屋面(分数表示)

瓦屋面无望板坡度1:

2、有望板1:

2.5

石棉瓦坡度为1:

3

波型金属瓦坡度为1:

4

压型钢板为1:

7

屋面坡度的形成:

搁置坡度,垫置坡度即结构找坡和建筑找坡

钉挂类饰面由龙骨(墙面-墙筋;地面-隔栅;吊顶-龙骨),连接件和挂饰面材组成

木地板隔栅间距在3.5*5-5*5

吊顶由吊筋(钢筋),龙骨(铝合金),面板(石膏板)组成

3.1楼梯台阶坡道阳台

1.单层面积大于500m2或层数大于2层的公共建筑需要设计两部楼梯

2.建筑楼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

3.旋转楼梯两级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且每级离内侧扶手中心0.25m处的踏步宽度要大于0.22米

4.室内台阶宜150*300;室外台阶宽宜350左右,高宽比不宜大于1:

2.5

5.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米时,宜设休息平台

6.坡道的坡度一般在8%-15%

7.住宅公用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楼梯净宽按每股人流0.55M+(0-0.15M)计算,并不应少于2股人流

单人携物通过:

大于900

双人通过:

1100-1400

三人通过:

1659-2100

8.建筑楼梯一般不应超过18级,且不应少于3级

9.二级踏步不允许出现在楼梯梯段

10.楼梯人口处地坪与室外地坪高度差不应小于0.1M

11.休息平台宽度应大于梯段宽度,且不应小于1.2M,净空高度2.0M。

12.阳台栏杆净高1.05M;中高层为1.1M(但要<1.2);杆件净距0.11梯扶手高度0.9M,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应为1.05M

13.楼梯垂直杆件净空不应大于0.11M,梯井净空宽大于0.11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4.楼梯正面门扇开足时宜保持0.6米平台净宽。

15,.剪刀楼梯不仅有利于人流疏散,而且有效地利用了空间

3.2防水构造

1.每套应设阳台或平台、应设置晾衣设施、顶层应设雨罩;阳台、雨罩均应作有组织排水;阳台宜做防水;雨罩应做防水

2.建筑物内的吊顶应设检修口及通风口、水管道通过应有防产生冷凝水措施、管线多时应留有检修空间

3.天窗应采用防破碎的透光材料或安全网,并应有防产生冷凝水或引泄冷凝水的措施

4.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可采用防潮做法

5.砖墙-0.06米处设连续水平防潮层,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侧面加设防潮层

6.室内排水管下表面距楼地面不应低于1.9M,且不得影响门窗开启

7.地表结冰时,基础梁深度应在冰冻线下200mm

水泥砂浆等刚性防水涂层要预留分仓缝,分仓缝处要附加一道卷材

8.地下室防水中,卷材防水用于迎水面,砂浆防水迎背水皆可但不能用于大于80度环境或者持续震动环境

3.3门窗

住宅:

起居室、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窗地比为1/7,其他为1/12;

门洞共用外门宽1.2M,户门卧室起居室0.9M,厨房0.8M,卫生间及阳台门0.7M,所有门洞高为2.0M

1.学校所有房间采光均采用窗地比,除厕所淋浴为1/10;其他全为1/6

2.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米,外窗窗台低于0.8米时应采用防护措施

3.双面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装透明玻璃

4.旋转门、电动门和大型门的临近应另设普通门

5.出入口设两道门时,门扇开启后应留有不少于1.2米的轮椅通行净距(大型公共建筑中高层建筑1.5米)

4.防火规范

4.1通用防火规范

1.防火等级分为四级

2.一、二级除二级吊顶用难燃材料其他全部采用非燃材料

3.钢材的耐火极限为0.25小时

4.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为普通混凝土的1/2耐火等级

5.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M;通卧室的过道1M;通辅助房的过道0.9M

6.多层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防火分区2500M2

多层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防火分区1200M2

多层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防火分区600M2

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是500M2

7.图书馆内书库、非书资料库的疏散楼梯,应设计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

8.档案馆库区设置楼梯时,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门采用不低于乙级防火门

9.医院病房楼,设有空调的多层旅馆,超过5层的公建室内疏散楼梯,均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10.设歌舞厅放映厅且超过3层的地上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11.自动扶梯正常情况下30度,单人携物800,双人1200,

