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0 热点题型精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3717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0 热点题型精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走向高考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0 热点题型精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走向高考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0 热点题型精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走向高考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0 热点题型精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走向高考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0 热点题型精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0 热点题型精析.docx

《走向高考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0 热点题型精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0 热点题型精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向高考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0 热点题型精析.docx

走向高考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热点题型精析

热点题型精分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2.5×20=50分)

1.人体细胞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其四分体数、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多核苷酸链数分别是(  )

A.23、92、92和92   B.46、46、92和46

C.23、46、46和46D.23、46、92和184

[答案] D

[解析] 

(1)依据原理:

①人体体细胞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②联会的概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等的变化规律。

(2)数量关系:

1个四分体含有一对(2条)同源染色体或4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一个双链DNA分子,四分体中含4×2=8条多核苷酸链。

(3)解题方法:

人体体细胞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四分体数=同源染色体数=23,着丝点数=同源染色体对数×2=46,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4=92,多核苷酸链数=同源染色体对数×8=184。

2.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放置某一绿色植物,在一定条件下不给光照,CO2的含量每小时增加16mg;如给予充足的光照后,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72mg,据实验测定上述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能产生葡萄糖60mg。

若一昼夜中先光照4h,接着置于黑暗条件下20h,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和在光照时该植物每小时葡萄糖的净生产量分别是(  )

A.减少21.6mg 49.1mg

B.增加21.6mg 49.1mg

C.减少21.6mg 24.55mg

D.减少10.8mg 24.55mg

[答案] A

[解析] 

(1)依据原理:

①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方程式;②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③CO2吸收速率表示表观光合速率,CO2固定速率表示真正光合速率。

(2)数量计算:

设每小时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的量为y,由方程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计算得y=10.9mg。

所以,光照时植物每小时葡萄糖净生产量为60-10.9=49.1mg。

4h产生的葡萄糖量为60×4=240mg,24h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0.9×24=261.6mg,故植物体内葡萄糖将减少21.6mg。

3.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9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

A.27 9B.30 10

C.10 30D.9 27

[答案] B

[解析] 

(1)依据原理:

翻译过程、tRNA与密码子的对应关系。

(2)数量关系:

1个密码子=3个碱基,1个密码子=1个tRNA。

(3)解题方法:

一条含有9个肽键的多肽,有10个氨基酸,因此需10个tRNA运输,决定一个氨基酸需一个密码子,而每个密码子由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所以mRNA上至少含有10×3=30个碱基。

4.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性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项目

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

鳞翅目幼虫粪便含有的能量

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

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

能量(J)

419

209.5

146.6

62.9

A.从植物流入鳞翅目幼虫的能量是419J

B.食物中的能量只有约15%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

C.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作用中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循环的

D.鳞翅目幼虫摄入419J的能量,第一营养级至少需同化1047.5J的能量

[答案] A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确定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的最值。

从植物流入鳞翅目幼虫的能量应该是指鳞翅目幼虫的同化量,即146.6+62.9=209.5J,而419J是鳞翅目幼虫吃掉的能量,即摄入量。

食物链中只有两个营养级,已知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求至少需要低营养级的能量,应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即第一营养级至少需同化209.5÷20%=1047.5J。

5.下列根据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可以表示植物细胞内淀粉b和糖原a的关系

B.若乙图中a和b分别代表DNA和RNA,则乙图可以代表原核细胞内的核酸

C.丙图可体现出细胞生物膜系统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

D.丁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核糖核酸b的关系

[答案] B

[解析] 无论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其中的核酸都是两种:

DNA和RNA,且二者属于并列关系,B正确。

6.下面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只发生在蛙的红细胞中

B.在②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数目上表现出平行关系

C.②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D.③过程中具有2个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②或③的方式增殖

[答案] C

[解析] 依图示,①②③分别表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但无丝分裂不仅仅发生在蛙的红细胞中;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并不完全表现出平行关系;有丝分裂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精原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7.如下图表示某种生理作用的过程。

其中甲、乙、丙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①、②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

B.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可在甲和乙内发生生理过程

C.物质①表示丙酮酸,物质②表示ATP

D.丙表示线粒体内膜,该处能产生大量的ATP

[答案] D

[解析] 该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甲、乙分别表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可以在甲、乙中发生生理过程,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只能在甲中发生生理过程;物质①表示丙酮酸,物质②表示[H];丙表示线粒体内膜,在该处[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同时产生大量能量,生成大量ATP。

8.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因此其含量能较长时间在血液中保持相对稳定

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C.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相同

