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省商贸经济运行情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2837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三季度全省商贸经济运行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前三季度全省商贸经济运行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前三季度全省商贸经济运行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前三季度全省商贸经济运行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前三季度全省商贸经济运行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前三季度全省商贸经济运行情况.docx

《前三季度全省商贸经济运行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三季度全省商贸经济运行情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前三季度全省商贸经济运行情况.docx

前三季度全省商贸经济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全省商贸经济运行情况

和下阶段工作重点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2008年10月27日

一、2008年前三季度商贸经济总体概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省商贸系统认真按照年初的总体部署,围绕改善民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农村经济等重点热点问题,大力推进商贸流通领域“三体系一工程”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全省商贸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性流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

围绕如何为广大居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和多元化的消费环境,我省积极推进消费网络建设,不断挖掘消费热点,加强市场运行监测等工作,保障物资稳定供应,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

1、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发展趋势平稳。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01.1亿元,同比增长20.0%,增速高于去年同期3.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零售贸易业继续占主导地位,餐饮业增长态势良好。

1-9月份,全省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148.6亿元,占社零比重达到76.8%,同比增长20.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23.4亿元,同比增长21.3%,高出同期社零增幅1.3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各地发展相对平衡,增速最高的杭州市与最低的台州市分别为20.7%和19.4%,二者之间只相差1.3个百分点。

其中,杭州、绍兴、丽水市3市增副超过2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商品类别看,日常必需品市场持续保持较高增幅,中高档消费品市场增幅有所回落。

当前经济形势对生活必需品消费的影响不大,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销售继续快速增长,增幅比上年还提高5.9个百分点;而金银珠宝、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等商品涨幅回落明显,分别为回落10.9和10.8个百分点;服装、针纺织品和化妆品涨幅也有所回落。

2、消费品市场供求总体平稳,物价涨幅继续回落。

市场监测系统监测结果表明,1-9月份,58大类600种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场总体供求稳定,其中,41.3%供过于求,53.2%供求平衡,5.5%供不应求,较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

特别是奶制品市场经过整顿后,市场供应充足,没有出现断档和脱销现象。

物价方面进一步呈现回落态势,CPI呈逐月下降态势,1-9月上涨6.4%(去年同期3.3%),涨幅比第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个百分点。

其中,9月份,全省CPI上涨3.8%,涨幅较8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为全年最低。

特别是食品价格逐步开始回落,同比下降1.8%。

食用油、猪肉等一些生活必需品经过前段时期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已开始回落,其他食品价格基本趋于稳定。

3、消费网络不断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环境初步形成。

大型商业网点有序发展,截止9月底,全省5000㎡以上大商场达到206个,建筑面积368多万平方米,实现总销售447亿元。

重监测的115家批零连锁企业的门店总数达5980个,同比增长30.2%。

商业外资稳步引进,1-9月份,全省审核设立商贸领域的外资法人企业170家,大多数跨国零售企业已经在我省布点,并有加快发展的趋势。

社区商业网络快速发展,便利店、早餐、家政服务等企业通过连锁经营加快在各社区布点;社区服务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全省社区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取得预期成效,继台州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开业之后,杭州市也即将投入运行。

此外、商业特色街、餐饮、茶楼等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网络逐步形成,很好满足了我省居民日常消费需求。

(二)生产性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生产资料供应和工业品销售平稳。

按照大流通的要求,服务于我省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积极推进现代生产性流通体系建设,有效保障了全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1、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平衡。

前三季度,我省生产资料市场持续较快增长。

据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销售情况表明,1-9月份,煤炭及制品销售增长50.5%,金属材料销售增长41.2%,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增长15.1%,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39、16、和10.8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的市场供求平衡,价格稳定。

根据对300种重要生产资料供求情况监测分析,有8.2%供过于求,74.6%供求平衡,8.2%供不应求。

煤炭、钢材、橡胶等市场价格经过前段时间的快速上涨后,已经开始回落,环比分别下降0.3%、7.0%和8.3%,较去年同期还有较大涨幅。

有色金属价格继续下跌,环比下降2.3%,同比下降22.0%。

水泥价格继续上涨,同比上涨18.1%;10月23日,纽约国际原油价格已跌到67.8美元,成品油价格趋于稳定,并有下行空间。

2、工业品销售总体稳定。

1-9月份,全省工业总产值达29833.8亿元,工业销售总值为29045.55亿元,产销率达97.36%,与去年同期(97.49%)下降0.13个百分点。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和流通渠道的不同,各行业产销率也有较大差异。

