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3438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1、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第19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第1~3题和第6~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感知长方体的形体特征,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掌握求长方体总棱长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

学会求长方体的总棱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过程。

师:

画面上是什么图形?

(长方体)

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长方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二、新课探究

1.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认识长方体的面。

师: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生:

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面。

(2)认识长方体的棱。

师:

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师: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2.出示例1。

师:

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

(出示课件)

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1)长方体有 6  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或正方形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4)长方体有 12  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相对的棱     

(6)长方体有 8  个顶点。

 

  总结:

通过大家的观察和讨论,我们知道了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出示例2。

师:

拿出学具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做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师:

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师:

我想知道做一个这样的长方体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师:

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了解到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相等。

还认识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掌握了求长方体的总棱长的公式:

总棱长=(长+宽+高)×4。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A类

1.长方体有(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  ),也有可能有(  )个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有(  )条棱,每相对的(  )条棱算作一组,可以分成(  )组;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dm,宽是12dm,高是10dm,它的棱长总和是(  )dm。

B类

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21页练习五

教学反思: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3、第24的内容及练习六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互助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迅速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也是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

教学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展开图、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课件出示)像药盒、牙膏盒、鞋盒、酒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师:

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长方体,说说它有哪些特征。

生: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边说边指)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你们愿不愿意亲手试一试?

生:

愿意。

投影展示:

师:

说一说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师:

(指着投影上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

你怎样理解表面积?

生:

指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6个面的总面积。

师:

说得太好了,那怎样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投影出示例1。

师:

请你们计算出做这个微波炉包装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小组合作,赶快行动吧!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计算。

(做完后,生汇报)

生1:

我们先求上下每个面,长0.7米,宽0.5米,面积是0.35平方米;然后求前后每个面,长0.7米,宽0.4米,面积是0.28平方米;最后求左右每个面,长0.5米,宽0.4米,面积是0.20平方米;把6个面的面积求出之后再相加。

生2:

我们只找出3个面的长、宽,把3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再乘2。

师:

大家找到的方法都很好,结果是一样的。

投影出示例2。

师: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看上面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生1:

正方体的表面积只需要一个面的长、宽,用一个面的面积乘6就可以了。

生2:

我是用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课堂小结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课堂作业

A类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表面积是(   )。

2.用60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米4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个面是边长(    )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B类

做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长8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4元钱,至少需要多少钱买玻璃?

教材习题

教材第23页做一做

教材第24页做一做

教材第25页练习六

教学反思: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27、第28页的内容及练习七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体会并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大小的概念,知道“体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单位,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难点: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

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生:

因为乌鸦把石子投到瓶子里,石子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就会涨起来。

师:

对,石子占据了空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二、新课讲授

1.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

师:

现在请大家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体,比比谁的体积大?

谁的体积小?

生:

书包的体积比数学书的体积大,空调的体积比电脑的体积大……

(投影出示)下面的洗衣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生:

洗衣机的体积比影碟机的体积大,洗衣机的体积比手机的体积大,影碟机的体积比手机的体积大;影碟机的体积比洗衣机的体积小,手机的体积比洗衣机的体积小,手机的体积比影碟机的体积小,在这里,洗衣机的体积最大,手机的体积最小。

2.体积单位的认识。

师:

(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呢?

(教师同时拿着两个长方体让学生看看)

(学生猜想:

有的学生猜左边的正方体的体积大,有的猜右边的长方体的体积大,也有的猜两个物体的体积一样大)

师:

测量线段长短时,我们会经常用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

测量一个物体的面积时,我们经常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今天我们要测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我们应该用什么单位呢?

(体积单位)

师:

那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

立方厘米……

板书: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介绍字母表示法)

师: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cm3。

板书:

1立方厘米(cm3)

师: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到底有多大?

教师从教具中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展示给学生看。

师:

那1立方分米到底有多大?

师: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dm3。

板书:

1立方分米(dm3)。

师:

那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

师: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m3。

板书:

1立方米(m3)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概念以及体积的单位,知道了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A类

选用恰当的单位。

(1)一台电冰箱的体积大约是1.2(  )。

(2)一部手机的体积约是33(  )。

(3)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表面积是6(  ),体积是1(  )。

B类

组成下面各图形的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都是1立方厘米,你知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吗?

