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综合训练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中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8247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举重综合训练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中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举重综合训练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中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举重综合训练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中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举重综合训练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中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举重综合训练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中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举重综合训练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中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docx

《举重综合训练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中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举重综合训练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中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举重综合训练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中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docx

举重综合训练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中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

XXXX举重综合训练楼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 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XX举重综合训练楼建设项目

(二)建设性质

新建

(三)拟建地点

XXXX县XX路

(四)建设内容及期限

建设内容:

本项目占地面积444.09平方米。

1、新建举重综合训练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2、配套给排水、绿化、供电等附属设施基础设施。

建设期限:

1年。

(五)项目主管单位

主管单位:

XXXX县文化体育局

项目负责人:

XX

(六)项目主管单位概况

XXXX县文化体育局

(七)主要建设条件

1、项目建设符合XXXX县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地形地质条件。

本拟建项目选址位于XXXX县人民路业余体校院内,交通方便,该处位于侵蚀地貌区之峰丛谷地亚区,区内地势总体上较平缓,地形起伏不大,地质情况较好,场地稳定,适宜该项目建设。

3、项目建设原材料供应有保障。

项目建设所需建材在XXXX县均可采购,数量和质量能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八)项目投入总资金

项目总投资498.00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

418.12万元、其他费用:

42.99万元、预备费用:

36.89万元。

(九)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498.00万元,

1、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298万元;

2、地方政府配套资金200.00万元。

二、项目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一)编制依据

1、国家、XXXX省区颁布的政策、法规、法令、规范、定额、税费等有关文件;

2、《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3、《体育竞赛规则》

4、国家计委、建设部2003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5、XXXX县文化体育局《委托书》

6、XXXX县文化体育局提供的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研究范围

受XXXX文委托,本次主要完成举重综合训练楼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场址的综合评价

3、建设方案

4、环境影响、劳动保护和卫生防护评价

5、投资估算

6、项目建设进度

(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参数

表:

1-1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498.00

2

占地面积

M2

444.09

总建筑面积

M2

2000

3

资金筹措

万元

498.00

(1)

申请预算内投资

万元

298.00

(2)

地方政府配套资金

万元

200.00

4

建设期

1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XXXX县位于XXXX省的东北部,地处东经109°45′—110°20′,北纬24°50′-25°41′之间。

东北毗邻XXXX,距市中心仅6km,南接XX,西与XX、融安县交界,北与XX、XX县接壤,县境东西最大横距3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1km。

全县总面积2202km2,总人口45万人,有汉、壮、瑶、苗等民族,

XXXX地理位置优越,陆空交通十分便利,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

全县由XXXX省主电网供电,现有2000千伏安变电站两座;生产生活用水大有保障,有33个大、中、小型水库和XXXX自来水公司供水,现正在兴建日供水5万吨的西城水厂。

排污管网纵横畅通;开通了国内、国际长途直拨电话以及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小灵通、乡村程控电话,开办了电报、传真、数据传输、特快邮递等,社会配套设施完备,还依托XXXX海关、商检使出口方便,航空、铁路、公路等运输发达,银行、保险、宾馆、饭店和商业中心及文娱、体育、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齐全发达。

XXXX县境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年均气温工19.1C,四季分明,热量克足,雨量克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为1869毫米,无霜期302天。

XXXX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林业基地县,也是全国商品粮、瘦肉型猪、奶牛及优良鸡、鸭、鹅生产基地县。

该县名优特产种类繁多,其中罗汉果、马蹄、甘蔗、灵香草等名扬海内外。

矿产资源丰富,有硫、铁、铅、金、重晶石、白云石、大理石、水泥页石等种。

有46条大、中、小河流,尚有6万千瓦水力资源正待开发。

  XXXX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体育工作。

多年来一直把举重、跳水、游泳三个项目作为打造“文化名县”的重要举措,为自治区体工队、自治区体校及其它体育院校输送了120多名优秀的体育人才。

1991—2005年在国际赛上,该县运动员获奖牌62枚,其中金牌45枚,奥运金牌2枚;在全国、全区比赛中获奖牌656枚,其中金牌288枚。

在XXXX首届运动会上该县运动员获金牌41枚,在XXXX12县五城区中排名前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XXXX省至今获得的7枚奥运金牌中,XXXX县占2枚,这一成绩在全区各县中名列前茅,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

