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老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2046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老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老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老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老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老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老踏.docx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老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老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老踏.docx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老踏

附件2:

项目批准号:

11YJC81003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终结报告书

项目类别(在其中一项的序号上画圈):

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

5.其它项目

 

学科门类:

政治学

项目名称:

民族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项目责任人:

_____

项目依托学校:

(盖章)

填报日期:

2014年6月6日

 

成果鉴定方式(在其中一项的序号上画圈):

1.通讯鉴定

2.会议鉴定(重大攻关项目必选此项)

○3.申请免予鉴定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制

二○○七年八月

表1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民族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项目经费

批准经费:

7万元;已拨经费:

6.3万元;支出:

6.3万元

批准时间

2011年9月

计划完成时间

2014年9月

实际完成时间

2014年5月

最终成果

名称

民族政治发展导论

字数

325千字

作者(含主要成员)

成果形态

1.正式出版物2.书稿(打印件)3.其它

出版单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成果应用范围

民族政治理论研究、教学与实践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10项)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

形式

署名人

刊物年期、出版社和

出版日期、使用单位

1

论族际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论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2

论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涵

论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3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评述——学科演进、视角枚举与问题检视

论文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4

论民族政治发展基本概念的界定

论文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02

5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兼谈“共存共生”论对两者关系协调的启示

论文

广西民族研究2012/04

6

论族际政治整合:

研究取向与实践模式

论文

天府新论2012/06

7

论民族个体身份的双重性

论文

理论与现代化2013/01

8

自在到自觉:

略论民族文化现代化的几个关系

论文

新疆社科论坛2013/03

9

外观与内核:

论现代民族国家的双重建构

论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10

论后发形态民族政治发展模式

论文

理论月刊2013/04

本表填写的项目成果在SSCI、A&HCI、CSSCI入选刊物发表论文数:

6篇;被采纳的研究咨询报告数:

0篇;授权社科司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公开发表论文数:

0篇。

注:

本表填写的项目成果须在显著位置标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字样(未标注者不统计);研究咨询报告附盖有采纳单位公章的采纳证明(注明采纳内容及价值)在本报告书之后装订。

合作成果的署名人限署名最靠前的2人。

表2项目完成的总体情况

1.项目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2.主要研究成果(不含最终成果)的基本内容、创新性及其转化应用、社会影响;3.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

(1500字以内。

一、项目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

本课题的研究基本遵循了预定研究计划,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来开展项目研究活动。

从2011年9月到2012年2月为本项目研究的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就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框架以及预期研究成果的内容与结构等问题进行沟通、研讨和论证。

对课题成员分工与合作情况进行细化和优化;向国内学界该研究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咨询请教,进一步完善和锤炼本课题的研究;购买图书资料,检索电子文献,收集相关数据、史料与个案;了解掌握国内民族地区与国外典型国家民族政治发展现状。

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为本项目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

课题组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围绕预定研究内容全面开展研究工作。

对于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选取其中较为成熟的内容在国内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形成课题最终研究成果《民族政治发展导论》(专著)的初稿,联系书稿的出版事宜。

此外,课题负责人于2012年12月初参加了由中国少数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边疆发展中国论坛2012年会”,提交会议论文并做主题发言。

从2013年4月至2013年11月为本项目研究的收尾总结阶段。

主要是将前期研究的成果进行汇总、整理和提炼,选择其中可以独立成文且较具学术价值的部分在国内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出版最终研究成果《民族政治发展导论》(专著)。

还需说明的是,本项目预计于2013年6月之前完成,但由于尚有几篇论文的投稿发表周期较长,因此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拖到了2013年年底;原定最终研究成果的名称为“民族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后经多方权衡,将名称改为“民族政治发展导论”。

二、主要研究成果(不含最终成果)的基本内容、创新性及其转化应用、社会影响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为16篇学术论文,其中有7篇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3篇发表于北大核心来源期刊,2篇发表于CSSCI扩展板来源期刊。

