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村自来水入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204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8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农村自来水入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某农村自来水入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某农村自来水入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某农村自来水入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某农村自来水入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农村自来水入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农村自来水入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农村自来水入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农村自来水入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农村自来水入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农村自来水入户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综合说明

1.1概述

**县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端,东江中下游北岸。

西邻珠三角中心城市广州,东连珠三角东岸重要节点惠州,与另一节点东莞隔江相望,是深、莞、惠经济圈与珠三角中心城市广州的重要交接点。

县城距广州、深圳只需1小时车程,至东莞只需20分钟车程,距惠州市区只有12公里。

全县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辖下17个镇,1个区(管委会),343个行政村,户籍人口81.37万人,外来人口约40多万人,耕地面积50.9万亩。

根据《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下称《意见》)提出的“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到2011年底,解决规划内剩余的12.39万人口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到2013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大力实施我市74个省级贫困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的工作目标,结合市委、市政府有关解决省级贫困村饮水问题的有关精神,**县计划在实现解决全县“十一五”规划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实施**县**镇省级贫困村通自来水工程,实现我县13个省级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100%。

**县**镇共5个贫困村共6521人,本次初步设计报告拟将6521人列入计划,其中属于计划内人口4345人。

现无论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是经济、技术等条件,当前都具备了解决**县**镇省级贫困村通自来水的各种有利条件,其建设是切实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县**镇省级贫困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将是一项惠及桑梓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这项工程的建设将对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居民身心健康提高区域人口素质都具有不可低估和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当地广大人民群众从此彻底摆脱不良水质的侵害,这将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贫困村尽快脱离困境。

因此,实施本工程是势在必行。

受**县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委托,本设计室于2013年5月开始实施勘察设计工作,于2013年7月完成了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写工作。

**县**镇省级贫困村通自来水工程初步设计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以及《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进行编制。

1.2水文气象

1.2.1气象特征

本区域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高温多雨,日照充足,并明显受海洋性气候影响。

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为21.8℃,最高年平均气温22.5℃,最低年平均气温21.4℃,每年7月为最高气温,高达38.1℃,1月份为全年最低气温,最低至-2.7℃。

2、降雨。

据统计,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795mm,最大降雨量2580mm(1983年),最小年降雨量1026mm(1963年),年径流深度1200mm。

汛期4~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3.5%,10~3月占全年的16.5%。

3、蒸发。

根据多年蒸发实测资料,平均水面蒸发为1400mm。

4、湿度。

本地区平均湿度80%,一般在78~83%之间。

5、风。

本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多为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为季风高替期,风向不稳定,多年平均风速为10.9m/s,热带气旋平均每年3次,一般出现在7~10月份。

1.2.2水文特征

区域因无实测资料,本次设计根据《广东省水文图集》(2003年版)查取计算:

多年平均雨量为1795mm,多年平均径流深1200mm,其中变差系数Cvy为0.36。

1.3工程地质

由于本县地域广阔,地形复杂。

自然土壤主要有灌丛草甸土、黄壤、红壤等。

土质无明显断层及不良构造,处于稳定基础土地为花岗岩和坚硬黄土质,适合于工程建筑物的基础建设。

供水管沿线,工程地质情况简单,地质为砂质粘土,地基条件好,管道可直接敷放在开挖管沟的地基原状土上,不需任何基础。

从《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查得,工程地处地震烈度为Ⅵ度,也从未有地震破坏记录,不需设防。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本工程的任务是解决**县**镇5个贫困村的饮水问题。

工程设计供水人口6521人(其中计划内人口4345人),用水量可按照最高日人均综合用水定额采用120L(不含未预见用水量和工业用水),管网漏水量按15%计。

工程总供水规模为899.9m3/d。

本工程由5个供水工程组成,工程设计方案有两种:

⑴采用在现有镇级水厂供水管网上扩网延伸,⑵采用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兴建的小型水厂(集中供水工程)管网上扩网延伸,⑵采用新建小型水厂,铺设引水管道至现有管网。