教材习题

教材第28页做一做

教材第32页练习七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材第29、第30页的内容及练习七第8~10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体若干,长方体、正方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单位体积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师:

要想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

(先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再数一数)

说明:

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

二、新课探究

1.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师:

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

生:

如果我们能把它切成一些小正方体就好了。

师:

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为什么?

生:

体积是4立方厘米。

因为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师:

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你是怎么想的?

生:

12立方厘米。

师:

怎么得到的?

生:

1排是4立方厘米,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

师:

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

1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12×2=24(立方厘米)。

师: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生:

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板书:

体积  长  宽  高

24432

师:

观察板书上的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大胆猜测体积与什么有关?

有什么关系?

生1:

与长、宽、高有关。

因为表面积就与长、宽、高有关。

生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

这个猜想正确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这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

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开始操作、计算、记录、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

师: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实验数据汇总在这张表上了,我们一起来观察。

小正方体的数量

长方体的体积

4

1

1

4

4

3

2

2

12

12

5

2

3

30

30

6

2

1

12

12

  师:

观察上面表格里的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师: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生: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都是1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小结: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V=abh。

2.迁移得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指着长、宽、高都是6厘米的长方体,提问:

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

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得出: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

V=a×a×a=a3

说明理由: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投影出示例1。

师:

这两个图形各是什么图形,应该用哪个公式进行计算?

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

学生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做完后展示:

V=abh             V=a3

=7×3×4=6×6×6

=84(cm3)=216(dm3)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同学们都积极地动手动脑,总结出了它们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bh               V=a3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bh              V=a3

课堂作业

A类

1.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

(  )

(2)一个长方体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

(  )

(3)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

2.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B类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教材习题

教材第32页练习七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材第31页的内容及练习七第11、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在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其他计算公式。

2.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理解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长方体、正方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你还记得如何计算吗?

生: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师:

用字母怎么表示?

生:

V=abh  V=a3

师:

同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呢?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

二、新课探究

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师:

同学们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么计算呢?

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生1:

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应该是长×宽。

生2:

正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应该是边长×边长,也就是正方体的棱长×棱长。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分析的也非常全面。

师:

请同学们对比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看一看与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对比。

生1:

通过对比,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生2: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如果把垂直于底面的棱长看作正方体的高,那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底面积,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

V=Sh。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两种计算公式,这两种公式分别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bh             V=a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在解决问题时,根据问题的条件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bh             V=a3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课堂作业

A类

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4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25平方米。

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B类

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

教材习题

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教材第33页练习七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第34、第35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第1~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

根据进率进行体积单位的互化。

教学准备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猜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引入课题: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它们之间又该如何换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换算。

板书: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新课讲授

1.投影出示例2。

学生分组对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交流。

生1:

如果把它的棱长看作是10厘米,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生2:

它的底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100平方厘米,100×10=1000,一共是1000立方厘米。

师: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1分米=10厘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也就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所以它们体积相等。

(课件出示:

1分米=10厘米。

两个正方体的棱长相等,体积就相等)

师: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生:

1立方分米。

师:

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怎样列式?

生:

运用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列式为10×10×10=1000(立方厘米)。

师:

通过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比较,我们可以知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课件出示: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师:

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

同学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说说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把棱长1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分米的正方体进行比较,并通过计算得出: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课件出示: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师:

从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来看,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

1000。

师:

我们来整理一下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下面的表格。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

米、分米、厘米

面积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体积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投影出示例3。

师:

同学们想一想,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生: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师:

现在求的是3.8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我们该怎么计算呢?

生: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3.8立方米就等于3.8×1000立方分米。

师:

你回答得很好。

师:

同学们想一想,1000立方厘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生:

1000立方厘米等于1立方分米。

师:

现在求的是2400立方厘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我们该怎么计算呢?

生:

我们用2400除以1000就可以了。

教师板书:

3.8m3=3800dm3  2400cm3=2.4dm3

3.投影出示例4。

师:

我们经常见到包装箱,包装箱上面经常标注50×30×40这样的数据,一般情况下,这是指包装箱的长、宽、高,单位通常是厘米。

师:

这个包装箱是长方体,求这个包装箱的体积,我们可以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

汇报展示:

V=abh

=50×30×40

=60000cm3

生:

60000cm3=60dm3=0.06m3。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学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