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和李正谊 谁笑到了最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2133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5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彪和李正谊 谁笑到了最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林彪和李正谊 谁笑到了最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林彪和李正谊 谁笑到了最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林彪和李正谊 谁笑到了最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林彪和李正谊 谁笑到了最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彪和李正谊 谁笑到了最后.docx

《林彪和李正谊 谁笑到了最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彪和李正谊 谁笑到了最后.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彪和李正谊 谁笑到了最后.docx

林彪和李正谊谁笑到了最后

林彪和李正谊谁笑到了最后?

思与远方i秦鉴

秦鉴

微信号qinjianpark

功能介绍专注思想时政经济

2019-03-30

在许多武侠小说里,作者会用“同门”境遇作为对比去讲故事。

因为师出同门,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环境相似,在此前提下作出不同选择,更能体现出人的境遇之玄妙,人性之善恶一念间。

比如笑傲江湖里的林平之和令狐冲。

两个人都师从华山派岳不群。

林平之家破人亡,身负血海深仇;令狐冲被师门厌弃,身受不治之症。

同样坎坷的命运,却因为性格不同,选择相异,最终一个走上极端,一个笑傲江湖。

 

今天故事的主角,也是两位“师出同门”的“大人物”,命运几经波折,在许多岔路口,两个人都因为性格的差异,而做出了不同选择,最终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这两个人就是同为黄埔四期生的林彪和李正谊。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军事学校,“黄埔四期”被称为黄埔军校历史上质量最高的一届,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时期,国共两党的众多高级将领都出自这一届。

专家们总结其原因:

时势造英雄。

这届学生1926年3月正式开学,10月毕业,正赶上北伐。

前线国民革命军急需大量补充初级军事指挥员。

对于当时的中国革命来说,革命多年,也就这一年的北伐获得了极大的胜利,势如破竹,锐不可挡,这一届学员刚毕业就得到了在北伐战争中锻炼成长的机会。

林彪是“黄埔四期”学生,他的同学中有一位叫李正谊的,是陕西乾县姜村镇人。

李正谊是一位抗日英雄,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了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等多个大型战役,在关麟征、杜聿明等抗日名将之后继任国民党王牌军“千里驹师”师长。

把林彪和李正谊这两位黄埔同学的人生经历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大家可以看到近百年来国共两党两军力量变化、此消彼长的一个侧面缩影,给年轻人以人生经验与启迪。

林彪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一个地主家庭,李正谊1904年生于陕西乾县一个私塾先生家庭。

湖北人的性格特点常被总结为,精明能干,圆滑巧诈,所谓“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陕西人的性格特点常被概括为,古朴拙倔,耿直忠义。

虽说这种说法常常有失偏颇,但看看这两人以后的人生,确实这样。

1925年下半年,18岁的林彪、21岁的李正谊投考黄埔军校。

这两人都上过私塾和中学,中学毕业后,两人的父母都曾希望他们能留在家乡做一个教书先生,安安稳稳地过小日子,但两个年轻人执意要投笔从戎,报考军校。

儿大不由娘,两人最终都说服父母,离开家乡。

经过初试、复试等环节,两人于1926年3月正式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被编在同一个学员营,步兵科2团2营。

步兵科还有个1团,2团是预备团,就像现在的重点班和普通班一样,由此可见,林、李二人的入学成绩都不是很好。

这一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还是好兄弟,齐心协力反帝反封建,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

林、李二人在学校里,林彪参加了共产党,李正谊参加了国民党。

1926年10月,黄埔四期学员毕业,林、李二人被分配到北伐前线国民革命军的基层部队里。

两人都是见习排长,在北伐战场上,在枪林弹雨里,昔日的同学又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枪口对准的都是北洋军阀。

1927年,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北洋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即将结束之时,国共两党却公开决裂。

4.12、7.15反革命政变,大批的革命群众和共产党人被国民党屠杀。

随后,1927年8月,南昌起义爆发,共产党人也组建起自己的军队,拿起枪和国民党真刀真枪地打起来。

两兄弟党成了仇敌,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南昌起义油画—建军90周年展出作品

为什么会闹成这样子?

专家们的一种解释是:

国共两党领导层对革命的对象这一问题有了分歧—国民党认为革命只革“坏人”的命,共产党认为不但要革“坏人”的命还要革“富人”的命。

北洋军阀是“坏人”,当然要革他们的命,那么城里的资本家还有农村的地主,这些“富人”的命要不要革?

两党有了分歧,一言不合就掀翻桌子打起来了。

当然,复杂的问题没办法说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还有其它的解释,交给专家们研究去吧!

