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市民服务中心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7644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海市民服务中心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南海市民服务中心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南海市民服务中心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南海市民服务中心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南海市民服务中心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海市民服务中心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docx

《南海市民服务中心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海市民服务中心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海市民服务中心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docx

南海市民服务中心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

工程概括

本项目位于南海狮山,项目用地面积为6.5万平方米,呈L形分布,东西向长边有约251米,短边140米,南北向长边约350米,短边约145米。

地形现状是东南高,西北低。

用地的东边是狮山中心小学,东北边是石门实验中学,南边是博爱路及狮山文化体育广场,西边为科技路及石基项目用地。

本用地的南段为市民服务中心及市民广场用地,北段为住宅用地。

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位于用地的东南端,行政服务中心地上七层,建筑面积:

263773.81平方米;行政服务中心:

59295平方米;地上公共交通:

10545.47平方米;设备用房:

2131.73平方米;行政服务中心商铺:

4636.78平方米;行政服务中心地上车库6041.12平方米;行政服务中心地下车库:

23112.24平方米;地上新交通站台:

1783.05平方米;

住宅及公寓建筑面积:

155600.82平方米;商住楼地下车库:

50341.60平方米。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

348822.66平方米,基底面积:

49148.42平方米;地下共一层,建筑面积:

23112.24平方米,其中行政服务中心楼,地下共一层;住宅建筑地下共二层。

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二、项目概况

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南海市狮山博爱路和科技路交界处,用地面积:

6.5万平方米。

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位于用地的东南端,地上建筑面积为:

263773.81平方米,基底面积:

25494.67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

23112.247平方米(不含新交通站台),二-七层,建筑面积:

59295平方米。

建筑高度:

27米(西面采光天窗30米)。

本建筑为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上二级,地下一级。

三、平面功能

首层:

设有公交站、机动车库、设备房、新交通站及商铺。

车库可停放小汽车165辆。

二层:

市民主入口设在西南角,一边和平台上市民广场的连廊相连,另一边则通过台阶和博爱路相连,首层主要是银行、中介公司的办公及办公窗口。

东南边和东北边则是办公人员出入口。

北面则设有六层厨房的货梯出入口,使各种人流清晰分离。

建筑的西面则是市民广场,供市民休闲活动。

三-五层:

主要设有政府各部门的办公室和办证窗口。

方便市民办理各种专务。

六层:

主要设置行政办公室、档案室及后勤用房等。

七层:

主要设置厨房、餐厅、会议室及仓库。

地下一层:

地下二层为小汽车库,可停放小汽车848辆。

四、垂直交通

本工程竖向交通以防烟楼梯及直立电梯为主,设楼梯九部,主要分布于建筑的东面、南面及北面。

其中防烟楼梯七部,开敞楼梯二部,楼梯宽度均大于等于1.4米,保证使用和疏散要求。

本工程设直立电梯十三部。

其中观光电梯二部,普通直立乘客电梯十部,厨房货梯一部,消防电梯五部(普通直立客梯兼用),其中乘客梯中有五部为无障碍电梯。

(各电梯布置情况详见平面图)。

自动扶梯八部,其中两部为室外自动扶梯,六部为室内自动扶梯。

电梯选型表

类型

电梯编号

额定载重量kg

额定速度m/s

停层

站数

提升高度m

台数

备注

乘客电梯

DT1~DT6

1000(13)

1.75

-2~6

8

33

6

有机房,其中二台为无障碍电梯,二台消防电梯

乘客电梯

DT7~DT8

1150(15)

1.75

1~4

4

18

2

无机房,其中一台为无障碍电梯,一台消防电梯

观光电梯

DT9~DT10

1600(18)

1.75

1~4

4

18

2

无机房,二台消防电梯

乘客电梯

DT11~DT12

1600(18)

1.75

1~4

4

18

2

无机房,其中一台为无障碍电梯,一台消防电梯

载货电梯

DT13

1600

1.0

-1,1,6

3

29

1

厨房载货电梯

自动扶梯选型表

扶梯编号

倾斜角度

提升高度

公称宽度

额定速度m/s

输送能力人/h

护壁板特征

数量

备注

FT1~FT6

35

4500

1200

0.5

9000

透明钢化玻璃,发纹不锈钢扶手架

6

室内

FT7~FT8

35

6500

1200

0.5

9000

透明钢化玻璃,发纹不锈钢扶手架

2

室外

五、无障碍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入口处设1.5m宽,坡度为1/8的无障碍坡道(或设地面坡度为的无障碍入口)。

