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马昌营镇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5218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谷区马昌营镇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平谷区马昌营镇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平谷区马昌营镇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平谷区马昌营镇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平谷区马昌营镇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谷区马昌营镇总体规划.docx

《平谷区马昌营镇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谷区马昌营镇总体规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谷区马昌营镇总体规划.docx

平谷区马昌营镇总体规划

 

平谷区马昌营镇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策略-1-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与城乡统筹-3-

第四章镇区总体发展-5-

第五章社会事业及公共设施规划-6-

第六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7-

第七章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9-

第八章文物保护规划-9-

第九章交通规划-10-

第十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1-

第十一章防灾减灾规划-15-

第十二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15-

第十三章城市设计引导-16-

第十四章近期发展与实施策略-17-

第十五章附则-17-

附表1马昌营镇域用地汇总表-17-

附表2马昌营镇区建设用地平衡表-18-

平谷区马昌营镇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规划文本

随着北京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平谷区马昌营镇迎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贯彻《平谷新城规划(2005-2020)》的指导思想,协调马昌营镇同北京市域、平谷区域及其周边城镇的关系,利用马昌营镇的自身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潜能,突进城镇化进程,改善地区整体环境形象,并充分考虑新形势下马昌营镇的发展目标及区域定位,协调好区域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根据平谷区马昌营镇人民政府的要求,特编制《马昌营镇总体规划(2008-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镇总体规划是马昌营镇镇域及镇区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镇域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行为,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2条依据《平谷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规划马昌营镇的城镇规模将纳入大兴庄镇规划东南部过境通道以西部分的人口和用地。

此次马昌营镇域规划范围包含原马昌营镇行政辖区用地28.61平方公里及大兴庄镇规划东南部过境通道以西部分行政辖区用地13.57平方公里,总规划用地面积42.18平方公里。

第3条规划原则

1、依法制定规划原则。

严格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平谷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

2、城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遵循城乡统筹原则。

合理布局产业、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形成镇区和村庄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求。

4、以人为本原则。

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改善居住生活环境,方便群众生活。

5、坚持节水、节地、节能和节材的原则。

节约土地,集约发展,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第4条规划依据

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2、《平谷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

3、《北京市平谷区“十一五”时期马昌营镇发展规划》

4、《马昌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

5、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6)》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7、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

第5条规划重点

1、通过分析区域宏观背景条件,把握马昌营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趋势,研究马昌营镇城镇职能与功能定位。

2、研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合理预测马昌营镇发展规模。

3、科学合理布局镇域镇村体系,统筹安排城镇产业发展空间。

4、重新界定镇区建设用地的范围,完善镇区路网,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功能,切合实际地建设镇区各项事业,并为未来镇区建设发展预留一定空间。

5、充分研究城镇发展的时序性,明确近远期的城镇规模、布局和城镇建设的滚动发展。

第6条规划期限

近期:

2008年——2013年

远期:

2014年——2020年

第7条规划文本与马昌营镇总体规划图纸、规划说明同时使用。

第8条本规划批准前编制的各项规划与本规划矛盾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

此后单独编制的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9条本规划经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如需修订和调整本规划,需经过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10条城镇性质

平谷区西部以发展多元文化产业、商业服务和绿色有机农业为主的现代化宜居城镇。

马昌营镇的城镇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镇域的政治、商贸、文化中心。

(2)平谷区以文化教育为主的多功能产业园区。

(3)绿色生态有机农业种植基地。

马昌营镇在《平谷新城规划》中定位为:

位于密三路沿线,区域工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以工业为主的一般镇。

马昌营镇同峪口镇、马坊镇作为平谷区西部经济发展带,一并纳入到北京东部发展带,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京平高速公路的开通等各个因素的变化,马昌营镇的功能定位面临调整和转变。

现状马昌营镇主要行业集中在电缆、机械加工、服装等行业,但由于缺乏竞争力,正逐渐萎缩。

平谷区政府计划将教育产业落在马昌营镇,以利于促进马昌营镇产业发展和转型,促进马昌营镇村庄城镇化整理与农民就业,符合马昌营镇现状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经平谷区政府研究决定,马昌营镇的城镇职能应按照文化教育科研功能定位(《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区长办公会议纪要》第二十二期、《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常务会会议纪要》三届7号)。

第11条发展建设目标

通过城镇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配套设施和美化人居环境,实现城镇社会经济和环境建设的快速协调发展,把马昌营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城镇。

1、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与环境优势,提高城镇区域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依据《平谷新城规划》,马昌营镇应与周边城镇协同发展,在分工协作中发挥自身的区位、交通、产业与环境优势,准确定位,完善投资环境,结合周边城镇努力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增强区域聚集力,提升其经济地位与竞争力,进而促进马昌营镇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2、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实现经济发展向集约型转变。

