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应用写作教案第一二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490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文应用写作教案第一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文应用写作教案第一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文应用写作教案第一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文应用写作教案第一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文应用写作教案第一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文应用写作教案第一二章.docx

《中文应用写作教案第一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文应用写作教案第一二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文应用写作教案第一二章.docx

中文应用写作教案第一二章

 

大学应用写作

教案与讲义

(2016年6月修订)

 

三亚学院

二○一六年六月

三亚学院《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编号

01040007

课程名称

大学应用写作

任课教师

冯汝常

职称

教授

所在学院

人文与传播学院

总学时

30

理论学时

30

实践学时

课程学分

2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授课班级

2016级

学生人数

课程地位与作用

《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是我校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共同基础能力课程。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课程,本课程基于走进校园与走向社会两个维度,结合大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及未来职场工作的实际需要,指导学生学习相关应用文体写作理论,拓展边际学科知识,开展工作坊制实训学习。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掌握大学应用写作在人际交往沟通中知识与技能,锻炼并形成各种格式化应用文体的写作技能,提高智慧性写作理论与写作能力,使之能够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应用写作问题,从而践行“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育人理念。

课程总体

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理论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习者获得基本的大学应用写作理论素养及边缘学科知识素养;

2.通过课内外学习与写作练习,具有初步的常用应用文体思维与写作能力;

3.通过课程学习与写作实训,为大学课程学习奠定基本的理解与文体表达能力。

4.通过课程学习与互动,塑造个性人格,提升对大学与社会的认知、接受和参与能力。

选用教材、

参考书目及

多媒体课件

教材

冯汝常主编《大学应用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

参考书

《大学应用写作教程》王进安,冯汝常主编,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应用文写作(修订版)》徐中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现代汉语》黄伯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文化创意产业十五讲》刘泓、袁勇麟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人际传播学》薛可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社会学教程》易于典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现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社会学》欧阳叔平,南海出版社,2008.

《逻辑与思维形式》劭强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逻辑与智慧新编》郑伟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哲学》佘纪元,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公共关系学》李秀忠,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管理学》韩庆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现代心理学》杨昭宁,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市场营销学》甘碧群,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多媒体

PPT;

微课视频;

微信公众号“我的写作课工坊”;

班级QQ群\小组QQ群\微信群等;

课程音频:

或扫描二维码:

我的写作课工坊,提供音频视频链接、下载。

课程总体

设计

章序

内容

课时

1

 

3

1

5

4

2

6

6

2

第一章

绪论课程学习指南人际沟通概论

1

第二章

人际交往的信息写作

2

第三章

人际交往的文书写作

3

第四章

管理协调概论

1

第五章

行政职能中的格式写作

5

第六章

团体协作中的格式写作

4

第七章

立论阐述概论

2

第八章

思想表达的智慧性写作

6

第九章

学问观点创新性写作

6

机动周

考试,复习,样题,总结等

学时合计

30

三亚学院《大学应用写作》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章节

第一部分信息型写作——人际沟通的客观实现第一章人际沟通概论

学时

1

班级

2016级

时间

教学

目标

要求

一、强调《大学应用写作》重要性,介绍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步了解信息写作的理论与边缘学科知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绪论(学习指南)6分钟;1.1什么是信息型写作;1.2如何学习应用写作;

2.信息型写作概述8分钟;2.1写作思维理论;2.2社会学等边缘学科理论;

3.汉语词语知识(语素词)6分钟;

4.课堂实训与交流25分钟。

教学

重点

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强调《大学应用写作》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信息型写作概述与写作思维理论;

二、难点

1.社会学等边缘学科理论;

2.汉语词语知识。

课堂

教学

方法

一、微课讲授法

讲授话题基本理论;

二、案例研究法

写作理论与实践等;

三、课程实训法

课堂写作实训与安排练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移动媒介,网络平台等辅助教学。

课程

改革

创新

一、微课课堂,激发兴趣

互联网+微课(视频)+微信(我的写作课工坊)+网站(

二、移动平台,走近学生

引入手机网络平台,方便学习(学习端口前移:

通过手机,发送预习要求);

三、学生参与,翻转课堂

少讲多练理论,突出写作表达;

四、理论转化,实训见效

即时实训写作,小组互动交流。

作业

与思

考题

一、思考

在进行人际沟通时,如果遇沟通不畅问题,知道该怎么解决吗?

