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刑法部分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654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刑法部分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案例分析刑法部分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案例分析刑法部分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案例分析刑法部分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案例分析刑法部分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刑法部分真题精选.docx

《案例分析刑法部分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刑法部分真题精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分析刑法部分真题精选.docx

案例分析刑法部分真题精选

2019年案例分析(刑法部分)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关于法条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不考虑数额)?

()

A.即使认为盗窃与诈骗是对立关系,一行为针对同一具体对象(同一具体结果)也完全可能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

B.即使认为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是对立关系,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也存在法条竞合关系

C.如认为法条竞合仅限于侵害一犯罪客体的情形,冒充警察骗取数额巨大的财物时,就会形成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法条竞合

D.即便认为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是对立关系,若行为人使用公款赌博,在不能查明其是否具有归还公款的意思时,也能认定构成挪用公款罪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法条竞合,是指一个行为同时符合了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

刑法分则条文之间的关系,其中对立关系(异质关系、排他关系),表现为属于A概念的事项不可能也属于B概念;反之亦然。

因此,一个行为只能触犯其中一个法条,而不可能同时触犯两个法条。

D项:

根据刑法条文规定,贪污罪要求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选项中行为人使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不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

当认为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是对立关系时,即可在未查明是否具有归还公款意思时,认定构成挪用公款罪。

所以,D项正确。

A项:

针对一个法益侵害结果而言,一行为针对同一具体对象(同一具体结果)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的,一行为犯数罪,属于想象竞合。

所以,A项错误。

B项:

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之间是一种特殊关系,即包容关系(包摄关系),表现为属于A概念的所有事项都属于B概念。

对二者构成要件的解释使得两个法条规定的行为之间存在包容或交叉关系,符合法条竞合的形式标准。

所以,B项错误。

C项:

招摇撞骗罪侵害的犯罪客体是公共管理秩序,而诈骗罪侵害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财产权,属于不同类别的犯罪客体,二者之间不能形成法条竞合。

所以,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单项选择题]

2、具备煤尘爆炸的其他两个条件,煤尘在空气中呈现浮游状态,且其浓度为(),可以发生煤尘爆炸。

A.40g/m3-200g/m3

B.45g/m3-200g/m3

C.200g/m3-2000g/m3

D.45g/m3-2000g/m3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30~50g/m³,上限浓度为1000~2000g/m³。

其中爆炸力最强的浓度范围为300~500g/m³。

[多项选择题]

3、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既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又生产、销售假药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B.乙为提高猪肉的瘦肉率,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

由于生猪本身不是食品,故乙不构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

C.丙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饼干,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但销售金额仅有500元。

对丙应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论处

D.丁明知香肠不符合安全标准,足以造成严重食源性疾患,但误以为没有毒害而销售,事实上香肠中掺有有毒的非食品原料。

对丁应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论处

参考答案:

A,C,D

参考解析:

A项:

甲生产、销售假药,成立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成立生产销售劣药罪,应数罪并罚。

所以,A项正确。

C项:

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是指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行为。

丙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饼干,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即构成此罪,与销售金额无关。

所以,C项正确。

D项:

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特别关系,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为特别法条,但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主观状态是故意,本题中丁误以为没有毒害,不具有故意的主观状态,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应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论处。

所以,D项正确。

B项:

根据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第2款规定:

“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使用禁用农药、兽药等禁用物质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适用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即饲料中添加“瘦肉精”,按照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

所以,B项错误。

[多项选择题]

4、关于毒品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无牟利目的,为江某代购仅用于吸食的毒品,达到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数量标准。

对甲应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

B.乙为蒋某代购仅用于吸食的毒品,在交通费等必要开销之外收取了若干“劳务费”。

对乙应以贩卖毒品罪论处

C.丙与曾某互不知情,受雇于同一雇主,各自运输海洛因500克。

丙将海洛因从一地运往另一地后,按雇主吩咐交给曾某,曾某再运往第三地。

丙应对运输1000克海洛因负责

D.丁盗窃他人200克毒品后,将该毒品出卖。

对丁应以盗窃罪和贩卖毒品罪实行数罪并罚

参考答案:

A,B,D

参考解析:

A项:

甲无牟利的目的,为蒋某代购毒品,因为其代购行为不与走私、贩卖等行为具有相当性,所以不构成运输毒品罪,当其持有的数量达到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数量标准时,应定非法持有毒品罪。

所以,A项正确。

B项:

贩卖毒品,是指有偿转让毒品的行为,即行为人将毒品交付给对方,并从对方获取了物质利益。

乙为蒋某代购,收取了交通费等必要开销之外的若干“劳务费”,属于有偿转让毒品,对乙应以贩卖毒品罪论处。

所以,B项正确。

D项:

丁盗窃他人200克毒品的行为,成立盗窃罪,后将该毒品出卖,侵犯了国家的监管秩序,成立贩卖毒品罪,应当数罪并罚。

所以,D项正确。

C项:

运输毒品,是指采用携带、邮寄、利用他人或者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在我国领域内转移毒品。

丙和曾某受雇于同意雇主,分段运输同一宗毒品,但丙和曾某对此互不知情,没有犯罪共谋,不认定为共同犯罪。

丙只对自己运输的500克海洛因负责。

所以,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BD。

[多项选择题]

5、关于贿赂犯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是公立高校普通任课教师,在学校委派其招生时,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考生家长10万元。

甲成立受贿罪

B.乙是国有医院副院长,收受医药代表10万元,承诺为病人开处方时多开相关药品。

乙成立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C.丙是村委会主任,在村集体企业招投标过程中,利用职务收受他人财物10万元,为其谋利。

丙成立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D.丁为国有公司临时工,与本公司办理采购业务的副总经理相勾结,收受10万元回扣归二人所有。

丁构成受贿罪

参考答案:

A,B,C,D

参考解析:

A项:

根据《刑法》第93条规定:

“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甲是公立高校普通任课教师,接受学校委派进行招生工作,属于依法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是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甲利用职务便利收受10万元的行为,成立受贿罪。

所以,A项正确。

B项: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根据《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第4条第3款规定:

“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利用开处方的职务便利,以各种名义非法收受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销售方财物,为医药产品销售方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所以,B项正确。

C项: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才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一)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

(二)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

(三)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

(四)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

(五)代征、代缴税款;

(六)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

(七)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丙是村委会主任,但其实施的是村集体的企业招投标活动,并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其利用职务收受财物,未他人谋利的行为,成立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所以,C项正确。

D项:

国家工作人员副总经理,违反国家规定,收受10万元回扣,归个人所有,构成受贿罪。

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临时工丁,与副总经理相勾结,成立共同犯罪,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所以,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多项选择题]

6、甲将私家车借给无驾照的乙使用。

乙夜间驾车与其叔丙出行,途中遇刘某过马路,不慎将其撞成重伤,车辆亦受损。

丙下车查看情况,对乙谎称自己留下打电话叫救护车,让乙赶紧将车开走。

乙离去后,丙将刘某藏匿在草丛中离开。

刘某因错过抢救时机身亡。

(事实一)为逃避刑事责任,乙找到有驾照的丁,让丁去公安机关“自首”,谎称案发当晚是丁驾车。

丁照办。

公安机关找甲取证时,甲想到若说是乙造成事故,自己作为被保险人就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车损赔偿,便谎称当晚将车借给了丁。

(事实二)后甲找到在私营保险公司当定损员的朋友陈某,告知其真相,请求其帮忙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

陈某遂向保险公司报告说是丁驾车造成事故,并隐瞒其他不利于甲的事实。

甲顺利获得7万元保险赔偿。

(事实三)关于事实一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乙交通肇事后逃逸致刘某死亡,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B.乙交通肇事且致使刘某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C.丙与乙都应对刘某的死亡负责,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同正犯

D.丙将刘某藏匿致使其错过抢救时机身亡,构成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1款规定: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D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事实一中,丙将刘某藏匿在草丛中后离开,致使刘某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成立故意杀人罪。

所以,D项正确。

A项:

乙交通肇事后,听从丙的指使逃逸,但被害人刘某的死亡是由于丙的藏匿行为而造成,并非因乙逃逸而得不到救助,乙不构成逃逸致人死亡。

所以,A项错误。

B项: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属于结果加重犯,并不单独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所以,B项错误。