其中洋景村(A)通自来水工程(包括下坳、上坳、廖屋和曾屋四个小组)由于现有**水厂水压不足,供水方案采用新建小型水厂供水,洋景村(B)通自来水工程(洋景村其他小组)和石湖村通自来水工程供水水源为**水厂,上田埔村通自来水工程供水水源为**邹岗水厂,黄栏村通自来水工程供水水源为**黄栏水厂,古洞村通自来水工程供水水源为**古洞水厂。

洋景村(A)通自来水工程新建的小型水厂通过铺设引水管道与该村廖屋等3个小组现有管网连接,本次村通工程采用现有管网延伸扩网,现有管网无需更换;其余村镇采用现有供水工程(包括小型水厂)管网扩网延伸,根据对**水厂、**邹岗水厂、**黄栏水厂和**古洞水厂的设计供水能力和实际供水能力的调查,无需对现有水厂进行扩容和更换,也无需对其供水管网重新更换。

5个供水工程依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划分其工程类型为Ⅳ型和Ⅴ型不等。

工程总供水规模为899.9m3/d,各自来水工程的建设内容及规模见下表1-1。

**县**镇省级贫困村通自来水工程规划表表1-1

序号

工程

名称

工程设计方案

水源

类型

工程受益镇、村

工程受益村

工程性质

工程类型

设计

规模(m3/d)

管道

总长(km)

村数

受益人数

计划内人数

1、

洋景村(A)通自来水工程

新建洋景水厂

山溪水

**镇洋景村

1

1000

579

新建

138

2、

石湖村、洋景村(B)通自来水工程

**水厂扩网

梅树下水库

**镇石湖村、洋景村

2

2761

1910

管网延伸

381

3、

上田埔村通自来水工程

**镇邹岗水厂扩网

独松水库

**镇上田埔村

1

1260

1009

管网延伸

173.9

4、

黄栏村通自来水工程

**黄栏水厂扩网

山溪水

**镇黄栏村

1

591

472

管网延伸

81.6

5、

古洞村通自来水工程

**古洞水厂扩网

山溪水

**镇古洞村

1

627

375

管网延伸

86.5

合计

 

 

 

5

6521

4345

 

 

899.9

1.5工程总布置及建筑物

1.5.1工程总体布置

**县**镇省级贫困村通自来水工程的总体布置:

石湖村在镇水厂供水主管的沿线开取5个口对各用水户进行供水,上田埔村在村供水主管的沿线开取7个口对各用水户进行供水,黄栏村在村供水主管的沿线开取12个口对各用水户进行供水,古洞村在村供水主管的沿线开取28个口对各用水户进行供水,洋景村(B)在村供水主管的沿线开取27个口对各用水户进行供水,洋景村(A)在上坳小组上游山溪兴建陂头抬高水位,通过引水管引水至一体化净设备,铺设供水干、支管延伸至各用户点。

具体布置祥见《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1.5.2主要建筑物

**县**镇省级贫困村通自来水工程主要建筑物:

供水管网19.97km

**县**镇省级贫困村通自来水工程建筑物统计表表1-2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工程性质

水源

类型

设计规模(m3/d)

陂头

净水设备(建筑物)

清水池

铺设管道长度(m)

1、

洋景村(A)通自来水工程

1

1

1

8297

新建水厂

山溪水

138

2、

石湖村、洋景村(B)通自来水工程

28989

管网延伸

梅树下水库

381

3、

上田埔村通自来水工程

1

10749

管网延伸

独松水库

173.9

4、

黄栏村通自来水工程

5102

管网延伸

山溪水

81.6

5、

古洞村通自来水工程

8201

管网延伸

山溪水

86.5

1、水源。

这5宗工程水源均充足,引水区内无污染源,植被条件较好,水质良好,水量充足。

从水样的水质检测报告反应,现有水质符合国家颁布的《生活饮水卫生标准》(CJ2020)的有关标准,其水质满足饮用水水源的卫生要求。

2、净水设备(建筑物)。

洋景村(A)通自来水工程设置一体化净水设备1套和圆形清水池1座,其余4宗工程均为管网延伸工程,无需单独设置净水设备等建筑物。

3、供水管道。

供水管道布置以管线长度最短,施工方便为原则。

供水干、支管均采用国际标准给水管PVC-U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供水管道设计流量为日最高时流量,设计工作压力1.0MPa,供水点供水自由水压设计为三层楼(H=16m)。