在建筑内部每层的中间厕所均设有无障碍专用厕位(厕所)。

在东南角入口处及中间的观光电梯各设一部无障碍电梯。

在地下一层车库设有无障碍停车位。

六、立面造型及材料

立面造型以大气、简洁、现代的风格为主,外立面以白色外墙砖及透明玻璃,充满现在气息。

外侧玻璃幕墙采用光伏玻璃这种新型材料,既更突出建筑的现代感和高科技感,也让玻璃幕墙和普通的玻璃幕墙视觉上有区别。

七、建筑消防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本工程属二类高层建筑,建筑内设有集中报警系统,对本楼的火灾信号和消防设备进行监视及控制,地下层及各办公用房需设置湿式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消防控制室设于首层,有直接对外开门,面积23m2。

通讯机房也设于首层东南位,有直接对外开门,面积23m2。

本工程地下二层,地下一层设五个防火分区,地下二层设8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设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地上六层,每层中间设一南北连通的安全疏散区,除中庭外再分四个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设不小于两个安全出口。

共设有五部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面积大于6m2,楼梯均有直接采光通风;前室均设机械送风排烟。

本工程防火隔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耐火极限3小时,相邻的防火分区在防火隔墙上联系处采用甲级防火门、特级防火卷帘门或甲级防火玻璃。

每层中间的安全疏散区则采用不燃材料,并设有强排烟等消防设备。

消防电梯前室,防烟楼梯间及前室门设乙级防火门。

消防水泵房、空调机房、消防控制室及各电房房间设甲级防火门。

所有管道井的隔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墙,耐火等级不低于1小时,管道井门为丙级防火门。

八、建筑装修做法

1.外装修:

东、南、西三面玻璃幕墙为光伏玻璃幕墙,北面及中庭为热反射镀镆玻璃幕墙。

采用选用纤维增强硅酸盐板作为幕墙防火隔断

2.墙体材料外墙:

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面贴白色外墙砖。

内隔墙:

选用纤维增强硅酸钙板。

(楼梯间及防火墙除外)

楼梯间及有防火要求的隔墙:

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3.防水做法

地下防水做法:

2.0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3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用聚醋酸乙烯胶剂点粘保护层

屋面防水做法:

30厚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温隔热板,2.0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面层为40厚C30UEA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层,表面压光,混凝土内配4钢筋双向中距150。

卫生间防水:

采用2.0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往墙上翻至1.8米高。

4.建筑项目主要特征

分项目名称

备注

建筑类别

二类高层

耐火等级

地下一级,地上一级

抗震设防烈度

七度

主要结构选型

框架

建筑层数

地下

3层

地上

6层

建筑基底面积

49148

建筑总面积

310983

结构专业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南海市民服务中心工程位于佛山市南海狮山,该场地为空旷草地,地形平坦,场地占地面积约为1.4万平方米。

拟建1栋6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置地下室3层,配有绿化广场、场区道路等公共设施。

总建筑面积约为59295万m2。

二、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结构的安全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抗震

设防类别

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

地下室防水等级

二级

50年

丙类

乙级

二级

三、自然条件

1.风雪荷载

基本风压

地面粗糙度

基本雪压

Wo=0.50kN/m2

B类

不考虑

2.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设计地震分组

建筑场地类别

7度

0.10g

第一组

Ⅱ类场地

四、本工程初步设计所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9.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10.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CECS51:

93;

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2.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建设部2003年4月)。

1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5175:

2004

五、本工程初步设计计算所采用的计算程序

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和设计软件-SATWE”计算

六、荷载

1.屋面及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类别

活荷载标准值(kN/m2)

组合值系数ψc

频遇值系数ψf

准永久值系数ψq

不上人屋面

0.5

0.7

0.5

0

上人屋面

4.0

0.7

0.5

0.4

各类办公室及会议室

5.0

0.7

0.5

0.4

卫生间

2.0

0.7

0.5

0.4

走廊、门厅、楼梯

2.0

0.7

0.5

0.4

消防疏散楼梯、消防通道

3.5

0.7

0.5

0.3

通风机房、电梯机房

7.0

0.9

0.9

0.8

注:

因楼顶要放置很重的环保、恒温等大型设备。

所以要按4.0KN/m2活荷载考虑。

另办公室露面考虑二次隔墙荷载按5.0KN/m2活荷载考虑。

2.建筑隔墙恒荷载标准值(仅包括双面抹灰,不包括其它墙面建筑做法)

墙体部位

墙体材料

恒荷载标准值(kN/m2)

±0.000以上

非承重墙

200厚外墙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2.28

200厚分隔墙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2.28

100厚管井墙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48

七、结构选型

1.抗侧力结构体系

地面以上楼层数均为5层,檐口高度33.50,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2.屋盖及楼盖结构

为满足房间内不露梁以及单元内房间可灵活分隔的建筑设计意图,大部分楼板采用了井字形楼盖;

