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教学设计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3556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6.docx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船的鸟》教学设计6.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6.docx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6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5搭船的鸟人教(部编版)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

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

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形:

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课后习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第一题引导学生了解“我”丰富的观察所得。

第二题引导学生注意第四自然段中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体会“我”观察翠鸟动作的细致。

  学情分析:

  本课是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其它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所不同。

三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学词、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然后进行集中指导书写。

  对于“观察”,三年级学生并不陌生。

在一年级科学课上就开始有所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实践,在统编一、二年级的教材中也有所涉猎。

如二上写话“最喜爱的玩具”,二下“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三上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等都对“观察”有所涉猎。

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可以用眼观、手摸、耳听等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但是对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的了解还不够,对细致观察的方法还不够明晰,对观察所得的记录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教学目标:

  

(一)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二)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三)能借助观察记录单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观察所得。

  教学重点:

  借助观察记录单,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

  借助观察记录单,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读题质疑

  

(一)揭题,读题。

  

(二)读题,学习“搭”。

  1.给“搭”换个字。

  2.感受“搭”的妙处。

  引导学生通过换字初步感受到这是一只不怕人的、有灵性的、与人和谐相处的鸟。

  (三)读题质疑。

  预设: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呢?

  3.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4.船上还有谁?

  二、检查反馈,整体感知

  

(一)出示阅读提示。

  1.把课文读正确。

  2.想一想:

通过读书解决了哪个问题?

  3.想一想:

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反馈。

  1.读词语。

  搭船父亲沙啦羽毛翠鸟

  鹦鹉长嘴捕鱼静悄悄吞了下去

  2.自由读,指名读。

  

(1)读准字音“啦”。

  

(2)观看鹦鹉图片,感受鹦鹉的漂亮。

  3.齐读。

  4.解疑:

读了课文,你已经解决了哪个问题?

  5.整体感知:

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

雨、船夫、翠鸟(翠鸟的外形、翠鸟的动作)

  6.小结:

同学们,作者可真是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新事物,认识一些新朋友。

  三、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观察的细致

  

(一)出示:

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思考:

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

  3.交流:

观察到了哪些事物?

  ①看到:

下雨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②听到:

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二)指导朗读。

  1.读好“沙啦、沙啦”

  2.给“打”找个朋友。

(下、飘、落……)

  3.为什么用“打”?

  引导学生从“大雨”、“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4.积累词语

  鞭炮声:

噼里啪啦

  流水声:

哗啦哗啦

  泉水声:

叮叮咚咚

  鸟叫声:

叽叽喳喳

  5.读词语

  6.指名读,齐读第1自然段。

  7.小结:

作者观察得可真细致,读着课文,我们仿佛也来到了船上,听到了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的响声,妙!

  四、归类识字,指导写字

  

(一)观察字形,归类。

  1.左右结构:

搭、沙、啦、响、羽、嘴、悄、哦、捕

  2.上下结构:

亲、翠、吞

  3.独体字:

  

(二)书写指导。

  1.羽——翠:

“羽”字第一笔是横折钩,“翠”字上面第一笔是横折。

  2.嘴:

“口”写得小一些,靠左上,右边的“此”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穿插避让。

  (三)自主书写、点评。

  1.学生练习写字。

  2.投影展评。

  3.修改,再写一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感受作者的留心观察

  

(一)出示“观察记录单”,回忆观察所得。

  1.出示“观察记录单”。

  2.根据回忆填写部分内容。

(板书:

观察)

  

(二)导入:

让我们近距离地去看看翠鸟的外形吧?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观察的细致

  

(一)出示:

第2自然段。

  

(二)自由读。

  (三)说一说:

你看到一只怎样的翠鸟?

  (四)默读第2自然段并填写观察记录单。

  (五)借助观察记录单交流并完善观察记录单。

  (六)读出“美丽”,熟读成诵。

  1.出示: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它的羽毛是(),翅膀带着(),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的长嘴。

  2.出示: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它的()是翠绿的,()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

  3.出示:

  我看见一只()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它的()是()的,()带着一些(),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的()。

  (七)小结:

哇,好美丽的小鸟啊!

作者观察得可真细致!

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就好像出现了一只美丽的翠鸟,细致观察的好处可真大!

(板书:

细致)

  三、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观察的细致

  翠鸟美得让人难以忘记,那么翠鸟又是怎样捕鱼的呢?

