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中期读书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52140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中期读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毛概中期读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毛概中期读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毛概中期读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毛概中期读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中期读书报告.docx

《毛概中期读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中期读书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中期读书报告.docx

毛概中期读书报告

期中读书报告

(一)综述部分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主要论述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的问题

首先新民主主义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而言的。

旧民主主义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

中国的旧民主义革命的初衷是反对外国侵略和封建统治,建立一个有着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国家。

在鸦片战争以后,旧民主主义革命就一直开始酝酿和发展,中间经过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直到辛亥革命达到了最顶峰,但是由于中国历史条件的特殊性,这种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胜利。

究其原因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外部方面,因为中国当时是由西方列强入侵而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们不允许中国按部就班的走资本主义之路,内部方面,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无法领到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时,中国的革命发生了变化,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股政治力量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中国的无产阶级作为一种醒悟了的,具有鲜明的彻底性的阶级开始从民族资产阶级手中接过接力棒,来领导中国的革命。

这一时期的革命便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另外,新民主主义是相对于社会主义而言的。

社会主义是中国必须和应该要发展的,但在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发展社会主义的条件。

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十月革命前夕,俄国是在沙皇统治下的帝国主义国家,是一个主权国家,而且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工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可以说是一个半工业国,国内工人阶级的队伍比较壮大,所以说当时的俄国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反观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依然压在人民头上,工人阶级的力量还很弱,所以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是反帝反封建和土地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还不能跨过前一个革命而首先进行。

所以中国当时的历史特点就是中国的革命要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革命。

而上述的新民主主义的特点决定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任务,就是要把中国由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文化上愚昧落后的旧时代的国家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经济上繁荣,文化上文明先进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主要是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的发展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重工业是国家建设的重点,要优先发展生产资料,但是同时应该注意到,轻工业和农业对人们的生存而言显得更为迫切。

所以农业和轻工业是基础,重工业是重点,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但应该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比重,以支持重工业的发展。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为了使工业布局趋于平衡,要加大内地工业的发展,但我国沿海有比较好的工业基础,建国之初出于国际形势和战争的考量而没有得到比较好的发展,而到了一九五六年,国际形势变得比较缓和,沿海的老工业底子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以支持内地工业的发展。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对一个国家而言不可谓不重要,需要摆到比较重要的位置来发展。

但国防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离不开经济建设,为了建设一个高效强大的国防,要精简国家机构、减少军政支出,加强经济建设,来支持国防的发展。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对于这三者的关系要统筹兼顾,对待工人,要改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提高工人工资;对于农民,要给予农民实质上或者说是物质上的实惠;对于工厂,要适当的下放权力,多给工厂留点机动的余地和利益。

总之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对待地方,不能把地方卡的太死,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能够办更多的事情,要避免像苏联那样,地方一点机动性没有,有的只是上级和中央的指示。

所以关键是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民族问题历来是比较重要的议题,中国汉族在人口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所以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要避免大汉族主义,要提倡各民族之间的平等,进行无产阶级民族政策教育,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党和非党的关系。

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共产党之外的其他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必须承认和保障他们的存在,对他们采取团结又斗争的方式,对于一切能够善意提意见的民主人士都要团结,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服务。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对待反革命,其中少数性质极其恶劣的还要采取“杀”的手段,而对于其中的大多数,有些思想没那么顽固,有的你杀了他对反革命工作不利,反而还落了个诸如杀俘虏等不好的名声,对于这些人,还要给他们留活路,可以进行管制和劳动改造,让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是非关系。

犯错误的人,除了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还是可以改正的。

对待犯了错误的同志,首先要采取恰如其分合乎实际的批评,甚至必要的斗争,其次,要允许他们改正错误,而且要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总之对待犯错误的问题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首先对于国外的东西,不管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只要是比我们先进的,只要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都要拿来学;其次在向国外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国外的东西要采取批判和怀疑的态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其中有益的部分拿出来为我们所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大搞禁区、禁令。

制造迷信;党内存在着官僚主义,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是非功过不分,赏罚不明;小生产习惯势力长期存在。

由于以上的原因,使得人们的思想变得僵化,思想长期得不到解放,出现了很多不好的现象。

由于思想上的僵化,条条框框多了起来,一元化领导滋生,甚至出现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随风倒的现象也多了起来,做事不去实事求是,而是要看风向看来头;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多了起来,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对立了起来。

这些现象对社会主义建设是极为不利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都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么它就不能前进,甚至会亡国亡党。