二、写作

从本班或本组成员那里,抄一份你认为写作较好的课堂习作(注明姓名学号)。

授课

情况

总结

1.建立小组至班级作业成绩排行榜;在QQ、微信群中公布动态。

2.强化课程课外学习指导。

第一部分信息型写作——人际沟通的客观实现

第一章人际沟通概论(1学时)

知识素养:

初步了解人际沟通信息写作的有关知识与边际学科理论;

基本能力:

结合案例实训学习掌握信息型写作方法与增强基本写作能力。

一、课程导入(5分钟)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走进《大学应用写作》课堂学习写作知识,增长写作技能。

那么,作为大学基础课程的写作课程,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学习与不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得失呢?

请看视频(约3分钟),视频内容为课程介绍:

课程不仅提供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民俗学、心理学、逻辑学、哲学、写作学等学科理论参照,而且以现代汉语的系统知识增强写作表达的能力基础,用以培养提升写作思维与能力。

同时,让学习者在大学学习中拓展思维视野,促进人际沟通信息意识,增强社会观察与体认心智。

一门课程,多种学科视野。

学与不学,得与失,不言而喻。

二、课程内容(30分钟)

(一)课程互动(10分钟)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借助一定手段与符号进行的有意义的交流。

从应用写作角度说,人际沟通即是指人际之间通过语言文字,借助传播渠道进行信息获取与传递,实现信息交往的一种主体性社会活动。

1.小组互动——人际沟通

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之间以xxxx话题为中心进行讨论,3分钟后,我们抽查人际沟通情况,各小组发言不超过1分钟。

如下面案例:

话题案例:

“读书无用论”是对农民工的羞辱《中国青年报》

现在大学毕业生工资往往3000附近,而民工则挣到7000多。

因此,有人认为读书无用。

其实,真正贬值的是“文凭”,而不是能力。

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创造出现实的价值,大学生才会真正为人所重视,知识的力量才能得到最有力的体现。

这,当然需要一个过程。

显然,一些人之所以还要嚷出所谓“读书无用论”,真意并非想否定“读书”,还在于自身奋斗感的消退和身份上的一种无理傲慢:

就凭我这张大学文凭,啥也不干,也不能给我这么点钱吧?

  在我看来,“读书无用论”更像是对农民工的一种羞辱: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农民工正是由于在年少时没有条件读书,才导致成年后到城里只能找到最简单最没有人干的力气活,所得到的只是最微薄的薪水和城里人冷漠的眼光,他们最大的渴望恐怕就是让自己的下一代做个有知识的人体面地生活,现在,那些有知识的人却公然宣称“读书无用”,这难道不够荒唐?

——这似乎比“读书无用论”更让人无奈和失望!

(注: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课前需建立微信、QQ群等平台)

2.人际沟通——理论与实践

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导:

在沟通中,需要发出自己的语言,就是在传播信息,就是和他人进行交际,涉及的现代汉语、传播学、社会学登封知识需要大家课后再复习交流。

至于民俗学知识,大家可以结合教材案例进行学习。

(二)课程写作(20分钟)

1.信息写作(10分钟)

信息型写作主要是指通过新媒体平台写作与发布的各种应用性文体。

写作实训安排如下: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就某一交际问题为话题,进行人际沟通。

如周末A同学邀请你KTV去嗨,但是,你想去图书馆查资料写文章,怎么沟通才能够双方共赢。

(提示:

从传播角度考虑语言使用,从汉语词语角度选择词语使用,从社会学角度考虑双方人际沟通等。

对于沟通交流写作的简单语句,教师抽查一二,检视写作情况。

2.互动修改(10分钟)

(1)要求小组或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练习本,进行快速互相批阅。

(3分钟)

(2)要求同学据批阅意见完善表达,在交流中发现表达较好的语句并抄写。

(7分钟)

三、课程交流总结(10分钟)

1.写作思维:

培养语言表达的目的性,要认识到即使是朋友之间的语言交流,也是信息沟通,都需要在信息写作、表达效果与方式等方面养成审慎的习惯。

2.学科理论:

传播学、社会学与民俗学不是应用写作的核心,但是,如果在写作时能够从这些学科知识视角是思考与分析问题,会得到启发的。

3.汉语词语知识:

大学仍然需要继续学习汉语知识,语言过去、现在一直是写作的基础。

可以安排同学发言,谈个人对于学科知识与写作的认识。

四、课程学习说明(课前发布与课程微信与学生群组供下载)

(一)作业类型

(1)作业段写作

个人完成,同学+小组两次互评取平均分,次3分制,不合要求则适当扣分。

(2)作业文篇写作

3人合作一文,以“策划设计+分工合成文本+各抄于作业本”,1人提交(后各补评语),教师批阅,次9分制,达不到要求则适当扣分)

