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口腔溃疡秘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793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顽固性口腔溃疡秘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顽固性口腔溃疡秘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顽固性口腔溃疡秘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顽固性口腔溃疡秘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顽固性口腔溃疡秘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顽固性口腔溃疡秘方总结.docx

《顽固性口腔溃疡秘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顽固性口腔溃疡秘方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顽固性口腔溃疡秘方总结.docx

顽固性口腔溃疡秘方总结

顽固性口腔溃疡秘方

2012-4-915:

51 转载自深圳栾氏推拿

 顽固性口腔溃疡秘方

处方如下:

生石膏45g元丹<灯草炭>60g煅人中白75g青黛40g朱砂60g甘草15g冰片6g 

制法:

[1]将上药炮制合格,称准配齐.

[2]制灯草炭:

取青竹1节,去节,一端先以湿草纸塞紧,用竹筷敲实,隔一竹片,将灯草浸湿塞入竹筒内,用竹筷边塞边敲定,再隔以竹片,外用湿草纸塞紧,埋于热炭灰中3~4小时,此时竹节已成红色炭,取出以湿草纸包裹30分钟,待炭火熄,轻轻去竹炭,分离草纸炭及竹片炭即得.

[3]煅人中白:

取漂净的原药材直接铺放炉火上煅,煅至外层灰色,折断面中心黑色,质脆易碎,研为灰色细粉.

[4]粉碎:

取上药分别研为细粉,过6号筛,混合均匀.

功用:

清火祛腐,生肌敛疮.

主治:

口腔黏膜糜烂.

用法:

每2~4小时1次,吹于患处.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

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

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

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

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严重者需全身治疗。

  虽然至今仍不能完全明确口腔溃疡的确切病因,但多数学者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免疫、遗传和环境可能是口腔溃疡发病的“三联因素”,即遗传背景与适当的环境因素(包括精神神经体质、心理行为状态、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等)可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出现口腔溃疡特征性病损。

也有人提出“二联因素”论,即外源性因素(病毒和细菌)和内源性诱导因素(激素的变化、精神心理因素、营养缺乏、系统性疾病及免疫功能紊乱)相互作用而致病。

  大多数口腔溃疡与以下因素有关:

  1、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

  患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口腔溃疡,主要是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致病。

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等有关。

研究表明:

30%-48%的口腔溃疡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

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溃疡。

  2、内分泌变化

  有些女性患者往往在月经期发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量下降有关。

有些女性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就会出现口腔溃疡,用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下月行经时依然如故地出现,疼痛难忍,与此同时,还常伴有口干、心烦、易怒和大便干结等令人烦恼的症状。

临床研究发现,月经期出现口腔溃疡主要是由于体内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孕酮等)的水平降低所致。

  3、精神因素

  有的患者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发病,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遗传因素

  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

  5、其他因素

  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

病毒可能是口腔溃疡的始动因子,但目前尚未在患者血清中查出相关抗体,亦未见从口腔溃疡病损组织中分离出病毒的报道。

细菌对口腔溃疡的作用已提出了多年,与口腔溃疡关系密切的细菌有血链球菌及幽门螺杆菌[14]。

体内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率不平衡、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比例失调及总体水平下降可引发口腔溃疡。

微循环障碍致血流速度慢,血液流量低,毛细血管静脉端管径扩张,造成局部缺血、缺氧从而引起黏膜膜损伤,溃疡形成。

血清中缺锌、缺铁、高铜等与RAU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有报道称戒烟亦可诱发口腔溃疡。

牙膏中的成分12-烷硫酸钠(SLS)可能刺激黏膜,诱发口腔溃疡。

  6、中医病因机制

  祖国医学界早已对口腔溃疡有记载。

按照中医的理论体系,口腔溃疡有以下几种病因:

一是外感六淫,主要是燥、火两邪,燥邪干涩,易伤津液,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津伤火灼,口疮乃发。

故口疮多在秋季及气候突变时容易复发。

二是饮食不节,由于过食辛辣肥厚之品或偏食,致火热内生,循经上攻,熏蒸口舌,并常耗伤心肺肾之阴津,致口疮发生。

三是情志过极,患者素日思虑过度,心烦不寐,五志郁而化火,心火亢盛,上炎熏灼口舌,或心火下移于小肠,循经上攻于口,均可致口舌生疮;或平素多有郁怒,肝郁气滞,肝气不疏,郁而化火,暗耗阴血,致冲任经脉不调,经行之时,经气郁遏更甚,肝火旺盛,上灼口舌而致口疮。