而要进行解放思想,民主是必不可少的。

过去虽然一直在讲民主集中制,但民主并没有真正的实行起来,没有民主,就没有人敢出来讲话,解放思想也就没办法进行。

所以要允许人民群众提意见,要善于集中群众的意见,要真正的实行“双百方针”。

对于刚结束文化大革命的中国来讲,急需提高的是经济发展,经济民主极为重要,所以要改变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要把权力有计划的下放,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保障民主,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系统作为监督手段,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保障民主的有效性。

在处理遗留问题上要向前看。

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一大批的冤假错案,对待错误要有错必纠,凡事过去搞错了的东西,都要进行纠正,这种纠正正是解放思想的需要。

但是解决过去错误的时候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尽快的解决,要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不能去追求每一个细节,也不可能都解决的完美无缺,对于具体问题,要大处着眼,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解决的粗一点,重要的是在不犯原则性错误的基础上以大局为重,一切向前看。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几年里,包括深圳、珠海这些特区在内的很多地方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好的发展,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台阶,充分证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要坚持既往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改革开放的胆子要放的大一点,要敢于尝试。

之所以有些人不敢试不敢闯,关键还是在于思想上放不开,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至于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对于西方的东西只要是与社会主义本质不相违背的并且反应先进生产力的东西都可以大胆的拿来用。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要抓准机会,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一个或者几个高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国内已经具备比较好的发展条件,国际环境也比较稳定和有利,而且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具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所以中国也会迎来自己的发展比较好的阶段,我们应该把握这样的机会,放手去发展经济,不然就会丧失时机,经济跟不上,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会跟着落后。

另外,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八九十年代,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往往某一科技领域的突破就能带动一批行业的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仍要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我们的国家兴旺发达起来。

在搞好改革开放的同时,不要忘记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改革开放和打击犯罪活动要同时抓。

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中国的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了诸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一系列的丑恶现象,在党内也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

犯罪活动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要给以严厉的打击。

打击犯罪活动,反对腐败,比较有效的是要进行法制建设,以法制来促进两个精神文明的建设。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依靠无产阶级专政来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民主专政来巩固人民的政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长久的事业,它的连续性需要人来维持,所以要加强对人的培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老一辈的领导人也逐渐的在离去,需要培养新一代的领导集体。

对于新的领导班子,要以“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来选拔德才兼备的人。

总之,我们的党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要有后备力量和人才储备,以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得以延续,得以万古长青。

(二)《论十大关系》详述

【简介】:

《论十大关系》是在一九五六年,在中国第个五年计划已经实行了三年时间的的情况下发表的,毛主席在一九五六年初先后听取了中央三十四个部委的汇报,并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分析我们自己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总结出十大关系,用以指导在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

【关键词】:

关系,积极性,平衡,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

一九五六年,社会主义改造已接近尾声,第一个五年计划也进行了一半,新中国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绩,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也犯过一些错误,尤其在对待苏联模式的问题上还需要深入探讨。

在这个时候《十大关系》的发表可以说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论十大关系》中对每一项关系的论述都很精辟,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

中国在建国之初由于对经济建设还没什么经验,所以基本上是照抄苏联年的经济模式。

苏联的经济模式可以说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片面发展重工业而不注重轻工业及农业的发展为特点。

计划经济本身具有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所不具备的优点,只是苏联的经济体制过分的中央集权,而且片面的强调重工业的地位。

这种情形在一定时期内显示出它的优点,也有它的必性。

二战开始后,德国军队开进苏联的领土,苏联重工业的充分发展对苏联军队有效的抵抗纳粹的入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得苏联不仅保卫住自己国土的完整,还使苏联在二战后一跃成为世界大国,并且在以后与美国争霸的过程中也不落于下风。

但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苏联的经济模式也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

一般而言,生活资料是人生存所必需的,也是发展起来最快的,同时它也是生产资料得以发展的基础。

而苏联一味的重视生产资料亦即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最关乎国计民生的生活资料的发展。

生活资料不足,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生产的动力和积极性就会下降,苏联虽然采取了高压政策,但这却是治标不治本,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十分不利的。

另外生活资料不足,人们的消费水平就跟不上来,经济就发展不上去,生产资料的发展也会受到抑制。

苏联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用强迫的手段来保证重工业的发展,这样经济的发展就极不平衡,阻碍了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而这种阻碍在后期的美苏争霸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可以说苏联的经济政策拖垮了苏联,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建国之初去模仿苏联是必要的,因为当时我们还没有经验,照抄照搬都是可以允许的,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农业和工业发展了几年之后,就应该去反思模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建设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思考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子。