C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本题中,乙是驾驶人,丙是乘车人,丙指使乙逃逸,但被害人刘某的死亡是由于丙的藏匿行为而造成,并非因乙逃逸而得不到救助,不成立共犯。

所以,C项错误。

[多项选择题]

7、甲将私家车借给无驾照的乙使用。

乙夜间驾车与其叔丙出行,途中遇刘某过马路,不慎将其撞成重伤,车辆亦受损。

丙下车查看情况,对乙谎称自己留下打电话叫救护车,让乙赶紧将车开走。

乙离去后,丙将刘某藏匿在草丛中离开。

刘某因错过抢救时机身亡。

(事实一)为逃避刑事责任,乙找到有驾照的丁,让丁去公安机关“自首”,谎称案发当晚是丁驾车。

丁照办。

公安机关找甲取证时,甲想到若说是乙造成事故,自己作为被保险人就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车损赔偿,便谎称当晚将车借给了丁。

(事实二)后甲找到在私营保险公司当定损员的朋友陈某,告知其真相,请求其帮忙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

陈某遂向保险公司报告说是丁驾车造成事故,并隐瞒其他不利于甲的事实。

甲顺利获得7万元保险赔偿。

(事实三)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伪证罪与包庇罪是相互排斥的关系,甲不可能既构成伪证罪又构成包庇罪

B.甲的主观目的在于骗取保险金,没有妨害司法的故意,不构成妨害司法罪

C.乙唆使丁代替自己承担交通肇事的责任,就此构成教唆犯

D.丁的“自首”行为干扰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触犯包庇罪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

A,B,C

参考解析: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A项:

伪证罪和包庇罪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甲作为证人,通过提供虚假证明包庇犯罪人时,则既构成伪证罪,又构成包庇罪。

所以,A项错误。

B项:

妨害司法罪的客体是国家的刑事司法秩序,主观状态是故意,明知其行为妨害了国家的司法秩序,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甲明知作伪证,将会使乙逃脱罪责,放任进行的。

构成妨害司法罪。

所以,B项错误。

C项:

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即构成教唆犯。

丁触犯包庇罪,乙作为犯罪人,无法成为包庇罪的教唆犯。

所以,C项错误。

D项:

丁明知乙是犯罪实行人,向公安机关作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触犯包庇罪。

所以,D项正确。

[多项选择题]

8、甲是A公司(国有房地产公司)领导,因私人事务欠蔡某600万元。

蔡某让甲还钱,甲提议以A公司在售的商品房偿还债务,蔡某同意。

甲遂将公司一套价值600万元的商品房过户给蔡某,并在公司财务账目上记下自己欠公司600万元。

三个月后,甲将账作平,至案发时亦未归还欠款。

(事实一)A公司有工程项目招标。

为让和自己关系好的私营公司老板程某中标,甲刻意安排另外两家公司与程某一起参与竞标。

甲让这两家公司和程某分别制作工程预算和标书,但各方约定,若这两家公司中标,就将工程转包给程某。

程某最终在A公司预算范围内以最优报价中标。

为感谢甲,程某花5000元购买仿制古董赠与甲。

甲以为是价值20万元的真品,欣然接受。

(事实二)甲曾因公务为A公司垫付各种费用5万元,但由于票据超期,无法报销。

为挽回损失,甲指使知情的程某虚构与A公司的劳务合同并虚开发票。

甲在合同上加盖公司公章后,找公司财务套取“劳务费”5万元。

(事实三)关于事实一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将商品房过户给蔡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B.甲将商品房过户给蔡某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C.甲虚假平账,不再归还600万元,构成贪污罪

D.甲侵占公司600万元,应与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CD项:

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通过虚假平账,不再归还600万元的行为,可认定甲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构成贪污罪。

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

AB项:

甲将商品房过户给蔡某后,在公司财务账目上记下自己欠公司600万元的行为,表明甲并无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主观目的,其挪用公款为自己偿还债务,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但是此时并未超过三个月,尚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所以,AB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多项选择题]