(二)作业次数

1.信息型写作:

2段(互评)+1篇文(博文/微信等二选一,300字内,教师批改)

2.格式化写作:

3段(互评)+2篇文(通知/计划&策划文案等,300-600字左右,教师批改)

3.智慧性写作:

3段(互评)+1篇文(评论/演讲/文献综述等三选一,≧2000字,教师批改)

(三)评阅要求

1.基本要求

段:

要求句子写作次序合理,符合题意,语言表达无误,书写认真。

文:

要求中心表述明确,行文结构合理,语言表达流畅,书写认真。

2.评阅规范

(1)互评要求:

同学交流互评+小组交换互评,取均值;课程结束当天,完成同学互评的作业交小组,小组长带本组作业到创意写作中心办公室,在教师指导下互评并登记成绩。

(2)教师批改:

要求教师对于任课班作业,学期批阅4次,每次平时成绩占比9分。

(3)成绩评定:

评定成绩可以采取百分制,然后按比折算,最后计算出平时总评,加期末成绩占比得分,二者之和合计,得出学期成绩总评等级。

2.其他说明

(1)无故旷课等缺少作业次数,不予后补。

如主动增加额外作业次数,可适当加分。

(2)因故请假而却作业次数,可以后补;缺4次以上,总评成绩不得为良好及优秀。

(3)作业达不到及格分取消期末考试资格;作业成绩达80以上,期末总评可以推优。

(四)课程成绩

平时作业60%分,即8X3互评+4X9师批;期末考试40%分。

注:

本说明如有争议,可以提请教学团队进行解释。

三亚学院《大学应用写作》课程章节教案首页

章节

第二章人际交往的信息写作

学时

2

班级

2016级

时间

教学

目标

要求

一、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理论与短信息写作方法,激发写作兴趣;

二、学习短信息写作基础知识,拓展写作思维,培养短信息写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人际交往沟通短信息写作理论,25分钟

1.1什么是短信息写作;1.2如何写好短信息;(6分钟讲授,19分钟写作)

2.各种短信、微信、qq对话等与博客、微信、qq空间等长信息写作,45分钟

2.1各种长信息分析;2.2长信息写作练习(15分钟分析+30分钟写作);

3.汉语词语知识(词语法),20分钟(10分钟学习+10分钟阅读)。

教学

重点

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如何写好短信息,激发学习思考;

2.各种短信息分析;

二、难点:

1.各种短信、微信、qq对话等短信息与博客、微信、qq空间等长信息写作;

2.汉语词语知识(词语法。

课堂

教学

方法

一、微课讲授法

讲授话题基本理论;

二、案例研究法

写作理论与实践等;

三、课程实训法

课堂写作实训与安排练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移动媒介,网络平台等辅助教学。

课程

改革

创新

一、微课课堂,激发兴趣

互联网+微课(视频)+微信(我的写作课工坊)+网站(

二、移动平台,走近学生

引入手机网络平台,方便学习(学习端口前移:

通过手机,发送预习要求);

三、学生参与,翻转课堂

少讲多练理论,突出写作表达;

四、理论转化,实训见效

即时实训写作,小组互动交流。

作业

与思

考题

一、思考

网络词语的大量出现于使用,是否影响人们的语言素质或修养?

二、写作

从本班或本组成员那里,抄一份你认为写作较好的课堂习作(注明姓名学号)。

授课情况总结

1.建立小组至班级作业成绩排行榜;在QQ、微信群中公布动态。

2.检查小组运行情况;强化课程小组课外学习指导。

第二章人际交往的信息写作(2学时)

知识素养:

学习人际交往信息写作的有关知识与边际学科理论应用;

基本能力:

结合课堂实训写作掌握人际交往信息写作的方法与增强汉语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一、课程导入(5分钟)

进入大学学习,我们都是社会人,都需要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交往。

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小群体之间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圈中的交流。

人际交往写作是指个人借助手机、电脑等平台及数字网络等进行的写作交流。

什么是有效的人际沟通?