而毛主席正是这样很精辟的论述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苏联模式的缺点和与我国实情所不契合的地方,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发展的重点,但是农业和轻工业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应该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比例,以保证人民的生活需要和重工业的发展基础。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鸦片战争以来,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特殊的自然、经济和交通地理位置,具有天然的水上通道和优良的港口,成为西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首选位置,这里也就成为了列强们倾销商品、输出资本的市场,因而也极大地刺激了这些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使得沿海地区积累起比较好的工业基础。

在建国初期,由于国际形势还不是那么明晰,考虑到战争突发等因素的存在,沿海经济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已有的工业基础和设施也未得到利用。

在建国几年之后,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分析新的侵华战争和世界大战短期内还打不起来,可能有十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充分利用沿海工业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来支持我国工业的发展。

所以毛主席指出要平衡工业的发展,多在内地建立新的工业,但同时也要加强沿海工业的发展,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的老底子,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关于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在现在来看仍然是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大问题,只是内容有所变化。

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速度很快,现代化程度也很高,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部和西部发展却比较迟缓,有很多地方仍然比较落后,甚至是还停止在农耕时代,虽然有“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但与沿海地区相比还是差距很大。

这种区域的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区发展不平衡会导致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而且它也是导致动荡的一个因素。

相信如果毛主席他老人家如果看到现在的状况的话肯定还会再一次的论述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只是这个论述会更加突出的强调内地的发展问题了。

经济建设和国防关系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一个国家一切工作得以正常而安全的运行的重要保障,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国防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

强有力的国防是靠军队和武器装备来支撑的,但是不是因为要建一个强大的国防就去无休止的增加军费,增加军队和武器数量而让国防凌驾于经济建设之上呢?

我们知道美苏争霸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军备竞赛,美苏双方疯狂的研发和生产新的武器,填充自己的武器库,以增加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和威慑力,企图以此来获得或保护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但无休止的军备竞赛也拖垮了双方的经济,苏联严重了一点,得了个解体的下场,美国也不好受,如果苏联能再坚持一段时间,美国或许也会崩溃掉也说不定。

因此,在强调国防的同时更要重视经济的发展。

国防是要强大,但强大的国防要有理性的思考。

首先,强大的国防和庞大的军队和军政机构并不划等号,随着世界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军队的数量已经不是决定军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军队过于庞大会拖累经济的发展,中国应该走精兵之路。

军政机构也不能过于庞杂,机构越复杂办事效率就会越低,复杂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影响军队的发展。

其次强大的国防应该建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一切的国防建设都是空谈。

所以要精简国家机构、减少军政费用,加强经济建设,以经济发展支持国防建设。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的关系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关系的精髓在于统筹兼顾。

对于工人要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还要解放工人的思想,提高工人的积极性。

对于农民,要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减少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在采购粮食方面,不能像苏联那样采取义务交售制的方式,要采用公平的方式,以等价或者近乎等价的方式来收购农民的粮食,否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这是不利用社会主义建设的。

而在向农民提供工业制品方面要采取薄利多销、稳定物价或者适当降价的政策。

对于工厂,关键是要适当扩大工厂的权利,不能把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到中央。

如果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企业就会缺乏机动性,因为中央不可能了解到一个具体到地方的企业所面临的所有的实际情形,比如说当地的供需状况,又比如说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等等,有时候甚至是知之甚少,所以有必要下放一些权力给企业,让企业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核心是分权问题,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

在政令方面,中央与地方应该是一种反馈的关系,当中央给地方下达一项命令之后,地方应该有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命令的可行性,必要时要能对中央的命令提出反对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便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得地方得到比较好的发展,而反之,地方就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导致不切合实际的政令的实施,这对地方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国家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失。

所以凡是同地方有关的事情均要同地方商量,不要冒下命令。

在立法方面,在保证立法权属中央和不违背中央方针的前提下,要允许地方搞章程、条例。

每一项具体的法律都有它自己的适用范围,但不同的地方却有不同的实际情形,在这个地方可以用的法律规章到另外一个地方可能就不再适用,因此有必要允许各个地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形来制定适合本地的法律规章。

总之,要适当的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可以和应当统一的必须统一,不可以和不应当统一的不能强求统一,要保持地方一定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民族问题自有民族和政权产生以来就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它往往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众多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历史上有着足够多的因为民族关系处理的不好而导致战乱甚至是朝代更迭的教训。