四是素体阴亏,患者素体阴液不足,或久病阴损,虚火内生,灼伤口舌,乃至口舌生疮。

五是劳倦内伤,或久病伤脾,脾气虚损,水湿不运,上渍口舌,而致口疮;或郁久化热,湿热上蒸,亦可致口疮。

更有甚者,脾气虚极,伤及脾阳,脾阳不足,寒湿生热,上渍于口,可发口疮。

六是先天察赋不足,或久用寒凉,伤及脾肾,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寒湿上渍口舌,寒凝血淤,久致口舌生疮。

总之外感六淫燥火,内伤脏腑热盛是致病主因,主病之脏在于心和脾(胃)。

验方一

组成:

胆矾若干克

用法:

将胆矾涂于溃疡面,不要研成粉,以防过量。

主治:

口腔溃疡。

症见口唇、舌、颊部内粘膜有溃疡面,红肿疼痛难进食,说话困难,舌质红,脉弦滑数。

验方二

组成:

黄连10克赤芍15克苍术12克枳壳12克青皮10克土贝15克茯苓15克莱菔子20克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200毫升,2次分服,每日1剂。

功用:

清热利湿,舒肝和胃。

外治法:

1.穴位埋线疗法:

取穴--脾俞 大椎。

 此乃根治患者之根本要穴。

2.自己制作的中药散剂---口腔溃疡散----外敷脚心(此法导引归元,使虚火下行,也是根治的一个方法)

3.灸手部的溃疡穴(属于奇穴不在12正经之内。

但是对于口腔溃疡有奇效,我每次治疗都必用此法)此法的目的和第二种方法一样,用艾灸的火引导上炎的虚火沿着手部下行,下行到手部,然后再手指尖刺血1--2滴。

把中医所称的虚火放出体外,使他离开了身体,这样虚火就不会再上行到口腔了。

也就是说给了病邪一个出路。

实际效果非常好。

      以上三种方法。

没有一个方法是在口腔用药。

但是,治疗3天后,患者溃疡全部愈合,至今再也没有发作。

通过此事,患者感触良多。

不治疗口腔,治疗四肢手脚和后背,竟然3天就使10几年的顽固性口腔溃疡根除。

患者完全被中医的神奇所折服。

此类病例多多。

注意此法适用于顽固性的患者。

急性的口腔溃疡,属于实火。

针灸的主要穴位:

新设、大椎、大杼、足三里、上巨虚、合谷、曲池透少海、太溪、颊车等。

治疗方法,每次选3-5对,或交叉选穴6-8个;用温针灸的方法,每穴灸3-6分钟,看见红晕即可;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3次。

 

引火归原法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害。

其发病原因众多,现代医学大多采用抗炎、维生素b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促进溃疡面的愈合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阻止新溃疡面的不断发生。

近年来,笔者应用引火归原法治疗本病38例,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0岁,其中20~40岁5例,41~50岁11例,51~60岁5例,61岁以上4例,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2年,其主要症状为口腔粘膜软腭、舌面及舌根等部位均有大小不等的阿弗他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略高起,周围绕以窄的红晕,并有不同程度的灼痛感,小便黄、舌苔薄、舌质红、脉细。

2 治疗方法     主方:

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2g,玄参12g,山药12g,云苓12g,麦冬10g,油肉桂4g,灵磁石30g(先煎)。

临床随症加减,溃疡面红肿,口干者加天花粉15g,溃疡面灰白、凹陷、久不收口加黄芪15g,皂角刺10g。

3 治疗结果    治愈:

口腔溃疡愈合,局部无不适感,一年以内无复发,本组13例。

好转:

口腔溃疡愈合,年内有复发,但数量减小,程度较轻,本组10例。

未愈:

口腔症状及溃疡无明显变化,本组2例。

治愈率52%,总有效率92%。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40岁,教师,复发性口腔溃疡多年,病初口服b族维生素或外用局部药冰硼散等能很快好转,但隔数月左右便复发,近来发作频繁,口疮此起彼伏,几无间歇期,病苦难忍,精神疲乏,讲话痛苦,难以纳食,心烦少寐,小便黄赤。

诊之:

见口颊、软腭、舌尖部均可见大小不等椭圆形溃疡、创面口凹陷深、疼痛剧、口干不渴舌苔薄、舌质红、脉细、曾服大剂养阴生津,清热解毒之剂,一度好转,药停反甚,此乃阴虚阳浮,虚火上炎,治当温阳养阴引火归原潜摄并举《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左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凡从其病也。

”乃仍守养阴之法,反佐以引火归原以治之。

处方:

知母15g,黄柏15g,生地20g,玄参20g,山药12g,云苓15g,天花粉12g,油肉桂4g,灵磁石30g(先煎),药服五剂,诸症均有缓解,疼痛消除,原方加生黄芪15g,皂角刺10g,七剂后,溃疡愈合,诸症悉除,后又服五剂,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5 体会    复发性口腔溃疡大多为虚火上炎,火热熏蒸所致,很多医生辨证虽准,但治效却差,究其原由,不知引火归原也。

此病例虽仍守养阴生津之法,但少佐以引火归原之药,其效却迥然不同。

引火归原是治疗虚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意在引火下潜,阳归肾宅。

引火归原的火当指虚火无疑,但究此虚火之原,系肾水不足,阴津内耗,虚阳失约,浮越于上,治当滋水养阴,引火归原。

张景岳云:

“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养阴,从阴以养阳,各求其属而衰之”。

又云:

“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

病属阴虚阳浮,虚火上炎,用养阴清火之剂不效,用滋阴潜阳之剂也不效,即应“从阴以养阳,求其属而衰之”。

在大剂滋水养阴药中,加一味少量肉桂以引火归原,使阴阳平调,虚火不升,如此则不但口疮得愈,且新溃疡亦无再生之能。

《医生集解》说:

“火从肾出,事水中之火也”。

火可以水折,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附桂与火同气而味辛,能开腠理,致津液,通气道,据其窟宅而招之,通气相求,火必下降矣。

“据宅而招,同气相求”。

这就是阴虚火炎,凡用引火归原的理论依据。

     引火归元法运用桂附八味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6例,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口腔溃疡以频繁发作(30~40d复发1次或1次以上)者为对象。

本组36例中男性25例,占69。

4%,女性11例,占30。

5%;年龄最大58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5年;多数病人服用清胃散、泻黄散、知柏地黄汤无效。

1。

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可见舌糜烂或见大小不等溃疡,好发于口唇内侧及舌尖、舌边,少数波及舌根及上腭,初为米粒样红点状,逐步扩大糜烂,灼热疼痛,影响进食和语言,此外可见形寒肢冷,口干少饮,便溏或干结,舌淡红、脉沉细。

1。

3治疗方法采用引火归元法,选方桂附八味丸,补肾清火,引火归元。

药用干地黄15g,淮山药30g,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各10g,肉桂3g,制附片10g。

加减法:

舌尖溃疡明显加黄连1g,舌根明显溃疡加黄柏5g,舌中心明显溃破加石膏、知母各10g,舌旁两侧明显溃破加山栀6g。

1剂/d,两次煎服,10d为1个疗程。

2。

疗效观察:

疗效评定标准口腔溃疡消失,随访1年未发为痊愈;口腔溃疡面缩小,疼痛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为好。

 口腔溃疡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取效的灵魂。

辨证论治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是理法方药,其中理占首要的地位。

“理”是运用中医理论对四诊所得来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辨认病证,进而为立法、处方、选药打好基础,因此,“理”最考验医者的功力。

辨证论治的本质即在于这个“理”。

学生在学校里学了一大堆的理论后,临床上如何掌握这个“理”,从而提高疗效呢?

现试着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口腔溃疡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疾病,病人往往因口腔内疼痛而心烦不已,既影响休息,又影响工作,影响心情。

特别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内反复发作溃疡,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或溃疡面裂开出血,或旧的刚伏,新的又起,病人极为痛苦。

      目前西医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多诊断为非特异性炎症,局部治疗一般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为主,其方法多为含漱金霉素溶液,或者高锰酸钾溶液或者呋喃西林溶液等。

疼痛明显者甚至也会用到普鲁卡因液外涂以暂时止痛,或者也有用烧灼,局部封闭以及激光治疗等,全身治疗会用到免疫抑制剂。

中医也有一些外用散剂,如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养阴生肌散、黄连散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这些治疗效果往往不明显,导致病人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彻底。

