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级精品专业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2463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级精品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级精品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级精品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级精品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级精品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级精品专业建设规划.docx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级精品专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级精品专业建设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级精品专业建设规划.docx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级精品专业建设规划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级精品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

一、建设基础

(一)社会需求

当前,我国已经把维修业列为第三产业,行业的服务对象面对广大客户,来自中国家电维修协会的权威调查报告显示,维修市场规模已达400亿元,且每年按30%的速度递增。

其中电脑及外设维修行业正在成为维修市场的一块巨大的“奶酪”,电脑及外设维修不断攀高的服务需求正刺激着整个行业,巨大的利润吸引了众多的淘金者。

而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维修方面的从业岗位需求的单位包括计算机厂商从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部门,以及拥有电脑数量较多的计算机单位用户等等,后者几乎涵盖各个行业领域。

据有关部门统计,随着电脑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中国电脑用户总计1.2亿,且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可见,电脑数量的剧增为电脑及外设维修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然而根据抽样调查,不低于90%的计算机用户缺少或干脆不懂计算机软硬件维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不用说计算机维修),另一方面,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学生大多不愿从事此项工作。

这些因素导致计算机及外设维修方面的人材紧缺,这一领域存在着巨大的人材市场需求。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本专业的毕业学生既有企事业单位应聘的岗位需求,还特别适合国家大力倡导的自主创业的就业门路。

(二)专业定位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建立与信息产业、维修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将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人才培养与培训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努力探索计算机及外设维修各相关岗位(群)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建设,积极深入开展专业建设和改革,带动和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及应用及其它各相关专业的改革;带动和促进本地区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带动和促进中职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初、中级应用型人才;力争建成长沙地区乃至湖南省的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人才的培养基地。

(三)办学特色和优势

1、办学经验丰富

学校从1995年起开办了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连续14年招生,专业学生数达1000余人。

在14年的专业建设中,坚持“基础围绕专业,专业贴近市场”的办学思想,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素质较高、技能较强的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毕业生。

多年的专业办学实践,使我校拥有了一套较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系,合理的实验、实训、实习程序,为我校建设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奠定了牢固基础。

2、合作办学成效突出

专业指导委员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培养目标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要求;与14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订单式培养比例达42%,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明确,实习实训质量高,就业质量高。

几年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用能力,开阔了他们的社会和职业岗位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协作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3、实习基地稳固

学校与一批公司、企业、学校等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实训协作关系。

已有联想阳光雨露服务中心和万维科技专业电脑服务公司等14个实训基地,在建4个实训基地,这些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习,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4、实验实训设备先进

在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的建设中,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注重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的及时添置、更新与配套。

我校投巨资大力建设了计算机及外设维修实验与实训室、计算机组装实训室、系统软件和常用软件安装维护实训室、电工实验(训)室、电子实验(训)室、单片机技术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保证了实践环节的有效进行。

  校企合作密切,建立了一批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保证了产学研结合以及校外实践教学的要求。

学校投资200多万元建设校园网,并已投入正常使用,机房、教室、办公室和教师宿舍均已全线开通宽带互联网络,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实训平台。

2006年申报中央财政支持300万元的实训基地成功,设备技术参数达到企业的要求,添置了显示器维修工具(如高压泡测试仪、彩显测试仪)、笔记本维修工具(如编程器、直流稳压源、诊断卡内存转接卡)、打印机维修工具(如超声波清洗机8墨盒芯片打印测试盒编程盒)等先进设备,完全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实训和对外培训的要求。

5、教师队伍优良

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现有专职专业教师1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职称5人,占30%;硕士学位5人,占30%;“双师型”教师12人,占80%;高新技术考评员8人。

有湖南省和长沙市计算机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和秘书长,参与国家级课题、项目、省级课题4人次,在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获省级特等奖二人次,一等奖5人次,省级二等奖8人次,市级一等奖11人次。