这些论文主要围绕民族政治发展基本概念的界定、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涵、民族政治体系(包括民族国家政治体系与民族地方政治体系)的构建及其发展、民族政治主体(包括民族群体与民族个体)的身份角色界定及其发展、民族政治发展的三种形态(原生形态、衍生形态、后发形态)及其主要特征,以及民族政治发展所涉及到的重要政治关系(民族认同、宗教认同与国家认同,族际政治关系及其整合)调适等内容来展开,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了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的全貌,初步建构了民族政治发展理论体系,为推进国内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的深入开展、规范前行奠定学理基础,廓清研究框架,也为国内民族政治问题的研究、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学术文献。

据中国知网不完全统计(数据截止于2014年6月6日),这些论文被下载的次数超过900次,被引频次为4次;另外论文“论民族个体身份的双重性”(载于《理论与现代化》2013年第1期)被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

注:

本表可加页。

三、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达到了预定研究目标,围绕项目选题及研究内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具有较高学理建树的学术专著,研究成果得到学界同仁的认可与较高评价。

本课题的研究在推进国内民族政治发展问题研究方面、促进国内民族政治领域教学与研究深入开展等方面也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在注重学理分析的同时也存在着对于现实关照力度不够的问题,较为缺乏对于中国民族政治发展问题由来及其过程的描述与分析;在介绍民族政治体系发展以及协调民族与国家政治关系问题中,具体涉及解决我国民族政治发展问题的篇幅也较少。

此外,在阐述民族政治体系和民族政治主体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全球化、文化霸权主义、新媒体、国际组织等等变量的考虑较少,而这些变量又的确在事实上影响着民族政治发展的前景与走向。

 

表3最终成果摘要报告

1.最终研究成果的框架和基本内容;2.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3.研究方法;4.学术价值、应用价值或社会影响等。

(著作类成果限3000字,论文类成果限1500字)

一、最终研究成果的框架和基本内容

最终研究成果《民族政治发展导论》(专著)由导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意义、研究的现状、核心概念“民族”的界定、写作的思路与方法,以及本书的章节结构与主要观点;结语则主要是对本书的核心观点进行归纳、提炼和升华。

最终研究成果的正文部分,主要围绕如下内容展开:

第一,民族政治发展的理论溯源。

民族政治发展的理论体系不可能凭空产生,它是主观人为建构的结果;同时,建构民族政治发展理论体系的过程也不是闭门造车,说到底,这一理论体系是建构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认为,这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相关理论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治发展理论,西方民族主义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和族际政治理论,等等。

其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经典作家有关民族政治发展的论述,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为民族政治发展的理论建构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理论支撑;围绕政治发展问题而形成的政治发展理论,以及基于政治发展理论学科化发展而形成的发展政治学,构成了民族政治发展理论建构的学科背景;西方民族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民族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当广阔的西方视角;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当代多民族国家民族政治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视野;而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族际政治理论,则成为民族政治发展的族际关系解读。

显然,对于这些理论主张的梳理和总结,有利于我们提炼和建构起民族政治发展的理论体系。

第二,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涵。

我们认为,廓清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推进该项研究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廓清了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涵,才有可能消除那些不必要的误读和争论,有关民族政治发展的各项研究内容才得以规范有序地进行。

本书主要从民族政治发展的概念、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模式等三个方面来概括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涵。

其中,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分别是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与民族主体的发展。

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原生形态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主要指原生形态的欧洲民族国家,如英国、法国等;衍生形态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主要指衍生形态的移民民族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后发形态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主要指摆脱国内封建统治和国外殖民统治的亚洲、非洲后发民族国家,如中国、尼日利亚等。

第三,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民族政治发展在本质上就是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这是民族政治发展的根本反映。

”(高永久,2008)由此,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构成了民族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

我们认为,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主要包括民族国家政治体系的发展、民族地方政治体系的完善和非国家形态的民族政治体系的兴起。

就民族国家政治体系的发展而言,主要包括单一主体的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多主体的民族国家的发展。

此外,民族国家的自主性建设也是当今世界民族国家发展所面对的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

表3最终成果摘要报告(续前)

就民族地方政治体系的完善而言,主要包括民族地方立法体系的建构、民族地方政府能力的提升、民族地方行政组织的改革等方面;就非国家形态民族政治体系的兴起而言,主要包括民族政治社团的创建、民族村社政治体系的运行和政治性民族虚拟空间的出现等内容。

