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积累 高考优秀作文议论性散文片段精选汇总.docx
《素材积累 高考优秀作文议论性散文片段精选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材积累 高考优秀作文议论性散文片段精选汇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素材积累高考优秀作文议论性散文片段精选汇总
素材积累高考优秀作文议论性散文片段精选
一、(综合)
1、中华文化的先驱:
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
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2.义利之辩的“亚圣”孟子
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出入于稷下学宫,游说于君王诸侯,随车十乘、从者百人,威风凛凛,声名显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曳尾涂中的庄子
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
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
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
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
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
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
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
4、不朽的行者:
屈原
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光亮而长吟。
上下求索,踽踽独行。
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5、俞伯牙、钟子期
一挥手,一拨琴,一段旋律;一高山,一流水,一段传奇。
他们艰难地跋涉于七根琴弦,他们用紧扣的十指敲开了心灵之门,他们的生命也由此产生了共振。
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间,但在他们人生原始的画卷里都巍峨
着山,清澈着水,飞舞知己的音韵。
6、 忘却荣辱书定历史:
司马迁
弹响“史家”千古绝唱?
谁,能幽愁发愤,吟出无韵之《离骚》?
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讽,他以山的刚毅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
他的坚韧撼动历史,彪炳史册;他的刚正直上霄汉,照耀尘寰!
7、永恒的美丽:
王昭君
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这广漠中消隐。
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
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
你默默地离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名字载入史册,也记载下人们对你永恒的记忆。
8、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
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
赤胆忠心,足智多谋,助他人之霸业,成自己之威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一代书圣:
王羲之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博,兰亭己矣,永不逝去的的《兰亭集序》中最豪迈的一次舞动。
10、把酒东篱:
陶渊明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
面对宫阙,他选择了江湖,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
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
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11、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王勃
生命,对他太吝啬了!
他却仍在身后留了累累秋实。
他没有被时间谋杀,反而跨越了生命,永远灿烂于文学历史的天空。
12、留得清高照尘寰:
李清照
纵观古今,唯有你是真正氤氲在水墨之间的婉约女子,柔情似水,盈盈一掬。
但是,你那看似浅浅的豪气也在柔弱中发酵壮大,令世人更增一份敬仰。
13、笔尖上的舞者:
鲁迅
一个漫长的拯救,一段思想的斗争。
一双眼看 透世态炎凉,一支笔写尽悲情苦难,一身青袍衬出他的颀长傲骨,嘴角的烟斗,悠悠冒出的丝丝缕缕,让沉默不再是沉默。
14、一代才女:
张爱玲
十里洋场的意乱神迷中,清醒着一处清幽,她是一枝气质媚人的蕙兰。
她用敏感的笔触,红色的激情,喷涌出闺阁的意味、洋房的欲望,抒写了一个个淋漓的灵魂后,乘着它们渐行渐远,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
15、冰心一片在玉壶:
冰心
好的名字亲切、优雅,她的文笔朦胧、潇洒。
她那圣洁的言辞像母亲的手抚慰着每个读者的心房,她是天地间最美的兰花!
二、(嵇康)
1.自我认识和别人的期待: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
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
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
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
是否忘了《与山涛(山巨源)绝交书》?
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2、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与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从他的每一次选择中我断定:
他是个英雄。
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白己田园隐士的生活。
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
钟会在临走时,没忘记恨恨地瞪两眼。
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
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
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
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
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
于是他说了句:
“把琴拿来。
”……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
若干年后,我们会说:
这是最令人回肠荡气的选择!
3、沙漠上的狂风刮过古堡的废墟,书本中妄自描述着空中花园的美丽,人们希冀希冀着听到消逝已久古乐的音律,时光带走了古文字的意义。
历史的车轮缓缓轧了过去,轧碎了多少文明古迹。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相信古老的文明也能在今天重现。
昔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临刑之前叹息:
“《广陵散》从此绝矣。
”一部名曲就这样失传了。
当真是“后不见来者”。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现代人就将再次听到这千古绝唱,嵇先生之记忆即是现代音乐家的曲谱。
4、嵇康的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于人,另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人。
山涛让他当官,是善意的,他却气得要死,认为对方侮辱了自已,可就是这个山涛使他的儿子没成为孤儿:
钟会非常崇拜他,想和他交朋友,他连正眼都不看一眼,这其实就是嵇康心胸狭隘的表现,不能像大山一样包罗万象,不能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
有人说,这是嵇康天性自然的执着。
天性是什么?