6、教学质量优秀

专业近3届的学生参加中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计通过率达到95%;引入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四级通过率95%以上,三级通过率90%以上;在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在长沙市组织的计算机组装和电子装机技术比赛中,参赛学生多次获一等奖。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建立与信息产业、维修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将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人才培养与培训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努力探索计算机及外设维修各相关岗位(群)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建设,积极深入开展专业建设和改革,带动和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及应用及其它各相关专业的改革;带动和促进本地区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带动和促进中职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初、中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招生规模基本稳定在100人/年;全职专业教师11人,全部双师型,硕士学位比例达到70%以上;新建实训室4个,校外实践基地6个、其中3个可以实现顶岗实习,争取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完成全部实践教学量的30%;已有2门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再建设1—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校企合作项目6个以上;每学期聘请现场的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不少于1场;开放全部的实验实训室,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自主锻炼的平台;鼓励专业教师在职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教师科研能力、争取多承担争取国家级、省部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每位专业教师每年在省部级杂志上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

充分发挥本专业的优势,尽快建设成全省的强势专业和知名专业,进一步创建省级精品专业。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培养目标

紧扣湖南省、长株潭经济建设快速发展需求,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市场部兼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广泛开展人才市场调查论证,与合作企业共同确定职业岗位,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对原有课程架构及内涵,课程形态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调研。

办学宗旨是适应长株潭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培养初、中级技能型应用人才。

通过对长株潭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及外设维修技术人员的职业进行调查并分析,该类人员主要面向计算机及外设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及社会服务机构,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其外围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检测工作,以及设备的销售、维护与维修工作。

紧扣湖南省、长株潭经济建设快速发展需求,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努力提高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把专业建设成为长沙知名、省内闻名的一流初、中级技能型维修人才培养基地;成为以IT认证培训为主、IT基本技能培训为辅的维修人才培训认证基地;积极为社会,特别是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及外设的维护、维修服务,成为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成为我省中职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窗口。

2、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行和继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探索产教研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人才培养途径,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高素质、强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

(1)调整、充实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

2009年拟从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省内著名高校聘请一至二名维修行业的资深专家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同时从联想阳光雨露服务中心等湖南知名的售后服务公司聘请2名资深专家为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

专业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检查、修订,对教学计划的实施及教学质量进行监督、评估、考核,对教师聘用、教材选用、实训条件建设改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进行考察、审核、评估等。

(2)探索和完善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途径。

从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出发确定专业课程。

加大校企“订单式”联合培养实践力度,到2010年,订单式培养比例达45%以上,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人才,通过学生到企业岗位工作实践,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岗位技能。

通过让企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人才更加符合企业岗位的需要,真正实现学生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接轨。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实训实习需求,二年内力争再建立6家左右的规模较大、经济效益好、能给予学生较多实习机会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3)以“双证制”为基本质量标准,建立以能力本位为主的、稳定与适用相协调的新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做到教学与国家技术认证衔接,关注国家信息部、劳动部关于网络技术认证的动态,在课程设计上,与国家认证要求高度接轨。

将职业资格认证或行业技术认证考试课程融入专业课程,真正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认证”相融合的目标,真实体现持证者的专业技能水平。

形成“学历证书+技能认证证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学生向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方向发展。

(4)提高层次,扩大规模,大力拓展社会维修技术人才培训。

充分利用国家级实训基地的优势,继续为企业、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

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为企业、公司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支持,充分发挥本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5)加大“产学合一”的力度。

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实训基地,拟在2010年成立“信息技术服务公司”,该公司由专业教师负责管理与运作,学生参与,计划对外承接包括计算机与外设维修、打字复印、大型广告彩喷等在内的业务,并向社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给本校相关师生提供实习实训条件,使之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集专业教学、职业资格培训、科技研究、服务社会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6)调整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延长至5年,在这个期间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完成学业,完善学分制。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认真分析与研究,根据计算机硬件检测与维修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岗位人才资质要求,制定出科学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

通过对本地维修技术人才的能力要素与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调研并分析,确立三大技能模块:

专业基础技能模块、专业主干技能模块(计算机维修技能模块与计算机外设维修技能模块)、专业拓展技能模块。

毕业前进行综合性能力培训或技术认证,形成横向能力递进的层次关系。

通过培训使学生在知识学习、技能提升、能力培养、素质形成达到以下目标:

表2-1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具体内容

知识掌握

电工技术知识;电子技术知识;电子元器件知识;计算机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必要的网络知识;电子工艺、电子产品检验方面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或外围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等。

