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1016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1.下列词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累赘(léi)伫立(zhù)辜负(gū)拖沓(tà)

B.迸溅(bìng)哆嗦(duō)盘虬(qiú)模样(mó)

C.契约(qì)稠密(chóu)修葺(qì)矜持(jīn)

D.厄运(è)招揽(lǎn)疲惫(bèi)孱头(c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疙瘩拽拉陡峭毛骨悚然

B.吞噬丰绕赤裸垂垂暮老

C.调羹竹蔑猥琐诲人不倦

D.愧怍遨游懊悔妇儒皆知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本次活动中,明明和小清彼此心有灵犀,配合默契,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B.同学二十周年聚会上,大家回忆曾经做过的那些傻事,都忍俊不禁。

C.爸爸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

“要经常不耻下问向老师请教,才有更大的进步。

D.这段时间,他上课时老是心不在焉,成绩从前10名跌到了第21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车祸不再发生,各地交警加强了醉驾的查处工作。

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妈妈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李敏年龄幼小,但她聪明伶俐,能歌善舞,所以赢得了人们的景仰。

B.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

“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C.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的说:

“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D.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

“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哪!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

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

;梵高的破碎,;贝多芬的破碎,。

①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②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

③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

A.③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②①③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B.《望岳》“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阴阳”指山的南北两面,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C.《陋室铭》《爱莲说》中的“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D.《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8.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人类的进步实在太慢了”。

B.《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

第一部是《八十天环游地球》,第三部是《神秘岛》。

C.鹦鹉螺号困在了冰隧道里,海水在不断结成冰,很快,大家就要被压死,为了防止水的冻结,船员们采取了一个办法,就是往冰上浇开水,从而降低结冰的速度,为走出困境赢得了时间。

D.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丝路“糖史”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

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

“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

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

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

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

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

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

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

“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

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

《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

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n)”,意为“中国的”。

“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9.下列对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体部分以空间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中国蔗糖因丝绸之路而不断发展的历史。

B.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生动形象说明了糖霜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C.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表明中国在国际蔗糖市场上以输出为主,输入为辅。

D.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结构上,呼应开关,总结全文。

10.下列对丝路“糖史”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

B.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

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

C.元朝,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

D.明清时期,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

11.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12.下列对《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首一首纪游抒情诗,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B.颔联在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乐不思蜀,无意官场。

D.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新鲜)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D.可爱者甚蕃(多)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

C.可爱者甚蕃花之隐逸者也D.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托物言志来抒发情感。

B.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高尚品质。

D.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16.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

“原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④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注释]①[逮]及。

②[穿壁]在墙上找洞。

③[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④[资]借。

⑤[大学]大学问家。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偿:

(2)遂成大学遂:

18.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9.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凿壁偷光,请再写出两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20.按要求填空。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2)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3)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4)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5)《登幽州台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把个人置放在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6)孟子说: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望岳》中意思与之相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

21.班上开展主题为“我爱诗词”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做以下的准备。

(1)(观点论述)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请围绕话题,认真审视、深入思考、鲜明表达,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本册教材一首诗有关,请将该诗内容简要叙写出来。

字数在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诗人。

下面的对联拟描述其中的两位,只有上联,需续写下联。

上联:

杜甫草堂留后世下联:

舍我一些花籽

①初秋真好。

走在公园里,花还在热闹地开着呢,却有花籽成熟了。

我喜欢哪种花,就径直去采摘那植株上的花籽,不用担心采错。

②牵牛花我喜欢蓝色的。

多年前在超市里买过一包牵牛花种子,包装袋的图片上显示的分明是蓝色的花,可开出花来,却是玫红的。

怨着那花不遂我愿,也怨着自己太善挑剔,就这样纠结了好几个月;现在好了,我在开着蓝色花朵的牵牛花蔓上采了上百颗种子,我听见它们争着抢着跟我说:

“这下你放心吧,我们保证都给你开出蓝色的花!

③那年春天,我在菜市场买了两包秋葵的种子,回家种了满满一阳台,我跟我家先生说:

“你信不信,等这些秋葵开花的时候,咱家的阳台将成为全楼最美的风景!

”“秋葵”发芽了,长高了,绿屏风般,茂盛极了,只是迟迟不见有开花的迹象。

公园里的秋葵早就开成花山了,俺家的秋葵却似乎忘了开花的使命。

入秋了,一米来高的植株居然在顶部打了小花苞。

我搬个小凳子,踩上去,端详那花苞,怎么看怎么不对劲,人家公园里秋葵的花苞是圆形的,我家“秋葵”的花苞却是一柄长长的绿色小穗。

几天后,绿穗上开出花来,微白,小如米粒,细密排列。

我知道自己买了“山寨秋葵”,却不清楚这被我精心伺候了好几个月的究竟是何等植物,心里这个闷啊!

终于采下两片叶子,拿到学校给生物老师看,结果,生物老师也不认识,只是反复说“这叶子跟秋葵的叶子可真像啊”。

拈着那两片叶子,要扔到垃圾箱,打扫垃圾的师傅看见了,问我道:

“从哪里采的粟子叶啊?

”我一听,大喜过望,遂俯身请教。

老师傅说:

“这东西结的籽儿叫粟子,可以喂鸟;这叶子跟秋葵是有点像,可它有股清香味儿,人们吃烧烤时,拿它卷肉,可去油腻。

”——老天!

我居然养了一阳台粟子!

④有了“种错花”的经历,如今能够眼睁睁瞅着花朵、准确无误地采花籽,心里那个美、那个得意、那个解气啊!

