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5573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10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备课本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新教材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通过在校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发现他们个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由于年龄和心理认知的关系,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缺乏自制力,有待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此,他们接受学前教育也参差不齐。

现将学生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大部分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他们对语文课已有了较为初步的了解、认识,也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他们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识字,并能讲一些故事,虽然有些故事讲得不是很流利,但是可以说明这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

因此,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是极其微薄的,他们刚具备拼读,阅读文章能力。

2、部分学生在上课习惯不好,小动作极多,不能专心听讲,也不愿思考。

上课很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安静地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的回答。

但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很早来到学校,个个都还很有礼貌,能跟老师问好,回去能跟老师道再见,能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相信不久,他们能很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卷首语”“识字”“课文”“口语交际”“积累与运用”“附录”几个部分。

教材安排每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2-14个。

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

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全册设8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做好准备去春游、过生日、向伙伴介绍自己、装扮我们的教室、夸夸我的家里人),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全册要求认识500个常用字,写其中300个笔画简单的字。

纵观整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2、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

3、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4、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

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5、针对我国地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

三、教学重点、难点

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是本学期教学的重点、难点,新教材仍然要求学生正确书写汉字、认识生字。

要求认识500个常用字,识字量很大,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共8个单元,本册阅读教学强调积累,强调整体感受,强调个性化学习。

要继续培养朗读、默读的能力。

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帮助教学。

有不少自读课文可读性很强,只是由于生字太少,不宜作主体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适当的篇目在课堂上指导学习。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60个字,会写301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

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

3、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有自主识字的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4、学习音序查字法。

帮助学生学会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查字典的方法。

5、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

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

五、教学措施:

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

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

开始训练默读。

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

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

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时间安排:

  本期共20周左右,实际上课18周。

本册共有8组内容。

  详细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11、北京的色彩2、我的百草园

23、七月上天山4、鸟的天堂积累运用一

35、歌词两首6、那棵高山榕

47、中华星8、“零”的突破积累运用二

59、烂漫的点地梅

610“妙极了”与“糟透了”11.在急流中

712.把耳朵叫醒积累运用三

813、卧看牵牛织女星14、数字图书馆

915、仙人掌16、神奇的音箱

10积累运用四预备期中考试

11期中考试

1217、古诗两首18、永远记住您,老师

1319、韦德的心愿20、回家积累运用五

1421、匆匆22、收藏阳光

1523、沙漠玫瑰24、大海中的灯塔积累运用六

1625、看戏26、回忆鲁迅先生

1727、试飞28、提灯女神积累运用七

1829、古文两篇30、巨人的花园31、景德镇的瓷器

1932、将相和积累与运用八

20安排期末复习、考试、放寒假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_日期________

第一课时

北京的色彩

第一课时

一、课题:

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

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

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

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

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

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八、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

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十、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北京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课题:

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

(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

  第一层(第1句):

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

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

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二、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

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

(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

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

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

自读7~8段。

  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

从“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根据你对“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北京的色彩”。

八、作业布置: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十、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我的百草园

第一课时

一、课题:

我的百草园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三、教学重点: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谈话导入

1.生交流作者资料,师作适当补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2.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

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的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

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

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注意纠正字音:

“珊瑚”的“珊”读“shān”不读“shuān”;“后窍”的“窍”读“qiào”,不读“qiǎo”。

注意纠正字形:

“臃”字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鉴”字的上部分不是“竹字头”。

注意多音字“攒”的多种读音。

三、默读课文,了解梗概

1.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第2、3、4、5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用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也可以抓课文重点句“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来概括。

四、精读课文,品味百草园的“乐”

写法上的体会:

一是从不同方面描写事物。

用“碧绿”、“紫红”描写颜色,用“鸣”、“长吟”描写动物的声音;用“窜”、“伏”等动作描写动物在百草园生活的自由;用“光滑”、“高大”、“缠络”形容静物的外表形状;用“臃肿”、“肥胖”表现体态的有趣;以“低唱”、“长吟”、“弹琴”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的安详自由;用“又酸又甜”写出味道,叫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

二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到百草园既是各种小生物的乐园,也是孩子的乐园。

另外,恰如其分的动词运用让我们感受到百草园各物的形影声色如活了一般。

八、作业布置:

自由读读课文第2段,勾出你体会最深或是最感兴趣的地方,体会儿时的“我”认为百草园乐在何处。

九、板书设计: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十、教后反思:

 

第4课时

我的百草园

第二课时

一、课题:

我的百草园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三、教学重点:

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难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边交流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百草园的生机盎然、趣味无穷。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乐园让学生也来说说自己的乐园。

学生交流,能表达清楚,有趣或是能用上阅读中感悟到的方法来叙述的,教师给予表扬与鼓励。

  学生合作学习第3、4段,体味在百草园里“雪中捕鸟”的乐趣。

  读课文找出描写“捕鸟”这一情节的动词,通过小组讨论并体会用词的准确。

  学生自由叙述捕鸟过程,叙述时还可加上一些描写,体会其中的乐趣。

也可以边做动作边叙述。

  学生朗读,体会鲁迅儿时的天真与好玩的个性,同时也真切感悟到百草园给他带来的无限乐趣,是真正的乐园。

  自由朗读第5段,说说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简介“书塾”。

  前面2、3、4段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他心目中那么美那么有趣的号称乐园的百草园,作者却被家人送进书塾里去读书啦!

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连续三个“也许是”表现孩子对大人要自己离开百草园原因的猜测、不解和无奈之情,表达了儿时的鲁迅对百草园的依恋,“再见,我的蟋蟀们!

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二、再读课文,积累语言

  浏览课文,并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是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八、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

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给我们介绍介绍你的乐园在哪里,它的乐趣在哪儿。

提起你的笔,写一写。

然后大家交流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

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

九、板书设计:

我的百草园

生机盎然的百草园——植物和动物之多好奇、求知

冬天的百草园——捕鸟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习生活——离开百草园,依依不舍

十、教后反思:

 

 第5课时

七月上天山

第一课时

一、课题:

七月上天山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三、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新疆吗?

去过新疆的天山吗?

今天,让我们循着作家碧野的笔触,去感受天山七月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自由读文。

三、引导深入学习

  1.按照课后第2题的要求,边读边思边批。

  要点预设:

  作者写了7月天山的哪些景物?

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如:

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

这段描写,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不仅寂静,而且充满生机。

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

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

(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如:

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么漂亮!

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

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珠子,那么的美,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

(作者用词巧妙,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八、作业布置:

练习一

九、板书设计:

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

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

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十、教后反思:

 

第6课时

七月上天山

第二课时

一、课题:

七月上天山

二、教学目标:

1.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2.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三、教学重点:

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四、教学难点:

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这篇课文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

由学生自读自批。

二、交流批读情况。

①小组交流自己的批读内容。

②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

这段话或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

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

③在全班进行交流。

可以由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主阅读欣赏,积累佳句。

2.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

五、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1.同桌互查和全班抽查。

2.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八、作业布置:

书写生字和摘抄优美词句。

九、板书设计:

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

“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

重重叠叠的枝丫,

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

描写花海的排比句:

“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

十、教后反思:

 

第7课时

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一、课题:

鸟的天堂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四、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

你知道吗?

(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

这棵大榕树在哪儿?

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

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

被当地人称为“神树”。

“天堂中的乐园”。

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

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

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

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

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

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

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

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

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暇:

空间。

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八、作业布置:

默读课文,思考:

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九、板书设计:

灿烂:

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

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

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

舍不得离开

十、教后反思:

 

第8课时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课题:

鸟的天堂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