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1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

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

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确立了家国一体的模式,宗法观念影响深远,故“重心”指宗法,故A正确。

分封制,在战国时期瓦解,故B排除。

郡县制,在秦朝建立,故C排除。

行省制,属于元朝,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2.西汉初年,统治集团形成这样的认识,宰相不应限于政务细节之中,而应更加务虚,所谓“宰相器”者,应“知大体”,有宽仁的“长者之风”。

这一认识主要基于

A.防范丞相专权B.稳定统治秩序

C.重建儒家信仰D.抑制军功新贵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宰相要务虚,这是从基于加强皇权、稳定统治秩序而言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防范丞相擅政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西汉初年是无为而治而非重建儒家信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对宰相的抑制而非对军功新贵的抑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论衡》中提到:

“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人定胜天”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关键词“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精耕细作,故正确答案为D。

A、B、C从题中无法体现。

4.“……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材料主要体现了以下哪家思想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答案】B

【解析】材料意思是说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属于法家思想,B正确;儒家强调仁政,A错误;墨家主张非攻,C错误;D主张无为思想,排除。

5.“由于……只承认一家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并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傲慢,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船出现时中国陷入困境的一个原因。

”下列说法中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抨击了焚书坑儒的负面影响

B.儒家学说不适应近代工业文明的需要

C.对正统思想持否定态度

D.指出了儒学独尊对中国历史发展存在的负面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的观点,“只承认一家学说”并使其成为正统,导致了“若干世纪后”,中国在面临西方文化时“陷入困境”,即古代中国自汉代以来实行“独尊儒术”,并将儒学长期作为统治的正统思想,使得中国的思想文化逐渐僵化,在面对西方冲击时无所适从,从而对历史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A项混淆了评价对象;B项无从体现,材料并未描述工业化与儒学的关系;对正统思想作者并未全盘否定,以偏概全,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6.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

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材料主要说明

A.儒学观念的世俗化B.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C.程朱理学的系统化D.外儒内法的社会化

【答案】A

【解析】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其目的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特别强调“忠君就是爱国”“孝悌”思想,材料中“逆子”“乱臣”“卖国”是世俗道德、政治、人生观领域里不遵循“三纲五常”的体现,人们对此极为鄙视,说明了儒学观念的世俗化,故答案是A。

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的法制化和程朱理学的系统化,故B、C不准确。

外儒内法的社会化与材料表述没有任何关系,故D不准确。

7.桐城人方东树1825年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藏书满家好而读之,著书满家刊而传之,诚为学士之雅素,然陈编万卷,浩如烟海,苟学不知要,敝精耗神,与之毕世,验之身心性命,试之国计民生,无些生益处,此只谓之嗜好,不可谓之学。

”其主要意旨与下列哪一思想接近

A.救亡图存B.明道救世

C.潜心考据D.存理去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解题时注意题目时间为1825年,由材料中“然陈编万卷,浩如烟海,苟学不知要,敝精耗神,”可知材料强调要经世致用,即提倡崇实学风,而非其他,因此B符合题意。

而A不符合史实,当时还不存在民族危机;C与材料无关;D偏离材料主旨。

故选B。

8.《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

“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如无族亲时,由宗亲继承”。

这一规定

A.使遗嘱成为唯一继承方式B.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

C.构建了罗马的法制社会D.保护了监护人的利益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项与“死者未立遗嘱”不符,故排除;《十二铜表法》规定了遗产的继承方式,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罗马当时是奴隶制国家,并非法制社会,故C项错误;族亲或宗亲不是当然继承人,不属于监护人,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名师点睛】罗马法的特征

(1)从地位上看:

罗马法是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

(2)从形式上看:

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的特点。

(3)从内容上看:

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

(4)从作用上看:

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5)从局限上看:

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9.“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

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

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说的是

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

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

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追求知识的主张,属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因此选C。

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

10.14、15世纪欧洲的某一文学家呼喊“请你们畅饮,请你们到知识的泉源那里去……请你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

”其中蕴含了

A.因信称义B.天赋人权

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主义:

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所以答案选C。

A是宗教改革;B和D属于启蒙运动。

11.某著作写道:

“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该著作是

A.《社会契约论》B.《论法的精神》

C.《理想国》D.《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反映了该著作倡导人民主权,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专制政权。

依据所学可知,这是启蒙运动中卢梭的观点,故A符合题意;B项是孟德斯鸠的著作,主要论述了三权分立的学说;C项是柏拉图的著作,主要论述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D项是康德的著作。

所以应选A。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

12.“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

”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新航路的开辟

C.丝绸之路的开通D.富尔敦发明汽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因此选B。

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排除。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

13.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

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B.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答案】D

【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影响相关内容。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B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C项“性别歧视”,是对材料的曲解和误读。

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

14.有人描述18世纪时的英国城市伯明翰:

“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销往古巴和巴西、适用于贫穷的奴隶的枷锁、手铐和铁颈圈。

……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明翰的斧子砍倒了古老的树木;在澳大利亚放牛的牧场上,回响着伯明翰铃铛的声音;在东印度和西印度,人们用伯明翰的锄头照料甘蔗田。

”该记载最能说明

A.世界市场得到逐步扩展,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B.伯明翰成为英国最发达的城市

C.英国农业生产工具最先进

D.伯明翰的农业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销往古巴和巴西”可知英国工业品的销售范围在逐步扩大,所以说世界市场在逐步扩大,所以选A,B、C和D说法比较绝对,排除。

15.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他所评述的国家依次是

A.英、法、美、德B.法、英、美、德

C.英、德、美、法D.法、德、美、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1895年……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符合半总统制的法国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