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行业薪酬绩效问题答疑》.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3855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行业薪酬绩效问题答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制造行业薪酬绩效问题答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制造行业薪酬绩效问题答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制造行业薪酬绩效问题答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制造行业薪酬绩效问题答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造行业薪酬绩效问题答疑》.docx

《《制造行业薪酬绩效问题答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行业薪酬绩效问题答疑》.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造行业薪酬绩效问题答疑》.docx

《制造行业薪酬绩效问题答疑》

《制造行业薪酬绩效问题答疑》一、味精制造业,实行的是百分考核制,那么在各岗位上,如何设置百分权重?

基准分为100分,如何在各岗位间拉开差距?

所得百分是和报酬密切相关的,如何公平公正的奖罚分值?

总体设置来说,如何进一步规划,如果各岗位的报酬不是固定的,是根据总体考核和百分考核来确定一个车间及员工报酬的话,如何做?

也就是说,总体考核由公司作,考核出一个车间应得的工资总额,然后分配给车间进行合理分配,则车间根据百分总额,计算出分值,按每个人的分值计算出每报酬,问题在于员工本人的基准分值在设置时就要公平合理,否则,起到的是负面影响,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车间内的每个员工基数分值如何设置才好,既能促进工作,又能使绝大部分员工满意。

等待解决,给一个详细的规划步骤或设置方案,谢谢!

大家先看一下问题,由于我们的群友在表达问题的时候往往没有经过整理,所以阅读起来有时候会有些困难。

所以,如果以后大家要提问题,请先自己整理好。

因为,在理清问题的同时,你基本上就得到了一半的答案。

我们开始回答。

问题1:

百分考核制,那么在各岗位上,如何设置百分权重?

这一问题实际上是讲考核项或考核指标的权重设置问题,这种权重的设置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百分比权重,一是绝对分值权重。

两种权重的区别在于:

百分比权重是针对各项指标分配的百分比,合计起来一定等于100%,例如,有5项指标,分别赋予权重20%、10%、20%、25%、25%。

绝对分值权重,则是指针对每项考核指标给出绝对分值,例如某项指标完成的最优则给予10分,完成的次优则给予7分,基本完成给5分,延后完成给2分等。

但不论是什么样的权重,其实反映的都是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

所以在设置权重上有这样的几个原则:

1、越重要的指标权重应当越大2、最小的权重不宜太小,否则就会失去激励作用,一般的,我们建议不要少于5%

3、公司目标重于部门目标;4、部门目标重于岗位目标;5、设置依据是目标的重要性而非工作量;6、政策导向,强调什么目标,该目标权重适当加大;从上面的原则可以看出,权重的设置是根据重要性判断的,是定性转为定量的工具,因此通常的方法是专家判断法。

也就是说考核人或指标指定人,一般是上级,根据经验和自己的判断分别给出权重。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这样的步骤:

先将各考核项按重要性排序,排完后,从最高的一个或最低的一个开始赋予权重,然后两两比较,直至全部赋完权重。

然后再进行平衡和调整。

但这样的操作存在一个问题,会跟随管理者的好恶和价值排序的不同,造成同样的指标在不同岗位身上权重不同,会造成各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的平衡问题。

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公平性问题。

公平性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大家认识到,权重分配不是完全的数学问题,完全的公平与合适是不存在的,但只要遵循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原则,还是能够保证基本合理的。

同时,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制定统一的规则,例如将指标分类,对每一类指标分别给出权重上下限。

或者对重要的指标干脆直接规定权重。

或者是,建立起关键指标库,对关键指标直接给定权重或权重范围,完全数学量化的方法有,但不适于我们的考核,例如层次分析法,HR部门应当是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因此对业务流程的了解是必须而且应该的,所以,我们不应该追求绝对的量化和科学化。

问题2:

基准分为100分,如何在各岗位间拉开差距?

差距的拉开实际上取决于几个方面,例如指标设置、考核人的风格习惯、是否有完整的数据收集系统等等。

但关键的不是拉开差距,而是考核是否公正、合理、是否达到了考核的目的,如果仅仅为了拉开差距的话采用最简单的强制分布也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HR们更应该注意的是,指标应该如何设置,如何收集考

核数据,就像这位群友所说的那样,考核结果最好是拿数据说话,但并非所有工作都能量化,而且量化了也并非就一定是好的指标。

例如,一个客服人员,应当考核她的不是铃声响了几下就接电话,也不是用了几秒钟就处理完一个电话,而是要考核她接电话的态度、处理的方式、是否按照流程或者规定。

是否给客户以良好的感受,不能量化的工作有很多。

(有群友问360度考核如何?

