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实验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4474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学论》实验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教学论》实验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教学论》实验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教学论》实验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教学论》实验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学论》实验内容.docx

《《小学科学教学论》实验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学论》实验内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学论》实验内容.docx

《小学科学教学论》实验内容

1、实验内容:

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三年级下册)

实验器材:

水、烧杯、酒精、天平、量筒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测量质量的变化

1、放上一只空烧杯,在右盘放置砝码调节天平使之平衡。

2、在右盘多放入100g的砝码,在左盘添加酒精使之正好平衡,这时烧杯内的酒精正好为100g。

3、用同样方法量取100g的水。

4、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质量。

5、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在一起。

6、用天平测量出总质量。

可能会有少许误差,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酒精烧杯里可能有很少的残留,或者测量有一些正常误差。

2.测量体积的变化

1、用量筒量出100ml水。

在使用量筒测量酒精时要注意:

量筒应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将酒精倒入量筒时,观察量筒中的凹液面,快要接近100ml时,可以用滴管取酒精加满至100ml。

2、再用量筒量出100ml酒精。

酒精易挥发,建议先量出100ml的水。

3、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4、将酒精倒入水中,观察混合后的溶液总体积。

3、比较总结实验

观察比较两个实验的结果,发现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4.整理器材

玻璃器皿清洗干净,整理收回实验室。

实验结论:

2、实验内容:

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

实验器材:

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在锥形瓶中加醋,放入小苏打。

小苏打不能太多。

2、把塞子塞紧瓶口,通过管子把气体引入另一只集气瓶。

收集2瓶气体以备用。

3、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观察现象。

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要少。

4、将长、短蜡烛分别点燃,放入瓶中。

5、将二氧化碳沿着杯壁慢慢倒入瓶中。

倾倒二氧化碳一定要慢,并要沿杯壁倒。

6、观察现象。

7、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8、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3、实验内容:

空气的成分(四年级上册)

实验器材:

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透明玻璃杯、水槽、红色水、火柴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将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放入有红色水的水槽中。

2、点燃蜡烛。

火柴梗放在铁盒或培养皿中。

3、将透明玻璃杯罩在蜡烛上。

由右上方向下罩。

4、观察现象。

蜡烛燃烧时,红水会渗进玻璃杯中。

5、将玻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

取出玻璃杯时,玻璃片一定上要盖紧杯口,防止杯中的水漏出来。

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

伸入火柴时,将玻璃片掀起一点即可。

7、观察现象。

燃烧的火柴伸入杯中就会立刻熄灭。

8、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9、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4、实验内容:

米饭、淀粉和碘酒(六年级下册)

实验器材:

饭粒、碘酒溶液、面包片、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出示淀粉

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

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

有什么变化

4、用滴管滴碘酒在面包片上,

有什么变化

5、整理器材

清洁桌面。

实验结论:

5、【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

【实验步骤】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分构成:

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即:

摄氏度℃

6、【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

【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

【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

【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

2、将实验材料一端同时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

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

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

(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

(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

7、改变浮和沉

【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实验目的】了解改变沉浮的基本方法

【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

【实验步骤】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

2、把橡皮泥团捏成小船状,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内物体倒出,放入水中时,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着鸡蛋的水中加入盐,鸡蛋慢慢浮上了水面。

3、再把橡皮泥团捏成一团,放入水中时,它又沉入水底;在浮着的小瓶内装上物体,放入水中,小瓶沉入水底;再把鸡蛋放在没有盐的水中,鸡蛋又沉入水底。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有: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重量;(3)改变水的密度

8、玩滑梯的启示【实验名称】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目的】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

【实验器材】长木板、毛巾、橡皮筋、被拉动物体(钩码及钩码盒代替)

【实验步骤】1、用橡皮筋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

2、在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它表面变得粗糙,再用橡皮筋拉动刚才的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比在光滑木板上拉动时橡皮筋变得更长些)。

说明:

在光滑木板上摩擦力小,在粗糙木板上运动摩擦力大。

3、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长度的变化;向钩码盒内加放钩码或减少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橡皮筋长度变化。

会发现:

物体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

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实验说明】1、“被拉动的物体”用“钩码盒”代替,在改变物体轻重时,只改变盒内钩码数即可。

2、对比实验的设计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而这里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