4.2高层建筑防火规范

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超过100m均为超高层,需设置避难层,其间距不超过15层

高层建筑的高度按室外地面到建筑的檐口或屋面层的高度

1.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的耐火等级是一级

2.两座高层相邻,较高一面外墙比较低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墙为不开门窗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3.高层内院或天井,当短边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4.高层民用建筑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净宽和净高不应小于4M

5.一类高层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是1000M2

二类高层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是1500M2

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是500M2

6.一栋高层与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分隔,当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是5000M2

7.高层塔式住宅只设一座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时,每层面积不超过650M2

9.高层住宅户门不应直接开向电梯间前室,确有困难,可部分户门开向前室,采用乙级防火门

10.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距离30m(教旅展),其他40m

11.高于100m应设置避难层,两个避难层之间间距不超过15层

防烟楼梯间:

一类建筑高度大于32m或二类高层建筑或11层以上通廊式住宅,18层以上单元式住宅,高层塔式均应该设置防烟楼梯间并在其入口处设前室,不应小于6m2(公)4.5m2(居住);若与消防电梯合用,则10m2,6m2

封闭楼梯间:

一类建筑高度不大于32m或二类高层建筑或小于等于11层通廊式住宅,11-18层单元式住宅,均应该设置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一类公共建筑,塔式建筑,不小于12层以上单元或通廊式住宅,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公共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

不大于1500m2设一台,大于1500m2设两台,大于4500m3设三台

4.3电梯

1.超过8层的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2.7层及以上(16米)住宅必须设电梯

3.宿舍最高居住层的楼地面距入口层地面的高度大于20米时,应设电梯

4.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紧邻布置

5.12层及以上每栋楼设电梯不应少于两台

6.电梯和自动扶梯均不可以计作安全出口

7.电梯不宜被楼梯环绕

8.在最底层平面标高以下至少1.4m,作为轿厢下降时的缓冲器安装空间;停靠顶层地面与上方机房高差不小于4.5m

9.机房与井道要设置不小于1.5m的隔声层

10.消防电梯中,井道墙耐火极限要为2.5h

单侧排列电梯不应超过4台

双侧排列电梯不应超过8台

候梯厅深度:

单侧住宅电梯  ≥B

    其他电梯  ≥1.5B

多台双侧排列  ≥相对电梯B之和;并<4.5M(客梯)(B为侨箱的最大进深)

5.无障碍设计规范

1.残疾人国际通用标志牌的应用有;指示建筑物出入口及安全出口;指示建筑物内、外通道;指示专业空间位置

2.残疾道扶手高度0.85M,0.65M、扶手应保持连贯、起点、终点应水平延伸0.3M

扶手与墙之间的距离为38;

3.出入口设两道门时,门扇开启后应留有不少于1.2米的轮椅通行净距

4.轮椅通行最小宽度

大型公建走道≥1.8米

中小型公建走道、建筑基地人行通道≥1.5米

居住建筑走廊≥1.2米

5.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

宜靠近电梯厅;室内外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接;内外应留有1.5*1.5平坦的轮椅回转面积;出入口设有两道门时,门扇开启后应留有不小于1.2M的轮椅通行净距

6.残疾人通行的门不得采用旋转门

7.厕所内应留有1.5*1.5的轮椅回旋面积隔间门1.2*0.8

8.残疾人无障碍坡道,坡度不大于1/12,每段坡道的最大高度为750mm,水平长9000mm,坡道宽:

室外大于1500mm室内大于1000mm,坡道前后要有不小于1500的缓冲段

6.建筑设计规范

6.1常用知识

1.走道宽:

旅馆办公建筑1.5m-2m;学校建筑2m-3m;医院门诊3m-4m,内走道的采光问题一般是依靠走道尽段开窗,借助门厅过厅和楼梯间采光

2.外墙内保温所占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烟道、风道、管道井不计入使用面积;

阳台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壁柜应计入使用面积

利用坡顶作起居室卧室的,一半面积净高不应低于2.1M

利用坡顶空间时,净高低于1.2M处不计使用面积;1.2--2.1M计一半使用面积;高于2.1M全计使用面积

3.地下室、贮藏室等房间的最低净高不应低于2.0米.