供水干、支管沿道路布置,入户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供水管道沿线暗埋。

其深度不小于0.8m(管底至地表),同样在转角和变坡处设镇墩(管底不能悬空)。

供水点通过分支管或分管联结。

供水管道可直接敷放在开挖管沟的地基原状土上。

供水管道安装和试压执行国标《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68—97)。

1.6工程管理

**县**镇省级贫困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资金计划由政府财政投入,洋景村(A)通自来水工程运行管理需要新增管理人员,工程按Ⅳ级定员,经核算,拟增加岗位定员为3人,统计见下表。

**县**镇洋景村(A)通自来水工程岗位定员统计表表1-3

序号

工程名称

定岗人数

1、

洋景村(A)通自来水工程

3

合计

3

其余4个工程都是管网延伸工程,工程管理人员已经在水厂兴建时配备,因此工程的运行管理交由原有水厂进行管理。

无需新增管理人员。

1.7施工

工程对外交通方便,各供水点均有乡村砼公路连通。

供水干管沿现有山坡、小山路路边铺设,供水支(分支)管沿现有小公路路边铺设。

供水管道施工包括供水干管、支管、分支管及其附属建筑物。

因铺设施工流动性大,用电量小,均采用小型移动式柴油发电机供电。

用水可在附近水溪中提取。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项目和特点,初步拟定施工期共5个月。

1.8投资概算及经济分析

本工程概算总投资206.06万元,工程静态投资211.7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117.47万元,设备费用62.29万元,独立费用16.48万元,预备费9.81万元。

供水工程属于乙类的水利工程项目。

经分析国民经济指标较好,工程的建设合理、可行。

本工程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小于6%,说明该项目靠群众自筹或引进外来资金投资在财务评价上是不可行的,必须有市、县的补助资金才能实施且能维持运行。

1.9工程特性表

1、洋景村水厂工程特性表

编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水源

山溪水

1

集雨面积

m2

0.55

2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1795

3

径流河长

km

1.03

4

河长比降

0.249

本次工程主要建筑物

1

陂头

1

2

一体化净水设备

1

30m3/h

3

清水池

1

50m3

4

供水管道

m

8279

De110、90、75、63、50、40、25

工程效益

1

供水规模

m3/d

138

2

设计供水人口

1000

规划内人口579人

3

平均供水定额

L/d.人

120

4

最高日供水定额

L/d.人

138

5

日变化系数

1.3

以生活用水为主

6

时变化系数

2.0

7

供水普及率

%

100

2、**水厂扩网工程特性表

编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水源

1

集雨面积

km2

19.22

梅树下水库(中型)

2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1795

3

总库容

104m3

1150.29

4

兴利库容

104m3

788

本次工程主要建筑物

1

供水管道总长

m

28989

2

供水管道

石湖村线

m

16177

De40、25

洋景村(B)线

m

12812

De63、50、40、25

工程效益

1

供水规模

m3/d

381

2

设计供水人口

3034

计划内人口1910人

3

平均供水定额

L/d.人

120

4

最高日供水定额

L/d.人

138

5

日变化系数

1.3

以生活用水为主

6

时变化系数

2.0

7

供水普及率

%

100

3、邹岗水厂工程特性表

编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水源

1

集雨面积

km2

9.22

独松水库(小一型)

