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学年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0024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学年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学年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学年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学年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学年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学年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docx

《山西省学年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学年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学年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docx

山西省学年初中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

2016年山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一、基础(25分)

1.默写(15分)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3)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9)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10)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1)《陋室铭》的主旨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作为豪放派词人,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词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名句。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锦幛(zhàng)       荇菜(xìng)

蓬蒿(gāo)乐此不疲(pí)

B.干瘪(biě)簇新(cù)

胚芽(pēi)如坐针毡(zhān)

C.瞰望(kàn)慰籍(jiè)

羼水(chàn)吹毛求疵(cī)

D.蝼蚁(lóu)晨曦(xī)

荣膺(yīng)周道如柢(dǐ)

【解析】A中应是“蓬蒿(hāo)”;C中应是“慰藉”;D中应是“周道如砥”。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儒林外史》是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B.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包括小令、套曲两种,套曲有曲牌名。

C.“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先生的诚实所打动。

”“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

”这两个句子是单句;“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这两个句子是复句。

D.“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

赶快给我个准信儿。

”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解析】《儒林外史》不是四大古典小说名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2分)

A.通过这一堂主题班会,使我对“三生教育”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B.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C.索契冬奥会上,中国健儿出色的成绩、各国冰雪高手精彩的表演,点燃了国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之火。

D.能否彻底根治酒后驾车的现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执法是否严格。

【解析】A缺少主语,去掉“使”字;B“态度”与“提高”不能搭配,可改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D“彻底”与“根治”语义有重复,可去掉“彻底”。

5.综合运用(4分)

一天中午休息的时候,甲同学在教室里练字,乙同学看到后,说:

“现在电脑这么普及,打字又快又好看,何必费时费力去练字。

”甲同学说:

“电脑再普及,也不能完全替代手写,我觉得能写出一手好字很酷,花点时间练习,太有必要了。

(1)依据上述材料,甲乙两位同学就什么问题展开讨论?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不超过15个字)(2分)

电脑普及的今天,是否还需练字?

(2)你支持哪一种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2分,50字左右)

示例1:

电脑虽已普及,练字不可偏废。

中国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中国书法在世界享有盛名,作为一个中国人,练好中国字是很有必要的;电脑再普及,都无法替代手写,例如签名一定是手写。

示例2:

练字费时费力,已无必要。

现在几乎所有的文字稿都是打印稿,手写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小,况且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何必下此功夫,让钟情于书法的艺术家们将中国字发扬光大吧。

二、阅读(45分)

【古诗文】

(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积极乐观(或:

慷慨激昂)。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2分)

(二)

阅读下面课内和课外文言文,完成7~13题。

(14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小大之狱/公将鼓之

C.必以信/小信未孚

D.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

【解析】A项,第一个“间”是动词,“参与”;第二个“间”是副词,“暗地里”。

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是音节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C项,第一个“信”是名词,“实情”;第二个“信”是名词,“信用”。

D项,两个“谋”都是动词,“谋划”。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

(1)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

(2)望其旗靡(倒下)

9.任选文中一个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我选

(1)句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

(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10.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曹刿求见鲁庄公,目的就是要使庄公认识到人心在战争中的作用,努力争取人民的支持,为胜利奠定可靠的基础。

这初步显示了他的“远谋”。

B.“既克”而不知“其故”,足见庄公完全不懂军事,这印证了开头说的“肉食者鄙”。

C.在战争中,“公将鼓之”,曹刿说“未可”,“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从这里看出庄公政治上无能,完全是一个昏君。

D.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

【解析】说鲁庄公“完全是一个昏君”,太绝对了。

11.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2分)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然后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吾曰:

非然也。

1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C)(2分)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解析】例句是判断句,C为倒装句,A、B、D也是判断句。

1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2分)

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我说:

不是这样的。

【现代文】

(三)

阅读《黑暗中的花香》一文,完成14~18题。

(19分)

黑暗中的花香

石兵

五岁那年他失明了,起初,他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停地问母亲,为什么总是黑夜,为什么不打开灯?