让我们到第4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一)出示:

第4自然段。

  

(二)自由读。

  (三)说一说:

翠鸟捕鱼的情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默读,圈出描写动作敏捷的词,继续完成观察记录单。

  (五)借助观察记录单交流并完善观察记录单。

  1.动作敏捷:

冲、飞、衔、站、吞

  (生交流,师板书:

有序)

  2.动作快:

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

  (六)读出“动作敏捷”。

  1.指名读。

  2.生评价。

  3.自由练读,齐读,表演读。

  (七)小结:

哇,真是不得了,翠鸟捕鱼的动作都这么快了,作者都看得这么清楚,观察得可真是够细致啊。

正是因为有了细致的观察,“我”才有这么多的发现,看来细致观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步。

  四、联结生活,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作者在旅行中观察到翠鸟的外貌、捕鱼的动作,但是老师有个疑问,他是专门蹲在那里看的吗?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一)出示:

第1自然段。

  

(二)交流。

  (三)创设情境。

  (四)观看照片或视频,完成观察记录单。

  1.打开平板素材包观看照片或视频。

(素材包内包含白鹅的照片和视频两个文件夹)。

  2.出示观察记录单,选择外形或动作填写观察所得。

  3.交流评价。

  (五)小结:

是啊,看来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时时处处都会有所发现。

我们要向作者和上面的这位小朋友一样留心生活,留心观察,这样作文就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五、布置观察任务,记录观察所得

  

(一)布置观察任务。

  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在“观察记录单”上简要记录观

  察所得。

  

(二)出示观察提示。

  1.借助观察记录单,尝试用看、听、摸、闻等多种方式去观察。

  2.在不同的时间去观察,用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及时记录观察所得。

  (三)出示观察记录单。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5搭船的鸟-人教部编版

15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父、啦”等生字,会写“搭、亲”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与价值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点】

 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

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总节数1

教学目标:

1.会认“父、啦”等生字,会写“搭、亲”等生字。

【教学重点】

2.分角色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的感受。

师:

有一次,一只翠鸟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

让我们快去文中看一看吧!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师:

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解决,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

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的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励给一张“小笑脸”。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

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重点句段指导:

1.“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你会怎么读这个句子呢?

(指名读。

2.你知道翠鸟长什么样子吗?

(生说后,出示描写翠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

红色的嘴——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

得出:

外形美丽。

过渡:

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正在仔细观察它,忽然,“我”又看见它可爱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呢?

找到句子后反复读一读。

(生读)

“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

本领高。

师指导朗读。

4.最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

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

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总节数1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点】

 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沙啦沙啦的小雨停了,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的小鸟啊!

它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你喜欢这只小鸟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体会课文《搭船的鸟》。

二、感悟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翠鸟有哪些可爱的样子?

2.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3.你喜欢这只鸟吗?

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畅谈收获

1.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羽毛   翠绿

翅膀   蓝色

长嘴   红色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5搭船的鸟∣人教(部编版)

15 搭船的鸟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观察、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大自然的爱。

课文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大自然中的和谐。

在大自然中,我们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和一颗爱大自然的心。

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

当“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时,“我”在途中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本课虽然内容短小,但文中的许多事物离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较远,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手段呈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教师可在课前从网上找一些图片,通过看图,学会将会对这些陌生的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并在课前安排学生去收集翠鸟的一些资料,使他们对这种陌生的鸟类有更深的了解。

【知识与技能】

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地观察。

3.读语段,品味词语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圈画重点,培养学生想象情景的能力。

2.发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奇妙,逐渐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

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重点词语。

难点

体会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地观察。

教师: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前了解认识翠鸟。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师:

一天,一只翠鸟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

小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让我们一起到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去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教师指示“啦”是多音字。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

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

为什么?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学生认字,给生字注音。

3.学生给生字找词语朋友。

(指名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5.学生说一说怎样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

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结构、偏旁等)方面予以指导。

6.学生书写。

7.展示交流。

搭船的鸟

 

第二课时

1.读课文,体会作者细心地观察和描写。

2.阅读语段,通过品味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想象情景。

难点

体会作者的细心观察。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复习巩固。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船的鸟》。

二、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中都有哪些人?

他们要干什么去?

途中遇到了谁?

(文中讲了“我”和母亲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里,途中遇到了一只搭船捕鱼吃的翠鸟。

2.齐读第1自然段。

教师相机出示“小船”的图片。

三、品读第2自然段,体会观察

1.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样的,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出示第2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

4.交流读后的体会。

师:

在你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这只翠鸟有哪些特点?

请用笔在文中画出来。

6.教师板书这只翠鸟的特点。

羽毛——翠绿

翅膀——带着一些蓝色

嘴巴——长、红色

7.交流讨论,作者抓住了翠鸟的什么特点来进行观察和描写。

8.教师总结。

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了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展开想象和与同类事物作比对翠鸟进行了描写。

四、品读第3自然段

师:

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中的问句。

师:

那么这只翠鸟到底要干什么呢?

(学生自由想象,小组内交流。

五、品读第4、5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翠鸟捕鱼时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

3.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指名学生回答这只翠鸟搭船是要干什么。

(捕鱼吃)

六、升华主题,出示图片《搭船的鸟》

师:

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什么?

你们觉得这幅图片怎么样?

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

你们能像作者那样仔细观察,然后写一种小动物吗?

(学生交流。

搭船的鸟

翠鸟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通过从文中找有关的词句,发现作者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并再次通过体会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去引导学生感悟:

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用上这么准确的动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