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乳房病学要点说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3527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乳房病学要点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医乳房病学要点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医乳房病学要点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医乳房病学要点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医乳房病学要点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乳房病学要点说明.docx

《中医乳房病学要点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乳房病学要点说明.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乳房病学要点说明.docx

中医乳房病学要点说明

第二节乳房的解剖

一、形态和结构

(一)形态

1、体表位置:

成年女性乳房位于双侧胸大肌筋膜上,于第二至第六肋骨间,近胸骨缘,外达腋中线,95%的乳房外上部可延伸至腋窝——乳腺尾部。

2、外形:

我国成年未哺乳妇女乳房多呈圆丘形或半球形,均匀对称,乳头位乳房中心,乳头周围是环状的乳晕。

已育和老年妇女乳房形态多有变异。

2倍于正常乳房为肥大症。

(二)乳房的主要结构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乳头、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等构成。

其部结构有如一棵倒着生长的小树

1、腺体:

有15-20个腺叶——腺小叶——小乳管、腺泡。

2、导管:

导管系统——大导管——各级导管——末端导管,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排列。

3、乳头和乳晕:

3-5cm。

4、脂肪组织:

乳房脂肪的多少,是决定乳房大小的主要因素,其厚薄可因年龄、生育等原因个体差异较大。

5、乳腺悬韧带:

解剖上起固定乳腺作用,使乳腺具一定活动度,站立时又不致明显下垂

6、筋膜:

深浅筋膜。

总之,乳房淋巴的主要引流方向是腋窝和乳淋巴结,它们都是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此外,乳房的淋巴引流与静脉回流,尤其是椎静脉系统相互关系,这就是临床上乳癌在出现肺转移之前较早地出现脊椎、骨盆或颅骨转移的原因所在

第三节乳房的生理

一、乳房的生理功能

1、哺乳是乳房的基本功能。

2、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标志

3、乳房参与性活动的全过程

四、中医学对乳房生理功能的认识

(一)脏腑与乳房

1、脾胃与乳房:

乳房属胃,产后乳汁多少,与脾胃密切相关。

2、肝与乳房:

乳头属肝。

3、肾与乳房:

肾气盛则天癸至,任脉通,女子月事时下,两乳渐隆。

(二)经络与乳房

1、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与乳房

2、冲、任脉与乳房:

冲、任两脉受盛于肝、胃、肾三经,将脏腑之精、气、血注于冲任灌养于乳房、胞宫。

(三)气血津液与乳房

1、气与乳房:

气是乳房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气机失常是形成乳房病的重要因素。

2、血与乳房:

生理上,“乳房多关乎血”、“乳汁乃气血所化”

病理上,血虚、血热、血瘀与乳房病均有关。

3、津液与乳房:

具有滋润濡养功能,促进乳房充分发育;若津停痰凝发为乳癖。

第三章乳房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乳房病的病因

一、伤因素

(一)情志伤:

情志之变是乳房病的常见原因之一,从而变生乳癖、乳癌等,也影响癌症患者转归。

1、中医:

七情中以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最密切。

2、西医:

对神经系统机制影响;对分泌介质机制影响;对免疫系统机制影响。

(二)饮食伤:

1、中医:

恣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湿热火毒生,形成各种乳房病,如乳痈、乳疽、甚至乳癌等。

2、西医:

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热量为乳癌危险因素,纤维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可保护乳腺。

(三)劳倦伤:

劳力过度、劳心过度、房劳多产——损伤脾肾、冲任失养——如乳癖、乳疬、乳癌与产后乳少等。

(四)先天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乳房畸形;乳头畸形;乳房不对称;小乳房症。

二、外伤因素

(一)六淫邪气:

以火邪为主,次为风、湿邪。

(二)外来伤害:

跌仆、金刃与小儿吮乳破乳头等。

(三)特殊之邪:

虫;毒。

三、继发性因素

(一)痰邪:

痰湿凝聚,乳络失养——乳癖、乳疬、乳癌、乳房肉瘤等。

(二)瘀邪:

瘀血阻络——乳癖、乳癌。

第二节乳房病病机

一、肝气郁结情志所伤,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血失畅;或气滞痰凝

二、血虚失荣

血虚不能灌养冲任,濡养乳房——青春期乳房发育不良;产后乳汁稀少等。

三、冲任失调

冲任失调是乳房病的最主要病机,凡肾精不足,脾虚失运,肝血亏虚,皆可导致冲任失调而发为各种乳房病。

四、瘀血阻络寒、热、气滞、外伤皆可致瘀

五、痰气互结痰湿蕴,结于乳络。

六、肝旺脾虚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滞化火,脾虚生湿。

七、肝胃蕴热阳盛之体,过食辛辣,化生火热——乳痈,乳衄。

八、精气不足肾中精气阴阳不足——多种乳病。

九、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固摄无力——乳漏,乳衄。

第一节乳房病病史采集

(一)年龄:

不同的乳房病其好发年龄各异:

1、乳腺纤维瘤——20-30岁妇女

2、乳腺增生病——育龄期妇女

3、急性乳腺炎——哺乳期或妊娠期

4、乳腺癌高发年龄——45-54岁

5、幼儿期——乳腺异常发育症。

第二节乳房病的体格检查

一、乳房疾病检查的最正确时间

经净后7天之是乳房疾病检查的最正确时间,此时乳房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二、乳房检查的顺序

(一)视诊

1、外形:

大小、对称、高低,下垂,局限性隆起或凹陷。

2、位置:

位于第2-6肋间。

3、乳房皮肤

1)色泽改变:

红肿——炎症。

红褐色——慢性炎症

2)皮肤凹陷——酒凹征:

常在双臂交叉于颈后或向前言腰同时双臂前伸,或用于抬高整个乳房时明显为深部癌肿与乳房悬韧带时。

3)桔皮样变——晚期恶性肿瘤

4)菜花样改变

4、乳头位置形态:

双侧是否对称,凹陷、转向。

5、乳头糜烂和乳晕湿疹:

长期糜烂利湿疹应高度警惕。

6、乳头溢液的颜色:

自溢性

7、副乳腺:

注意有无完整乳房、乳头和乳晕,其体积小于正常乳房,在经前、经期可有胀痛,妊娠期增大,产后泌乳。

(二)触诊

观察点:

乳房有无肿块;局域淋巴结有无肿大。

1、触诊方法:

1)体位:

坐位或仰卧位。

坐位:

上——双臂垂于两侧;外上——叉腰,下象限——两臂上举,深部肿块——前俯上半身。

卧位:

在肩部垫一枕头,使乳房平铺在胸大肌上。

——举臂达头,外——臂置身旁。

2)手法:

四指并拢,指腹轻柔触摸,勿抓捏。

3)顺序:

原则:

先健侧后患侧

区域:

上象限——外上象限——外下象限——下象限——中央区——腺尾——腋窝——锁骨上。

2、正常乳腺:

有一定厚度,质中,有一定结节感,均匀分布

3、乳房肿块触诊要点:

1)增厚的腺体

2)肿块数目:

单个或数个、一侧或双侧。

3)肿块位置:

用4象限记述,恶性多在外上,60%

4)大小:

以cm计,注意其生长速度。

纤维瘤、乳腺增生、乳癌的特点

5)形态:

球形、椭圆形、结节、不规则

6)边界:

纤维瘤、乳腺增生、乳癌的特点。

7)硬度:

可判断恶、良性。

8)触痛:

炎症——痛,炎性癌——痛,增生——轻触痛,良性与恶性早期——无痛。

9)移动度:

可判断恶、良性

10)表面情况

4、乳头与乳晕:

1)乳晕肿块:

体拉乳头有牵拉感——恶性与炎性

2)分泌物:

了解自溢或挤出,前者为病理。

并注意了解溢液色、量等。

5、区域淋巴结触诊

1)腋窝淋巴结:

2)锁骨上淋巴结:

迟。

二者都要注意大小、数目、硬度与活动度。

第三节乳房的自我检查

自我检查每月一次,注意个体差异。

乳房1cm左右肿块

往往可自我发现。

要点——视、触、挤。

一、视——镜前检查

(一)外形:

等大?