咱只就事说事,不妄加评论。

在这样一个时局极速变化的年代,林彪和李正谊这样的基层官兵,继续留在部队里还是另谋出路,跟着共产党的部队走还是跟着国民党的部队走,这种选择实际上是在选择自己的命运。

只是,有些人没有办法自主选择,有些人自主选择却做了错误的选择,有些人总交好运不管怎么选都没错。

林彪跟随自己所在部队参加二次北伐和南昌起义后,部队被打散了,林彪选择了找到部队继续跟着共产党走这条路。

李正谊跟随自己的部队北伐后,1932年离开原来的部队,投奔到同乡关麟征的部队里任连长。

关麟征是陕西户县人,黄埔一期生,其时已是国民党部队里的旅长。

1927年至1937年十年内战中,林彪在共产党的部队里一路升迁至军团长,李正谊在国民党的部队里几乎是原地踏步、只混了个营长。

部队里升迁凭战功,看来,这十年里,林彪吃的苦、打的仗、立的功要比李正谊多了许多。

查一下资料,真是这样。

所以说,古今一理,不论跟着谁,年轻人要想建功立业,就得先吃苦、多吃苦。

抗战时期,林彪为八路军115师师长,指挥了两次伏击战,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和同年10月的广阳伏击战,两次战斗均歼日军近千人,此后,再别无战绩。

八路军115师时期的林彪(左二)

其中的原因有些滑稽尴尬,1938年3月2日,林彪身穿从战场上缴获的日军军官大衣,骑马行军,被友军阎锡山部队的哨兵误以为是日军而开枪击伤,后前往苏联治疗,直到1942年春才回国。

这给他留下了后来终身难治的各种后遗症,也弄得林师长在抗战时没有再继续带兵上战场。

李正谊的抗战历史,是从1933年的古北口抗战开始的。

他在这次战斗中负伤,住院治疗两月,伤愈后又返战场。

往后,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打响,李正谊随部参加了台儿庄战役,胳膊负伤,战后升任团长。

再往后,参加了武汉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

1940年,随部队开往云南,守卫在中越边境上,阻止在越的日军入侵。

从1945年初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师长,这个二十五师即国民党王牌军“千里驹师”。

也许是因为造化弄人,盘点一下这两人在抗战中的历史:

林彪有点“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意思,倒是李正谊在抗战中“血洒疆场,可歌可泣”。

至抗战末年两人都是国军师长,理论上同级。

1945年9月下旬,日本投降后,林彪奉命急赴东北,为中共在东北战场上主帅。

李正谊也在这一时期奉命带领部队开往东北。

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上此时的主帅为杜聿明,李正谊仍为“千里驹师”师长。

一年后的新开岭战役中,千里驹师凭借着自己装备精良,速度无人能敌,狮子大开口,一口气托住了林彪近十个团的兵力,想凭借着他们的拖延,等待杜聿明的支援部队到来之后,将这十个团的兵力一举歼灭。

但是在与林彪的部队血战了四天四夜之后,这匹千里驹被永远的埋葬了,李正谊也被俘虏了。

新开岭战役中被俘的敌军官兵,左一为“千里驹”师师长李正谊

李正谊被俘第二天便被送到哈尔滨。

到了哈尔滨,李立三、李力果、高岗等人用车接李正谊到李力果家,用陕西口味的饭菜招待他,动员他参加共产党的工作,被李正谊拒绝。

他们又劝李正谊去见林彪,说林彪也是黄埔四期学员,李正谊还是不肯。

他说:

“在战场上想死没有死成,现在就请给我一枪好了!

后来李正谊同国民党被俘的高级将领李仙洲、廖耀湘、周福成等人关在一起,接受共产党改造战俘的教育。

1953年八九月间,在抚顺,人民法庭对李正谊等九名战犯宣判,李正谊被判刑2年,送往北安县农场劳动改造。

李正谊参加劳改,种菜、做饭,表现尚好。

只一年半就提前获释,释放后分配到北安县农场就业当农工。

1962年,李正谊患肝病住医院,他向黑龙江省公安厅提出回乡务农的请求,不久这一请求获准,李正谊回到阔别38年的故乡,成了农民。

文化大革命中,李正谊曾脖子上挂着“大战犯”的牌子被游街批斗。

1981年8月当选为乾县政协常委。

1990年病逝,享年86岁。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林彪指挥了举世瞩目的辽沈、平津战役,率部直指中国大西南,先后攻取湖北、湖南、江西、广西、海南等西南各省,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常胜将军”。

解放后林彪推说身体不好,长期处于休养状态。

在50年代以后他若真是这样躺下去,倒真是会在历史上全功而退,留下美名。

可叹的是,这样一个在党中央常委中的头等病号却又在一个个历史关节点上跳上政治舞台。

到了后来,在投机失败后,从北戴河出逃,结果葬身于异国荒丘,终年64岁。

林彪和李正谊总是在人生的关键狭口相逢,也总是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

虽然同为黄埔最负盛名的一期学员,但在学校里学到的,终究只是军事知识,而那些指向最终结局的选择,才是“性格决定命运”的最佳诠释,令人不禁唏嘘。

注:

本文系读者投稿。

请作者联系小编,将有丰厚稿酬奉上

作者:

沧海一声笑

编辑:

虫子 审核:

酌月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