母亲告诉他,他头顶有一块乌云,挡住了太阳和所有的灯光,不过不用害怕,虽然不能见到光明,但乌云挡不住太阳散发的温暖,用心感受世界还是暖烘烘的。

他似懂非懂,却突然雀跃了起来,妈妈没有骗我,天上真的有乌云呢,有雨落在我手背上了。

母亲的身体微微颤抖着,紧接着,有更多的雨落在他的手背上、脸颊上,雨水咸咸的、涩涩的,那是母亲的眼泪。

黑暗中,他的听觉变得异常灵敏,甚至能听到一朵花开放的声音。

有一天,他听到角落中传来细微的“噼叭”声,于是摸着墙壁走到角落,他伸手轻轻触摸,发现那儿有一盆植物,一股香气随着他的触摸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那是一种淡淡的无可名状的味道,像是光明的味道。

母亲告诉他,那是一盆菊花。

从此后,他爱上这盆花,他触摸它的枝叶,会感到凉润沁心,聆听花开,则会在心中打开一扇门,恍惚中,有一束光注入他黑色的世界。

时光的流逝静寂无声,他渐渐顺从了黑暗,没有了最初的恐惧,反而变得有些依恋起来。

直到有一天,父母告诉他要上学了,那个学校很好,虽然仍然黑暗,却充满了花香。

随着父母跌跌撞撞走出家门,听到大街上车水马龙的声音时,他的身体变得僵硬起来,他感到强烈的阳光照射在自己身上,那温暖有些燥热,令他平静的心剧烈地跳动。

他进入的是一所盲人学校,果然如父母所说,这儿充满了淡淡的花香味道,在穿过一段坑洼不平的林阴道时,他感觉到阳光忽明忽暗,他紧紧握住父母的手,害怕自己会迷失方向。

那一天,他不知走了多少路,最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房间,然后,他听到了一个温柔的声音在叫他的名字,你好,请坐下吧。

他坐了下来,父母不知何时松开了手,他无所适从地四处摸索着,突然摸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桌子,这时,他嗅到了一股熟悉的花香,循着花香探去,果然,家中角落里那盆菊被放在了桌子的一角,在熟悉的花香环绕下,他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然后,他听到四周传来了他异常熟悉的声音,那是一种呼吸的声音,只有身处黑暗之中的人才会那样呼吸,细微、悠长、平静……

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与他一样身处黑暗的年轻人,他学会了许多,生活能自理了,可以用盲文阅读书籍,甚至可以在操场跑道上与人赛跑。

他逐渐长大了,有了很多朋友,他觉得黑色不再是单调而封闭的,相反,黑色是深邃而包容的,他热爱上了生活,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与另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光明。

每天的课程很多,但他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伺候桌上的菊花,老师告诉他,这种菊花叫作墨菊,虽然朴质无华,却端庄稳重,在花的世界里,墨菊惬意舒缓、洒脱娴静、隽永鲜活、醇厚如酒,将其融汇到心境中,会凝聚起一份自然天成,飘逸出一份清绝品格。

他听得悠然神往,心中暗暗下了决心,自己也要做一朵墨菊,在黑暗中散发出淡淡的花香,把平凡的生命沉淀成一杯醇香的酒。

(摘自《当代青年》2012年第12期)

14.标题中“花香”除了指菊花的香味之外,还有什么特殊含义?

(4分)

父母的关爱(2分)__老师的教导(2分)

【解析】这里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从近几年试题发展趋势看,要求阐释标题含义的题目不少。

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

学生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这里要能理解出“父母老师的关爱”。

15.面对生活的遭遇,“他”经历了哪些情感上的变化?

(3分)

从“最初的恐惧”→渐渐顺从→有些依恋(渐渐平静)→热爱上了生活

【解析】这里体会文章中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

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16.文中有三件事体现了父母对“他”的精心呵护,请简要概括。

(3分)

①母亲用善意的谎言告诉他失明的原因。

②母亲在墙角为他放置一盆菊花,用花香驱散他的恐惧。

③父母亲把他送到盲人学校并把那盆菊花放在他书桌的角落,让他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

【解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母亲关爱”这一主题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17.为什么“他觉得黑色不再是单调而封闭的,相反,黑色是深邃而包容的”?

你从“他”的故事感悟到什么?