其发展与完善的方向主要为民族政治社团政治参与的有序和有效、民族村社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行,以及政治性民族虚拟空间秩序与活力的并重等方面。

第四,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与瞻望。

民族主体(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与瞻望构成了民族政治发展的另一重要组成内容。

民族主体的发展主要包括民族个体的发展和民族群体的发展两个层面。

对于民族个体的发展而言,由于民族个体成员的身份包含国家公民身份和民族文化身份双重属性,前者是政治性的,后者是文化性的,因此不同身份属性下的民族个体成员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指向:

国家公民身份主要是国家现代性的建构过程,而民族文化身份则多是表现为民族个体成员对自己的族群身份的认同。

同时,如何实现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的统合,也是促进民族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而民族群体的发展则主要包括族群的政治发展和族际的政治互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有关联,又有分殊,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促进民族群体发展的应有之义。

第五,民族与国家政治关系的协调与发展。

要想实现民族政治发展,除了促进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和现实民族主体的发展之外,还需要协调民族与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

这些关系主要包括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关系。

怎样实现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协调发展、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协调共存、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协调统一,是本章重点讨论的问题。

我们主张通过“多元一体”的思路来协调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通过尊重与包容的方式来协调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而在推进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作为国内学界将民族政治发展问题作为研究主旨的基础性理论研究课题,本研究在研究内容、分析框架和逻辑思路等方面均体现出了一定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一方面,本研究提出了很多颇具价值的新见解和新观点。

如在对民族政治发展概念的界定上,我们从起点、过程和目标三个维度,认为“民族政治发展是民族政治由低级向高级的正向变迁过程,主要表现在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以及民族政治生活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在这一进程中,也伴随着民族共同体自身的发展。

其最终目的是为民族共同体提供一种持久而深切的政治关怀。

”比较于先前学者对民族政治发展的概念,这种新的界定更加全面而深刻,更能够突出民族政治发展的内涵。

此外,本研究所提出的有关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有新观点,比如认为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载体发展和主体发展两个向度,前者主要是民族国家政治体系、民族地方政治体系以及非国家形态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后者则主要是民族个体和民族群体的政治发展,包括“公民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协调和统一”、“不同角色民族个体政治作用的发挥及协同”以及“族群政治发展与族际政治整合的良性互动”等内容。

这种分析可以看作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丰富和发展。

另一方面,本研究将主要研究内容放置在“民族国家”的框架之下来进行,开拓了民族政治发展问题研究的“中观视野”。

就国内学界目前有关民族政治发展问题的研究而言,在更多情况下,这些研究把研究的视野囿于某一民族国家(通常是中国)国内的某个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

这种微观视野下的研究可能更具问题意识,也可能更为详尽和具体,凸显出某个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的个性特征,其学术价值也主要得益于此。

然而对于本研究这样一种建构民族政治发展理论体系的努力而言,这种微观视野的弊端也很明显——它很难体现不同民族政治体系、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共性,理论体系的解释力和普适性都会受到影响;而那些超越民族国家,立足于全球化和超国家实体(如欧盟)的宏观视野下的研究,往往因其视野的开阔性或学理性而显得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这种研究往往更具哲学意蕴,却很难获得典型意义,难以关照现实政治问题。

由此,这一宏观视野下的研究及其特征难以满足本书撰写的初衷。

由此,以民族国家作为本研究的分析框架似乎最为可取,而这也使得本研究在事实上开拓了民族政治发展问题研究的“中观视野”。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总体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事实与价值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以民族政治学作为本书研究的专业背景,结合发展政治学的学科知识和理论,同时借鉴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本研究所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来搜集、鉴别、整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于文献的研究、分析和梳理,形成对于研究事实的科学认识;运用比较分析法来对当今世界主要民族国家的民族政治发展实践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这种方法来达到认识客观本质、发现一般规律的研究目的;使用规范分析法,分析本研究所涉及到的问题与事实,对研究对象的运行状态做出主观价值判断,力求回答研究对象的本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于发生在历史和现实中的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政治体系发展和民族共同体发展的个案进行分析的方式,来佐证和延伸本书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一般性结论。