9、甲是A公司(国有房地产公司)领导,因私人事务欠蔡某600万元。

蔡某让甲还钱,甲提议以A公司在售的商品房偿还债务,蔡某同意。

甲遂将公司一套价值600万元的商品房过户给蔡某,并在公司财务账目上记下自己欠公司600万元。

三个月后,甲将账作平,至案发时亦未归还欠款。

(事实一)A公司有工程项目招标。

为让和自己关系好的私营公司老板程某中标,甲刻意安排另外两家公司与程某一起参与竞标。

甲让这两家公司和程某分别制作工程预算和标书,但各方约定,若这两家公司中标,就将工程转包给程某。

程某最终在A公司预算范围内以最优报价中标。

为感谢甲,程某花5000元购买仿制古董赠与甲。

甲以为是价值20万元的真品,欣然接受。

(事实二)甲曾因公务为A公司垫付各种费用5万元,但由于票据超期,无法报销。

为挽回损失,甲指使知情的程某虚构与A公司的劳务合同并虚开发票。

甲在合同上加盖公司公章后,找公司财务套取“劳务费”5万元。

(事实三)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程某虽与其他公司串通参与投标,但不构成串通投标罪

B.甲安排程某与他人串通投标,构成串通投标罪的教唆犯

C.程某以行贿的意思向甲赠送仿制古董,构成行贿罪既遂

D.甲以受贿的意思收下程某的仿制古董,构成受贿罪既遂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AB项:

根据《刑法》第223条第1款规定: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串通投标罪的成立需要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本题中程某最终是在A公司预算范围内以最优报价中标,并没有损害A公司利益,且甲、程某与另外两家公司之间也提前存在约定,程某不构成串通投标罪,甲也不构成教唆犯。

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

C项: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

程某谋取的是正当利益,且其赠送给甲的是价值5000元的仿制古董,没有超过亲友正当馈赠的犯罪,不构成行贿罪。

所以,C项错误。

D项: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

由于甲以为仿制古董是价值20万元的真品,其主观状态远远超过一般亲友之间的正当馈赠,但由于仿制古董的真实价值只有5000元,客观上达不到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所以,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填空题]

10赵某与钱某原本是好友,赵某受钱某之托,为钱某保管一幅名画(价值800万元)达三年之久。

某日,钱某来赵某家取画时,赵某要求钱某支付10万元保管费,钱某不同意。

赵某突然起了杀意,为使名画不被钱某取回进而据为己有,用花瓶猛砸钱某的头部,钱某头部受重伤后昏倒,不省人事,赵某以为钱某已经死亡。

刚好此时,赵某的朋友孙某来访。

赵某向孙某说“我摊上大事了”,要求孙某和自己一起将钱某的尸体埋在野外,孙某同意。

二人一起将钱某抬至汽车的后座,由赵某开车,孙某坐在钱某身边。

开车期间,赵某不断地说“真不该一时冲动”,“悔之晚矣”。

其间,孙某感觉钱某身体动了一下,仔细察看,发现钱某并没有死。

但是,孙某未将此事告诉赵某。

到野外后,赵某一人挖坑并将钱某埋入地下(致钱某窒息身亡),孙某一直站在旁边没做什么,只是反复催促赵某动作快一点。

一个月后,孙某对赵某说:

“你做了一件对不起朋友的事,我也做一件对不起朋友的事。

你将那幅名画给我,否则向公安机关揭发你的杀人罪行。

”三日后,赵某将一幅赝品(价值8000元)交给孙某。

孙某误以为是真品,以600万元的价格卖给李某。

李某发现自己购买了赝品,向公安机关告发孙某,导致案发。

关于赵某杀害钱某以便将名画据为己有这一事实,可能存在哪几种处理意见?

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关于赵某杀害钱某以便将名画据为己有这一事实,可能存在两种处理意见。

其一,认定为侵占罪与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理由是,赵某已经占有了名画,不可能对名画实施抢劫行为,杀人行为同时使得赵某将名画据为己有,所以,赵某对名画成立(委托物)侵

占罪,对钱某的死亡成立故意杀人罪。

其二,认定成立抢劫罪一罪。

理由是,赵某杀害钱某是为了使名画不被返还,钱某对名画的返还请求权是一种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可以成为抢劫罪的对象,所以,赵某属于抢劫财产性利益。

[填空题]