D.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因此其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既受血糖浓度的影响,也接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下丘脑、垂体通过产生相关激素促进其分泌的;结合图示可知,下丘脑中有接受神经递质和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9.(2014·大连模拟)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退耕还林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3阶段,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三个阶段中,第3阶段群落固定的总能量较多

C.丙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甲、乙消亡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答案] C

[解析] 选项A,第3阶段属于森林阶段,适合野生动植物生存,因此增大了部分野生动植物的环境容纳量;选项B,第3阶段中,物种种类增多,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能利用较多的太阳能,固定的总能量较多;选项C,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兴起不一定会引起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多是替代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选项D,演替过程中,物种种类增多,丰富度增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10.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细菌

B.在O~t1时间内噬菌体一定还未侵入到细菌体内

C.在t1~t2时间内,由于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大量死亡

D.在t2~t3时间内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答案] B

[解析] 选项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侵入时噬菌体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合成子代噬菌体需要的原料、酶、能量都由细菌提供。

选项B,在t1时间内噬菌体和细菌的数量基本稳定,此时可能噬菌体还未侵入到细菌体内,也可能已经侵入到细菌体内还未释放子代噬菌体。

选项C,t1~t2时间内细菌大量死亡是由于噬菌体的侵入。

选项D,在t2~t3时间内细菌裂解死亡,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11.如图为在一密封环境中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T1后持续通入无菌空气,酵母菌种群数量将持续上升

B.T1相对应的酵母菌数量为该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

C.T2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与葡萄糖浓度迅速下降有关

D.此实验结果证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都产生CO2

[答案] C

[解析] 因为是密闭环境,营养物质葡萄糖的量有限,所以即使T1后持续通入无菌空气,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也不会持续上升;比较葡萄糖浓度变化曲线和酵母菌数量变化曲线可知葡萄糖浓度迅速下降直接影响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题图曲线没有信息表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CO2的情况。

12.如图所示曲线不能表示的是(  )

A.处于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液泡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B.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C.光合作用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D.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含量的变化情况

[答案] C

[解析] 处于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液泡的体积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大;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逐渐降低。

13.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

B.该动物种群中关于体色共有6种基因型、纯合子有3种

C.分析图可知,该动物体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D.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答案] C

[解析] 选项A,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本题图中体现了第一条途径,说法正确。

选项B,A1、A2、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种,共计6种,说法正确。

选项C,从图中信息可以发现,只要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三种,而A2A3属于杂合子,故说法错误;选项D,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该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棕色(A1A2)个体,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只能是A2A2或A2A3,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两种类型,若为A2A3,则子代会有A1A2棕色、A1A3、A3A3黑色和A2A3白色三种类型,故选项D正确。

14.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答案] D

[解析] 解题时注意把握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并用排除法做题。

信息之一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由此可知A、B选项是正确的;信息之二是“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由此可推测P基因起作用的机制,如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抑制物的合成等有关,故C选项正确。

题干文字中没有有关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与P基因突变的关系的叙述。

15.科学家将“人造基因”导入细菌,合成了具有完全生物活性的“人造蛋白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3种RNA参与

C.“人造基因”的表达过程不需要脱氧核苷酸做原料

D.“人造基因”可能拥有全部的密码子

[答案] D

[解析] 人造蛋白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A正确;此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有mRNA、tRNA及rRNA(核糖体中)三种RNA参与,B正确;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此过程中不需要脱氧核苷酸做原料,C正确;密码子位于mRNA上,D错误。

16.(2014·高考压轴题)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甲装置的锥形瓶a中加入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不能判定酵母菌何时进行了无氧呼吸

B.乙装置中的脱脂棉可用清水或酒精浸湿,用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

C.丙图的培养皿中需加入95%的酒精,用以漂洗解离后的洋葱根尖

D.丁图为花生种子中脂肪的鉴定步骤,其目的是洗去浮色

[答案] C

[解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溶于左边锥形瓶中,在a中检测不到酒精,A正确。

乙装置为吸虫器,用于土壤中收集小动物,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B正确。

漂洗解离后的洋葱根尖用的是蒸馏水而不是酒精,C错。

观察花生种子中的脂肪时,用苏丹Ⅲ或Ⅳ染色后,需用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排除干扰,D正确。

17.(2014·高考压轴题)科研人员将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培养在适宜条件下,检测到物质X被不断地运输到细胞外,且该过程是一个耗能的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温和缺氧必定会影响物质X的运输速率

