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4873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

《精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docx

精品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试题含5年中考试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命题点1 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1.(2015衡阳10题2分)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

A.铅笔B.纯蓝墨水笔

C.碳素墨水笔D.圆珠笔

2.(2016永州7题2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

B.焦炭冶炼金属——可燃性

C.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D.活性炭除异味——吸附性

3.(2014湘潭14题2分)世界上最轻材料“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

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可燃烧

C.可重复使用

D.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4.(2016常德27题6分)世界上的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同一种元素能够形成不同种单质,如碳元素能形成的单质有________、________和C60等,这几种碳单质化学性质______(填“相似”或“不同”),物理性质________(填“相似”或“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氢元素和氧元素能组成水和________(填化学式)。

命题点2 CO和CO2的性质及用途

1.(2016长沙8题3分)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D.一氧化碳可用做燃料

2.(2016衡阳15题2分)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

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3.(2014永州15题2分)下列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可以相互转化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分子

C.氧

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4.(2015张家界8题3分)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B.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适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5.(2014郴州8题2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CuO+CO

Cu+CO2可知,CO具有还原性

B.金刚石、石墨、C60完全燃烧都生成CO2

C.CO2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CO两种气体

6.(2016株洲18题)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最合理的方法是()

A.使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将混合气体点燃

C.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7.(2013永州27题6分)如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

请问:

(1)指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命题点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2014益阳10题3分)如图是实验室依次制备、收集、验证、验满CO2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2.(2016岳阳44题8分)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

酸,以及下列仪器:

(1)制取二氧化碳,除了用到②和⑧号仪器外,还需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药品________(填药品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________(填气体化学式)。

3.(2015益阳23题6分)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了以下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方法。

请回答:

(1)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是________;

A.①与③B.①与④

C.②与③D.②与④

(2)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装置③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4衡阳29题3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浸没在液面以下?

________________。

(3)怎样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4长沙46题8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仪器甲的名称:

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3)若用F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________端进入(填“a”或“b”)。

(4)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6邵阳34题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结合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E________。

(2)实验时,先要连接好仪器,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3)从提供的仪器中选择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组装仪器的两个原则

是①先左后右,②________。

组装好仪器,先检查____________,然后加入药品,制取气体。

(4)实验室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D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瓶内通常装入的试剂是________。

(6)下列实验中哪一项能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________(填序号)。

命题点4 温室效应与低碳生活

1.(2015娄底26题3分)2015年娄底市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区,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2.(2015邵阳13题2分)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出门随手关灯

B.垃圾焚烧

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D.草稿纸双面使用

3.(201

3益阳12题3分)温室效应可使全球地表温度上升。

正是由于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15℃。

但过度的温室效应可导致冰川融化、土地沙

漠化、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下列气体中不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A.CO2B.CH4C.O3D.O2

4.(2016常德8题2分)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

C.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消除大气温室效应

D.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

5.(2016衡阳31题3分)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倡导“低碳”生活。

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采取的措施有:

(任写三条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3邵阳28题6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1)吸收大气中CO2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

(2)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空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从而导致__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请写出一条因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影响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研究得到:

海洋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

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将空气中

过量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适量条件下转化成液态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3H2催化剂+H2O。

则甲醇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命题点1

1.C【解析】碳素墨水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重要文件资料书写时要使用碳素墨水笔,而不用铅笔、纯蓝墨水、圆珠笔书写。

2.B【解析】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做电池的电极,A合理;焦炭具有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B不合理;金刚石硬度大,可以切割玻璃,C合理;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D合理。

3.A【解析】

A

×

“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B

“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烧

C

“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可知“碳海绵”具有吸附性,可重复使用

D

“碳海绵”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4.(6分)金刚石(1分)石墨(1分)相似(1分)不同(1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分)H2O2(1分)

命题点2

1.A【解析】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也不和水发生反应,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A错误,B正确;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C正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D正确。

2.C【解析】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底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