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食品和饮料产销率保持较高的水平,分别为98.72%和99.31%;纺织、服装和皮革制品虽然受出口回落影响,但通过发展一般贸易和开拓国内市场,销售情况总体良好,产销率分别达97.43%、96.88%和97.59%;石化行业总体销售情况良好,特别是橡胶制品产销率达到100.16%;受工业投资回落影响,金属制品、设备制造和电器机械器材等机械行业产销率较低,均在96.5%左右。

医药、仪器仪表等产品由于流通渠道相对单一,受销售终端的控制程度较高,产销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94.81%和95.63%。

而燃气、电力、烟草等由于行业流通渠道的特殊性,一直保持较高的产销率,均在99%以上。

3、工业品流通渠道日趋健全。

已从传统单一的中间商流通模式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形成了中间商代理、大型零售企业采购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展销会成交、商场开设专柜、自建连锁专卖网络、电子商务等七种主要流通渠道。

专业市场继续发挥着浙江工业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作用,目前,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72多个,上半年实现交易额4777.75亿元,同比增长7.3%。

工业品牌企业逐步通过自建专卖网络拓展,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将销售终端延伸到国内外市场,有效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赢利能力。

电子商务在工业品销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全省有20%的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成交额超过5000亿元。

阿里巴巴浙江电子商务专区中,已有40多万家中小企业进行网上销售,其中,礼品饰品企业达10.9万家、五金企业达7.2万家、建材企业达5.5万家、纺织皮革企业达5.4万家、服装企业达4.1万家。

“万企电子商务推进工程”实施两个多月以来,全省新增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近6万家。

此外,各类会展、采购中心、中间代理商在我省工业品销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品销售体系正初步形成。

(三)农村新型流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有效保障了农民生活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围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产品增值的目标,推进农村新型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消费市场不断提升,农资供应平稳,农产品流通效率得到了一定提高。

1、农村消费市场持续较快增长。

千镇连锁超市建设工作继续推进,逐步提高了农村商业网点覆盖面和统一配送率。

截止9月底,全省所有乡镇共建立连锁超市1723个,比去年底增加33个,建立村级连锁便利店13406个,比去年底增加2618个,农村消费网络不断健全,有效带动了农村消费市场增长。

1-9月份,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527.0亿元和1274.4亿元,分别增长20.0%和18.0%,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3.9和2.6个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城市与农村的消费增幅差距略有拉大,增幅差距由去年的1.2个百分点拉大到现在的2个百分点,扩大了0.8个百分点,但总体上还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

2、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平稳。

由于重点农资流通企业的带动,全省农资连锁经营不断加快。

截止9月底,全省已累计开设农资连锁门店3345个,农资连锁经营销售额占全省农资销售额的比重约达40%。

各类重要农村销售市场实现较快增长,化肥类销售增长20.6%;综合价格有所回落,环比下跌0.1%,目前为2812.00元/吨,但同比还上涨62.2%,其中,进口氯化钾、三元复合肥氮磷钾和国产三元复合肥氮磷钾价格涨幅较高。

农机、种子等农资市场供求和价格相对平稳。

3、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

通过“双百市场工程”的实施,我省农产品流通市场和流通企业不断发展,辐射能力逐步增强,有效的促进了农产品流通。

目前,我省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56个,销售额在4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流通企业39家,有力促进了农副产品销售。

(四)流通领域转型升级逐步推进,行业竞争力有所提升。

通过做大企业规模、培育商贸品牌和节约流通成本手段,推进我省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商贸行业竞争力有所提升。

重点流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省重点培育的39家流通企业得到较好发展,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规模、上缴税金和企业利润均处于同行前列。

1-9月份,省物产集团、兴合集团、杭钢商贸等省属企业的销售规模均实现较高的增长,分别实现销售额860.8亿元、393.6亿元和336亿元,同比增长38.58%、25.6%和70%。

宁波三江、浙江人本、浙江供销等大型连锁超市分别实现销售额40亿元、16.2亿元和14.84亿元,增幅分别为21%、20.3%和42.92%;均高于同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

即便在中高端商品销售回落的前提下,我省重点培育的几家百货企业也取得不俗的业绩,其中,杭州大厦1-9月份实现销售27.73亿元,同比增长24.39%。

特别是重点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上半年实现成交额超过400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交易额,流通领域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逐步提高。