四、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本研究拓展和丰富了民族政治问题研究的视域,最终研究成果《民族政治发展导论》是国内学界首部系统研究民族政治发展问题的理论著作。

周星、周平、高永久、贺金瑞等学者先后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民族政治发展作出过论述,这些富有建设性的讨论推动了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的深入,但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较为分散,尚未形成研究的系统理论框架,从宏观角度、学理深度系统呈现民族政治发展全貌的研究成果更是处于缺席状态。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弥补此缺憾,以民族政治学作为研究的学科视角,基于当今世界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建构与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民族政治发展”这一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的学理分析,初步形成了关于民族政治发展问题研究的一般理论体系。

而且本项研究对于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对民族政治学的学科建设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研究启示。

 

表4项目经费支出情况

支出类别

合计

(万元)

主要支出内容说明

合计

6.3

1.图书资料费

1.1

购买、复印、打印项目研究所需图书文献资料等

2.数据采集费

0

3.调研差旅费

1.4

项目负责人与主要课题组成员赴上海、包头、北京、海拉尔等地进行调研时发生的费用

4.设备购置

和使用费

0

5.会议费

0

6.咨询费

0

7.劳务费

0

8.印刷费

3.6

阶段性成果(论文)发表时发生的编审费、版面费,最终成果的打印费等

9.管理费

0.1

托管单位(工大)管理费用(二期拨款)

10.其他

0.1

阶段性成果(论文)投稿发生的邮寄费、办公用品费等

项目经费支出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

 

该项目的第一期拨款4.2万元拨付在呼伦贝尔学院,因项目负责人调动工作原因,项目中检通过之后的第二期拨款2.1万元拨付在内蒙古工业大学。

特此说明。

单位财务部门意见:

 

财务部门负责人(签章)财务部门公章

年月日

表5声明和授权

申请免予鉴定或申请项目优秀成果

是否申请免予鉴定?

是否申请项目优秀成果?

请说明理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第七条“免予鉴定范围”中的第二点内容规定:

“一般项目完成《申请评审书》约定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标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字样,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可申请免予鉴定:

(1)专著类成果已正式出版;

(2)在SSCI、A&HCI等国际索引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鉴于本项目研究成果为公开发表论文及专著,其中,作为本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的论文中,有7篇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而本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民族政治发展导论》也已经公开出版,符合免于鉴定条件。

据此,本人特申请“免于鉴定”结项。

 

申请人(项目责任人或首席专家)(签章):

年月日

声明

本人提交的所有研究成果不存在署名及知识产权方面的争议。

特此声明。

项目责任人或首席专家(签章):

年月日

授权书

兹授权教育部社科司对通过专家鉴定的本项目研究成果享有下述权利:

1、授权教育部社科司将通过鉴定的重大项目最终成果在指定的出版社出版,并在出版前按鉴定专家意见和出版社要求,对最终成果进行修改,但声明保留作者的署名权及获得相应稿酬的权利。

2、授权教育部社科司将本《终结报告书》中的《成果摘要报告》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刊载,或结集出版。

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教育部社科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删改,也可以请作者本人配合修改。

3、授权教育部社科司将本项目全部或部分成果的电子版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公开发表。

(1.同意;2.不同意。

在相应序号画“○”,不注明视为同意)

授权人(项目责任人或首席专家)(签章):

年月日

注:

申请免予鉴定或申请项目优秀成果须同时提供符合条件的有关证明材料,附在本《终结报告书》后装订。

表6审核意见

依托学校初审意见

(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第五至第七条、第十七至第十九条的规定,审核项目研究是否按原计划完成任务;研究成果是否符合要求;鉴定和结项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免予鉴定或优秀成果的条件;经费开支是否合理合法等。

 

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和第七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之规定,……同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民族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1YJC810037)已经按照原计划内容完成各项研究任务,研究成果符合要求,结项材料齐全,符合免予鉴定的条件,经费开支合理合法。

据此,同意该项目免于鉴定结项。

 

学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公章)年月日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意见

(是否通过成果鉴定或同意免予鉴定;是否同意结项;是否推荐为优秀项目成果等。

 

社科研究管理部门(公章)年月日

教育部社科司意见

 

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