天性就是包容。
而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统治者也没能容得下这样一一个知识分子,把他作为一个异己给消灭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5、家庭教育:
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自己的朋友都这样做。
但嵇康不这样,不愿意别人来模仿他。
嵇康,一看他的《绝交书》就知道他的态度很骄傲的:
但我们看他做给儿子看的《家诫》——当嵇康被杀时,其子方十岁,算来当他做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儿子是未满十岁的——就觉得宛然是两个人。
他在《家诫》中教他的儿子做人要小心,还有一条一条的教训:
一告后辈要立志,志之必坚。
二告后辈要“见义而作”,赈灾济贫。
三告后辈要慎言。
四告后辈要少欲,要宽容谦恭,要有涵养。
五告后辈不要打探他人隐私。
他说:
“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私。
”六告后辈不要受人之馈。
他说:
“匹帛之馈,车服之赠,肖深绝之”,因为“常人皆薄义而重利”,别人主动向你破财献礼,则必有所求,必图回报,这是“君子之所大恶也”。
我们就此看来,实在觉得很稀奇:
嵇康是那样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庸碌。
因此我们知道,稚康自己对于他自己的举动也是不满意的。
只是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
所以,后来被山涛推荐而做官的嵇绍,成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
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惟有嵇绍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
6、自虐,实际上是精神的流亡,是精神苦闷的象征。
魏晋士大夫的一个倾向是服药、喝酒、身上多虱,这与其说是隐逸、潇洒,倒不如说是这些部含有自虐的成分。
他们追求精神自由,追求高古的人格,不愿与当时的社会达成妥协:
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生命的能量只能向内转,通过自虐式的感官刺激来获得暂时的宣泄和解脱。
嵇康作为一位与时代相悖的人,他承受了太多的精神压迫与打击,他别无他法,只有把常常饮酒、服药、装疯等自虐形式作为自我拯救的方式。
在精神苦闷之际,用药酒等刺激感官,借酒杯来浇心中块垒。
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方式。
7:
坚持自我:
其实嵇康是很有才气的一个人,所以山涛就推荐他出来做官:
但是按照嵇康的性情他是不愿意接受的,于是嵇康就要和山涛绝交。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到嵇康的性格是很矛盾的,因为嵇康当初说“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
自己认为最好的朋友,就因为这样就结束了来往,也可以看到嵇康是把他自己的本性看得极其重要的,不容他人干涉。
嵇康的行为不是因为按照什么现成的规矩去行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本性,所有这些都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体现。
8:
嵇康啊嵇康,愤世嫉俗,绝望了这社会的一切而毁坏礼教者是你,“非汤武而薄周孔”者也是你,你呀你,你可如何让司马氏安于枕席?
你的一腔忠愤却无人知,只好寄托于手中的铁锤——第一锤,砸平世间不平事;又一锤,大泄胸中之悲郁;再一锤,以警醒生前身后千年万年所有的炎黄子孙:
看一看,我生活在怎样一个世纪?
“砰砰”锤声中,钟会来了,你并不理睬,只抛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会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于是你抛锤仰天大笑:
“哈哈……吾非汤武而薄周孔,看你何名篡权柄!
”这一笑,惊掉了司马昭手中的玉杯,杀机顿生。
人说你毁坏礼教,不事孝道。
“冤哉!
”一千七百年前那没有发出的呼喊,就让我替你喊出吧!
或许,这有悖于你不屈的性格,但那是在路人皆知司马心的时代,这是称那个“冤”字己完全被世人理解的时代。
我知道你表面上毁坏礼教,实则是激愤于挂羊头卖狗肉者之流(如司马懿)的胡作非为,激愤之极而转为不言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礼教!
其实啊!
司马懿何尝是孝子?
可司马氏就是以不孝为名杀了你。
悲哉!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屈子几百年前的这一悲吟,不幸却又应验在了你的身上。
9、冤哉!
嵇康!