请看视频。

《蒂凡妮·特朗普》的演讲。

实际上,演讲也在进行人际沟通,而其母亲、哥哥的演讲稿,被发现了文本抄袭。

二、课程内容(30分钟)

(一)课程互动(10分钟)

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更是社会关系的有机组成,它是指在交往双方可以理解的共同语境下,个体通过共通的语言、文字或动作、表情等表达方式将特定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并得到反馈的过程。

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也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因此,谈论人际交往,必须对社会有一定认知。

1.小测试(3分钟)

个人信息沟通绝不仅仅是出于心理需求,而是因为在这个信息社会里,信息沟通已经成为人生存与社会化的一个标志。

此时,请在自己的朋友圈或者对某一人发出信息,描述自己现在的状态,看他人的反应如何,尝试围绕某一话题谈几句。

如:

三亚的小吃、学校的学习、宿舍的舍友、你的朋友、刚刚上映的影视、热点新闻、看过的书或文章等。

2.课程交流(7分钟)

个人与他人或群体的交流中,如何获得信任,如何避免陷入对于双方都不利的“囚徒困境”,这个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有钱就任性”,“有本钱也任性”,是不少人对于特立独行者的评价。

但是,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想得到他人尊重,最好在不具备任性的条件下不要“装”。

网上流行语是这么说的“莫装B,装B遭雷劈”,这个恶俗的话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信息沟通时,要做到尊重对方,在理解他人的前提下进行沟通。

其实,做到尊重与理解,并不难。

即使按照他人互利互惠的原则,在处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中,让报酬与付出代价成正比例关系,照顾到各自的信息利益是关键。

另外,面子理论提醒我们,在关乎个人的荣誉、地位、联系、忠心及其他类似价值的感受方面,个人需要顾及他人的面子。

此外,博弈论也可以拿来作为个人与群体之间信息沟通考虑的理论参照。

(二)信息写作(20分钟)

社会学上的群体是指一群任意数目且互相影响的人、按照一定规则组成团体,而小群体即是指组成的人数较少的团体。

从社会存在状态看,社会化的个人必定属于某种小群体性的圈子。

如家庭、亲属、班级、朋友、同学、同事、老乡等各种小群体,即使是在网络世界,个人也往往需加入QQ好朋友圈、微信朋友圈、旅游圈及兴趣爱好、购物时尚、班级群、同事群等各种小群体。

个人在这些圈中发布自己写作的信息并接收来自圈中个人或群体的信息,必须考虑到与群体及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

1.个体之间微信微博类写作。

第一,言之有物;第二,精干简练;第三,注意自我把关。

请以今天课程学习过程的某一点为参照,写一简短微博,如:

这就是信息写作、博弈论/囚徒困境/面子理论的启示等。

2.个体与团体之间信息写作。

团体官方对于个体或群体反映的个人与社会问题,必须依据有关法规作出及时的反馈、答复,而且必须慎重对待。

首先,官方发布的信息必须与时俱进,能够接纳批评;其次,官方信息写作须具公关意识;第三,公正、及时、客观的新闻意识。

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请以某地官方微博形式发出通知信息。

三、课程交流总结(10分钟)

在人信息交流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在手机、电脑等平台如何写作与发出准确无误的信息,如:

首先,表达合适内容;其次,选取恰当词语;第三,符号插入或链接;第四,定调感情色彩;第五,考虑语体风格;最后,需要核对账号与发送方式。

但是,良好的写作习惯不仅需要自我约束,而且也需要在以后的信息写作中逐渐养成。

下面,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信息写作中的经验。

根据学生发言,再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课程导入(5分钟)

本节课程,我们主要学习人际交往中写作与现代汉语知识。

长信息一般包括个人空间日志、长篇博文、多页短信、长篇微信、电子邮件等,甚至包括在人际交往各种朋友圈群中发布的各类连续性话题、贴吧文等文章。

请一位同学选择其认为较好的一篇日志、博文、微信等发言。

二、课程内容(30分钟)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交往互动是一种交换关系,“邻居们交换恩惠;儿童交换玩具;同事们交换帮助;熟人们交换礼貌;政治家们交换让步;讨论者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们交换烹饪诀窍”,人们的社会行为出于交换需要,个人利益是隐藏于人们社会互动的普遍动机。

社会互动的交换不仅可以的物的交换,还可以交换诸如赞许、荣誉等非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可能即时兑现,也可能远期兑换,交换的规则是公平。

这可以从以下命题中得到验证。

第一,成功命题,即一个人的某种行动越经常得到报酬,就越愿意从事该行动;第二,以行动多某人越有价值,就越可能采取该行动;第三,侵犯——赞同命题,A.当某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酬赏或意外惩罚,该人会被激怒而采取侵犯行为,使其预期的酬赏变得有价值;B.当某行为获得了期望至超期望的酬赏,或未遭受预期惩罚,该人会高兴采取赞同行为,使该行为更有价值。

(易益典主编《社会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1-72页)

1.人际交往(10分钟)

“我们一天的行为,往往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区的’……一天时间中的一个区间——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来从事工作。