原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亚洲奥委会主席魏纪中到XXXX视察工作时曾感慨地说:

“XXXX是中国乃至世界人均奥运冠军最多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冠军之乡”。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

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贯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

XXXX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时期规划纲要总体要求:

“竞技体育要创新辉煌,继续完善竞技体育优势发展战略,调整项目结构,完善项目布局,加强优秀运动队训练基地建设,尽快完善训练基地的配套设施,改善体育科研条件,增强科研能力,提高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总体竞争实力居西部地区前列。

进一步完善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网络。

重点建好10个培训基地,巩固现有100所学校,抓好1000名后备人才,培养10000名希望苗子,使优秀运动队与业余训练梯队的比例基本符合要求”。

举重是XXXX县传统优势项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该县举重队运动员在国内外均取得佳绩,共向国家队、区队输送了90多名优秀队员,获国家队奖牌46枚,其中金牌30枚。

2005年XXXX县被评为“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和“国家高水平体育人才训练基地”。

XXXX举重综合训练楼建设项目正是贯彻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时期规划纲要提出的10个培训基地,抓好后备人才的培养的具体行动,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XXXX县举重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该县举重队于1980年组建以来,为自治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涌现了肖明祥、唐林生、肖建刚等国际级体育明星,他们为自治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由于该县举重队竞技体育成绩突出,人才辈出,1996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举重之乡”光荣称号,200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举重高水平人才训练基地”称号,2000年和今年2月,被授予“全国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随着时代的变迁,体育事业的发展,一直寄居在五通小学的该县举重队,三间破旧的平房式训练房,呈现出场地、训练器材简陋破旧的现象,训练科技含量少而落伍等问题严重制约举重队的发展壮大,使该县举重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无法保证。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该县迫切需要建设XXXX县举重综合训练楼。

(三)建设体育场,积极培育体育产业市场

体育产业化是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必然,二战之后崛起的西方体育产业方兴未艾,体育产业化的结果是大众体育蓬勃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就业机会增加、民众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文明进步,城市发展。

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被称为阳光经济。

我国体育产业处于朝阳产业阶段,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必将加快,同时也将成为体育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严峻任务。

为了解决制约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体育设施建设,西方发达国家建设体育设施投资超过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1%,而我国仅为国家建设投资的0.1%左右,因此,适当加大投入,多建设一些体育设施是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点及条件

一、场址现状

(一)地点与地理位置:

本项目拟建于XXXX县XXXX镇。

(二)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该场址土地权属XXXX县文体局体育建设用地,场址总用地面积约444.09平方米。

二、项目建设条件

(一)地理位置

XXXX县位于XXXX西郊,县城为XXXX西城经济开发区,距市区6公里,XXXX地理条件优越,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二)气候条件

全县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因受太阳强热辐射和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

XXXX1963—2002年年均气温19.2℃,历年平均最高气温23.5℃,历年平均最低气温15.9℃,年均降雨量为1862.7毫米。

XXXX县位于低纬度地区,为XXXX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

一般出现在4—7月,以6月频率最大,占全年的28.7%;7月所降暴雨则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

同样因地形之故,暴雨出现频率、强度及初终期均呈自北向南递减之势。

1961-1990年,大于或等于50毫米降雨日共199天,平均每年6.6天;大于30毫米的降雨日有年均10-20天。

(三)地形、地貌条件

评估区地貌类型为孤峰平原亚区,地形较为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148—155m,孤峰拨地而起,耸立于平原之上,相对高差50—100m,山体形态各异,千姿百态,蔚为奇观。

太平河从中穿过,第四系堆积物中较易发生地面塌陷。

(四)工程地质

项目区表层为岩性灰岩层,孤峰有基岩出露岩层产状,基岩为海相砂岩、页岩、板岩,覆盖厚度在492—1198余米不等,基岩承载力良好。

(五)原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

1、建筑材料:

本工程所需建筑材料主要有水泥、石、砂等,XXXX及XXXX市场均有足量供应。

2、施工条件:

项目场址的施工场地宽阔,本项目场地内的水、电均可满足要求,交通运输便利,各项施工条件都比较好,XXXX内的施工单位,在质量、技术和进度上均可满足本项目的要求。

  三、场址结论

  

(一)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二)建设场地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三)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四)建筑所需材料在县内均可解决,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五)建设场地周围土地平整、视野开阔。

(六)此选址方案可行。

第四章工程方案

一、建筑设计原则

(一)布局合理的原则:

建设项目应根据交通现状、地形地质、水文、风向等条件,结合周围环境,合理规划,精心布局,使建设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及充分的适应性。

(二)设计高起点的原则:

举重综合训练楼建筑标准要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设备、设施配置要达到国家当前的较高水准

(三)造价经济合理性原则:

设计方案在满足使用、确保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力求降低造价,做到经济合理。

(四)使用安全性原则:

方案设计必须满足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

二、建筑工程方案

项目区位于XXXX县人民路业余体校院内。

主体工程的建设与环境治理设施坚持“三同时”的原则。

本项目的工程方案主要有主体工程(举重综合训练楼)、配套设施(供水、电、消防等)、道路及绿化。

(一)主要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2、《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1997年版)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9、《抗震设防设计规范》

(二)结构建筑说明

设计基准周期为50年。

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

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首层顶板采用预应力框架梁。

屋顶板采用大跨钢结构。

屋面板采用复合金属屋面板。

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

(三)主体工程(举重综合训练楼)

本项目拟建四层,为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其中:

一、二层标高均为5米、三、四层标高均为3.5米。

1、主体工程主要考虑训练用房、辅助用房二个方面的用房。

2、平面设计:

综合训练楼座西朝东,平面尺寸为:

南北长30米,东西深12米,南北面设室内楼梯,四向设门。

3、各层功能分布如下:

第一层:

占地369平方米,内墙采用吸声材料和吊顶,地面采用防潮层、训练场地采用塑胶地,设广播、值班室、举重训练室(标准举重台)、男女卫生间等。

(详见附图1:

举重综合训练楼一层平面布置图)

第二层:

内墙采用吸声材料和吊顶,地面采用塑胶地,设器才室、标准举重台、男、女卫生间等。

(详见附图2:

举重综合训练楼二层平面布置图)

第三层:

设办公室、会议室、餐厅、厨房、男、女卫生间等。

(详见附图3:

举重综合训练楼三层平面布置图)

第四层:

为学员宿舍区。

(详见附图4:

举重综合训练楼四层平面布置图)

4、装饰及要求:

(1)照明:

灯光要明亮,尤其是实战台,要求无眩光,无重影,亮度可调节。

(2)采光;尽可能多的采用自然光,墙高2.5M以上采光。

(3)通风:

有良好的通风、排风设施。

(4)训练场地做法(从上至下)

1)5毫米厚塑胶;

2)70毫米厚橡胶满铺;

3)20毫米1:

2水泥砂浆找平层;

4)2毫米氰凝PA103防水,一布三涂;

5)100毫米厚钢筋砼

6)砂卵石混合垫层

7)素土夯实

(5)地面做法(自上至下)

1)5毫米厚塑胶;

2)20毫米1:

2水泥砂浆找平层;

3)2毫米氰凝PA103防水,三布五涂;

4)100毫米厚C15砼

5)素土夯实

三、辅助工程

(一)给水工程

通过县供水管网向本项目供水。

本项目给水系统管道均应暗装,并采取防结露措施;管道穿越墙壁、楼板时应加套管。

给水管道应使用无毒给水塑料管,采用节水的水龙头。

(二)排水工程

本项目采取生活污水、雨水分流制。

本项目污水经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DN300汇集接人民路污水井,然后排入县城污水管网,室内排水管采用排水塑料管,承插粘接;室外排污管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DN300。