构筑以文化教育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体系。

教育产业方面引进高等院校入驻马昌营镇区,并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其与地方的科技协作,以带动培养地方自营企业的技术实力。

加快商贸、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发展,有选择性地发展一部分与教育产业配套的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商业、服务业的整体素质。

3、通过土地集约化利用,带动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通过经济的集约化发展,促进土地开发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确定土地的使用功能、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实现用地形态由村镇型向城市型转变,土地利用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

4、以人为本,建设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城镇。

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完善社会安全和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和整治生态环境,建设公共绿地系统、美化城镇公共空间,提高居住生活品质。

第12条城镇发展策略

1、经济发展策略

充分利用马昌营镇现有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全面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主要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加工业和医疗保健业,第三产业主要发展教育文化产业,积极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提升现有的产业化水平,促进城镇持续健康的发展。

2、人口发展策略

提高城镇化质量。

逐步推进农村人口的职业转型和地域转化,从而实现其生产、生活方式和用地形态上的完全城镇化。

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外来人口本地化进程,构筑稳定的人口结构。

对在马昌营镇居住时间较长,且有稳定经济收入的外来人口,尤其是当地急需的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应积极促进其本地化。

3、资源与生态保护策略

保护好镇域范围内的耕地,在建设中严禁占用基本农田;综合治理现状环境,对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进行优化和调整;保护好镇域范围内的河湖水系,落实水系的防护带的建设;启动区域性交通走廊和市政走廊的规划建设,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联动。

4、社会事业发展战略

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积极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逐步完善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增强城镇的经济活力和吸引力,通过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居住生活环境质量,吸引人口到镇区居住生活。

第13条经济发展目标

规划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5亿元,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4亿、7亿、4亿;

规划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3亿元,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5亿、12亿、16亿。

1、第一产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发展集种养、观光、休闲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兼备的的都市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保障基本农田,继续推进绿色生态有机农业的产业化进程,逐步实现农业的地区化布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达到节约土地、提高产出、增加农业劳动力收入的目的。

2、第二产业

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围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食用菌、果蔬品等特色产品,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延伸食品加工业产业链,拉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逐步实现工业的改造升级,限制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促进用水少、能耗少、污染少、高附加值的都市工业的发展,鼓励发展纺织加工业和医疗保健业,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向上、下游延长产业链。

3、第三产业

在发展传统商业服务的同时,积极发展教育文化产业,提升镇区现有的产业化水平,促进城镇持续健康发展;依托平谷新城的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逐步提升第三产业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就业岗位。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与城乡统筹

第14条村镇体系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马昌营镇村镇体系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原则,以“乡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充分利用马昌营镇的区位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职能明确、联系便捷、设施共享、城乡联动、环境协调的镇村发展格局。

镇村体系发展指导思想可具体阐述为集中城镇化、多元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第15条镇村体系规划原则

1、集聚发展原则

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集约化生产,合理合并零散的自然村落,有效地保护耕地,合理布局镇域基础设施,使镇村的发展更加有序。

2、配套完善原则

全面提高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发展规模综合考虑镇域和周边乡镇的需求。

3、可持续发展原则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保护耕地的政策,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协调一致,相对集中布置镇域内的各项生产、生活用地。

第16条提高城镇化水平策略

依据《平谷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城镇化策略,马昌营镇应该马昌营镇应该积极引导人口的增长和合理布局,大力推动新城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人口向镇区聚集;积极提高镇区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

第17条镇村体系等级规模

马昌营镇现状包含17个行政村,依据《平谷新城规划》,大兴庄镇的12个行政村将纳入到马昌营镇,共计29个行政村。

规划保留19个行政村,合并10个行政村,最终形成22个行政村。

规划形成1个中心镇区、3个中心村、19个基层村的三级镇域镇村体系结构。

一级:

中心镇,即马昌营镇区。

二级:

中心村3个,包括:

马昌营村、芮营、双营新村。

三级:

基层村19个,包括:

王各庄、天井、圪塔头村、毛官营、西陈各庄、王官屯、西海子、东石桥、西石桥、大兴庄、三福庄、韩屯、西柏店、周庄子、良庄子、唐庄子、管庄子、吉卧、陈良屯。

表3-1马昌营镇镇村体系规划

分级

序号

规划

现状

类别

人口

类别

人口

中心镇区

1

马昌营镇区

20000

原马昌营镇区

6669

大兴庄镇区

3330

南定福

608

北定福

320

薄各庄

951

中心村

1

马昌营

1180

马昌营

1452

东陈各庄

310

2

芮营

1190

前芮营

1270

后芮营

512

3

双营新村

1510

东双营

1360

西双营

629

魏辛庄

261

基层村

1

王各庄

820

王各庄

1216

2

天井

780

天井

1169

3

圪塔头村

610

圪塔头村

911

4

毛官营

440

毛官营

661

5

西陈各庄

390

西陈各庄

580

6

王官屯

410

王官屯

611

7

西海子

130

西海子

190

8

东石桥

180

东石桥

275

9

西石桥

430

西石桥

645

10

大兴庄

690

大兴庄

1025

11

三福庄

500

三福庄

751

12

韩屯

810

韩屯

1200

13

西柏店

380

西柏店

559

14

周庄子

350

周庄子

514

15

良庄子

310

良庄子

453

16

唐庄子

440

唐庄子

658

17

管庄子

760

管庄子

1130

18

吉卧

470

吉卧

706

19

陈良屯

220

陈良屯

326

合计

——

33000

——

31252

第18条镇村体系职能结构

中心镇:

马昌营镇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带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

中心村:

农村集中居民点,拥有小型商店、邮政代办所、中心卫生室和幼儿园等次一级的公建和基础设施,能够兼为周围村服务的村庄。

基层村:

农村居民聚居点,以第一产业为主。

第19条城乡统筹的目标与原则

城镇发展建设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和‘村镇规模化、工业园区化,就业城镇化’’的原则,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格局。

(1)提高农村综合发展实力。

加快郊区经济发展,实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和就业能力增强;推进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加快郊区社会事业发展。

(2)强化镇区的带动作用。

实施以镇区、中心村为中心的城市化战略,与镇区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镇村空间结构。

(3)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城镇化,搞好现有村庄整治和新村、新社区等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

适度进行农村居民点的整合,改善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逐步推动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

第20条城乡统筹发展引导

(1)产业布局统筹发展引导

统筹城乡产业结构,使城市的产业布局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合理分工,形成产业互动链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产业层次的提升。

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发展规模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扶持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重点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制度,在财政政策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交通通信、信息文化等公共事业的专项资金支持,优化投入结构,将农村社会的公共产品投入从主要由农民负担转变为由公共财政承担,同时加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对欠发达农村的公共事业的扶持力度。

参照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完善农村居民点的基础公共服务建设。

(3)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统筹发展加强镇域公路系统建设,尤其加强镇区与中心村之间的交通联系。

加强城乡之间的公共交通联系。

协调好镇域内市政基础设施与农村地区居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供电、燃气等能源供应廊道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

农村居民点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完善农村社区的供水、排水、环卫等设施的建设。

(4)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镇域的生态影响要素主要包括应保护的河湖水体(泃河、洳河等)、林地、水源地,应避让的地质环境较不适宜建设区等。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系综合整治、地下水源保护为重点。

镇域有大秦铁路防护绿带、洳河流域防护绿带应注意保持其连续性,并应因地制宜与城市绿化隔离带、景观建设、以及水体环境治理相结合进行保护,镇区绿地率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5)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合理确定镇村土地利用规模,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结合农村城市化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型农业,普及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

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

积极稳妥地利用再生水替换部分农业灌溉水源。

利用农村地区的优势,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

第21条城镇规模

(1)马昌营镇镇域人口规模为31252人,户籍人口26525人,流动人口4727人。

其中原马昌营镇镇域人口规模19680人,户籍人口15880人,流动人口3800人;大兴庄镇纳入马昌营镇域范围内的人口规模为11572人,户籍人口10645人,流动人口927人。

规划近期(2013年)镇域人口规模3万人。

可划分为镇区人口1.5万人,村庄人口1.5万人;也可分为常驻户籍人口2.65万人,流动人口3500人。

规划远期(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3.3万人。

可划分为镇区人口2万人,村庄人口1.3万人;也可分为常驻户籍人口2.75万人,流动人口5500人。

(2)规划马昌营镇域范围内包含原马昌营镇域用地28.61平方公里、原大兴庄镇纳入到马昌营镇的用地面积为13.57平方公里,镇域规划范围共计42.18平方公里。

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4平方公里;区域其它建设用地4.13平方公里(其中区域性市政、交通设施用地3.97平方公里,特殊用地0.15平方公里);异地农村产业用地1.65平方公里;村镇建设用地1.95平方公里;水域及其它用地32平方公里。

第22条镇域结构与空间总体布局

马昌营镇镇域空间形成“一轴、两带、五区”的结构。

“一轴”:

依托密三路形成镇域空间发展轴,镇域主要功能区的发展建设均受此轴带动。

“两带”:

洳河流域防护绿带和大秦铁路防护绿带构成城镇的景观和生态屏障。

“七区”:

一个镇中心居住生活区、两个异地农村产业区、一个教育产业园区、两个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区、一个休闲垂钓水产养殖基地,七片区在空间形态上形成团块式布局。

第四章镇区总体发展

第23条镇区人口规模

马昌营镇镇区现状人口规模6669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2869人,流动人口3800人。