3.关于结构缝及后浇带的设置

本大楼平面均为一字形布置,平面尺寸较长,因此,在负一层以上设置200宽的变形缝及抗收缩后浇带;上述后浇带应在其两侧结构施工完一个月后,采用比相应构件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进行补浇;

为减小建筑超长带来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等对结构的不利影响,拟采取以下措施:

⑴设计:

适当提高各楼层板的最小配筋率,配筋率控制在0.3%左右,采用双层贯通配筋。

⑵材料:

混凝土原材料应采用低收缩、低水化热水泥(例如粉煤灰水泥等),采用碎石骨料,基础底板的混凝土加入适量防水剂;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质量和剂量。

⑶施工:

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和浇筑温度,以部分抵消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采取二次振捣措施,并应加强混凝土养护,特别是前期养护。

4.地基基础

根据附近相邻工程暂定分析:

采用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桩径500、壁厚100,桩型为AB类;桩端加设平底十字形桩尖。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大于1800KN。

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层,要求桩端进入该岩层不小于1000.如局部砂质粘性土层厚度较大,桩基无法击穿该层进入下伏岩层,则可以以该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八、主要结构材料

1.钢筋

直径≤10mm时为HPB300级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的规定。

直径≥12mm时为HRB400级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

现浇楼盖采用HRB400级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

2.混凝土

构件部位

混凝土

强度等级

备注

主体结构

C40

-2~-1层

C35

1~2层

C30

3~屋面层

板、梁

C30

基础垫层

C15

基础底板

C35(采用抗渗等级为S6级的防水混凝土)

构造柱、圈梁、现浇过梁

C25

后浇带

采用比相应构件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

标准构件

按标准图集的要求

3.砌体

非承重砌体(用作填充墙)

墙体材料

砌块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等级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干密度B06、强度级别A3.5,合格品(B)

M5

4.型钢、钢板、钢管:

Q235-B

九、结构计算分析

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和设计软件-SATWE”对各子项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分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各单体的主要计算结果如下: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前9个振型)

振型

1

2

3

4

5

6

7

8

9

周期(s)

1.7654

1.7253

1.5340

0.5905

0.5744

0.5036

0.3270

0.3169

0.2807

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弹性位移角

风荷载作用下的弹性位移角

地震作用下的弹性位移角

地震作用下楼层最大位移/楼层平均位移

X方向

Y方向

规范限值

1/550

X方向

Y方向

规范限值1/550

X方向

Y方向

1/1875

1/2049

1/771

1/854

1.14

1.11

基底的地震剪力、地震倾覆力矩和地震剪力系数

基底地震剪力(kN)

基底地震倾覆力矩(kN-m)

基底地震剪力系数

有效质量系数

X方向

Y方向

X方向

Y方向

X方向

Y方向

限值

X方向

Y方向

限值

12596.7

12402.3

261577.4

257569.1

2.82%

2.77%

1.60%

99.84%

99.53%

90%

给排水专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

《建筑给水钢塑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5:

2001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设计和施工验收规程》DBJ/T15-29-2001

《埋地硬聚氯乙稀排水管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

2001

《埋地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缠绕结构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T15-33-2003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

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面图和设计要求。

国家其它给排水工程相关规范及规程

二、工程概述

南海市市民服务中心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博爱中路北面,用地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8822.66平方米,行政服务中心建筑总高度为27米(局部30米),属于二类高层办公建筑。

三、给水系统

1.水源

生活用水由博爱中路市政给水管上各引接两根DN150的供水总管(水压不低于0.25MPa),总水管后给水管DN150在服务中心外围连成环状管网,保证服务中心的生活和消防用水。

2.生活用水量:

生活用水包括服务中心的办公用水、餐饮用水、汽车库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等。

3.供水方案:

3.1本工程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供水压力,地下二层至三层由市政直接供水,四层及以上的用水由水泵房(地下二层)加压供给,采用水箱和加压泵配合减压阀分区分压供水。

由市政管引入一根DN100管补水。

3.2给水分区:

1)市政直供区:

地下二层至三层,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

2)加压间接供水区:

四层至六层,由水箱和加压泵联合加压供水。

3)高位水箱:

天面设消防专用水箱,由生活给水加压立管补水。

3.3控制各用水点水压不大于0.35MPa,不小于0.10MPa。

4.供水设施:

主泵:

KQL40/200-4/2Q=8m3H=48mN=2.2kw(3台2用1备)

副泵:

25LG4-15×3Q=4m3H=45mN=1.5kw(1台)

隔膜气压罐:

¢600

5.管材、管件及接口:

管材选择:

生活给水室外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电热熔连接。

室内给水干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卡箍连接,支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

阀门选择:

DN≤50时,选用用截至阀;当管径DN>50时选用闸阀或蝶阀。

用水器具选用:

公共卫生间器采用自动控制冲洗和自动控制开启水龙头方式。

四、生活污水排水系统

1.排水接口

本工程污水拟排入南面博爱中路市政污水管。

2.排水量

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计。

3.排水体制

3.1室内的排水采用多立管分质排放系统(粪、污、雨水分流制)。

建筑内设置污水立管、废水立管、雨水立管及厨房污水立管,分别受纳粪便污水、洗涤废水、屋面雨水及含油污水,并排往室外相应的排水检查井和处理构筑物。

3.2室外分别设置污水管网、雨水管网。

室内污水立管直接接入污水管网,室内粪便污水排入化粪池,处理后接入污水管网;大楼雨水立管直接接入雨水系统;厨房含油污水经隔油器预处理后接入污水管网。

用地红线内的室外雨水经雨水口(沟)收集,排入雨水管网。

3.3地下室设有截水沟、集水井、潜水泵和压力排水管等,收集水池溢流水、清洗地面水、消防排水及雨水,并排至室外污水检查井。

4.排水管道

4.1管材及接口

1)室内污废水系统采用UPVC硬聚氯乙烯排水管,专用胶水粘接。

2)室外粪、污水埋地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缠绕结构排水管,承插式电热熔连接。

3)压力排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给水管,专用胶水粘接。

4.2本工程生活污废水立管设置专用通气立管。

4.3阻火圈的设置位置

1)明设且管径≥DN100的排水立管穿越楼层处;

2)明敷且管径≥DN100的排水横管接入管井(立管未设阻火圈),在穿越管井壁处;

3)排水横管穿越防火分区隔墙时应在隔墙两侧处。

4)公共建筑内设有排水立管的管井若面积大于1m2时,应结合管井的封堵设置防火圈。

5.污水处理

5.1本工程设免清掏波纹玻璃钢生物化粪池3座,每座有效容积30m3。

5.2本工程设埋地式HDG智能气浮式隔油器2座,每座处理水量11.11L/s。

五雨水系统

1.雨水量计算

雨水采用佛山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式中:

q为暴雨强度(L/S·公顷)

T为设计重现期,规划取2年

t为降雨历时(min)

雨水量计算公式Q=φ·q·F

式中:

Q:

为雨水设计流量

φ:

为径流系数,规划取0.4-0.65

F:

集水面积(104m2)

天面雨水重现期按10年考虑,降雨历时5分钟。

2.根据本区周边道路上现状、规划雨水管的情况,本区地块的雨水经雨水支管收集后,排往南面博爱路上市政雨水管。

3.屋面雨水由天沟汇水、经雨水斗、专用雨水立管排入雨水检查井;各层阳台、露台设排水地漏单独设立管,不承担天面雨水排放。

4.雨水管材

4.1室内雨水管采用UPVC硬聚氯乙烯排水管,专用胶水粘接。

4.2室外雨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缠绕结构排水管,承插式电热熔连接。

六空调冷凝水排放

1.单独设置空调冷凝水排放系统,至首层排放到散水或绿地上。

2.冷凝排水管材采用UPVC硬聚氯乙烯排水管,粘接。

七主要设备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设备位置

1

生活加压变频供水设备

主泵:

KQL40/200-4/2

Q=8m3/hH=48mN=2.2kw(2台)

副泵:

25LG4-15×3

Q=4m3H=45mN=1.5kw

隔膜气压罐:

¢600

3

首层

2

地下室集水井潜水泵

WQ25-8-1.5 

Q=25m3/hH=8mN=1.5KW

40

地下一层

集水井

八、消防设计篇

一、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7.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263:

200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8年版

二 灭火系统和灭火措施

1.本工程包括以下消防灭火系统:

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溶胶灭火系统、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灭火器系统。

2.消防水源

消防用水由室外市政给水管供给,考虑地下消防水池补水安全性,拟分别从本工程南面博爱中路上市政给水管上各引接两根DN150的供水总管(水压不低于0.25MPa),总水管后给水管DN150在广场入口处连成环状管网,保证办公楼的生活和消防用水。

3.消防用水量

3.1本工程按二类高层办公楼计算消火栓系统用水量,在办公用房等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高大中庭设置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在防火玻璃处设置窗式喷头灭火系统,消防系统的用水量如下:

灭火系统名称

用水量(L/S)

延续供水时间(h)

一次火灾用水量(m3)

备注

室外消火栓系统

20

2

144

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

室内消火栓系统

20

2

14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7.3

1

98.3

窗式喷头喷水灭火系统

10

1

36

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

30

1

108

合计

530.3

3.2消防贮水量

本工程共需消防贮水量为530.3m3,拟在首层消防水泵房贮水池贮存消防用水386.3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