⑤我采了蓝色牵牛的花籽,又采了粉色秋葵的花籽,还采了一些黄色草茉莉的花籽。

当我去采红茑萝花籽的时候,碰上一个老园丁,他问我采这东西干嘛用,我回答:

“种啊。

”他笑了:

“这小贱花有啥种头?

”我没有回答他,而是在心里问自己:

“你说你咋就这么近乎神经质地稀罕着这些‘小贱花’呢?

是因为她们亲切,还是因为她们皮实?

或者就是因为你自己原本就是一朵跟大富大贵无缘的花呢?

⑥我是带着感恩的心采摘花籽的。

边采摘边在心里说:

“谢谢你舍我一些花籽!

”——谢谁呢?

谢天?

谢地?

谢植株?

我说不太清,反正就是觉得该谢。

⑦“保真”的花籽带给人踏实的欣悦。

在一粒花籽上想象花开,既是现实主义,又是浪漫主义。

⑧我家先生收拾出了一个三平方米左右的空调外机间,本想堆破烂用,我央他把这个空间送给我做花房,他慨允,却讥诮我道:

“整个一个农妇转世!

又要种一花房粟子?

”现在,我骄矜地揣着一裤袋大地馈赠的花籽,突然有了想法——我要让花房的北篱笆(刚刚网购的)上爬满蓝牵牛,西篱笆上爬满红茑萝,再把所有空花盆都种满粉秋葵和黄茉莉。

等大雪纷飞的时候,我家花房花开正盛。

到时候,我或许会拉上老闺蜜,得意扬扬地跟她说:

“走,上我家的‘袖珍花房’喝杯咖啡去!

我要让你亲眼看看,我怎样成功偷得三平方米的夏天……”

(选自《青春美文》)

22.在叙述“种错花的经历”时,作者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次经历。

23.联系上下文说说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现在,我骄矜地揣着一裤袋大地馈赠的花籽。

24.从修辞或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子。

“秋葵”发芽了,长高了,绿屏风般,茂盛极了,只是迟迟不见有开花的迹象。

25.“花籽”明明是“我”采的,却为什么取题《舍我一些花籽》?

通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26.命题作文

成长伴随着人的一生,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成长有故事丰富多彩。

人是这样,世界上万事莫不这样,关于成长,你一定还有好多话要说……

请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取你成长生活中真实和新颖的材料;②详略得当,行文通顺流畅;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D

6.C

7.D

8.B

9.A

10.B

11.D

12.C

13.A

14.D

15.B

16.

(1)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7.

(1)得到报酬

(2)于是、就

18.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19.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韦编三绝。

20.化作春泥更护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青草池塘处处蛙可怜夜半虚前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1.

(1)示例:

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2)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3)李白诗仙著千秋

22.插叙;喜欢蓝色的牵牛花却种出玫红的牵牛花,想种秋葵却养了一阳台粟子。

23.“骄矜”,原指一个人骄傲自大;傲慢。

这里贬词褒用,是自豪谨慎的意思。

表达了“我”对花籽的珍惜和内心的喜悦。

24.示例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葵”长势茂盛,也反衬出“我”迟迟不见“秋葵”开花的焦急心情。

示例二:

长句和短句相结合,体现了语言的韵律美;连用短句,写出了“我”对“秋葵”生长迅速的喜悦,长句则写出了“我”对“秋葵”能否开花的焦虑。

25.“花籽”虽为“我”所采集,但“我”却认为这是植株的奉献、自然的馈赠,所以为“舍我”。

这一说法表明“我”是一个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并懂得感恩的人,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6.范文

我长大了

小时候,我常常坐在窗边,一次次的想着:

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慢慢的,这个念头被繁忙的学习和忙碌的生活所遗忘。

到我上了初中时,在忙碌和空闲的交接处,我又想起了这个问题。

  我便去问老师与同学,他们都说,现在你就已经长大了啊!

我纳闷的问,我真的已经长大了吗?

长大是什么?

我又去问语文老师,老师笑笑说:

“长大就是你能够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长大就是你可以处处为别人着想,而不是只想着自己;长大就是知道自己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长大就是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长大意味着很多很多,关键看你自己。

”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带着满肚子的疑问走了。

  一天放假在家,我正在做家务是,一位同学来我家找我玩。

她看我做家务做得汗流满面,惊讶的说:

你好厉害啊!

我在家里从不做家务的,因为我觉得做家务是父母的事,并不在我的任务范围内。

可是你在家里居然把家务都包完了,你不累吗?

”我听了,微微一笑,说:

“你没做过,光看自然觉得很累,可是你不知道当自己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时候,心里的那种自豪感能驱走一切疲劳。

”她很佩服的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说:

“你长大了嘛,我妈经常说我老是不做家务,像一个幼儿园的小孩子一样。

回去我也做一次家务,看她还敢不敢说我!

”“呵呵!

”送走同学,想起她说的话,我不由自主的问自己:

我真的长大了吗?

  妈妈下班回家,累得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我看妈妈太累了,就自己煮好了饭菜,然后才叫妈妈起床吃饭,妈妈看见我煮的饭菜,惊讶的问我:

“这是你煮的吗?

”我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

“妈妈,我煮的是不是不好吃啊?

”“不是,你煮的很好吃。

女儿,你长大了,懂得体谅妈妈了,妈妈很开心。

”“妈妈,我长大了吗?

”“是啊,我的女儿长大了,懂事了……”

  我长大了吗?

我真的长大了吗?

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妈妈说的话,我长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