对称?

(二)乳头:

抬高?

牵拉?

破溃?

胸罩?

(三)皮肤:

色泽、水肿、凹陷?

桔皮样?

二、触

(一)平卧位:

肥大、下垂乳房。

(二)直立位:

扁平乳房。

三、挤——挤压乳头有无液体渗出

★★★第五节乳房疾病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乳房疼痛

注意其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和疼痛的发作规律与伴随症状。

(一)疼痛性质

1、胀痛:

常见,生理病理均可,多于月经周期有关。

2、刺痛:

固定痛,当注意有无肿块。

无固定痛点可为增生

3、牵拉痛:

多见增生,可向腋下、背部放射。

4、胀跳痛:

炎性成脓期。

5、触痛:

有轻、中、重不同,多见增生。

(二)常见病证

1、炎症性:

持续性、搏动性疼痛,痛剧伴红肿触痛。

2、良性增生病:

胀痛,刺痛。

多阵发性,经前胀痛、刺痛可

放射肩背、腋窝,轻中度压痛。

3、恶性病:

早期较少疼痛,晚期痛剧,尤其是恶性肿块侵蚀

神经末梢多为刺痛,若伴有溃破坏死或合并感染时,为持

续性、剧烈的灼痛。

二、乳房肿块特征与良恶性鉴别

(一)生长速度

1、缓慢:

纤维瘤、乳房结核、乳房囊肿

2、较快:

乳腺癌、乳房肉瘤与急性乳腺炎。

(二)生长部位

1、外上象限:

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乳房结核与乳

腺癌。

2、乳晕区:

乳腺导管乳头状瘤,浆细胞性乳腺炎等。

(三)肿块数目

癌多单发;纤维瘤可单发或多发。

(四)肿块质地

癌——坚硬;纤维瘤——韧多;增生病——较硬;囊肿、脓肿——囊性波动。

(五)肿块的边界

纤维瘤、囊肿——界清者多;癌、增生——不清

(六)肿块活动度

增生——无粘连;癌——活动度小或不活动;纤维瘤—活动度大,无粘连。

(七)肿块表面光滑度纤维腺瘤、囊肿——光滑;癌——高低不平为;增生——

颗粒状结节。

(八)触痛

良、恶性肿瘤——多无触痛;急性炎症、增生——多触痛

(九)形态规则与否

良性肿瘤——圆形、椭圆型、分叶状,较规则。

增生——多型性,团快状、结节状、颗粒状,混合状。

恶性肿瘤——不规则;炎症成脓——局限。

(十)肿块与周围组织

恶性者可在肿块处发生坏死,溃疡、出血、良性无。

三、乳头溢液

(一)溢液的方式

1、自发或被动:

自发——病理;被动——病理或生理。

2、单孔或多孔:

单孔——病理;多孔——生理或病理。

3、单侧或双侧:

单侧——病理性;双侧——生理或全身性。

(二)真性或假性:

真性——导管而出,假性——瘘管处而出

(三)乳头溢液的特点:

1、乳汁性:

注意多与少、单孔与多孔

病理:

催乳素升高——垂体肿瘤;甲低;甲亢;

药物性:

镇静药;避孕药。

2、浆液性与浆液血性

1)浆液性:

淡黄——多孔——多见乳腺增生病;导管扩;

少见——乳头状瘤;乳腺癌。

2)浆液血性:

单孔——乳头状瘤;乳头状癌。

3、脓性:

黄绿色,粘稠——乳痈,乳发。

4、水样:

清稀、透明——囊性增生,乳腺导管炎。

5、血性:

新鲜出血——外伤

旧——乳腺导管乳头状瘤(年青妇女)