(6分)

因为他热爱上了生活,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与另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光明。

(3分)__我的感悟:

生命的质量并不取决于你的眼睛看到的景色,而取决于你的灵魂感知到的美好,如此,才能把平凡的生命沉淀成一杯醇香的酒。

(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是一种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然后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

18.本文着重从触觉、听觉和嗅觉对“他”的内心展开描写,请从文中举一例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分)

举例:

他触摸它的枝叶,会感到凉润沁心,聆听花开,则会在心中打开一扇门。

(1分)

分析:

这句话从触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花带给他的凉润与豁然开朗。

(2分)

【解析】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

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这里应理解心理描写具有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的作用。

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9~22题。

(10分)

青蒿素

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那么,什么是青蒿素呢?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

青蒿素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

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

青蒿素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提示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

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氚标记的异亮氨酸的摄入情况也显示其起始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虫蛋白合成。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提法和溶剂汽油浸提法。

挥发油主要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减压蒸馏分离,其工艺为:

投料—加水—蒸馏—冷却—油水分离—精油;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柱层析及重结晶分离,基本工艺为:

干燥—破碎—浸泡、萃取(反复进行)—浓缩提取液—粗品—精制。

青蒿素的合成方法:

化学合成

半合成路线:

从青蒿酸为原料出发,经过五步反应得到青蒿素,总得率约为35~50%。

第一步:

青蒿酸在重氮甲烷/碘甲烷/酸催化下与甲醇反应,再在氯化镍存在的条件下,被硼氢化钠选择性还原得到二氢青蒿酸甲酯;

第二步:

二氢青蒿酸甲酯在四氢呋喃或乙醚溶液中用氢化铝锂还原成青蒿醇;

第三步:

青蒿醇在甲醇/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溶液中被臭氧氧化后得到过氧化物,抽干后再在二甲苯中用对甲苯磺酸处理得到环状烯醚;

第四步:

环状烯醚溶解于溶剂中,在光敏剂玫瑰红/亚甲基蓝/竹红菌素等存在下进行光氧化合生成二氧四环中间体,再用酸处理得到脱羧青蒿素;第五步:

脱羧青蒿素在四氧化钌氧化体系或铬酸类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得到青蒿素。

全合成路线:

可由多种路线对青蒿素进行全合成。

如Schmil等1983年报道了一条应用关键化合物烯醇醚在低温下的光氧化反应引进过氧基的全合成路线,反应以(-)-2-异薄荷醇为原料,保留原料中的六元环,环上三条侧链烷基化,形成中间体,最后环合成含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

许杏祥等于1986年报道了青蒿素的化学合成途径,其合成以R-(+)-2香草醛为原料,经十四步合成青蒿素。

生物合成

青蒿素等倍半萜类的生物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途径属于植物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可分为三大步:

由乙酸形成FPP,合成倍半萜,再内酯化形成青蒿素。

FPP→4,11-二烯倍半萜→青蒿酸→二氢青蒿酸→二氧青蒿酸过氧化物→青蒿素。

在青蒿芽、青蒿毛状根和青蒿发根农杆菌等培养体系中进行的青蒿素合成技术极有可能被应用于工业生产。

(根据网络文章改编)

19.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

“主要”起限制作用,说明青蒿素非挥发性成分的提取的方法有多种,但采用的有机溶剂提取是第一大途径,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

下定义,揭示了青蒿素的本质特征,说明青蒿素是一种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它是从黄花蒿这种植物的茎叶中提取的。

(2)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提法和溶剂汽油浸提法。

分类别,准确说明了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两种方法,使下面的说明条理更清楚。

21.请说说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科学原理。

(2分)

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2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D)(2分)

A.程序顺序     B.时间顺序

C.空间顺序D.逻辑顺序

三、作文(50分)

23.【小作文】(10分)

王小明准备6月16日在晋阳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南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

请以王小明的名义给刘南夫妇写一份请柬。

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词文雅。

(不超过40个字)(10分)

示例:

刘伯父伯母:

兹定于6月16日中午12点在晋阳饭店为家父过七十寿辰,届时恭请光临。

侄:

王小明 恭请

6月10日

【解析】称呼得体(如称“刘伯父伯母”等)2分,表述简明(如写明具体时间、地点、邀请缘由等)2分,措辞文雅(如使用“家父”、“寿辰”、“恭请”、“光临”等)2分。

落款格式正确2分。

注意:

请柬的称呼要得体,用词要简洁、准确,说明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邀请的原因。

【大作文】(40分)

请以“那段_______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请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被扣分;④不得抄袭,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⑤要考虑到内容的充实,富有真情实感,不要少于600字。

【大作文】审题指导

从内容上看,这道半命题作文没有提供任何提示语,要求补题的词语是命题者提供的“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要求考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题目所给出的词语“日子”,简洁易懂,审题的难度不大,但如果脱离自身生活选材,难免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题目的核心词“日子”,决定了选材的内容要注重日常学习成长生活中的细节,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行文中“自我”的缺失,文题的大而空,是导致文章内容失真、虚假的重要原因,宜从小处入手,从自身角度去思考写作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