但作为老师准备材料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按对比实验要求准备。

3、测力计的使用是四年级下册设计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认识测力计以及力的单位“牛顿”,因此,不能用测力计拉动物体比较力的大小,只能用橡皮筋或松紧带拉动,通过比较橡皮筋或松紧带长短变化获得“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知识。

9、灯泡亮了【实验名称】探究基本电路的组成(或:

探究灯泡亮的秘密)

【实验目的】学会连接电路,了解一个完整电路的组成。

【实验器材】电池及电池盒、开关、导线、灯泡及灯座等

【实验步骤】1、用导线把电池(装入电池盒)、开关、灯座(固定好灯泡)依次连接起来。

2、合上开关,灯泡就亮起来了。

3、打开开关,灯泡就灭了。

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灯泡)四部分。

【实验说明】实验步骤中,让学生明白各部分的作用:

1、开关:

控制灯泡亮灭;2、电源:

电的来源;3、用电器:

用电工作的机器,统称用电器;4、灯座、电池盒是附属部分。

五、P33第12课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实验名称】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实验目的】会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灯泡连接在一个完整电路中【实验说明】小学阶段不必出现“串联”、“并联”两个名词。

让学生明白共有两种连接方法:

一种是手拉手,另一种是并排连接,形象掌握即可。

10、谁的本领大【实验名称】探究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实验目的】了解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实验器材】塑料、玻璃、橡胶、纸板、木头(干、湿)、石头、金属丝(铜、铁、铝……)、电流表

【实验说明】1、把电池、灯泡、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

2、把各种材料连接进电路,看灯泡亮不亮;区分常见导体、绝缘体。

3、有意识地准备干、湿两种木块。

连接干木块时,灯泡不亮,说明干木块不容易导电;连接湿木块时,由于电路电流小,灯泡也不亮,但不能根据这一现象确定湿木块不容易导电,从而属于绝缘体,这时教师应引导用更精密的仪器电流表来检测,从而认识到湿木块是导体。

3、区分好“容易”、“不容易”与“能”、“不能”的不同。

11、声音的产生【研究声音产生的秘密及声音传播】

【实验目的】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实验材料】音叉、电源、真空仪、水槽、乒乓球、

【实验说明】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

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

固体:

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

气体:

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

液体:

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

在桌子一端轻轻敲击,在另一端能听到声音;找一发声物体如闹钟或手机,让其不断发出声音,包好塑料袋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声音……种种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并向四面八方传播。

把一电铃放入未抽空气的真空仪内,听到铃声,开动抽气机,逐渐把仪器内的空气抽掉,铃声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12、摆的秘密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了解什么是摆,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实验器材】:

不同长度的线、铁架台、秒表、夹子、硬币。

【实验说明】:

出示一个摆,告诉学生:

这叫摆。

摆由摆线、摆锤两部分组成。

示范:

自然松手,来回一次叫摆动一次。

让学生明确两点:

1、摆线要拉直;2、手不能加力。

否则会产生干扰。

摆有快慢之分。

让学生猜测:

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其实,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有许多。

一般教材都把:

摆幅大小、摆锤轻重、摆线长短这三项作为研究对象。

要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必须控制好另外两个因素。

其实,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从而减少一个因素。

做对比,每次研究都只有一个变量。

改变条件没有改变条件研究过程发现摆锤重次数最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设计一个摆。

猜了不说,数了才算,使学生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做一个摆,学习来回算是摆一次。

1、将线系在小夹子上,用夹子夹住一枚一元的硬币,就做成了一个摆。

2、反复做几次并测量。

3、小组合作。

2、用摆长较长的摆,测量15秒摆动多少次。

1、除了摆长外,摆重、摆角都保持不变。

2、反复测量3次以上。

3、用摆长较短的摆、测量15秒摆动多少次。

1、除了摆长外,摆重、摆角都保持不变。

2、反复测量3次以上。

4、记录比较摆的次数。

1、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实验结果。

2、计算平均数,比较实验结果。

5、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摆的快慢与摆幅和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的长度有关。

13、实验内容:

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冷热与温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预测热水降温的速度。

 

2、倒大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放入热水。

1、一倒热水,就要将温度计放进去。

2、温度计的液泡一直放在水的中央,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

3、记录第一个最高点的数据。

1、不要将温度计拿出水杯读数。

2、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再读数。

3、视线与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4、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

 

5、画出记录曲线图。

1、在竖轴标出数次(10次)测量的温度。

2、将标出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