回复:

360度评价不能代替考核,360度适用于软性的考核,但试图以360度完全代替考核则有很多限制,尤其是在中国,很多时候这种考核会沦为大家走形式。

)问题3:

车间内的每个员工基数分值如何设置才好,既能促进工作,又能使绝大部分员工满意?

这个问题的描述实际上不是很清楚,但我们根据理解可以推断出,提问者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考核分配模式:

1、根据公司对车间的考核,核定车间工资总额,这种总额的核定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产量计算计件工资,如每吨多少钱。

另外一种是车间额定工资总额×考核系数。

提问者的问题实际上是在问核定的总额车间如何分配到个人。

一般的情况下,分配到个人的时候有两个依据,而非提问者所说的分值一个依据。

这两个依据是:

岗位的价值贡献和岗位实际工作表现。

也即是说,应该拿多少和实际拿多少的区别。

一个常用的方法是这样的:

个人工资基数×考核分数实发工资=车间总额工资×∑个人工资基数×考核分数实际工作表现我们用考核来解决,关键问题是岗位的价值贡献如何确定。

一个常用的方式是岗位价值评估。

根据岗位评估结果来确定其价值贡献。

确定其基数。

另外一个方式,是设定技术等级,根据技术等级核定价值贡献。

也可以通过市场数据来设定,

但这需要较多的薪酬数据来支撑。

最简单的办法,是所有人考核工资都一样,例如都是500元,最后根据考核分拿钱,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工人岗位之间差别不大,或者是刚刚开始进行考核,大家还没有适应的时候。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暂?

毕鹊秸饫铮恢捞岢鑫侍獾?

群友是否明了?

大家可以发言来一起讨论一下。

关于办公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薪酬如何确定,其实并不比工人更复杂,基本思路是一样的,但岗位价值评估的工具有所不同,其薪酬结构也不一样。

(分享中临时提问:

1行政、人事、财务这些职能部门的考核怎样进行更合理?

回复:

职能人员的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难题。

一般的来说,存在价值难衡量、指标难量化、考核难精确、过程难把握、结果难应用等五难。

所以,职能人员的考核与有非常直观的量化指标的如生产、销售人员不同,对职能人员的考核,我们建议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即KPI+工作任务考核。

之所以要进行KPI考核,是为了使考核不偏离方向,避免考核指标平庸化,能够真正考核到职能部门的核心价值,我们知道,职能部门的设立一定是有其目的的,也就是说,离开他们肯定是不行的,那么,职能部门设立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这个部门对企业的核心价值,KPI的考核必须针对核心价值,所以不可能很多,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大家认为在你的企业中人资部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指标的多少不关键,但一般在5—8项左右合适,按照波特的价值链的说法,职能部门应当是为企业创造边际利润的,也就是说,职能部门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以HR部门为例,其实最核心的价值点在于:

HR部门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帮助企业的人均劳效的提升的,换句话说,当你的企业能够人均创造的收益比同行强的时候,你的企业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所以,我们的方向就很明确了。

人均收入、人均利润、人工成本占比、百元人工成本收

入等等,指标的选择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进行,但只要方向明确了,指标尽可以选择和设计。

2怎么样让员工知道薪酬设计的公平性?

回复:

设计的公平性,你指的是薪酬设计的公平性吗?

如果是薪酬的公平性,那么一般来讲,其实是个人感受,也就是说个人对自己付出和回报的一种判断,所以,薪酬的公平性更多的是依靠设计过程的公开、透明、员工充分参与和规则一致来保证的,例如,岗位价值评估,最好就要各方员工代表来参加,而所有薪酬项目和薪酬水平的设置,一定要有出处和依据。

例如,假如我们设置驻外补贴,那么,设计多少钱合适?

是各地不同还是都一样?

我们就需要给出设计依据,例如各地的生活物价水平、平均收入差距等等。

对薪酬设计而言,公平感比公平本身更重要)二、如何进行薪酬设计提高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

背景介绍:

我司是一家生产石英晶体元器件的民营企业,公司成立已有十年时间,目前生产类员工采用的是计件工资制,基层管理员采用的是基本工资(由所带班组计件员工的平均工资求得)加绩效工资的方式;问题1、此种工资模式经常会出现普通员工的工资比其所在组的组长,甚至比所在班的班长的工资还高,造成从普通员工提班组长时,员工不情愿从事。

从问题背景的描述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普通员工的收入经常比管理者高,如果仅仅是个别特别优秀的普通员工比管理者收入高,是正常的体系和收入关系,但管理者的工资一般要高于平均工资,由于问题?

