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题卷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4217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练习题卷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曹刿论战练习题卷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曹刿论战练习题卷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曹刿论战练习题卷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曹刿论战练习题卷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练习题卷子.docx

《曹刿论战练习题卷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练习题卷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刿论战练习题卷子.docx

曹刿论战练习题卷子

曹刿论战练习题卷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战.于长勺_____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肉食者鄙._____小大之狱._________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_______小惠未徧,民弗从也_________神弗福也..

_____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牺.牲.玉帛_________弗敢加也_________________.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二衰,三而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三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6——7题。

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

五、阅读文段D,完成8—12题。

8.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译文:

10.选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通过__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11.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________,发生的时间是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

12.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13、给加点的字注音:

⑴又何间焉⑵小信未孚⑶牺牲玉帛⑷曹刿论战⑸登轼而望之⑹遂逐其师

14、《曹刿论战》选自_____,传说是_______时期_______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15、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⑴鲁庄公迎战强大的齐军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肯定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简略分析:

17.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

政治上取信于民

7爱国热情;深谋远虑.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交战。

)10.记叙语言、动作11.长勺之战鲁庄公十年长勺12.例如:

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1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⑶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⑴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犯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⑵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⑶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1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1一鼓作气。

《曹刿论战》测试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曹刿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遂逐齐师公问其故望其旗靡...

又何间焉肉食者鄙忠之属也...

牺牲玉帛公将鼓之何以战....

战于长勺小惠未徧神弗福也...

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公问其故....

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大国,难测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4、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

有一定的功劳。

你的看法呢?

5、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6、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凛”。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7、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8、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战前:

战中:

9、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10、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11、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和_______

12.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之时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

17.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案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

从“有功”方面答:

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

也可从“无能”方面答: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6.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1

7.语言描写议论

8.战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战中:

齐人三鼓。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夫战,勇气也

9.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10政治上取信于民

11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12.彼竭我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3、略

14、战前的准备战中的指挥

15.答案:

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16.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

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17.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曹刿论战》三年中考题

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故知胜有五: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

①用:

使用。

②同欲:

目标一致。

③虞:

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

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公将鼓之鼓:

既克,公问其故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二、阅读《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完成12—16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曾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

司马②日: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

“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

“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日:

“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

“君未知战。

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

犹有惧焉。

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①既:

尽。

②司马:

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③重:

重复,再次。

④二毛:

头发斑白的人。

⑤亡国之馀:

亡国者的后代。

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⑥勍敌:

强敌。

⑦胡耉:

很老的人。

⑧儳:

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弗敢专也忠之属也遂逐齐师阻而鼓之

13.翻译下面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三、曹刿论战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间:

②小惠未徧徧:

③神弗福也福:

④牺牲玉帛牺牲:

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②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译文: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

“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刿:

鲁庄公:

四、曹刿论战

文言文阅读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小惠未徧徧:

彼竭我盈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

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

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答:

五、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篇,民弗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6、下列句中加点的

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B、肉食者鄙

C、战则请从D、便要还家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六、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

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

因问明帝: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

”答曰: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

”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①元帝:

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

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

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

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流泪的样子。

涕,眼泪。

⑤东渡:

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

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

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

同“耶”。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

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元帝异之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具以东渡意告之。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描写来表现人物。

[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7.击鼓战胜

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

二、12.独l叶尽力做好本分的事追赶,追击击鼓

13.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

14.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15.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

16.不设统一答案。

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

示例:

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

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

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三、18、略19、B0、略21、曹刿:

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

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四、11.答案:

A12.答案:

同“遍”,普遍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案:

13.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14.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五、16.B17.D

18.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

19.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六、.赐福、保佑。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为什么。

对……感到惊奇。

10.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

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

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12.语言;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