雨水经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DN400、DN300汇集接人民路雨水井,然后排入县城雨水管网。

(三)供电

1、供配电系统:

①.供电电源:

拟由县内总变电站低压供电,电源分光、力和空调引入。

楼内设配电间及低压配电柜。

②.低压电气设备的安全保护方式采用TN-S系统。

③.低压开关柜采用固定式组合开关柜,进口开关。

④.二级负荷及重要设备采用双路电源供电末端互投方式供电,其它负荷根据容量及使用特性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供电。

⑤.主干线为阻燃交联电力电缆,消防设备采用耐火型交联电力电缆及耐火型导线。

2、照明:

①.一般照明:

光源采用三基色荧光灯和稀土节能荧光灯,灯具带无功补偿;对某些突出部位的局部照明,可选用低压卤钨灯和小容量金属卤化物灯。

光源的显色指数Ra≥80,色温在2500K~4500K之间。

一般房间的灯具就地控制。

照度标准:

训练室照度为500Lx。

会议、办公室、治疗室:

照度300Lx。

设备机房、宿舍:

照度150Lx。

②.训练场地照明:

光源采用100~250W金属卤化物灯。

光源色温4500-5500K

显色指数Ra>75

眩光限制质量等级为Ⅱ级

灯具采用分组、分区或集中控制方式。

照度标准:

场地水平照度:

300Lx~500Lx

③.事故照明:

疏散楼梯间、走廊、机房及训练场等部位均设事故照明,并可作为正常照明的一部分经常点亮。

事故时,可由消防中心控制柜强制点亮。

对主要出入口、走廊及重要部位加装带蓄电池的灯具,电源停止供电后,其连续点亮时间应不小于90分钟。

3、动力系统:

根据工艺要求对水系统、风系统、空调系统、电梯等动力设备进行配电、控制和保护。

4、防雷与接地:

建筑物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防,采用法拉第笼式防雷体系。

主要电气设备、信息系统供电回路及信号回路设置防雷击电磁脉冲装置SPD,所有电气设备、安全保护(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及建筑物防雷的接地,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欧,且建筑物采用等电位联结,以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改进电磁环境。

(四)弱电部分:

弱电系统设计遵循先进性、开放性、安全性、需求与服务的功能性等设计原则,执行国家现行规范,并参考国标标准,从适用和管理的目标出发,为用户提供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含Internet/Intranet)、楼宇管理集成网络等通用平台。

四、设备

新增设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举重杠铃

20

2

深蹲架

8

3

卧握架

4

4

举重护腕

30

5

全功能健身器材

1

6

多媒体显示及音响系统

1

第五章节能减排

一、节能措施及能耗指标分析

(一)概述

当今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经济战略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对能源极为重视。

我们国家把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耗列为经济发展重大课题之一,对消耗能源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有合理利用能源的基本措施,凡不符合节能规范准则和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以批准建设。

本项目建设和建成后,主要用能是建设期使用的工程机械耗能和项目建成后训练使用的机电设备耗能,因此,本项目建设和项目建成后主要针对上述设施和设备采取节能措施。

(二)节能措施

1、项目建设使用的工程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对耗能超标的机电进行维修或禁止使用;

2、项目建设使用的电器设备一律采用节能型电器设备(施);

3、训练楼内各房间设计尽量采用自然通风、采光及朝向,充分考虑穿堂风,以减少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的能源消耗;

4、项目建成后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5、在电气设备选型方面,选用节能型电力配电变压器和节能电动机及其节能电气设备。

对电器设备采用电容补偿,降低无功功率损耗,提高功率因素;

6、供水和供电及时安装好水表和电表,加强节能管理,降低能耗。

二、节水措施及水耗指标分析

(一)概述

水资源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缺水现象,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本项目建设和项目建成后主要用有施工用水、学员生活用水、绿化浇水、道路除尘用水等,本项目针对上述用水采取节水措施。

(二)节水措施

1、采用节水型工艺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无效消耗;

