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3记叙文阅读1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598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3记叙文阅读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3记叙文阅读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3记叙文阅读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3记叙文阅读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3记叙文阅读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3记叙文阅读18.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3记叙文阅读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3记叙文阅读18.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3记叙文阅读18.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3记叙文阅读18

专题训练(十三) 记叙文阅读

 

◇叙事写人类◇

                  

一、记叙文阅读。

(17分)

胖姑娘都有一样的父亲

柏邦妮

瘦姑娘各有各的家庭,胖姑娘都有一样的父亲。

胖姑娘是我们的挚爱,她也是所有餐馆老板的心头爱。

只要她在吃东西,甭管吃什么,那个劲头儿,花生米也嚼出了云腿①味。

隔壁桌的人常看得流口水,大声说:

“给我们也来一盘儿!

”据说人的大脑有28个区,兴奋时,男人能点亮两个区,女人呢,能点亮28个区。

胖姑娘吃美了,通体28个区全部点得透亮,亮成一簇烟火,美美升上夜空,然后星星点点落下来,点亮隔壁桌、隔壁店,乃至隔壁城、隔壁星球。

一个人真心实意的幸福就有那么大能量。

这一点,胖姑娘的父亲感受最深。

父亲是一民间大厨,一身绝技,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闺女把自己烧的菜全部吃完。

胖姑娘高三,父亲每天炖汤伺候,山药鸽子汤、黑鱼瘦肉汤,每天不重样。

再去菜场,迎面都是贺喜声。

“恭喜恭喜!

是小子还是丫头?

”“怎么个意思?

”“您这不是伺候自家闺女月子吗?

胖姑娘25岁,低头看不见脚,抬头看不见爱,走在正在失恋和即将失恋的坎坷情路上。

有一天,父亲带她去和熟人吃饭,熟人也带了闺女来,精瘦妖娆。

父亲回家,把脸拉下来,勒令胖姑娘减肥。

每天没有别的吃食,只有手剥笋。

做了一个礼拜“熊猫”,父女俩爆发了第一次大吵。

这个世上,所有男人都如此冷漠、如此肤浅,难道你不是唯一懂我唯一爱我唯一挺我的人吗?

胖姑娘很委屈。

减肥半个月,某个深夜,胖姑娘逃进食堂,点了一碗红烧肉。

红彤彤烂融融肥颤颤亮晶晶一碗红烧肉端上来,胖姑娘浑身抽搐眼神发直,筷子颤抖伸出,将将碰到红烧肉时,她挺得直直的脖子突然软垂下来,整个身子泄了劲儿。

长长舒一口气,再睁开时眼神清澈透明。

“来一盘手剥笋吧,老板娘。

”她轻声说。

后来,胖姑娘偶尔还是会来食堂,皆十分节制,一碟笋、一杯水而已。

胖姑娘瘦了。

三五斤是一个新模样,十斤是脱胎换骨,三十斤下来,胖姑娘不知轮回了几生几世。

就像手剥笋一样,剥开层层笋壳,越来越纤细白嫩,耐吃耐品,味道隽永。

原本喜气洋洋的面孔,变得剔透灵秀,独自坐在食堂喝酒,旁边多了不少觊觎的眼光。

有一回,我实在忍不住问她:

“那个晚上,你到底想到了什么,竟然悬崖勒马,放下了罪恶的筷子?

”吃着手剥笋,胖姑娘(如今不能再叫她胖姑娘了)慢慢地说,那个瞬间,她只是想起了老爸的背影。

减肥头半个月,最难熬,每日的饥饿是扎扎实实的受罪。

有天中午,老爸回来,递给她一沓厚厚的传单,全是减肥店美容院的详细介绍。

老爸说:

“别干饿了,太难受,去试试吧。

”说完转身去喝水。

他穿着旧的深色汗衫,糊在身上,贴出两大片汗印子。

胖姑娘想象着,50岁的老爸,独自一人,大夏天踩着自行车,转遍大街小巷,挨个儿钻进美容院里,跟女店员怯生生打听减肥项目的情景,干干脆脆地说:

“不用了,我自己能减。

”她从此每日过午不食,每天跑步五公里,雷打不动。

她还是后来听老妈说的,老妈说:

“你爸说,咱们的女儿是块玉,但是她不知道,拿自己当块石头啊!