11赵某与钱某原本是好友,赵某受钱某之托,为钱某保管一幅名画(价值800万元)达三年之久。

某日,钱某来赵某家取画时,赵某要求钱某支付10万元保管费,钱某不同意。

赵某突然起了杀意,为使名画不被钱某取回进而据为己有,用花瓶猛砸钱某的头部,钱某头部受重伤后昏倒,不省人事,赵某以为钱某已经死亡。

刚好此时,赵某的朋友孙某来访。

赵某向孙某说“我摊上大事了”,要求孙某和自己一起将钱某的尸体埋在野外,孙某同意。

二人一起将钱某抬至汽车的后座,由赵某开车,孙某坐在钱某身边。

开车期间,赵某不断地说“真不该一时冲动”,“悔之晚矣”。

其间,孙某感觉钱某身体动了一下,仔细察看,发现钱某并没有死。

但是,孙某未将此事告诉赵某。

到野外后,赵某一人挖坑并将钱某埋入地下(致钱某窒息身亡),孙某一直站在旁边没做什么,只是反复催促赵某动作快一点。

一个月后,孙某对赵某说:

“你做了一件对不起朋友的事,我也做一件对不起朋友的事。

你将那幅名画给我,否则向公安机关揭发你的杀人罪行。

”三日后,赵某将一幅赝品(价值8000元)交给孙某。

孙某误以为是真品,以600万元的价格卖给李某。

李某发现自己购买了赝品,向公安机关告发孙某,导致案发。

关于赵某以为钱某已经死亡,为毁灭罪证而将钱某活埋导致其窒息死亡这一事实,可能存在哪几种主要处理意见?

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赵某以为钱某已经死亡,为毁灭罪证而将钱某活埋导致其窒息死亡,属于事前的故意或概括的故意。

对此现象的处理,主要有两种观点:

其一,将赵某的前行为认定为故意杀人未遂(或普通抢劫),将后行为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对二者实行数罪并罚或者按想象竞合处理;理由是,毕竟是因为后行为导致死亡,但行为人对后行为只有过失;

其二认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一罪(或故意的抢劫致人死亡即对死亡持故意一罪)。

理由是,前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未中断,前行为与后行为具有一体性,故意不需要存在于实行行为的全过程。

答出其他有一定道理的观点的,适当给分。

[填空题]

12赵某与钱某原本是好友,赵某受钱某之托,为钱某保管一幅名画(价值800万元)达三年之久。

某日,钱某来赵某家取画时,赵某要求钱某支付10万元保管费,钱某不同意。

赵某突然起了杀意,为使名画不被钱某取回进而据为己有,用花瓶猛砸钱某的头部,钱某头部受重伤后昏倒,不省人事,赵某以为钱某已经死亡。

刚好此时,赵某的朋友孙某来访。

赵某向孙某说“我摊上大事了”,要求孙某和自己一起将钱某的尸体埋在野外,孙某同意。

二人一起将钱某抬至汽车的后座,由赵某开车,孙某坐在钱某身边。

开车期间,赵某不断地说“真不该一时冲动”,“悔之晚矣”。

其间,孙某感觉钱某身体动了一下,仔细察看,发现钱某并没有死。

但是,孙某未将此事告诉赵某。

到野外后,赵某一人挖坑并将钱某埋入地下(致钱某窒息身亡),孙某一直站在旁边没做什么,只是反复催促赵某动作快一点。

一个月后,孙某对赵某说:

“你做了一件对不起朋友的事,我也做一件对不起朋友的事。

你将那幅名画给我,否则向公安机关揭发你的杀人罪行。

”三日后,赵某将一幅赝品(价值8000元)交给孙某。

孙某误以为是真品,以600万元的价格卖给李某。

李某发现自己购买了赝品,向公安机关告发孙某,导致案发。

孙某向赵某索要名画的行为构成何罪(说明理由)?

关于法定刑的适用与犯罪形态的认定,可能存在哪几种观点?

参考答案:

孙某索要名画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理由:

孙某的行为完全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因为利用合法行为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的也属于敲诈勒索。

一种观点是,对孙某应当按800万元适用数额特别巨大的法定刑,同时适用未遂犯的规定,并将取得价值8000元的赝品的事实作为量刑情节,这种观点将数额巨大与特别巨大作为加重构成要件;

另一种观点是,对孙某应当按8000元适用数额较大的法定刑,认定为犯罪既遂,不适用未遂犯的规定,这种观点将数额较大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