忻挥兴得骰愎芾碓钡募ㄐЧぷ适侨绾稳范ǖ模用枋鲋芯3鱿制胀ㄔ惫け茸槌せ虬喑じ叩那榭隹矗ㄐЧぷ氏匀徽急确浅P。

冶裙と思萍ぷ手涞牟畋鹨『芏啵杂诨愎芾碚叨裕涔ぷ实娜范ㄒ话阌辛街址绞剑?

一种是固定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根据业绩考核),

另外一种是基本工资+计件工资+管理者补贴,这里的计件工资一般是用班组的产量×班长的计件定额,班长的计件定额一般会低于一般员工的计件定额水平,采取计件工资的平均数是不太合适的,所以,建议问题的解决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班长的计件工资要按照班组整体的产量计算,而不应该是平均数,另外一个是加大绩效工资的占比,如果班长本身不脱产,还可以加大班长补贴的金额来平衡收入关系,关于这位群友的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三、我们公司是一家制造业,集团下面6家分公司,各公司在业务及管理上由于受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在管理及市场上有很大的差异,我在集团做人资主管,组织架构上有个总监,但目前没有到位。

我现在碰到的主要问题是:

我们三家分公司在同一个大园内,薪资结构及分配上,同职系同岗位的薪酬差异很大,为此矛盾较大,各公司在这个问题上三家老总各有想法,现在需要集团出个薪酬调整方案。

但我们没有做岗位价值评估,考核也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我出了个基本草案,但分公司老总回了三个不同的意见。

一个认为这样调整成本增加了,一个认为总公司只要给一定比例就可以。

另一位老总说凭什么我要与他们一样,因为现在这家公司是业务情况最好的。

而且人员梯队建设上没有段层,如果按一定比例给,他们人多,如何操作都是独立核算,总经理负责制。

1、三家公司在薪酬结构上中层有的是年薪制,有的不是,年薪制人员没有加班工资2、加班的问题上三家公司老总各有不同的想法,一家认为加班没有效益,另一家认为现在有哪么多事情要做,哪有管理人员一到下班时间就走3、绩效考核有点类似于走形式,有公司采用目标考核制,有的凭个人印象,还有一家没做考核

4、中层管理人员平时的基本工资层次差异较大,拿的有多有少,到年薪一次性支付,如果公司经营业绩较好,还可以得到管理团队奖郑老师:

这里实际上是在谈集团化企业的薪酬管理问题,具体为:

(1)如何平衡不同分子公司之间薪酬的平衡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

不同的分子公司之间的平衡,要平衡的是什么?

不是要保持绝对值的公平,是要保持相对的公平。

因为各公司的业务不同,即使是看起来一样的岗位,在不同公司的重要程度应当也是不同的,另外,正如问题中所说的那样,各公司的效益不同,显然对员工的分配也应当不同,所以保持绝对值的一致反而是不公平的。

那么不同公司之间的平衡,究竟要平衡什么呢?

第一,集团要平衡的是人工成本水平是否适当。

第二,集团要平衡的是薪酬结构是否合理第三,集团要平衡的是薪酬增长模式是否与集团的文化和战略一致。

第四,集团要平衡的是现金薪酬之外的实物薪酬、福利是否相当。

第五,集团要平衡的是构建一套保证职能管理人员的互相流动的薪酬机制。

不同行业员工的薪酬平衡:

专业人员(行业独有的人员或岗位相同但工作实质内容完全不同的人员):

按照行业外部薪酬市场水平和薪酬策略确定职能人员:

采取能力薪酬、根据能力(技术等级水平)确定固定工资和考核工资,用年终奖金方式拉开不同行业人员的差距可替代性高的人员:

如保安、清洁工等,根据市场水平统一支付。

(2)如何管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分子公司考核与薪酬;三个老总之所以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关键在于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不清晰,集团本身就不清楚应该管到什么程度、怎么管、要控制哪些东西。

我认为这是需要思考的关键,首先要确定管控模式,然后再决定具体的方案。

否则,连要

管哪些东西都不明确,就会造成在不应该管的细节上矛盾重重,真正应该解决的问题反而解决不了。

那么,应当如何确定管控模式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只能简要的提一下,具体的解决方案,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薪酬管控模式是集团管控模式的延伸和细化,而不能独立于集团管控模式而存在。

所以在确立薪酬管控模式之前,需要首先明确集团管控模式,清晰化集团战略、集团对下属企业的定位和要求。

所谓管控,即管理与控制,其核心要点有三个:

如何分权、如何制约以及如何协调。

集团管控模式按照分权程度可以粗略的分为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操作管控型三种,而集团化企业的薪酬管控模式按照分权程度也可以分为总量包干型、策略控制型、标准控制型三种。

这三种实际上分别是只管控总量,管控总量也管控薪酬策略、薪酬结构,不仅控制薪酬策略、薪酬结构,还控制具体的每个岗位的标准。

四、电子制造业的,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员有两大类,一类属于研发中心的,一部份属于各部门的工艺技术员,或者设备维护、革新的技术人员,目前公司对技术人员,实行统一的聘用年终的考评表也是统一的,技术人员的薪酬与受聘的职称挂钩。

1.看起来不同的工种,怎么样实行不同的薪酬体系?

说句题外话,这位群友很会提问题,虽然话不多,但问题很清楚,希望大家在今后提问的时候向他学习。

显然,研发类和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技术人员是完全不相同的,这种不同体现在他们的工作性质不同:

研发类更注重对未知事物的创新,一般采用项目制运作,对技能的要求相对高端;技术人员则更注重针对日常生产应用、针对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优化,一般以工作任务为主,较少采用项目制运作。

工作性质不同,则相应的激励模式应该不同,例如对研发人员由于研发很难确定何时成功,甚至无法确

定是否能成功,尤其是一些高端和前瞻性的研究,因此就很难用研发项目的成败来评价其工作优劣,其日常工作的表现也不应是对其激励的重点。

而技术人员则刚好相反,更应该注重其日常工作的优劣,应当以任务的成败和绩效来评价其业绩。

所以,一般的来讲,技术人员可以用和其他职能部门同样的考核方式来进行考核激励;而研发人员则更适合用项目激励的模式来进行考核激励。

而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薪酬结构也应该有所不同,研发人员应该是:

基本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项目奖励,其中项目奖占比重应该较大;技术人员则应该:

基本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特别奖励,其中特别奖励是针对技术工艺和设备更新给公司带来巨大效益的,不一定?

芟硎艿健?

但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也有所相同之处,那就是应该按照其技能水平确定薪酬,即为技术人员建立专业晋升通道。

问题中所描述的职称,其实就是一种专业晋升阶梯。

这种技术等级或任职资格体系与技术人员的薪酬激励是相辅相成的。

但很多企业的职称评定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即往往根据历史贡献和年限、或者论文发表篇数来评定。

但完整的技术等级或任职资格体系则应该包括的更广。

2、总部的行政、职能部门人员怎么样与各分厂(事业部)内的行政人员的薪酬该如何划分,这两部份又该如何考核?

郑老师:

这个我认为,这两部分的薪酬不存在对比的问题吧,按照岗位来确定就是了,一般的总部的行政职能部门人员的收入要高一些,关于考核,前面已经谈过了,这里不再重复了五、制造行业里面一线技术工人的计件工资和技工技术等级的融合问题。

尤其是技术工人的技工等级与计件工资模式的融合系数比例。

里面涉及技工等级、工作量、工时等多个方面,我想了解这方面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技术工人的薪酬结构一般有几种:

基本工资+计件工资+技能补贴或技术工资,这三者体现了不同的支付理念,基本工资体现了薪酬的保障作用,计件工资体现了薪酬的激励作用,而技术工资则体现了薪酬的导向作用。

那么之所以要划分技术等级,并且在薪酬上有所体现,是因为我们认为技能等级水平较高的工人,他的生产效率是比较高的,这种生产效率体现在几方面:

一是单位时间产量高;二是产品质量高;三是成本消耗低;四是能帮助解决很多相关问题。

由此可见,技术等级对薪酬的影响要视员工技能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来定,如果企业的产品质量等因素与员工的操作技能之间有很大的关联度,甚至产品性能本身上都很会有所差异,那么,应当加大技术等级对薪酬的影响程度,例如可以考虑不同技术等级的工人其计件单价是不同的,即阶梯式的计件单价。

但这必须以企业有能力有必要评判产品质量差异为前提。

如果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与员工的操作关联较小,而主要依靠设备、工艺,那么技术等级对薪酬的影响应当小一些,例如可以采用技能补贴的方式。

那么如何设计阶梯式的计件单价呢?