最后一根手剥笋吃完,熊男喝得晕乎乎地闯进店来,惊呼:

“你怎么变得这么瘦?

一定是为了男人!

”胖姑娘笑着点头。

熊男拍着她的肩说:

“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啊,不管为了什么男人,自个儿遭罪,全都犯不着!

胖姑娘笑着摇头,说:

“为了他,值!

[选自《意林(原创版)》2018年5期]

[注释]①云腿:

一种菜品,是云南省著名特产之一,素以风味独特与浙江金华火腿齐名,蜚声中外。

1.请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2.本文写了胖姑娘父亲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3分)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

(1)只要她在吃东西,甭管吃什么,那个劲头儿,花生米也嚼出了云腿味。

(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胖姑娘笑着摇头,说:

“为了他,值!

”(胖姑娘这句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胖姑娘们的父亲“一样”在哪里。

(3分)

 

 

 

 

 

 

 

5.有人认为,既然胖姑娘胖得很自在快乐,父亲就不应该要求她减肥,这是对孩子人生的粗暴干涉。

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认为父亲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分)

链接材料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讲述了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的马哈维亚,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却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

他决定不能让女儿像其他印度女孩一样,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浪费了自己的天赋。

于是他蒙受着众人的嘲笑和女儿的误解,克服了重重困难,严格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

最终,两个女儿在他严苛的教导下,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并争取到了其他印度女孩不能享有的命运自主权和生命的尊严。

 

 

 

 

 

 

 

二、[2018·孝感]记叙文阅读。

(15分)

幽幽七里香

丁立梅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

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摆的全是书。

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

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

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

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

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

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

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

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

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

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

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

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

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

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

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

”语调冷冷的。

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

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

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

“慢点走,楼梯口黑。

”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

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

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

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

扉页上写着:

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

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

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表情严肃。

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

或许是她?

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

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我最终没有相问。

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

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

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

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

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

1.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

(2分)

 

 

2.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3分)

故事情节

阅读书籍

抄写《诗经》

(A)

珍藏礼物

内心感受

(B)

愉悦

猜疑

(C)

(A)     (B)     (C)     

3.语言品味。

(4分)

(1)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

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

(赏析加点词语)

 

 

(2)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4.第②段和第⑩段的画线句,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

(3分)

 

 

5.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3分)

 

 

 

 

三、[2018·盐城]记叙文阅读。

(19分)

外婆的世界

李 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

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

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

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

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

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

“长得极好!

我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

“这是骗钱的!

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密密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

“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

“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

”进入超市,更是高兴。

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地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

“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

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收拾行李,说要回家。

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

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

她只知道火车是她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

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

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拉着行李悄悄跑下楼。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

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

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

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

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

于是她便做上记号。

这几根布条,是她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

我对她说:

“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

摔跤了怎么办?

”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

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

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

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

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

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的世界,如蚕茧般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

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有的最隆重的迎接。

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

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

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根布条。

我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

1.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3分)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6分)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

(3分)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2)将下列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

为什么?

(3分)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

“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3.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手上系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

(2分)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4分)

 

 

 

 

 

5.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白。

不少于40字。

(4分)

 

 

 

四、[2018·昆明西山区一模]记叙文阅读。

(16分)

匠 心

杨一凡

①穆爷爷是镇上的木匠。

听说他从小便没了父母,被一个好心的木雕师傅养大。

木雕师傅本是紫禁城里头修缮宫殿的匠人,几经辗转流落到了这穷乡僻壤的地方。

他刻刀下的凤凰漂亮得像是要飞起来一样。

穆爷爷承袭了他的手艺,木雕水平出神入化。

无奈战乱年代无人欣赏木雕,他便转了行,做了个普通的木匠,平日里干些简单的木工活计。

②穆爷爷住在镇外的一座废园子里,废园已有好些年头了,其间换了数任主人,最终荒芜破落至今。

别人都不懂为什么穆爷爷要住在这么个坍塌了大半的地方。

只有我明白,穆爷爷是为了这园子里的木雕。

③穆爷爷时常在园子里抚摸着那些染上尘埃、疲惫不堪的雕花,就像很多年前那位木雕师傅所做的那样。

木雕师傅在这园子里叹惋了半辈子,最终也未能见到它焕然一新的模样。

听闻这位老人临终时还拉着穆爷爷的手嘱咐,游廊的花窗该如何开,亭子的匾额该如何修复。

末了说:

“老头子我这一辈子,最遗憾的就是看着那帮洋鬼子打了进来,毁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当年我没出息,自个儿跑出了京。

老天爷发善心,让我到了这儿,安安稳稳活了几十年。

可我这心里头难受啊!