3.B【解析】

A

在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是原料,氧气是产物;在呼吸作用中,氧气是原料,二氧化碳是产物

B

×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又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氧分子

C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比空气的密度大,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D

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C【解析】

A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B

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因缺氧而中毒

C

×

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因此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

向蔬菜大棚内补充二氧化碳,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利于蔬菜生长

5.石、石墨、C60都是碳单质,完全燃烧都生成CO2,B正确;CO2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CO2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C错误;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没有现象发生,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利用澄清石灰水能将它们区别开来,D正确。

6.C【解析】除杂时应遵循三个原则,即不增、不减、易分离。

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时,二氧化碳和NaOH反应,一氧化碳不反应,A错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很难被点燃,B错误;CO和灼热的CuO反应生成CO2气体,二氧化碳不发生反应,C正确;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时,CO2与C反应生成CO,D错误。

7.(6分)

(1)烧杯(2分)

(2)振荡(2分)(3)塑料瓶变瘪(2分)

【解析】为使二氧化碳能与水充分接触,加快溶解速率,故需要振荡;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瓶内压强变小,在大气压强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命题点3

1.D【解析】

A

×

长颈漏斗末端没有插入到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

B

×

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

×

验证CO2应该用澄清石灰水,而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因为能使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不只是CO2,还有氮气、氯气等

D

CO2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检验,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

2.(8分)

(1)①和⑦(2分)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2)锌(2分)H2(2分)

【解析】

(1)使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体和液体常温下的反应,再选择锥形瓶和集气瓶便可制取。

2)从给出的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若再补充药品可考虑制取氢气,即增加金属锌,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3.(6分)

(1)B(2分)

(2)CaCO3+2HC

l===CaCl2+H2O+CO2↑(2分)(未配平不给分)(3)密度比空气小(2分)

【解析】图中四个装置,前两个为制取装置,后两个为气体收集装置。

选择制取装置时主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①图用于固液或液液不需加热,②图用于固体加热。

③图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且不和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

④图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且不和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

4.(3分)

(1)向上排空气法(1分)

(2)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导管口逸出(或防止空气从长颈漏斗进来,造成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1分)(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1分)

5.

(8分)

(1)酒精灯(2分)

(2)B(2分)(3)a(2分)(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2分)

6.(10分)

(1)酒精灯(1分)长颈漏斗(1分)

(2)用水润湿(1分)(3)CEFH(或DEFH)(1分)②从下到上(1分)装置气密性(1分)(4)Ca(OH)2+CO2===CaCO3↓+H2O(2分)(5)浓硫酸(1分)(6)甲(1

分)

【解析】

(2)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应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再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3)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反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需要选用的仪器有CEFH或DEFH。

组装

仪器时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原则进行;组装好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进行实验。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5)干燥二氧化碳常用浓硫酸,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6)甲装置通过气球上升,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乙装置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丙装置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命题点4

1.B【解析】花草树木可以吸收一定的空气污染物,可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增高,空气变得清新,A正确;随意排放废水,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该做法不符合生态旅游的这一主题,B错误;分类回收垃圾,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C正确;绿色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效应的产生,使生态变得更好,D正确。

故选B。

2.B【解析】“低碳生活”理念,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

出门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符合“低碳生活”理念;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B不符合“低

碳生活”理念;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草稿纸双面使用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增强植物对二氧化碳的消耗,C、D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3.D

4.D【解析】植物光合作用是大气中氧气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A错误;动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但这并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B错误;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并不能消除大气温室效应,C错误;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

5.(3分)

(1)开发新能源,提倡使用太阳能(1分)

(2)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1分)(3)植树造林(1分)

【解析】

(1)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太阳能,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多植树造林,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6.(6分)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分)

(2)温室效应

(1分)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被淹没(或土地荒漠化、灾害性天气增多)(1分)(3)CO2+H2O===H2CO3(2分)

(4)CH4O(或CH3OH)(1分)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于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

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

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