首先我们要确定划分几个等级,要根据工人在产量、质量、成本消耗方面的表现来确定等级划分。

划分后我们可以估算或通过市场调查给出每一等级的目标收入,然后根据产品的毛利和单件产品可供分配的人工本,来计算出一个平均的计件单价,然后根据各等级目标收入水平对各等级的计件单价进行调整和平衡。

另外,有一个较为简单一点的办法,就是可以设计累进式的计件单价,即根据员工正常水平或平均水平设定计件单价,对超出定额的部分给予更高的计件单价。

六、下面就几个实际问题请教专家,望不吝赐教!

1.合同不多时,员工因为没有多少活,我们组织了一些培训。

但实际发到员工手中的工资比平时少了很多,从而造成人心不稳,请该如何安排?

对于有淡旺季的企业来说,以计件工资为主的方式肯定会形成员工工资的大幅波动。

如果这是一种行业形态,或者是工作常态,建议企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采取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的有效切换。

而如果操作人员有基本工资或者是岗位工资,而且这部分工资的比重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忽略掉淡旺季,主要采取理念文化上的宣导来平衡员工心态。

此外,如果工人比较容易招聘到,还可以采取

长期工+季节工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忙的时候通过季节工解决人手不足,而对于长期工来说收入变化会比较小。

2做同岗同酬时,因为某一子公司的车间布局与其他公司不同,造成定员定岗时比别的公司人数多,可工资目前是一样的,该怎样处理?

工资一样不知道是指岗位工资标准一样,还是指工资总额一样。

这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但我们可以尝试着分析一下:

既然由于车间布局不同,而不是员工本身努力程度不够造成定员高,那么我们应当认为员工本身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基本没有变化,或者是增加了部分辅助岗位。

如果说员工本身的工作量和难度没有变化,那么,岗位工资的水平应当一致,公司应当承担这部分多出来的人工成本。

如果是增加了辅助岗位,那么可以针对辅助岗位单独核定其工资。

如果是因为布局不同,造成员工的工作量、难度出现下降,那么则可以调低岗位工资水平。

3.在集团内部,一部分是相对工资较高的岗位,一部分是相对工资较低的岗位(具是参考相同行业标准,只不过我们这里两种岗位同时出现),造成招聘时,应聘人员不愿到常规岗位就业,应如何平衡?

如果是员工不愿意去常规岗位就业,那么从人心流动的角度来看?

得鞔蠹胰衔饫喔谖坏男匠甏雒挥形Γ蹦诓咳嗽绷鞫峭耆杂珊凸那疤嵯拢颐强梢匀衔饫喔谖坏男匠晁接斜匾实碧岣摺#ǖ比唬嗨票=唷⒚盼乐嗟募虻ダ投谖唬Ω酶嗟母媸谐∷阶撸皇歉韫叩男匠辍#?

但问题在于,在一个公司内部是很难形成完全开放和公正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再加上如果对内部招聘选拔把关不严,就会造成大家挑肥拣瘦,愿意干容易的、收入高的活,不愿意干某些比较“瘦”的差事。

这不是通过薪酬来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更应该考虑人才流动机制和招聘程序是否公正、公开。

4.这一问题看似与制造业无关,但却不可或缺。

职能部门如办公室,如何避免干得多错的多,工资低,反之却工资高?

和前面类似,实际上这一问题都是在问职能部门或职能岗位应该如何考核。

前面已经论述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我的一篇文章《破解职能部门考核的难题》。

七、照明制造行业;干部职工共计900人左右,主要部门包括研发中心、品保处、工程部、制造部、营销中心、客服部、资材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企管部。

人员数量结构:

普通操作工650人,中高层管理者66人、职能部门178人。

薪酬结构:

车间工人:

1)职等工资+产量工资+质量工资+考核(5S等)+补助2)计件工资+考核+补助管理人员:

基本工资+职等工资+绩效工资+补助目前的问题:

制造部工资构成复杂,近期不断进行薪酬改革,然公司内无专业薪酬人员,所提出的方案的有效性并不能证实或肯定。

公司的目的希望提升员工积极性,通过鼓励加班、员工提升技能等以提升劳动效率,从而来达到提升员工工资水平的目的。

从薪酬结构的描述来看,车间工人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应当适当简化和统一,例如采用职等工资+计件工资+考核奖惩的方式,将产量工资、质量工资等融合进来。

对生产工人的薪酬设计,其实最好是他们干一天活就能自己算出自己今天的收入是多少,犯了一个错误,就知道自己应该被扣多少,也就是说和他们的业绩关联程度越高、越直接越好。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明了的薪酬结构,但具体的薪酬设计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例如划出几个薪等,如何将岗位套入,怎样与技能水平结合等等,薪酬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公司内部缺乏相应的人才,可以考虑与咨询公司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