技能提升

电路分析及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计算机操作、软件安装和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和数据恢复;计算机日常维护与故障处理;计算机或外围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等)的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销售;网络管理与维护;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装配与调试。

能力培养

计算机硬件故障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和相关经验)和行动力。

素养形成

德、智、体全面发展;日常学校生活和工作中做到耐心、细心、热情;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正直、诚信和负责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品质意识、创新意识和目标达成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高度的爱护公私财物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1)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

基础理论以适用、够用为原则。

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强化知识的积累性、应用性和新颖性,专业课程体现层次结构,课程教学贯穿“任务驱动”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强调多动手、多实践。

通过对企事业维修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知识进行准确的筛选从而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以实用为基准。

大量增加操作训练的比例,部分专业课程计划安排专周实训,在课程中增加大量的案例,用案例来引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大大增加在教学环节中的教员演示、学员的实际操作、故障排除等训练。

(2)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

根据维修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参照国际IT认证的资格标准,建立本专业课程评估办法。

实行知识、技术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相结合的计算机考核、考试、鉴定。

课程考核结合课程设计与技能考证,以高新技术模块考试为考核标准,考核的内容不仅要反映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检验学生在基本知识融会贯通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使考核既能真正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3)抓好主干课程的建设:

按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重点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主板维修及实训》、《打印机原理与维修及实训》等3门核心课程,力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成功申报为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主板维修及实训》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

与行业和企业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资源库,争取2009年完成4门左右课程的教学资源入库工作,2010年完成所有主干专业课的教学资源入库工作。

并将教学要求、课程案例资料、课件与视频教学发布到校园网上,并建立师生交流的互动平台,提供资源共享。

(4)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交互式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保证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并要求教师利用因特网通过论坛与博客等方式加强与学生交流,开展师生学术交流和答疑。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进一步做好现场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行业、各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着力培养学生在特定方面的高水平专业技能;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自主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就业岗位的层次和质量。

4、专业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为:

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引进优秀人才,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团队。

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职业素质达到本专业省内职业教育一流水平,在同类专业中发挥示范作用。

具体目标为:

培养或引进2名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在省内中职学校同类专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培养或引进3名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具有主讲核心专业课程并担任优质核心课程负责人的能力。

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比例达到40%以上,专业课教师本科学历达100%,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5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85%,在专业教师团队中具有项目开发经验的现场专家30%以上,实验实训教师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职业资格、技能等证书。

(1)提高本专业每一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

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学位,从理论水平上有一个较大的整体提升;组织年轻教师集体向老教师听课、学习,同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督导小组,督导年轻教师从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不断完善、快速提高;鼓励每一位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实践教学等,进一步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力争3年内,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0%,45岁以下的教师80%达到硕士学位。

(2)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培养。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本专业中青年专业教师现状,将赵万年、王太芬作为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参加专业骨干国家级培训,达到高级职称或硕士学位。

通过培养逐步具备中职教育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应用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研教改能力;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承接一个以上项目实施,分别担任精品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主板维修与实训》负责人,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以上专业技术论文,参与完成1项省级以上研究课题。

(3)骨干教师培养与引进。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拟将邓彦、李红菊等2名中青年教师作为本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达到讲师及以上职称,硕士学位),引进计算机及外设维修方向的骨干教师1名(要求3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学位的全日制毕业生)。

培养和引进的专业骨干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教改能力,能担任优质核心课程负责人,每年发表1篇以上专业学术论文或参与完成1项省级以上应用研究课题或与企业开发1项经济效益超过5万元应用技术项目。

(4)兼职教师库建设。

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水平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并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

兼职教师参与到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实训指导、顶岗实习指导等专业建设各环节中,并通过长期聘请,短期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造就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从而为本专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长效机制。

争取3年内,争取到2010年专兼教师比达到3:

1,并全部是现场技术骨干,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

(5)“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在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们的专业教师队伍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实践的专业领域和技术水平的高度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专业涉及面广度较小和技术及学术水平影响力不够等不足之处,为了提升本专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扩大品牌专业的影响力,我们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大量的工作:

教师顶岗实习。

本专业的教师每年都必须参加为期一个月以上的企业顶岗实践,并一直坚持以各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本专业已经与万维科技专业电脑服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派遣3名40岁以下中青年专业教师以轮岗形式在该公司兼职,并将分别派1-2名教师担任联想服务中心湖南地区技术支持;

教师在职培养。

根据重点专业建设需要和专业课程组的教师结构,本专业计划培养王太芬为本专业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获得在职硕士学位,通过外出进修方式获得高级维修技师证书;并将2名骨干教师培养成硕士研究生或获得高级技术资质;

教师短期培训。

计划通过短期培训,本专业9名教师将获得高级维修技师、硬件维修工程师等证书;

兼职教师聘请。

本专业计划从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聘请4名行业技术骨干兼职担任专业课教师;

双师资格认证。

计划在2010年12月之前,85%专任专业教师通过“双师”资格认证,专业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教学能力考核。

本专业计划通过资格审查、“说课”、现场操作等方式,以考察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内容,对12名专任专业课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能力考核。

2008年启动试点,计划2009年合格率达到85%以上,2010年合格率达到100%。

5、专业教学资源

(1)校内实验室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改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

3年之内,将计算机外设维修实训室的实训项目打印机维修、显示器维修分离出来,加建一个打印机维修实训室和显示器维修实训室,建立计算机网络设备维修实训室。

在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能够用于开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维修、系统与软件安装、计算机外设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方面的对外培训。

(2)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继续加强和完善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达到服务专业教学、服务周边学校、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

①校内机房、各部门办公电脑的维护由专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满足学生技能学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

在2010年成立“信息技术服务公司”,该公司由专业教师负责管理与运作,学生参与,计划对外承接包括计算机与外设维修、打字复印、大型广告彩喷等在内的业务,并向社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给本校相关师生提供实习实训条件,使之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集专业教学、职业资格培训、科技研究、服务社会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到2009年9月,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完全满足专业教学要求,有能够满足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专业教室,有能够满足专业综合实训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的实训室;项目达标率、实验实训开出率100%,价值达标率95%以上,完好率95%以上;课余向学生开放,周开放时间不低于10小时,并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开实验实训。

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本着稳固和开发的原则进行。

在已有的校外合作企业的基础上,稳固关系,2009年新增实训基地3个,使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17个。

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顶岗实习达到300人次以上,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占45%。

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双师12人次。

建立15到20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经过2到3年的建设,建立稳定的实训教师队伍和完整的实训计划。

2009年12月以前,与联想等知名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建成2个可一次接纳100名左右学生的,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为案例化教学提供条件、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社团的形式参与企业的项目设计和实施。

(3)优化已有教学资源。

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专业现已撰写了专业教学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规划,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训大纲,实验与实训指导书,专业技能培养标准及部分课程的课件等教学资料。

但这些教学资料研究深度不够,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对课程教学与考核无法起到指导作用。

2009年将在进行多次教学研讨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教师优化已有的教学资料。

(4)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建设具有中职特色的教材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规划教材建设。

积极组织教师编写具有中职特色的教材及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教材的更新与课程建设相适应。

2009年开发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主板维修及实训》。

3年内使本专业的所有教材全部优化为新出版的中职中专规划教材和自编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讲义(或教材)。

教师主编或参编更多的中职规划优秀教材。

教材建设的主要措施如下:

以区域经济为特点,依托行业,吸收行业的动态和成果,使教材真正做到贴近社会,贴近实际。

以学校作为倡起单位,积极开展校间横向合作,充分利用学校优势,联合其他兄弟院校,以多种形式参与教材建设。

建立完善的教材督导评估机制,以教材建设委员会为主体,联合行业专家、客座教授组成评估组,对学生、任课教师、行业专家广泛征求意见,进行教材建设督导和评估,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

(5)与行业和企业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资源库,争取2009年完成4门左右课程的教学资源入库工作,2010年完成所有主干专业课的教学资源入库工作。

并将教学要求、课程案例资料、课件与视频教学发布到校园网上,并建立师生交流的互动平台,提供资源共享。

6、专业研究

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研究。

(1)2009年我们将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讲授的深度进行探讨;组织教师讨论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并鼓励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撰写论文,鼓励教师积极发表论文和申报校级及省市级教研课题,教师人均发表论文达0.5篇,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