在中国,汉族人口最多,相比于其他民族可以说是在各方面都具有压倒性优势,这使得汉族人容易产生大汉族主义,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已经有了很好的交流,但是也产生过不少的或大或小的摩擦,汉族人大汉族主义的心理也使得少数民族对汉族一直心存芥蒂,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轻则会产生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冲突,严重的话会导致民族分裂主义的滋生,甚至会带来国家的灭亡,历史教训证明民族问题处理的不恰当会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之初针对民族问题吸取了苏联的教训,苏联虽然宣称所有的民族都是平等的,承认各民族的自决权,但是在斯大林统治时期,却以阶级斗争的方式去处理民族矛盾,把本来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民族问题视为敌我矛盾、阶级矛盾,并对少数民族实行俄罗斯化,使得民族矛盾激化,滋生了国家的不稳定因素,为后来的苏联解体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而在中国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的就是要维护好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杜绝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消除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使得少数民族能够在统一的基础上自行处理内部事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积极的因素。

党和非党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问题就是一党和多党的问题,究竟是一党好还是多党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显然的,也是肯定的。

如果一个国家只是一个党说了算,也许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这个党能保持比较好的先进性,能展现出很好的生机与活力,但是之后更长的时间呢,它总是会犯糊涂的,总是会变得顽固不化,到那时国家就非常危险了,因为这个国家的命运已经完全由这个党来决定了。

但是多党存在就不同了,大家可以相互监督,相互提意见,使得各自能够不断的提高与改进,不说是永葆青春,但至少比一党要能保住更长时间的青春。

多党不是说一定要实行像西方国家那样的多党轮流执政的体制,西方的那种多党制有它好的地方,比如它存在着竞争,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执政党滥用权力。

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比如竞选费用大,党派之间相互攻击,出现恶性竞争等问题,而且不同的党派在某些问题上往往持不同的观点,会造成政策上的反复,执政效率低。

而我们实行的多党制则不同,我们的各党派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但这种竞争是良性的。

所以我们要保留多党派的存在,多听取其他党派的意见,意见对了自己要改正,意见错了也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我们是对的,通过这种做法来充分调动其他党派的积极性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在一九五一年和一九五二年中国进行过一次镇压反革命的运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反革命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反革命依然是存在的,如果不继续清查,残余部分就会滋长蔓延,最终危害到社会主义的发展。

但对待反革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毛主席在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首先,反革命是可以转变的,五二年的那次反革命运动把那些性质最恶劣、危害最严重的反革命分子给打压了下去,剩余的虽然还有,但是数量已经比较少了,而且在思想上也没有那么根深蒂固了,对于这样的反革命应该予以争取,使他们转变为革命的力量,这样一消一涨,革命的力量就壮大了。

其次对待反革命的方式也要有所注重,五六年时的形势与建国的时候已经大大不同,反革命问题已经不是那么的严重,对待反革命问题要严肃,但是要采取宽大的政策,如果动不动就杀,不仅不能争取反革命成为革命的力量,而且会使反革命更反,这对于反革命问题的工作是不利的,况且难保不会杀错认,万一杀错会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甚至会带来社会动荡的问题。

所以在对待反革命的问题上,对于那些少数的老百姓的直接冤头让老百姓恨透了的还是要杀的,而对于反革命中的大多数要进行管制和劳动改造。

这样以来就可以把反革命分子尽量引导到革命的道路上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是非关系

毛主席关于是非关系的精髓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总是会犯错误的,当错误发生之后,对待犯错误的人和错误本身应采取科学的态度。

毛主席提出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在这里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就是《啊Q正传》里假洋鬼子不许啊Q革命,我们知道斯大林统治时期,苏联不允许中间势力的存在,在党内不许人家改正错误,不准革命,在我们党内也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不许犯错误不许革命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有时甚至把一些犯错误的人杀掉了,这更是大错特错。

犯错误的人除了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还是可以改正的。

对待犯了错误的人首先要看他们能不能改,其次还主动帮助他们改,有时候人犯错误是一种思维的固化,他们自己看不到究竟哪里错了或者为什么错了,他们不是不能改,只是需要别人予以提醒和帮助,使他们意识到错在何处缘何而错,这样他们就很容易去改了。

另外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要采取恰如其分合乎实际的批评,甚至必要的斗争,这也是在帮助他们改,如果对任何错误都不加批评,那大家就会以为错误是随便就可以犯的,这不利于对错误的纠正。

中国和国外的关系

在中国和国外的关系的论述中主要讲了向别国学习的问题,至于向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这显然是已经在进行的了,而对于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在当时恐怕是没有多少人敢提的。

当时在向别国学习中国存在两个问题。

在向苏联学习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加分析,以“风”为准的现象,要知道在苏联适用的情况照搬到中国就不一定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