大兴庄镇区现状人口规模3330人,其中户籍总人口2403人,流动人口927人。

近期(2013年)镇区人口规模1.5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1.2万人,流动人口0.3万人。

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2.0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1.5万人,流动人口0.5万人。

第24条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镇区建设用地规模2.4平方公里(含镇区集中规划建设区外围的加油站、水厂、邮局),人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

第25条镇区空间布局结构

镇区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二带、七片区”。

“一轴”——依托密三路形成城镇空间发展轴,镇区主要功能区的发展建设均受此轴带动。

“二带”——构成镇区景观系统的二条重要景观带,包括贯穿镇区东西向的高压线防护绿带和镇区西侧大龙河滨河绿化景观带。

“七片区”——镇区主要由七个功能区构成,包括西北居住片区、西南居住片区、东北居住片区、镇中心区、综合区、教育产业区、基础设施区。

第26条镇区发展方向

根据镇域用地限建性分析评价,镇区规划建设用地分别向东部、南部和西部扩进。

1、对现有建成区进行更新和改造,完善城镇职能。

2、镇区西部和东部发展居住生活设施,建设有活力、高品质的居住区。

3、镇区东南方向发展文化教育产业,增强镇区竞争力。

第27条镇区各类用地规划

1、居住用地

规划城镇居住用地面积为61.25公顷,人均30.63平方米,其中配套教育用地为2.80公顷。

随着远期镇区的发展,其规模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做适当调整。

考虑对纳入马昌营区的居民进行妥善安置,安置居民包括南定福村、北定福村及薄各庄村居民,共计1879人。

二类居住用地包括西北居住片区、西南居住片区、东北居住片区共三片区。

规划东北部居住用地应结合集中的公共绿地,西部的两居住片区应充分利用沿河景观,充分提升镇区的居住环境和住房品质。

配套教育用地包括一所幼儿园和一所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

安置房用地用位于镇区西部,地紧邻大龙河,其安置情况详见规划图纸34-近期村民安置房位置示意图。

2、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3.14公顷,按照各类公共设施用地的布局要求,尽量集中布置公共服务设施,以形成城镇中心,并适度分散布置商业服务设施,满足城镇居民日常生活要求。

随着发展备用地的开发,其规模与布局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做适当调整,以满足镇区整体发展的需求。

(1)行政办公用地结合现状镇政府进行整合,规划用地1.77公顷。

(2)商业金融用地沿密三路两侧并结合东部居住区布置,以满足过境人流和本地居民的需求,规划用地14.41公顷。

(3)文化娱乐用地结合商业金融和公共绿地布置,规划用地1.91公顷。

(4)体育设施用地结合公共绿地布置,规划用地0.50公顷。

(5)医疗卫生设施用地结合东侧大龙河布置,规划用地1.63公顷。

(5)养老院结合东侧大龙河布置,规划用地2.92公顷。

3、仓储用地

保留原有的粮库用地,面积为8.23公顷。

4、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在镇区南侧和政府北侧设置两处集中停车场,面积分别为1.76公顷和0.30公顷,建议小城镇停车场以配建为主。

随着发展备用地的开发,其规模与布局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做适当调整,以满足镇区整体发展的需求。

5、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为保证城镇的发展,以方便使用、服务半径合理、节省投资为原则,按相关要求规划了市政站点、包括水厂、污水厂、变电站、燃气站、锅炉房等,主要布局在镇区南侧,规划用地面积共计10.9公顷,其中水厂、邮局以及两个加油站位于镇区集中建设用地的外围,面积为2.26公顷。

随着发展备用地的开发,其规模与布局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做适当调整。

6、绿化用地

镇区规划九处公共绿地,包括四处公园和五处小型游园,公共绿地总面积为32.34公顷。

规划镇区的人均公共绿地为16.17平方米。

按照道路控制要求和用地防护隔离要求进行防护绿地规划,以保障镇区环境,并减少交通、生产和生活之间存在的干扰。

密三路两侧设有20米宽的绿化带;顺平路设有30米的防护绿带;高压线两侧设10米的防护绿带。

生产防护绿地面积为8.48公顷。

8、多功能用地

鉴于对马昌营镇未来发展规模、历史机遇和新兴产业的不确定性,将镇区东部的部分用地规划为多功能用地,主要用于发展高等教育及其衍生产业,同时增强马昌营镇区发展空间的灵活性,规划用地面积为51.69公顷。

9、发展备用地

位于镇区建设用地的南侧,规划用地面积为80.9公顷。

随着远期马昌营镇区文化教育产业的壮大,该地块将主要用于发展高等教育及其衍生产业。

规划用地各项指标详见附表2。

第五章社会事业及公共设施规划

第28条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是体现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应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精神和生命健康的需要。

社会事业的发展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布局。

逐步形成面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