2、经常向学员宣传节约水资源等内容,教育学员提高节水的意识。

水龙头采用节能型陶瓷开关水龙头,绿化使用喷头定时开关。

3、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

4、在公共场所、洗车场、卫生间设置“节约用水”告示,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第六章环境保护

一、环境条件现状调查

拟建举重综合训练楼位于XXXX县XXX院内,环境条件现状良好。

(一)声环境

经现场监测,拟建举重综合训练楼周围昼间Leq=48.5-52.7dB(A),夜间Leq=38.2-42.5dB(A),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CB3096-1993)的一类标准,因此,声环境质量良好。

(二)生态环境

拟建举重综合训练楼周围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属优级)

(三)空气环境

举重综合训练楼拟建地达到GB3095-1996《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四)水环境

举重综合训练楼废水排放的受纳水体水质较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B2BI—1999)中的三类水域标准。

二、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一)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建设期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污染物是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和少量的施工废水。

1、声环境影响

施工期的机械噪声属于一种扰民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是挖土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振捣机、各种石方运输工具及装修过程的空压机、电锯等。

但这些机械声源的影响的短期的、局部的。

2、固体废弃物的影响

本项目因该项目所在地为挖填方基本对等场地,填方地带施工场若压实不及时,遇到大风干燥季节,易造成扬尘二次污染;若施工过程中,及时铺平压实土方,硬化场地进出口道路,并加强运输车辆的密闭,使扬尘的污染减轻到最低限度。

3、空气环境影响

扬尘是施工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主要影响施工区域及其下风向的附近区域。

4、少量的施工废水可以简单沉淀后排入附近的城市下水道。

总之,尽管该项目施工期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只要加强管理,其影响是有限的。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营运期的主要污染因素是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

1、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是公厕污水。

这些污水排入直径为400毫米的专用污水管道,然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管径为800毫米),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正常情况下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雨水与污水分流,通过直径为700毫米专用雨水管自流进入市政雨水管。

2、声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的噪声源主要来自车辆噪声。

营运期,本项目只有在大型集会或比赛时,相对交通车辆较多,只要交通管理得当,禁止鸣喇叭,疏通车辆,交通车辆噪声的影响可以减到最低限度。

3、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营运期,有赛事活动时,为车辆流通量高峰,此时,汽车尾气排放量也将增加,其尾气中主要污染物CO、NOX、CnHm等将会增加空气中污染物浓度。

因此,本项目加强绿化,将会减轻尾气污染影响。

4、固体弃物和异臭影响分析

该项目营运期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对环境影响不大。

5、景观影响分析

本项目由于实施美化、绿化和亮化工程,加强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在美化城市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期

为加强建筑施工的环境管理,保护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确保施工场地附近居民的健康,施工单位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关于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的要求,在开工前十五天及时向县环保局进行申报,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并采取较严格的施工管理措施,将施工噪声所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1、在工程承包合同中,应包括有关环境保护条款,如采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科学安排施工、合理规划物资运输路线和时段、及时处理建筑垃圾等,将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建筑施工中的高噪声设备,在北京时间12时至14时30分、22时至次日7时,不准作业,若连续作业,须报县环保局批准。

2、土方应随铺随压,减少水土流失,在干燥和大风季节,要注意控制扬尘污染。

3、施工期地基开挖尽量避开雨季及洪水期,减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

4、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不能随地乱排,应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5、施工过程中若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施工单位必须在12小时内向XXXX县环境保护局报告,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污染。

6、保护好现有植被,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工程设计及施工中,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7、在建设期必须遵循“三同时”的原则,保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竣工、同时验收。

8、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撤出占用场地,拆除临时设施,清除所有建筑垃圾,恢复被破坏的地面和植被。

9、项目营运前,严格审查各构、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检查其相隔距离及防火防爆设施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营运期

1、建立健全环保机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建立环境保护管理档案,加强员工环境保护教育和环保岗位的技术培训。

2、加强环保设备的维护及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疏通污水管道。

3、应设置可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