2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1795

3

总库容

104m3

871

4

兴利库容

104m3

512

本次工程主要建筑物

1

供水管道总长

m

10262

2

供水管道

上田埔村线

m

10749

De63、50、40、25

3

清水池

1

50m3

工程效益

1

供水规模

m3/d

173.88

2

设计供水人口

1260

计划内人口1009人

3

平均供水定额

L/d.人

120

4

最高日供水定额

L/d.人

138

5

日变化系数

1.3

以生活用水为主

6

时变化系数

2.0

7

供水普及率

%

100

4、黄栏村水厂工程特性表

编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水源

1

集雨面积

km2

4.65

白水寨山溪水

2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1795

3

径流河长

m

3.56

4

河床比降

0.13

本次工程主要建筑物

1

供水管道总长

m

5102

2

供水管道

黄栏村线

m

5102

De50、40、25

工程效益

1

供水规模

m3/d

81.55

2

设计供水人口

591

规划内人口472人

3

平均供水定额

L/d.人

120

4

最高日供水定额

L/d.人

138

5

日变化系数

1.3

以生活用水为主

6

时变化系数

2.0

7

供水普及率

%

100

5、古洞村水厂工程特性表

编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水源

1

集雨面积

km2

6.85

白芒洞山溪水

2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1795

3

径流河长

m

5.59

4

河床比降

0.09

本次工程主要建筑物

1

供水管道总长

m

7734

2

供水管道

古洞村线

m

7734

De50、40、25

工程效益

1

供水规模

m3/d

81.6

2

设计供水人口

627

规划内人口375人

3

平均供水定额

L/d.人

120

4

最高日供水定额

L/d.人

138

5

日变化系数

1.3

以生活用水为主

6

时变化系数

2.0

2水文气象

2.1气象

2.1.1水文气象

水文气象,本地属亚热带气候,高温多雨,日照充足,并明显受海洋性气候影响。

1、气温。

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21℃,最高气温37.9℃(1963年9月5日),最低气温-2.4℃(1963年1月15日)。

2、降雨。

据统计,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795mm,最大降雨量2580mm(1983年),最小年降雨量1026mm(1963年)。

汛期4~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3.5%,10~3月占全年的16.5%。

3、蒸发。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400mm,最大年蒸发量1517(1963年),最小年蒸发量1238mm(1988年)。

4、湿度。

本地区平均湿度80%,一般在78~83%之间。

5、风。

本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多为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为季风高替期,风向不稳定。

根据**县气象站提供的风速资料,北向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风速)为13.3米/秒,气象站风速仪离地面高度为5m。

2.1.2水文特征

据统计,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795mm,最大降雨量2580mm(1983年),最小年降雨量1026mm(1963年),多年平均径流深1200mm,CVy=0.36。

2.2水质

**县**镇省级贫困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取水水源区内植被茂盛,人烟稀少,没有厂矿企业污染。

新建水厂供水的水源和采用已建供水工程管网扩网延伸的原供水工程水源通过相应的净化、消毒措施工艺后,经**县卫生防疫站取水检测(见附表水质检测结果报告表),水质化验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可作为生活饮用的水源,通过相均能作为生活饮用水。

采用新建集中供水工程的,其水源水质经检测,符合国家颁布的《生活饮水卫生标准》(CJ2020)的有关要求。

3工程地质

3.1区域地质

由于该镇地域广阔,地形复杂。

自然土壤主要有灌丛草甸土、黄壤、红壤等。

土质无明显断层及不良构造,处于稳定基础土地为花岗岩和坚硬黄土质,适合于工程建筑物的基础建设。

3.2净水建筑物地址工程地质条件

净水设备(建筑物)包括一体化净水设备1座、圆形清水池1座。

在初设阶段没有做地质钻探工作,侧重做了现场地质调查。

从现场看来,工程净水设备(建筑物)地质基本符合要求。

3.3供水管道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供水管沿线,工程地质情况简单,地质为砂质粘土,地基条件好,沿乡村砼公路边铺设,其供水管道可直接敷放在开挖管沟的地基原状土上,不需任何基础;