此外、流通领域品牌建设和节能降耗工作都有序推进,行业监管不断加强,市场秩序日趋规范,产业竞综合争力得到提升。

二、当前商贸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欧美等主要海外市场需求下降,出口压力明显增加;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近年来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消除,有效内需不足,经济回落的风险增加,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更加凸显。

当前,既要关注经济总体形势对流通业的影响,也要关注如何通过发展流通业来带动生产、促进消费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经济总体发展平稳,但回落风险开始显现。

前三季度,我省经济继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02亿元,同比增长10.6%,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第一、二、三产分别实现增加值685.6亿元、8279.5亿元和6336.8亿元,增长2.9%、10.6%和11.5%,一、二、三产的比重为4.48%、54.0%和41.42%,产业结构更为合理。

消费、投资和出口增幅分别达20%、16.1%和25.7%,呈现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但从发展趋势来看,经济下滑的风险开始显现。

三季度GDP增幅从上半年的11.4%下降到10.6%,回落0.8个百分点,各项综合经济指标增幅都逐渐回落。

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增幅为20.3%和23.2%,分别比上半年回落3.2和3.7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第三季度城镇新就业人员23.7万人,比二季度减少4.5万人,比一季度减少8.6万人。

劳动力需求景气和企业景气均明显回落。

尽管近期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积极采取降息、减税等各项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控政策,但由于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一个大进大出的经济格局,与全球经济关联度很高,在当今全球金融风暴继续蔓延,国际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发展也难独善其身,势必受到一定影响。

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国内消费市场总体趋好,但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

前三季度,省内消费市场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6%,高出上半年10.2%的1.4个百分点,增长呈上升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所增强。

但我省消费市场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

一方面,来自欧美等主要消费市场需求回落的压力,一些国家开始转向我国市场,商品进口加快,1-9月份,我省商品进口额达到458.5亿美元,增长29.4,高出商品出口额增幅5.1个百分点。

我国去年约1.2万亿美元的消费市场,尚不足以取代美国9.7万亿美元消费市场需求下降的空缺,国内消费市场压力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工业经济下滑,将导致居民收入减少,加上我省居民收入结构中,股市、房产投资等非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

股市和楼市的低迷,直接导致我省居民非工资性收入大幅缩水,对居民的消费能力影响很大。

此外,受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旅游市场受到制约,旅游消费有所下降,加上受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影响,大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外来打工者减少,流动人口的消费需求减弱。

还有,物价继续在高位运行,社会保障尚未健全,居民储蓄意愿增强,这些因素都将制约消费市场的发展。

商贸流通领域作为促进消费的主渠道,今后任务将更加艰巨。

(三)工业经济明显回落,流通业在工业转型升级中应发挥更多作用。

前三季度,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54.7亿元,增长11.6%,较上半年继续回落0.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急需进行转型升级。

流通作为链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要在开拓产品市场,节约经营成本和推进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市场拓展方面,出口压力继续增大,前三季度全省出口累计增幅24.3%,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扣除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因素,以人民币计价仅增长13.3%。

要充分发挥流通的先导作用,引导企业生产适销国内市场的产品,逐步转向国内市场。

商务部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探索工作,本次广交会上,专门邀请内贸企业参加,帮助生产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在节约流通成本方面,我省工业企业盈利空间逐渐减小,三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也从已由一季度的18%回落到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为87.9%,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约高出2.5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增长31.6%。

从长远看,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成本下降空间很小,应充分发挥流通的“第三利润源”作用,加快构建工业品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商品周转,降低流通成本。

此外,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流通要发挥好品牌营销的重要作用,将我省工业经济做精、做细、做强,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四)新一轮农村改革启动,流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任务和作用也更加凸显。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开拓农村市场”、“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流通业在新一轮农村改革中的作用和任务更加凸显。

农村消费市场方面,这几年,我省通过千镇连锁超市建设,农村现在流通方式取得较好发展,但随着商业网点的日益健全,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有待于挖掘,特别是一些地广人稀的偏僻村落,商业企业缺少开拓市场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予以推进。

关于农产品的流通,当前主要是依靠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流通方式比较传统,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不够,需要加快推广力度。