一周的时间也被分区……当我们度过一天时间的一个分区的一个个短暂区间时,我们也常常同时跨过空间:

去上班时,我们可能要乘坐公共汽车从城市的一个区到另一个区,或者从郊区到市区。

”在如此被分割的时间和空间,在碎片化的时间和变换的空间里,人们的互动交往不仅交换着各自所需的信息,也交流着彼此之间经历的各种情感,各自在汲取有价值信息的同时,期望被感知,被理解,被尊重。

在大学的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各个不同场所,在一天的早晨、上午、下午、晚上之间,空间与时间因为学习安排与生活需要被分割成碎片,各个时空阶段,“低头族”都会抽空在手机上进行人际交往。

课程进行到此时,你想要对“某人”发出什么信息,写点什么呢?

那么,写吧:

可以抱怨,可以吐槽,可以写你想写的,不过分就可以。

写完,可以在小组群众和同学分享。

安排一位同学都一段写作的文字。

2.汉语词语知识(20分钟10分钟阅读+10分钟写作)

现代汉语在外来与网络词语的冲击下,已经使得不少人躲进网络含混语的词语空间,表达自我思想与情感世界时,除了使用各种数字(如“666”,“1314”,“520”),也往往将杂七杂八的词语混在一般语句中,如“然并卵”、“毛线”、“狗带”、“不要不要的”、“哭晕在厕所”等带有情绪化的网络流行语、热语或熟语,对于传统的熟语人们似乎倒忘记了。

正如前文所言,由于快餐文化、语言教育、外来语言等影响,很多人已经很难完全正确与准确地运用汉语言来表情达意,所以必须学习汉语基础,其中熟语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语词语学习必不可少。

在汉语长期的使用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本民族特征的熟语,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成语、谚语、惯用语与歇后语等具有一定道理和生活气息的语言。

熟语是人们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

比如成语“沐猴而冠”、“谚语“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歇后语“猴子戴眼镜——假斯文”就是固定化了短语,人们都能够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具有被社会大众接纳与理解的社会共通性。

因此,可以这么说,熟语的“熟”不仅是其格式定型化的成熟,而且更是作为语言被社会接纳与使用而熟知的“熟”。

一般认为熟语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与歇后语等样式,它是任何一种语言使用与发展历程中都会形成的语言形式。

阅读教材

(二)信息写作中的行业语、隐语、方言等或《2015年度汉字与流行语词评点》,尝试选出入学一周可以适用的汉字。

然后,请几位同学发言交流。

三、课程交流总结(10分钟)

(一)关于长信息

1.长信息不是微信息的延长

在人际交往中,出于个体自我表露需要,或者因为具体事件与情感需要与他人沟通,当要表达的信息内容比较丰富的时候,就需要选择用长信息的样式写作与交流信息。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长信息呢?

第一,根据内容组织好自己的文字;第二,依据必要性取舍要写的材料;第三,期待交流性心态发出的声音。

请谨记:

在快餐文化时代,用无聊冗余的文字去让他人花费时间阅读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2.长信息写作

个人之间长信息交流互动,在博客、微博、微信、QQ空间与对话、甚至手机短信等平台上的长信息写作要做到:

第一,关于博客、日志与微博。

由于微博的设置,用户在写作与发布长信息时,需要借助“长微博工具”或“长微博生成器”。

写作与发布长信息时,遵循陈述事实、观点公允客观、语言新颖引人等即可。

第二,关于微信、QQ对话。

要做到陈述条理、观点公允、真实客观。

另外,快速写作的过程中,应避免文字错误。

第三,关于短信。

单独短信受制于技术限制,一般文字不可能形成长信息,往往把长信息以分页连续形式发出。

那么,即使是分页连续发出的信息长短信,在写作时应考虑到手机短信的交流特性,应以陈述事实为主。

(二)个人与群体的长信息写作

与个人之间的长信息交流相比,因为涉及人员、人群较多,所以,个人与群体之间的长信息要复杂得多。

当个人需要与群体通过长信息交流时,因为群体的规范性及成员的复杂特性,需要做到理性、谨慎、耐心、细致,都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用语客观公正。

尽力使自己的表述客观一些,减少质疑性、质问性、诘难性语句;

第二,信息手法成熟。

应本着信息传播的意识与手法写作长信息,不能等同于一般文章;

第三,态度更加理性。

即使我们陈述的是科学的事实,也要抱着虚心的态度而不是张扬。

总之,长信息写作比起短信息,需要更多的耐心、理性与客观公正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