乳腺癌(50岁以上乳腺癌64%)

6、粉刺样:

脂质粉刺状,臭味——浆细胞性乳腺炎,乳头

破溃

7、男性乳头溢液:

无论性状如何,均为恶性肿瘤,而且为

低分化的乳头状癌。

四、乳头凹陷

(一)先天发育不良与后天疾病引起的鉴别:

 1、先天凹陷乳头多可用手推出,无固定现象,多无哺乳史。

2、后天疾病:

可见乳腺癌或炎症

(二)乳头凹陷常见病

1、炎性:

1)乳头凹陷处有脂性分泌物

2)伴局部红肿疼痛,或腋淋巴肿大。

2、肿瘤性:

早晚期癌证均可见

1)逐渐加重的乳头凹陷或固定。

2)患侧乳头偏离乳晕中央。

3)扪与肿块,或腋淋巴肿大。

五、乳头糜烂——乳晕部皮肤损害

(一)外伤性:

婴儿咬损等

(二)乳汁浸淫:

(三)乳房湿疹:

对称,反复发作。

(四)湿疹样乳癌:

单侧,痛、痒、灼——红、烂、痂。

六、乳头瘙痒

乳头湿疹,湿疹样癌,乳腺增生病,过敏。

七、腋下肿物

(一)腋尾部腺体:

与外上象限腺体无明显边界。

(二)腋尾部肿块:

良、恶性肿瘤;乳腺增生。

(三)副乳腺:

与乳房腋尾部腺体部相连。

(四)脂肪团

(五)腋下淋巴结:

炎症;转移性;原发淋巴肉瘤;淋巴结核

第五章乳房的保健与乳房病的防治

第一节乳房保健

一、日常生活乳房保健要诀:

食~练~按~忌~防

(一)营养充足、补充脂肪、补充水分、补充胶原蛋白。

(二)加强胸部体育锻炼。

(三)经常做胸部和乳房的按摩。

(四)佩戴合体的乳罩。

(五)注意保护乳房,免受意外伤害,定期检查,保持美的体态。

二、女性各期乳房保健

(一)婴幼儿期:

别挤、别揉,听之任之。

合理应用保健品。

(二)青春期——抓住时机,协助发育

1、注意营养:

维生素E,蛋白质,B族维生素

2、加强锻炼:

乳房按摩

3、不要束胸:

与时配带适宜胸罩;3-4个月更换;每天不超过13-14小时。

4、远离电离辐射

(三)性成熟期1、注意精神调摄:

2、合理安排婚育:

3、少用口服避孕药:

4、经期饮食宜清淡

(四)妊娠期1、孕期乳房按摩:

怀孕6月后2、保护乳房:

戴罩、清洁3、纠正乳头畸形4、定期检查

(五)哺乳期

1、提倡母乳:

多吃营养丰富食物——乳汁分泌

2、讲究哺乳方式:

早开奶;按时、按需喂奶;交替;吸空

3、注意卫生:

清洗;防炎;忌用香皂和酒精

4、心情愉快,避免不良刺激

5、适时、合理断奶。

(六)围绝经期1、定期专业检查2、加强锻炼,防肥胖3、避免使用雌激素替代品

三、哪些食物可使乳房更健美

重在青春期调理——多食促进激素分泌的食物:

维生素E食物——卷心菜、香蕉、鲜桔、花生、番茄等;

蛋白质——瘦肉、蛋、豆制品;

亚麻酸——核桃、花生等;

维生素B——鱼、绿豆芽、水果。

四、饮食宜禁

了解食物的性味,了解自体属性。

第二节乳房病的防治

一、预防

(一)定期开展乳房病的防癌普查

大于30岁每年一次专科检查,学会自检。

(二)注意哺乳期乳房卫生

避免乳汁瘀积,防止乳头损伤,保持清洁。

(三)养性逸情,注意摄生

二、治疗

(一)中医治疗

1、治1)治则:

辨证论治2)治疗大法:

消、托、补

消法:

适用于乳房病初起,使早期肿物得以消散。

托法:

透托和补托,使乳房毒邪移深就浅,病灶局限化

补法:

多用乳房病中后期。

2、外治

1)药物疗法:

膏药、油膏、敷贴等

2)现代外治法:

中药离子透入法、超声药物透入法

(二)手术疗法——常用手术适应证

1、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

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

2、乳腺区段切除术:

1)乳腺良性肿瘤

2)乳腺增生:

重度增生伴瘤化

3)导管乳头状瘤

4)局限的乳腺导管扩症。

5)局限的慢性乳腺炎,经久不愈的炎性瘘管

3、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

乳腺的各种良性肿块

4、乳房单纯切除术:

全乳切除术——恶性;皮下切除术——良性

1)早期乳癌;晚期乳癌姑息治疗。

乳癌不能耐受手术创伤

2)乳房多发性或弥漫性病变。

3)具有某些恶性征象的巨大性肿瘤。

5、根治性乳房切除术——乳腺癌

1)传统根治术

2)改良根治术:

一式;二式

(三)针灸疗法

1、方法:

不可直接刺于病变部位

2、适应症:

乳腺炎、乳腺增生病、乳腺癌、催乳。

(四)饮食疗法——药食同源

1、乳腺炎——祥见有关章节

2、乳腺增生病——祥见有关章节

3、乳汁分泌异常

1)摄乳法——溢乳

A、生山楂50,炒麦芽30,淡豆豉15,代茶

B、猪胰一具,海带30

2)生乳法——缺乳

花生90,猪蹄1只,生3片,皮少许

3)通乳法--乳汁淤积

通草15,赤小豆60,鲤鱼1条

4、乳房肿瘤

1)预防作用:

果蔬--大蒜、莴笋、菜花、胡萝卜、苦瓜、苹果

干果--核桃、无花果

肉蛋---鱼类、甲鱼、海参、蛋

菌类--香菇、银耳、黑木耳

其他--黄豆,玉米,红薯,海藻

2)辨证用药:

祥见有关章节

第七章乳腺增生病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属中医“乳癖”畴,既非炎症,亦非肿瘤,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约占全部乳腺病75%。

二、发病原因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郁气滞、痰瘀互结与冲任失调,最终致乳房经络阻塞。

三、症状特征

以乳房疼痛和肿块为主症,并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四、治疗目的——改善生活质量,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五、诊疗思路

(一)明确诊断

(二)一线治疗方法——中医药辨证论治为主;辅以针灸;

不提倡一种中成药治疗全程。

(三)中医药周期疗法

(四)治疗关键——平衡分泌激素水平

(五)重视基础体温监测

(六)重视治疗便秘

六、诊疗警示

(一)注意与乳腺癌鉴别:

腺病、囊性病

(二)慎用激素类药物与手术治疗。

(三)注意癌变

第二节乳腺增生病的诊断

一、病因病理

(一)中医认识

1.病因

1)情志因素:

情志不畅、郁怒、思虑

2)饮食因素:

恣食生冷、肥甘——伤脾胃——聚湿生痰。

3)劳倦伤:

劳伤过度,损伤脾肾——冲任失养——失调。

2.病机病性

1)肝气郁结:

情志不畅——伤肝——气机郁滞

2)痰凝血瘀:

忧思郁怒——损脾结气——痰凝——血瘀。

3)冲任失调:

肾精亏损,脾气不足,肝血亏虚——冲任失调——乳络失养,属本虚标实,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

病位在肝、脾、肾,与冲任二脉有关。

二、流行病学

(一)流行病特点

1、社会经济地位

2、受教育程度

3、早初潮、绝经迟

4、初孕年龄

5、与人种有关:

白人:

黑人=1:

0.3。

白人多

(二)发病率与癌变

1、发病率

1)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全部乳房病的75%

2)年龄:

育龄期,25~50岁多见,35~45岁高峰。

2、与乳腺癌的关系

1)腺病型一般癌变率在1%以下;囊肿病型恶变率较高,为

癌前病变

2)非典型程度越高,发生癌变的危险性越大。

3)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癌变比一般妇女高10倍左右

三、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

1.乳房疼痛:

胀痛、刺痛、牵拉痛、隐痛,与月经、情绪

关系。

2.乳房肿块:

片块状、结节状、混合型、弥漫型;边界欠

清,质中等或较硬。

3.乳头溢液:

5-15%囊性增生患者可见乳头溢液

4.其他伴随症状:

胸闷、情绪、月经

(二)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1、血清性激素检查:

E2、P、FSH、LH、PRL、T等测定,

有助于了解分泌状况。

2、推荐辅助检查方案

1)双乳疼痛,无明显肿块,30岁以下:

手诊+近红外线扫描。

2)伴单孔乳头溢液:

导管造影或导管镜检查。

3)肿块质地较硬:

B超检查;肿块不对称分布——X线钼靶;

绝经后——X线钼靶片检查。

4)单侧孤立性肿块:

针吸细胞学检查,必要时组织学检查。

5)致密型腺体,或肿块位于后位:

结合CT、MR检查。

(三)诊断参考标准(2002年)

1、症状与体征

1)乳房疼痛:

连续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与月

经、情绪变化相关。

2)乳房肿块:

随情绪与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

可伴乳头溢液或瘙痒。

2、排除标准:

初潮前小儿乳房发育症;男性乳房发育症;

乳房良恶性肿瘤。

3、辅助检查:

钼靶X线摄片、B超、乳腺纤维导管镜、穿刺

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近红外线扫描

“症状与体征”中之一项+“排除标准”。

结合“辅助检查”。

(四)临床分型与分级

1.临床分型:

1)乳痛症:

乳房疼痛为主

2)乳腺腺病:

以乳房肿块为主,根据肿块硬度又有“小叶增

生期、纤维腺病期、纤维化期”

3)乳腺囊肿病:

乳房肿块弥漫型,不硬。

2、病理分级

1)单纯上皮增生

2)轻度非典型增生

3)中重度非典型增生

(五)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于20~30岁的女性,发病高峰在22

1)年龄:

20—30岁,22岁左右高峰岁左右。

2)部位:

单发或多发。

3)疼痛:

多无痛,生长缓慢或数年无变化。

4)触诊:

圆形、椭圆形、分叶状肿块,边界清、表面光滑,

质硬不显,按之如橡皮球,活动度好。

5)乳房钼靶X线摄片:

均匀致密阴影,边缘锐利清楚。

2、乳腺癌

1)年龄:

40岁后多见

2)部位:

外上象限多见

3)疼痛:

乳房无痛性肿块。

4)触诊:

质硬、不平,活动度差,腋淋巴结肿大。

5)视:

橘皮样变,酒窝征,乳头陷、不对称。

6)X线:

不均匀密度,边缘不齐、毛刺,钙化点。

注意点:

X线片上肿块阴影较手诊小。

(六)辨证参考标准(2002年)

1、肝郁气滞:

乳房疼痛为主症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肿

块质中触痛;青年女性;伴随症状

2、痰瘀互结:

乳房刺痛、胀痛与月经、情绪不甚相关;

肿块呈多样性,质韧或较硬;痰瘀舌脉

3、冲任失调:

乳痛较轻;腰膝酸软;月经紊乱;中年以上

头晕耳鸣。

第六章乳痈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乳房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

二、好发人群

产后未满月哺乳期妇女,初产妇多见

三、临床特点

乳房结块,红、肿、热、痛,伴全身症状。

四、病因

(一)致病菌:

金葡菌,链球菌

(二)诱发因素:

乳汁淤积,排乳不畅

五、名称分类

(一)外吹:

哺乳期,95%。

(二)吹:

妊娠期,少见。

(三)不乳儿:

不分性别、年龄、时期

六、治疗目的

主要是改善生活质量,确保母婴健康。

七、诊疗思路

明确诊断与分期,选择适宜治疗方案

八、诊疗体会

中医药治疗以通为用,以消为贵,尤贵早治;勿妄用寒凉之品。

九、诊疗警示

(一)注意鉴别:

与炎性乳腺癌相鉴别至关重要,避免误诊

(二)掌握治疗时机:

尤其是脓肿成熟切开引流,任何良好抗生素都无法代替切开引流效果

(三)回乳弊病:

不利炎症消退,不利母婴健康,不可轻易回乳。

第二节病因与发病机理

一、中医认识

1

(一)乳汁郁积

11、乳头陷,乳管阻塞。

2、乳头破损,乳窍受阻。

3、乳汁多而少饮,未与时排空。

4、断乳不当,宿乳淤滞。

2

(二)肝郁胃热

1、精神紧,情绪失调

2、饮食厚味,湿热蕴结

3(三)感受外邪

1、婴儿含乳而眠,口气掀热,热气鼻风吹入乳孔。

2、乳头破损,外邪入侵。

3、露胸授乳,感受风邪。

第三节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与体征

1)郁滞期

局部:

初起乳头皲裂,乳头刺痛。

继而乳房结块,肿胀疼痛,

皮色微红或不红,不热或微热。

全身:

症状不明显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寒发,头痛,心烦,

纳欠,便干。

2)成脓期

局部:

肿块渐大,痛剧如鸡啄样或搏动性,拒按。

皮肤红肿。

肿块中央渐软,按之波动感,局部穿刺抽吸有脓。

全身:

高热头痛,厌食口干苦,溲赤便秘,腋淋巴结肿痛。

3)溃后期

局部:

肿消痛减,脓肿成熟可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排脓。

疮口逐渐愈合。

全身:

寒热渐退。

若溃后脓出不畅,则肿痛不减,身热不退,形成袋脓或传

囊乳痈。

若久治不愈,则成乳漏,至断奶后方能收口。

(二)诊断参考标准

1、诊断要点

1)初起乳房疼痛结块,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2)继而皮肤红、肿、热痛,呈持续性、搏动性疼痛,患处拒

按,常伴恶寒发热。

3)发病至7~l0天左右则可形成乳房脓肿,肿块中央变软有波动感。

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4)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5)患侧腋下可有肿大疼痛淋巴结。

6)血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增高。

7)超声波检查有液平段,穿刺抽出脓液。

具备上述“诊断要点”中前4项+“排除标准”者可诊断。

2、排除标准

排除慢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脂肪坏死、炎性乳腺癌等。

(三)常见并发症

脓毒败血症

1、原因:

失治误治,毒邪扩散。

2、主症:

漫肿,暗红,寒战高热,或神昏。

二、鉴别诊断

(一)炎性乳癌——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1、好发:

青年妇女,妊娠期或哺乳期。

2、局部:

患乳迅速增大,皮肤呈一种特殊暗红色、紫红色;肿胀有韧性;毛孔深陷桔皮样;癌细胞在淋巴网扩散,局部无或轻压痛。

未扪与肿瘤性肿块。

3、淋巴结:

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固定。

4、全身:

无或较轻,白细胞正常。

5、预后:

不良,抗炎无效,甚至迅速死亡。

(二)乳房蜂窝组织炎

1、好发:

不卫生的哺乳期妇女。

2、起病:

发病急骤,来势凶险。

2、局部:

病变围较大,症状较重。

局部掀红漫肿,灼热,

痛剧,呈持续性胀跳痛。

组织迅速坏死、化脓。

3、全身:

寒战、高热等。

4、阶段性不明确。

(三)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

1、好发:

青春期后非哺乳期,大多有先天乳头凹陷。

2、局部:

乳房疼痛,刺痛,经前加剧;乳晕下硬肿压痛、粘

连,皮肤桔皮样改变,乳头粉刺样分泌物。

3、淋巴结:

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4、病程较长。

第九章乳房恶性肿瘤

第一节概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