4.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米

5.管道井在安全、防火和卫生方面互有影响的管道不应敷设在同一竖井内排烟和通风不得使用同一管道系统.

烟道伸出屋面≥0.6M

6.建筑物底层地面至少应高出室外地面0.15M

7.10米以上建筑无上人屋面楼梯时应设上屋面人孔或外墙爬梯

厕所隔间平面最小尺寸;外开门0.9*1.2;内开门0.9*1.4

淋浴隔间平面最小尺寸;外开门1.0*1.2;

小便器中距≥0.65M

厕所浴室地面略低于走道20-50,≥0.5%的坡度坡向地漏

6.2公共建筑

1.影剧院的观众席应按每400个座位设一个轮椅席(0.8*1.1)

2.食堂、报告厅、影剧院及体育场等建筑的轮椅席位(0.8*1.1)应布置在便于疏散的出入口附近

3.学校主要房间净高:

小学教室3.1米;中学教室和实验室3.4米;合班教室3.6米;辅助用房3.1米;办公室2.8米。

南向普通教室日照宜为2小时。

4.课桌排距:

小学850,中学900,纵向走道宽度550,课桌于墙净距120第一排课桌距黑板2000

5.教室的窗台高度不宜低于800,并不宜高于1000,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0

6.教学楼走道宽度,内廊2100;外廊1800;办公1500;外廊栏杆不应低于1100

6.3居住建筑

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卧室起居室净高≥2.4M,其局部净高≥2.1M(且其不应大于使用面积的1/3)

单人卧室≥6M2;双人卧室≥10M2;兼起居室卧室≥12M2

厨房净宽单面设备不应小于1.5M;双面布置设备间净距不应小于0.9M

厨房、卫生间净高2.2M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置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预留排气机械的位置、门下设进风百叶窗或与地面间留出一定缝隙

住宅建筑工程评估指标体系表中有一级和二级指标

住宅套型共分四类使用面积分别为34、45、56、68M2

对于大套住宅,其使用面积必须满足45平方米

套内吊柜净高不应小于0.4M;壁柜净深不宜小于0.5M

高级住宅是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

7.结构体系

7.1混合结构:

不能开很大的洞口,洞口上需要有过梁,建成后不能随意改动;其抗弯抗剪性能差,不宜用于高层建筑结构,过梁在洞口两侧搁入长度不小于240,在9级防震地区360

7.2框架体系(柔性结构:

刚度小,水平位移大):

不宜用于高烈度地震区,为使受力合理柱网尺寸在两个方向上应尽量接近

 

普通混凝土密肋楼盖跨度不大于9m,预应力混凝土密肋楼板跨度不大于12m

普通混凝土无梁盖跨度不大于7,预应力混凝土无梁板跨度不大于12m

高层建筑中,现浇楼板厚不应小于80,有管道100,顶层120,结构转换层180

7.3剪力墙体系:

结构体系中竖向承重结构全部由一系列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组成.分为横向剪力墙承重,纵向,混合3种,横向:

结构刚度好但空间小;纵向:

空间大但结构刚度差

7.4筒体体系:

由框架和剪力墙合成筒结构,用各层楼板将筒四壁联系起来,空间刚度大,能承受很大的水平荷载

7.5混合,如框剪体系,双筒体系.

7.6排架结构

7.7空间结构体系

a)悬索结构:

发挥钢材最大效用,降低钢材消耗量,施工时不用大型起重设备和大量模板,施工速度快,跨度很大

b)悬索结构分为单曲悬索,双曲悬索,马鞍式悬索,悬索分为承重索和稳定索

c)壳体结构:

耗材低,很薄,承重和屋盖合二为一

d)网架结构:

刚度大,结构高度小

e)充气结构:

薄膜内外压差力承重,自重可忽略不计

7.8变形缝

a)伸缩缝:

应对温度应力引起的变形伸缩设置的缝20-30mm

b)沉降缝:

不均匀沉降30-70mm

c)抗震缝:

地震50-100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