小穆啊,老头子有私心,舍不得这门手艺跟着我埋进土里。

你把那园子修修好,就当是圆了老头子的一个梦。

④我不懂那是怎样深重的愧怍和念想。

我时常觉得,穆爷爷做木匠,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活下去,则是为了修复那些木雕。

⑤我清晰地记得那个看见过千百回的画面:

旧屋,木凳,暖阳。

穆爷爷眉头紧锁伏在案上,他似乎听到了那些花鸟的不甘,不甘湮没灰尘,如秋虫敛鞘翅,在枯叶下瑟瑟忍冬。

于是,他布满皱褶的手一丝不乱地刻下起死回生的诏令。

他的脚边堆满木屑,空气里有陈旧却不曾霉变的木香。

好像一个世界的种子就在那把刻刀下,破土成芽。

⑥时光荏苒,岁月静默。

穆爷爷一天天地变老。

他的腰杆不再挺直,一头白发如废园里的荒草,整个人犹如一枚失水皱缩的橘核。

那双眼睛染上一点点浑浊,目光却依然专注而执着。

⑦他开始加快了修复木雕的速度。

以往我去时,还能见他在做着不知哪家的木凳,现在却已渐渐看不到了。

他一心扑在了他的木雕上。

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瘦着,好像把所有的气血都注入了刻刀。

但我没有试图阻止穆爷爷的废寝忘食。

那样的专注,仿佛最轻微的扰动都是一种罪过。

⑧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⑨那一日,我到废园时,静寂的园子里隐有人声。

我并没有进去,而是转了个弯,去了废园一个偏僻的角落。

那里有一座小亭,四根红木柱子上游龙蜿蜒,昂首奋飞,栩栩如生。

昨日我来时,穆爷爷指着那条失了双眼的游龙,道:

“这是园里最后一处需要修复的地方了。

”语调兴奋如孩童。

“了却这桩心愿,我也能安心地入土了。

”谁料一语成谶。

⑩那以后我再未去过废园。

不,现在它已不叫废园了。

省城来的专家见到它后如获至宝,听闻修复它的老人业已过世,又是好一阵扼腕叹息。

废园的名字被从古籍中翻了出来,它叫匠园。

木匠的匠,工匠的匠。

镇上的几个老人一拍脑袋,笑叹道:

“我说老穆怎么总守着那个园子呢。

你还记得不,他单名一个匠字啊!

穆匠。

木匠。

匠园。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3月9日,有删改)

1.根据提示,将A、B两处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2分)

穆爷爷从小被木雕师傅收养,并承得手艺→A                   →穆爷爷修复好了园子,安心死去→B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4分)

(1)木雕师傅在这园子里叹惋了半辈子,最终也未能见到它焕然一新的模样。

 

 

 

(2)穆爷爷眉头紧锁伏在案上,他似乎听到了那些花鸟的不甘,不甘湮没灰尘,如秋虫敛鞘翅,在枯叶下瑟瑟忍冬。

 

 

 

 

 

3.指出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4.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5.“目前,中国正迎头赶上世界制造强国。

要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

”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4分)

 

 

 

 

五、记叙文阅读。

(16分)

鲜花课

乔 叶

①那天出差,在高铁站候车,闲着无事便看着来来往往的陌生人解闷。

忽然,视线里出现了一个中年男人,他站在安检区外,正被人热热闹闹地包围着送行。

他棕黑面庞,西装革履,身材修长高挑,不笑的时候看着就是一副霸道总裁的样子,可是此时他不得不笑:

一群人围着他,此起彼伏地寒暄着。

终于挨到告别即将结束时,戏剧性的一幕来了——一个小美女慌慌张张地奔过来,往他怀里塞了一大捧鲜花。

是一束淡黄色的玫瑰,我目测了一下,足有四五十枝吧,每枝都用淡绿色的纸独立包装着,极为悦目。

花中还插着两枝大大的粉色百合,都是三头的。

②于是这个男人一手抱着玫瑰,一手拉着箱子,还背着一个包。

他忙不迭地冲着送行的人们挥手再见,进入了安检区。

看着他在安检的传送带上手忙脚乱地挪动箱包和鲜花,我不由得笑起来。

③鲜花,我也收到过这样的礼物。

说实话,这样的礼物是一种漂亮的麻烦。

第一次被送鲜花时,我也是两手满满的行李,却还是倍加珍惜地把花抱回了郑州。

安检,上车放到行李架上,下车再从行李架上取下来……到家后的鲜花已不复娇艳,我恋恋不舍地端详再三,还是将其扔进了垃圾桶。

④我于是得出结论:

鲜花这种东西,收到的时候是喜悦的,照相的时候抱着是娇美的,在房间里插着的时候是芬芳的,但在旅程中是狼狈的。

⑤因此,当这个带着一股淡淡鲜花芬芳的男人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怀着近乎看笑话的心情,观察着他会如何处置怀里的鲜花。

⑥只见他走到候车席的一端,站在那里,一脸的板正和严肃。

似乎是踌躇了片刻,然后,他解开了花束的包装纸。

再然后,开始送。

每人一枝,每人都送。

⑦发花呢?

有人惊叹。

哦,这种福利真不错。

⑧要钱吗?

我听见有人这么问。

⑨送的。

他强调。

⑩有老人谦让,说给年轻人吧;也有人谢绝他,说手上行李太多。

他也不勉强。

事实上,这件事虽然很温馨,但他看起来依然很严肃,一点儿都不热情,还有一些腼腆。

不得不承认,这种腼腆在他脸上,显得很可爱。

人群中微微有了波澜,候车室里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他,注意到了他。

快到我这里了。

眼看他离我越来越近,我居然有些紧张,如同小孩子在等待将要分得的糖果。

               

在我的意识深处,鲜花一直是虚妄的,甚至是所有礼物中最为虚妄的:

开得再悦目,也会很快枯萎,然后被扔掉,结局颓然。

如同太多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甚至如同人生。

而眼前这个男人,他想到这些了吗?

他一定想到了,而且一定比我想得更深。

可是,你看他,他还是把手中的花朵,一枝一枝地送了出去,分享给这些陌生人。

在明了虚妄之后,他还有分享的诚意和赠送的热情。

而这些鲜花,也托了他的福,在成为垃圾之前,幸福地作为鲜花绽放到最后一刻。

所谓勇敢,不就是如此吗?

即使再虚妄,也还要好好活着。

所谓智慧,不就是如此吗?

正因为虚妄,也才要好好活着。

结果的虚妄一直就在那里,所以,就更不应该辜负过程的欢乐啊。

(选自《读者》2018年7月,有删改)

1.伴随着中年男人的行为,“我”的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

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里填写文字。

(4分)

中年男人的行为

“我”的感受

 在安检的传送带上手忙脚乱地挪动箱包和鲜花

(1)

(2)

 “我”怀着近乎看笑话的心情,观察着他会如何处置怀里的鲜花

(3)

(4)

2.赏析文章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3分)

  鲜花这种东西,收到的时候是喜悦的,照相的时候抱着是娇美的,在房间里插着的时候是芬芳的,但在旅程中是狼狈的。

 

 

 

3.第⑩段中,“我”认为中年男子的“腼腆”“可爱”的原因是什么?

(3分)

 

 

 

 

4.为什么“我”认为中年男子的行为给“我”上了一次“鲜花课”?

(3分)

 

 

 

 

5.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在第

段文字后续写“我”收到中年男子赠送的鲜花时的情景。

(3分)

 

 

 

 

 

 

 

◇哲理思考类◇

                 

六、[2018·白银]记叙文阅读。

(15分)

细读的妙处

肖复兴

  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

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

什么叫细?

头发丝这样叫细?

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

多读几遍就叫细吗?

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

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

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

画家对叶三说:

“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

”叶三看了这幅画,说:

“画得好。

”画家问:

“怎么个好法呢?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

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

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

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作陈词滥调。

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

恰恰错了。

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

叶三说:

“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

”画家一愣,说:

“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叶三跟画家说:

“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⑥这就叫细。

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

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

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

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

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

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

“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

”叶三看完以后,说:

“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

”画家说:

“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

说说原因。

”叶三就说:

“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⑧什么叫细?

这就叫细。

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

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

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

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

“您呀,这次画错了。

”画家说:

“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

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

”叶三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