      不少人认为此病为火热,因此,大量地服清热解毒中药,如双黄连,三黄片,牛黄解毒片、排毒养颜胶囊等,结果是大部分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未见减轻,但越吃药食欲越小,越吃药面色越暗,以至于小病渐成痼疾,病人痛苦不已,久年难愈。

      从中医来说,此病的关键还在于内治。

内因不除,单纯从外治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

至于用局部烧灼等损伤性方法来治疗更是误人不浅,根本就不可能治愈此病。

中医认为,疼痛皆与火有关,《黄帝内经》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的记载,但此火有实火与虚火之不同。

可以用苦寒来清掉的是实火,这种火一般用些清热解毒的中药都会有很好的效果,而且,疾病很容易康复,难以形成痼疾。

真正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多是由虚火造成的。

其中又有气虚,阳虚与阴虚的不同。

       关于气虚阴火上炎,元代名医李东垣认为:

“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什么是土位,就是脾胃所开窍的口腔部位。

因此,根据李氏的分析,用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并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一般我喜欢用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基础,适当加入一些补气清虚火之药,如黄芪、山药、荷叶、虎杖等,效果十分明显。

如果病人出现短气,乏力,大便次数增多等中气下陷症状,用补中益气汤效果也不错。

       关于阳虚火浮,病人多表现为上热下寒,既有口腔溃疡的热痛不适,又伴有小便清长,夜尿频频,下肢冰冷,畏寒等阳虚诸症。

我在《何为热气》一文中曾经详细分析过此类病症的病因病机,其主要治疗思路在于扶阳、潜阳与引火下行。

一般习用方剂是潜阳丹,封髓丹,配合附子理中丸等,临床上多数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此类,用此法治疗效果堪称神奇。

      关于阴虚火热,此类病症临床时有所见,一般病人表现为明显的阴虚证状,如口干欲饮凉水,咽干,心烦,舌红少苔,兼见大便干结,尿黄等。

但临床所见,亦多挟热湿,其原因或素体阴虚,或常熬夜,或多忧思郁怒,而致营阴暗耗。

对于这类病人,如果认证不清,单纯滋阴,或者单纯大剂寒凉中药清热解毒,则效果往往时好时坏,难以根治。

对于阴虚伴有湿热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我常用余国俊先生在《中医临证思辨录》一书中所推荐的甘露饮(生地、熟地、天冬、麦冬、黄芩、石斛、枇杷叶、枳壳、茵陈、甘草)为常用之方,随证加减,效果极为显著。

虽然临床上我分析以阳虚火浮为多见,但并不是说治任何的口腔溃疡都要扶阳,具体病证要具体分析,一切以疾病的病机为出发点。

以下试举最近治疗的两例,以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阴虚湿热者的治疗思路,学者可以触类旁通。

       第一例:

08年12月29日,卢彩英,女,43岁,罗白人,因口腔溃疡并感染引起疼痛而住院治疗,经抗感染以及补充维生素等西药治疗无效,反复发作,至今已经两年有余。

来诊时病人舌边以及口腔内外上下多见溃疡,色红,部分结痂。

结痂部分见开裂出血。

伴梦多,烦躁,咽干,口干。

自述每当小便变黄,或者大便大便干硬即出现唇部溃疡疼痛,当溃疡发作时一般都伴有排便困难。

其脉右关略软,舌淡红嫩,苔小黄。

此为阴虚有热,兼有湿滞,当滋阴祛湿为主,兼以清上浮之热。

以甘露饮合导赤散、承气辈加减。

处方:

天冬12,麦冬12,生地20,熟地10,茵陈10,黄芩10,枳壳10,枇杷叶25,石斛10,生甘草5,淡竹叶10,生大黄10。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

      09年1月16日,病人复诊。

自述服上方后,疼痛大为减轻,见陈旧性溃疡面基本上已愈合,但仍见一些新起的溃疡。

大便已经通畅,但仍略干。

当时我因事不在门诊,我同事见上方已效,即嘱继服上方四付。

      1月21日,病人三诊。

见旧的溃疡已经全部消失,现仍有新发生的溃疡,略痛,大便仍略干,伴咽干,梦多,舌淡红嫩,苔小黄,脉沉。

更方如下:

天冬12,麦冬12,生地20,熟地10,茵陈10,黄芩10,枳壳10,枇杷叶25,石斛10,生甘草5,虎杖15,蒲公英15,黄柏10,砂仁10,打后,生大黄10,淡竹叶25。

七付。

水煎服,日一剂。

      2月13日,病人四诊,告知服上方七付后溃疡已经全部消失,口腔内没有任何不适,自述十分爽愉。

大便已经通畅,不稀。

现口渴欲饮凉水,来治疗视物不清,自述已经两年余。

上症既愈,阴亏尚未完全补足,以一贯煎加味治之。

       第二例:

1月14日,元兰华,女,70岁。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八年余,伴咽喉疼痛。

大便干硬如羊屎,两日一次。

现病人口腔内红肿一片,已经分不出到底有多少个溃疡面,口腔内壁以及舌边侧都有溃疡,有的已经干燥结痂,有的结痂处又开裂出血,看上去混乱不堪。

舌下略见瘀暗,舌淡红略嫩,舌苔黄厚,脉滑有力,不细不软。

病人精神倦怠,面容憔悴。

曾述及因疼痛剧烈,有过自杀倾向。

此病人因我院另一位中医推荐而来诊,来诊时极度怀疑我的技术,反复询问我是否能治好她的病,我有没有治疗此病的经验等等。

我回答说我可能帮你治好,但我需要仔细地辨证一下才行。

病人不相信我的话,认为我在吹牛,在安慰她而已,自己就离开了。

一会儿她又回来了,说想了想,别的中医既然推荐了,还是要试一下。

并反复说她已经对任何医生都不信任了,因为她看过无数的医生,从来没有哪个医生可以帮助她,因此,她也不相信我,但还是勉强地伸出了手,让我把脉,并开始絮絮叨叨她的病情。

讲述病情的过程中,她不断地唉声叹气。

从四诊来看,这是一个阴虚湿滞的证,正好可以用甘露饮,另外心情烦闷是胸气不畅的表现,可以配合半夏厚朴汤。

于是处方:

天冬12,麦冬12,生地10,熟地10,黄芩10,枳壳10,石斛10,茵陈10,生甘草5,生半夏15,生姜15,厚朴20,苏梗15,茯苓20,全瓜蒌50。

七付,水煎服,日一剂。

病人虽然十分怀疑,最终在我的劝说下还是不情愿地把方子拿走了。

我深怕她不肯服药,反复劝说她一定要服药,有效没效要吃了才能证明。

       2月18日,病人又来到我的诊室。

看到我即露出了笑容,自述服药后症状大减。

查其口腔,已不见任何的溃疡,非常干净清洁。

大便已经通畅,也没有了唉声叹气,其舌苔仍黄厚,舌下瘀暗已经消失,脉滑略软。

自述现在口腔内稍有疼痛,要求再开药治疗。

我问她现在是否还怀疑我的医术,她笑着极不好意思地说不了。

上方既效,加虎杖20克,枇杷叶25克,嘱继服七剂。

病人拿着处方刚走,旋踵又上来了,说为什么药房划的药价比原来的降低了,是不是抄写漏了哪味中药。

我检查一遍,未见错漏,告诉她可能是进药价格变动,不必担心,安心地服药就行了。

病人满意而去。

此证极重,且持续八年,不想一诊而近愈,辨证之重要,由此可见。

       久年大病或者缠绵不愈之症,必有独处藏奸,其关键病机未被找到。

临床医生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排除定见,一切从证入手,仔细寻找其病机要害之处。

如果能从临床的复杂症状中找到这个关键点,即可切中病机,则必然会走上坦途,疾病从此开始康复。

我临床数年,于各种反复发作性疾病所遇不少,其中有所失亦有所得,最特别的体会即在于如何把贯穿“理法方药”的辨证论治用到每个病倒的实处。

掌握这个关键的“理”,独处藏奸亦会自然暴露出来。

一定要反复临证,反复思考,临床病例既多,慢慢地也就掌握其方法了。

中医是能治大病的,这一点根本就不用怀疑,其武器即是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

我相信,一位好的中医,不仅要能治常规病,也要能治别人治不好的病,要能治大病重病疑难病以及垂危病。

       “口疳”病程冗长,再三难愈,病人疾苦,病情顽固,调节起来颇为不易。

我临床多年,对此病研究探讨终究摸索出来一个方子,调节起来颇为就手,疗效在90%以上。

      基本方:

甘草,黄连,黄柏,胡黄连,苍术,干姜,肉桂,太子参,制附子,鸡内金,砂仁,制龟板。

该方实为甘草泻心汤十附子理中汤十封髓潜阳丹之合方,集清热燥湿健脾补肾于一体。

       按照西医学“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脾之经脉“连舌本,散舌下”的实际,本病的发生与心、脾二脏相关最甚。

病因多与炽热湿相关,且久病之后又有伤肾阴之虞。

可以说是内情交杂,寒热并存。

      该证多由于口腔不洁,复感受邪毒,使脾胃蕴结热毒,或由于脾虚失运,湿阻中焦,又常服辛辣醇酒、高粱炙煿之品,湿聚化热,热盛化火,炽热循经上蒸所致。

且由于久治不愈或劳损过度,真阴受损,不能上济于心,进一步招致心火上炎。

病机浮现为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寒热搀和。

       故在辨证调节上要琢磨全面,即要清热燥湿,又要温阳滋阴。

甘草泻心汤是调节干冷交炽的名方,也是调节粘膜疾病的专方,口腔内是粘膜、胃内亦有粘膜、女性阴道宫颈也是粘膜,这类疾病仲景先圣均用此方,我临床也常用,如狐惑病,胃脘痞证等,很有效率。

干冷之所以孕育发生,脾虚是基本,所以又选附子理中汤,健脾燥湿。

久病伤阴,封髓潜阳丹是正治。

该方在利用中有几味药特别要细致,非用不可,也算是我的机密,现也公然给大师,希望有志于发扬西医者记住。

       先说苍术。

该药健脾燥湿,气力壮健,且现代药理研究苍术含有大量B族维生素,中西合璧,正是调节口腔黏膜的要药。

且不可以白术取代。

       川黄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治疳热之良药。

胡黄连助黄连燥脾湿、清炽热,二药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

归肾、脾,心,肝四经。

此药为纯之阳之品,善补命门之火,又能引火归元。

调节复发性口疮配伍肉桂,旨在引火归元,剂量宜小,经常入煎剂用6-10克,冲服粉剂用0.6~1.5克。

不要忘掉。

       鸡内金,消积滞,健脾胃。

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疮。

《陆川本草》:

生肌收口。

治消化性溃疡。

口腔溃疡,在辨证的基础上加鸡内金,其效更验。

特别是对复发性口疮和兼夹消化不良及有脾胃症状者,更为妥贴。

其机理可能是因口疮而而使品味疾苦,乃至食物难于消化和影响脾胃效用而形成脾胃更虚,使胃浊熏蒸口腔所然。

所以,鸡内金具有磨谷助消化之效用,故达健脾胃、疗口疮之作用。

不可少此药。

   龟板。

滋阴补肾,引火归源。

已故名老西医邹云翔最善用此药调节口腔溃疡病,其导龙归海汤就是代表,我借以用来,效率不凡,治此类病不能舍此药。

不要因其贵而不消。

切记。

       刘某,女,65岁,口腔溃疡病再三发作10余年,每隔一周即犯。

疾苦无比,无法饮食。

刻诊:

舌体两侧溃疡3-4处,两侠2-3处溃疡,红底白头,舌红苔腻,脉寸关弦滑,左尺不够,饮食未便,二便尚可,余无它疾。

火急央求条件调节口腔溃疡一症。

辨证干冷蕴积,炽热伤阴,处方:

苍术30g生草30g黄连15g胡连15g内金15g半夏12g太子参15g干姜10g徐长青30g肉桂6g制附子6g黄柏30g砂仁6g制龟板20g公英30g生蒲黄30g,五剂水煎服日3次。

      一周后,复诊,口腔溃疡病愈,病人相等讶异,说看了大半辈子,没有这么快的速度,真乃神方。

我一笑了之。

效不更方,又10剂,完全治愈。

又以附子理中丸和六味地黄丸交替服用3个月善后,未在复发。

     刘某,男,48岁。

10年8月6日诊。

自诉口腔溃疡数年,时发时好,最多隔绝二周便发,有时在舌上,有时在舌下,有时在舌边,有时在唇内,发则十余日愈合,疾苦不堪。

清热泻火中药吃的不少,消炎药、维生素更不消说,有时有小效,有时则有效,清火过度则大便下泄。

诊:

脉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