再不见你纵酒之豪情,再不闻你打铁的锤声。
一壶酒,浇铸成你狂放的本色:
一把锤,锻造了你铁样的个性。
如此本色,如此个性,才成就了你的一生。
你“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在你的眼中,这世界应如你杯中之清酒,无尘渣毫粒,无腐臭之气,而是清冽如流玉之晶莹,甜香赛芝兰之悠长。
可遗憾的是,翻遍一卷《中国古代史》,你的名字却印在了最昏晦的那一页:
满眼是野蛮的屠戮,满耳是大众的悲鸣。
其时,有明哲保身者,更有持“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陋志者。
你“常谓之知言”的山涛,此时便弃你而去,留你一人痛饮苦酒:
“美酒今以之驱愁,良友兮不可不慎求。
人之相知兮,贵识天性,曲者不以为桷兮,诚不欲以枉其天才。
”面对山涛的诱荐,你嬉笑怒骂,接舆狂歌。
一纸《与山巨源绝交书》阻断了后路,更逞了淋漓之快意,成就了后人敬仰之声
三、(荆轲)
1.荆柯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
他在卫、在榆次、在邯郸之时,人们对他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鲁勾践“怒而比之”,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歌于市,旁若无人,最后还真被太子丹看中,担负起刺秦的重任。
结果,秦王没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最后自己死了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
太子丹开始说他能刺秦时,荆柯还说“恐不足任便”,没想到,经不住太子的“固请”,荆柯竟不顾此“国之大事”而接了这个活,俗话说: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他荆柯就被别人的期待弄昏了头。
结果,在他死后,鲁勾践笑话他说:
“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
囊者吾叱之,彼以为我非人也。
”
2.感情,似乎是一种十分缥缈的东西,但它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时时刻刻都围绕着我们。
亲情、友情、爱情……而我们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们正是有感情,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3.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
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
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
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
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
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
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
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感情影响。
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有了感情,人对事物的认知欲更强,更能加深对事物的认知。
易水河边那位高唱着“风萧萧今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柯,正是因为对燕国的感情,使他认知了为国牺牲的意义和人的价值。
在抗击“非典”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多少可爱的白衣天使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其中一个就是邓练贤。
他说过“选择当医生就选择了奉献”,从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民、对病人的那一份真挚的感情。
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促使他勇敢地战斗在“抗非”第一线;在病房里,正是这一份真挚的感情,使他不畏被感染的危险,坚守一线抢救照顾病人,最终不幸因感染病毒而去世。
4.古时,荆轲因勇刺秦正为人称颂。
的确,荆轲的勇气是非同一般的,然而,我总觉得荆轲死得糊涂。
记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纵观历史,此话可算得至理名言了。
战国后期,七个诸侯国再加上七零八碎的许多小国,中国被分得支离破碎,多年战事,弄得民不聊生。
这时候,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是民心所向,可惜,荆轲不知这个理,他一心一意要杀秦王,促成那一批势单力薄的小国。
不过,荆柯毕竟只是一介书生,战国以前的历史也不很长,他不明白分久必合的道理是不足为怪的。
荆轲死了不算,秦王恼羞成怒,下令立刻攻打燕,救燕不成反加速了燕的灭亡,荆轲实在太失算。
所以,荆轲不但没救燕,还加速了燕的灭亡,真是太糊涂了。
5.荆轲刺秦王是一个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故事。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用今人的眼光去看,荆轲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说不定还可能被扣上“恐怖分子”的罪名呢。
依笔者看来,燕太子丹雇佣荆轲去刺杀秦王,以为刺杀了秦王就可以阻拦住秦军的东进步伐,真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是一种太幼稚的想法,根本解决不了当年的政治问题。
事实上燕国很快就灭亡了,这与荆轲刺秦失败不无关系。
但是荆轲绝不是一个我们所想象的普通简单的“恐怖分子”,更不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亡命之徒,看《史记•刺客列传》,似乎又很难界定其身份:
表面上看确为一个杀手,但是却与聂政这样目不识丁只有匹夫之勇的粗人不同,他“好读书击剑”,称其为知识分子也不无道理。
在那个分裂割据战争迭起的年代,荆轲的出现,实为罕见和奇缺,遗憾的是能文能武的荆轲未能实现白己的目标,人们就更对其怀有无限的同情和哀怜。
6.据《史记》所载,燕太子丹嘱咐荆柯:
“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则大善矣。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这就是说,至少燕太子丹起初是想生擒秦王赢政,胁迫他退还己侵占的诸侯国领土,如果这一步能取得成功,他们未必想害赢政的性命,倘若赢政不肯,他们才准备杀掉他。
荆轲刺秦体现了一种阻挡秦国继续攻打其他小国的企图。
无论是退兵之计也好,或仅仅是缓兵之计也罢,这应尚是荆轲为解燕国之困,更是为所有诸侯国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
7.有人说,荆轲仅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种方式,为了燕太子丹设置的情感和信义的罗网而无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个人的悲剧。
也有人说,荆轲为了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而用生命拥抱信仰,这就注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剧。
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云涌的时代,荆轲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勇气与权利的棋子,在那个时代,荆轲的选择是二元对立的,同时,他的选择也是步履维艰的。
无论哪个时代,生命与生活都充满了悖论,面对扑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常常走出了一个陷阱,却又陷人了另一个困境。
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我们从一个时代去反观另一个时代的局限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