从《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查得,本工程地处地震烈度为Ⅵ度,不需设防。

4工程任务和规模

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4.1.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

**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充足,全县土地总面积419万亩,人均土地面积5亩多,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地域宽广,土地物产丰富,交通和人文条件良好,在全国第十届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价中,**名列第89位。

水资源充沛,东江流经全县7个镇,有大小水库467座,水质优良,是供给香港的水源地之一。

根据**县统计局2009年编写的《**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县占地面积为2858平方公里,辖下17个镇,1个区(管委会),343个行政村,户籍人口81.37万人,外来人口约40多万人。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252.67亿元,比2008年增长14.8%;农业生产总产值46.62亿元。

**县还是我县农副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有耕地面积50.9万亩,农副产品年产量:

粮食15.37万吨,水稻10.6万吨,甘蔗5.61吨,水果11.41万吨,蔬菜61.27万吨,生猪3.73万头。

**镇位于**县中部,下辖33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委会,现有土地面积240.41km2。

现有耕地面积48566亩。

其中水田面积40678亩,人均常用耕地面积0.81亩。

全镇人口59995人,其中农业人口49896人,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9272万元,比2009年增长17.5%。

全镇农业生产总值38628万元,全镇工业生产总值118059万元。

现**县正加紧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县的对外交通网络完善,基础设施完备,政府近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积极调整优化第一产业,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投资宝地。

4.1.2工程必要性

由于经济条件和地理条件,**镇级水厂未能将管网延伸至部分村庄,结果造成当地群众的饮水历来较为困难,许多村庄人饮用水源要外购,其中还有一些农村直接从没有净化消毒处理的河流、山溪、自备水井中取水,严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

此次初步设计报告拟将**镇6521人列入计划,其中属于计划内解决人数4345人,其他人口1910人。

水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是工农业生产的命脉,人畜饮水不安全,不仅影响到工农业生产,而且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现无论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是经济、技术等条件,当前都具备了解决该镇省级贫困村饮水安全的各种有利条件,其建设是切实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县**镇省级贫困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将是一项惠及桑梓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这项工程的建设将对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居民身心健康提高区域人口素质都具有不可低估和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当地广大人民群众从此彻底摆脱不良水质的侵害,这将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2水源

这5宗农村通自来水工程水源均充足,引水区内无污染源,植被条件较好,水质良好,水量充足(水文参数见1.10工程特性表),其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其水质均满足饮用水水源的卫生要求。

4.3供水量

本次初步设计报告拟将6521人列入计划,其中属于计划内人数4345人,其他人口1910人,用水量主要为生活用水和其它用水。

1、供水定额。

参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及《广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资金管理细则》:

广东省为五区,考虑供水区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不多等实际情况,取用水定额为最高日用水量120L/d.人,日变化系数1.3(以生活用水为主),时变化系数为2.0。

供水普及率为100%。

2、供水人口。

本次解决**县贫困村通自来水人数为6521人(见表4-1)。

受益村名

工程受益人数(人)

其中属于计划内的人数(人)

工程选择的饮水水源

**县合计

6512

4345

石湖村

1823

1277

水库水

上田埔村

1260

1009

水库水

黄栏村

591

472

山溪水

古洞村

627

375

山溪水

洋景村A(下坳、上坳、廖屋和曾屋小组)

1000

579

山溪水

洋景村B(其他小组)

1211

633

水库水

3、用水量。

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于当地村镇总体规划相协调,以近期为主,近期、远期结合,设计年限宜为20年,可分期实施。

则设计供水人数为:

6521人;

设计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为:

120×6521/1000=782.52m3/d;

管网漏水、其它用水量及未预见水量等按生活用水量的15%计算;

即设计最高日总用水量782.52×(1+15%)=899.9m3/d;

取设计最高总用水量Q=899.9m3/d;设计平均日用水量为8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