B.物质X的运输必定需要相应载体的协助

C.细胞外物质X的浓度不一定大于细胞内

D.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相对运动为X的顺利运输提供了保障

[答案] B

[解析] 胰腺腺泡细胞既可以进行主动运输,向膜外运出离子,也可以分泌蛋白质,因此该耗能过程可能为主动运输,也可能为胞吐,而胞吐过程不需要载体协助,B错。

低温和缺氧均会影响细胞呼吸强度,导致供能减少,因此必定会影响物质X的运输速率,A正确。

主动运输往往逆浓度梯度进行,而胞吐不具有该特点,C正确。

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相对运动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结构基础,D正确。

18.(2014·杭州)下图表示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在不同时期的数值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发生AB段变化,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B.图中BC段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C.图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染色体平均进入两个细胞中

D.图中的DE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与DNA的数量相等

[答案] D

19.(2014·高考压轴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对该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该实验中可以不设计B琼脂块的相关实验

B.引起③④弯曲生长的原理与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相同

C.实验结果证明了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D.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能够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的生长

[答案] D

[解析] 在该实验中,B琼脂块的相关实验是对照实验;引起③④弯曲生长的原理是影响生长的物质能由顶端向下运输到尖端下面的伸长区,促进胚芽鞘的生长;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是单侧光使生长素横向运输,背光侧比向光侧较多;该实验只能证明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的生长,但没有说明该物质具有两重性。

20.(2014·北京东城)下图表示某高等生物细胞内的部分结构,其中①~④表示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是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

B.结构②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

C.结构③参与该细胞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

D.所有细胞中均以④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

[答案] D

[解析] 结构①是线粒体,将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结构②为中心体,没有膜结构;图示为高等生物细胞的部分结构,且有中心体,说明此高等生物应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有细胞壁的形成;结构④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二、非选择题(50分)

21.(13分)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 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下图1所示。

实验二 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下图2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低浓度二氧化碳时,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________。

0~25min期间,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当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min,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A植物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5含量在短时间内将___________________。

(4)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klx(a

B植物的干重将________。

[答案] 

(1)B CO2浓度

(2)小于 10min内,两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CO2量是相同的,但A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B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所以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小于B植物

(3)下降 (4)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 (5)增加 减少

[解析] 

(1)由图1可知,B植物比A植物能够利用更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故在低浓度二氧化碳时,固定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的是B植物,0~25min期间,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下降,故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2)从图1可知,当实验一从开始经过10min,两密闭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的量相等,说明A植物和B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相等,但由于B植物的呼吸强度大于A植物,故A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总量小于B植物。

(3)光照突然降低,光反应的产物ATP、[H]的含量下降,还原的C3减少,故C5含量在短时间内将下降。

(4)在25~40min期间,由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相等,所以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

(5)由图2可知,对于A植物来说,当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的积累量是1,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的积累量是6,而呼吸消耗量是1,故光照强度为xklx(a

22.(12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下图所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具有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_______。

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_______等。

(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_可作用于已被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

[答案] 

(1)胞吞(内吞) 防卫、监控和清除

(2)识别 信息交流 吞噬细胞

(3)淋巴因子 B

[解析] 

(1)DC细胞可通过胞吞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

免疫调节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2)吞噬细胞与DC细胞功能相似,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功能,D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通过细胞外特定物质与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来实现的,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

23.(12分)图1为某生态系统中3种生物的CO2消耗速率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属于________(生态系统成分),c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属于________(生态系统成分),除了图中所能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外,完整的生态系统成分还缺____________。

(2)若b曲线植物正常生存,根据图1所示的信息,请在图2、图3所示坐标图中分别绘出0~22时b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和O2净产生量变化曲线。

[答案] 

(1)生产者 消费者或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如下图所示

[解析] 解题要根据“读轴—看线—抓点”的次序进行。

(1)横轴为一天的时间变化,由此可引申出代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光照强度的变化,纵轴为CO2消耗速率。

a曲线代表的生物能利用CO2,且与光照强度无关,比如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曲线代表的生物放出CO2,只进行呼吸作用,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或分解者。

生态系统成分除了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6时,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18时后,植物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直到光合作用停止,所以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候是18时。

O2的产生速率与CO2消耗速率相等。

24.(13分)(2014·高考压轴题)太阳能是几乎所有生命系统中的能量的最终源头。

外界能量输入细胞,并为细胞所利用,都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

下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其中1、2、3、4、5、6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化学物质。

根据你对生理过程的理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光反应的是________(填写标号),代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是________(填写标号),如果该阶段发生在高等动物细胞内,其产物为________。

(2)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十分复杂,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为________(填写标号)。

(3)图中C、D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4)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

科学家为了研究昼夜温差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在可以调节温度的温室里种植甘蔗,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曲线A是根据甘蔗在日温为26℃、夜温如横坐标所示的温度范围内测定的数据绘制的。

曲线B是根据甘蔗在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