我们不能用白己所处时代的价值作为标准去衡量荆轲那个时代的信仰价值。
因而,荆轲的选择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
其信仰的成功度己体现在其悲剧行为过程的执著中。
8.有一种观点认为,秦王固然该刺,但荆轲的人品行为并不足取,他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刺客或侠士。
唐代文豪柳宗元就写诗责备荆轲“愚蠢”,与东晋诗人陶渊明对荆柯的盛赞形成鲜明对照。
就在今天,很多人对荆柯也有不同看法,甚至同一个人对他的印象也是一波三折……
有人认为:
面对因剑长拔不出的秦王和皆没有武器的群臣,荆柯竟然没有能刺伤秦王,他被秦王的淫威慑服了,固有的不学无术,整日与高渐离击筑唱歌的消极一面都在这一刻显露得淋漓尽致……
两千年弹指而逝,荆柯到底是侠士还是刺客其实已不重要。
客观地说,他既是崇尚节义的侠士,也是冷血无情的刺客。
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仔细分析起来都具有两面性……
四、(陶潜)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
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
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
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
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
“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
”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
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
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
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3.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
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
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4.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
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
选菊吧!
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
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五、(项羽)
1.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
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
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
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
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
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
2.“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
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
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
“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3.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项羽,生于楚国将官世家。
小时候家里请老师教他识字,没认几个他就不肯再学下去。
再让他学剑术,又没学成。
项羽的叔叔项梁十分生气,骂他不长进。
项羽袒露心迹说:
“认字,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只能对付一个敌人,不值得去学。
我要学就学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
”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学习兵法,终于成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大业。
4.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万丈。
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
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鬼雄”之称无愧。
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
5. 李清照有诗云: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
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
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
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6."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
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的悲怆无疑已成为千古绝唱。
假如项羽不固守那狭隘的"义",假如项羽……那么,意气风发,衣锦还乡,击筑高歌《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将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会是刘邦了。
7.“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奈何?
”江水悠悠,泊船无数,纵使晴空万里,也无船载得动昨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冲天霸气。
莫说一生只有一次失败,纵然有一千次,也永远无法抹去这伟岸男子的千古雄姿。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这钢铁铸成的生命,竟然伟大到毫无韧性的地步,没有一丝一毫的权宜与苟且。
要么一战灭暴秦,要么一战而弃天下,酣畅淋漓而壁立千仞,真是一种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啊!
六、(屈原)
1.泱泱诗海平平仄仄的源头是离骚,他的每一首诗都是一粒饱满的种子,播进土壤就会长出一棵橘树,一茎绿荷一兜灵芝一朵兰花,带着他襟袖间两千年前遥远的芬芳。
他的诗是淋漓的血液/和着泪水的苦涩,一滴沾唇便让人永远保持清醒/而不是美酒/让浊世在惨笑中,醉倒……他的诗是烈火/却烧不透黎明前的夜,是荆棘林里一行漫长的跋涉,弯弯曲曲寻找一个光明的出口,他将自己的肝胆燃成灯油,又磨成墨汁,写下旧时代浓黑的咒语。
他的诗歌在那个时代遭到嘲笑,甚至围攻而今却成了一面旗帜,在人类精神的上空飞扬、生动,龙的传人说: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
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时至今日,“屈原”已经不是尚且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屈大夫,他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百姓情结和民族文化,穿越着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
也就是这样,“屈原”鲜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