农资供应方面,主要是把握好农资市场供应和产品质量,防止劣质农资坑农害农,有效方法就是要实施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从源头上进行把握,确保农用生产资料安全和稳定供应。

今后,流通业如何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此外,流通业自身发展也有很多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零售业对外开放方面,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快速进驻我省市场,并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对本土商贸企业造成冲击。

流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一旦开放程度太高,就有可能影响经济安全。

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把握好流通业对外开放进程和速度。

在市场调控的问题上,应该说,市场化改革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也应从原来的“放开搞活”向“规范提升”的阶段发展。

工作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又要通过制定法规、政策和规划等手段,规范流通业发展。

关于做大做强流通企业的问题,大型流通企业是流通产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应予以大力培育,而我省流通领域大多数是中小流通企业,是广大居民创业和就业的重要渠道。

在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培育大型企业的同时,又要给传统商贸业和中小流通企业保留生存发展空间。

今后这一类的情况和问题将不断出现,工作难度将越来越大。

我们以往单纯的注重审批、项目申报等工作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形势需要,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寻找有效载体,提升工作层次和水平。

三、下阶段主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下阶段,要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要求,结合流通产业特点,按照“促生产、扩消费、兴农村、强商贸”的总体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为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深入推进”,“引导促进企业加快由一般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向自主研发和品牌营销为主转型”等工作部署。

各级商贸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推进二三产联动发展。

要鼓励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通过业务流程整合,将三产从工业生产中分离出来,进一步做强、做大、做精,并逐步为其它企业提供服务;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手段,鼓励一些中小企业将设计、仓储、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实行外包,将生产加工做精、做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中介平台,承接相关的外包业务,提高各类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同时,要按照“品牌营销”的要求,通过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营销方式,建立专业化的销售网络,提高产品盈利能力,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不断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

消费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级政府都采取相应措施,完善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商贸流通业是居民消费的主要渠道,各级商贸部门要不断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

一是要积极营造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环境。

有序推进商业网点建设,完善消费网络布局;不断创新新型流通方式,大力发展网上购物、都市物流配送等新型购物模式;推进社区商业发展,重点是要建好全省性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平台,台州的平台已开始正常运行,杭州市也即将投入使用,其它地市也要尽快行动起来。

二是要加强市场运行监测。

逐步建立科学适用的统计制度,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及时掌握市场变化趋势,保障各类物资的供应,特别是要做好节假日和应急状态下的物资供给,保障居民消费活动正常进行。

三是要深入挖掘居民的消费需求。

通过引导商业企业的正常促销、举办各类购物节等方式,引导居民超预期的即兴消费;要研究出台促进消费的有关政策,不断提高我省消费水平。

(三)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做贡献。

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明确。

开拓农村市场方面,就是要“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农产品市场体系方面,就是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同时要“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

下阶段,我省将继续完善“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并积极组织适销对路的工业品下乡,开拓农村市场。

着力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一批“辐射能力强、流通效率高”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建设一批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品牌企业,提高附加值;推动出台省内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积极鼓励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

充分运用连锁经营的现代流通方式,培育一批重点农资流通企业,鼓励企业建设连锁经营网点,打造“安全高效质量”的农业生产资料现代流通网。

各地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流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四)推动商贸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流通产业综合竞争力。

商贸业如何在生产、消费和农村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商贸业自身发展水平。

因此要积极推动商贸业转型升级,从节约流通成本、做大企业规模和培育商贸品牌等方面入手,提升我省商贸流通产业整体竞争力。

要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流通组织,增强流通业开拓市场和促进消费的驱动力。

目前,一批省重点流通企业都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各级商贸部门要加强日常指导和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做强做大。

要做好流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省里有关节能和“限塑令”的实施方案都已经下发,各地要高度重视,把节能减排作为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重点对全省187家年耗电量在300万千瓦以上的商场、超市、百货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到2010年,切实完成全省商贸流通领域单位销售额的能耗下降20%的任务,从而有效节约流通业经营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此外,各级商贸部门要做好流通行业监管和服务工作,促进商贸流通业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继续做好成品油、典当、拍卖、外资商业等行政许可;加快推进特许经营、再生资源回收、零售商促销、酒类经营的备案工作;贯彻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订)》;加强产业损害预警监测,做好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和反倾销案件调查工作。

进一步做好市场整顿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我省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努力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加强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努力塑造一支遵纪守法、克己奉公、干净干事的商贸干部队伍,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