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渠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95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渠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完整版渠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完整版渠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完整版渠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完整版渠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渠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

《完整版渠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渠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渠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

完整版渠道施工组织设计

塔城市喀浪古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011年度)第二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工程综述

一、工程概况

塔城市喀浪古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四期工程(2011年度)项目区隶属于塔城地区塔城市地理坐标;东经83°00′-83°20′,北纬46°40′-47°10′,东支干渠5.8km,东八支渠2.5km,东十一支渠3km,东十二支渠3km,东十三支渠2.488km,东二十二支渠1.2km,西五支渠2km,配套渠系建筑物42座,也克苏渠首改造,加尔苏渠首重建,灌区信息化建设,建筑物工程级别为5级。

第二标段施工内容为:

也克苏渠首改造,部分连接渠道,上游护坡、引水闸、冲砂闸,渠首结构形式边墙采用重力式挡土墙结构,渠道形式采用梯型断面。

本合同段的主要项目设计指标

1.清基地基土干密度不宜低于1.45g㎝³,原地面处理压实干密度不小于天然干密度的1.05倍,且大于1.45g㎝³

2.填筑土方的碾压干容重大于1.62g㎝³,砂砾石干容重大于2.1g㎝³.

3.建筑物砼强度标号采用C20F200二级配,水泥全部采用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

4.笨板及填缝,分缝等材料技术指标见检测指标。

(一)合同的施工条件

1.1.1自然地理

喀浪古尔河发源于塔尔巴哈台山脉中部较高的卡拉克珍山、柯克莫依纳克山、科鲁克山,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流域内最高点海拔高程为2422m,最低点海拔高程为400.8m,北部山丘重叠,中部平原辽阔,南部地势低洼。

塔城盆地三面环山,东北高西南低,因流域地处西风带前缘,各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寒冷,每年4-5月份,气温回升,受西风槽的影响,降水量较多,蒸发量较少,是新疆境内较为湿润的地区。

喀浪古尔河流域气候分布规律主要为:

北部山区热量不足,光照较少,降雨多,中部平原热量较丰富,光照充足,南部平原受大风影响较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灌区气候条件

多年平均气温:

5.9℃多年平均降雨量:

301mm

多年平均蒸发量1023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855h

多年平均风速2.6ms极端最低气温-39.2℃

极端最高气温41.3℃无霜期131d

平均冻土深度1.46m年最冷月平均气温-18℃

1.1.2水文

1.1.2.1洪水

喀浪古尔河历史上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50m3s,发生在1993年,最大洪水主要在4-6月份,以峰高量大的雨雪混合型洪水为主。

1.1.2.2流域概况

喀浪古尔灌区位于塔城市境内,地理坐标:

东经83°00′-83°20′,北纬46°40′-47°10′,喀浪古尔河发源于塔尔巴哈台山脉中部较高的卡拉克珍山、柯克莫依纳克山、克鲁克山,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349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29*108m3,是国际河流额敏河的一条较大支流,河道全长93km,自北向南流,经阿西尔乡、二工镇,在也克苏牧场与也尔盖提河汇合后注入额敏河,后流入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湖。

1.1.3泥沙

历年4-6月份输沙量较大,其它月份很小甚至为零。

喀浪古尔河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1.14万吨,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0.228万吨,河道合计年输沙量为1.368万吨,喀浪古尔水库调节以后引水枢纽处的合计输沙量为0.6万吨。

1.1.4水质

塔城市喀浪古尔河灌区除南部沼泽带矿化度为2-10gl不能饮用外,其它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良好,均满足饮用和灌溉要求。

1.1.3工程地质条件

1.1.3.1渠首工程地质条件

a,也克苏渠首工程地质条件

现状渠首处于河床中,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冲积的低液限粉土、粗砂和低液限粘土,其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如下:

1)低液限粉土,厚7m,土黄色,稍湿,松散-稍密,天然含水率8.4%,天然干密度1.69gcm3,液限26.2%,塑限19.4%塑性指数5.6,粘聚力18kpa左右,内摩擦角25度,渗透系数3.2*10-5cms,承载力值120kpa,无湿陷性,属冻胀性土,弱透水性。

2)粗砂:

杂色,稍密,湿,含砾石,埋深7-9.5m,厚度3.5-4m,天然密度1.83gcm3,天然含水率5.91%,一般粒径2mm,最大粒径90mm,母岩成分为凝灰岩、花岗岩、砂砾岩等,砾石呈棱角,次棱角状,粘聚力0kpa左右,内摩擦角32度,渗透系数7.5*10-3cms,承载力值120kpa,属非冻胀性土,透水性强。

3、施工条件

1)对外交通及场内交通

本工程项目区距塔城市25公里,至各条渠道均有简易乡村道路,路况较好,可通行各种施工车辆,可以满足各种机械调遣的要求。

4、施工用电

目前,渠道沿线无专用输电线路,需自备电源。

5、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

在每个拌合站可修建蓄水池,渠首附近可修蓄水坑,可考虑抽取老渠或导流渠中的灌溉水满足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可用汽车拉运或在项目住宅区附近打压井解决饮水需求。

6、材料采购及供应

1)本工程材料均为自购,所需水泥从额敏县采购运距92km,油料,及其他材料均从塔城市采购,平均运距25公里,钢材从乌市采购运距669km.,

2)土产材料:

混凝土拌和用粗细骨料均从附近砂石料场采购,运距平均35KM,防冻体从喀浪古尔河床拉运,平均运距5公里。

3)填筑土料:

首先利用开挖弃土,不足部分在渠首附近就近取土。

第二节施工总平面布置(见后附图)

一、施工总平面布量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及施工条件按以下原则进行布置。

(1)因此制宜,科学合理,经济适用满足各项目各工序的街按及施工便利

(2)各类设施严格按公司提供的征地范围部署,减少对周围植被,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3)临时生产与生活设施认真规划、污水、污物的处理要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4)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统筹计划安排防火、防水防盗等临时工程安排。

二:

临时工程平面布置说明:

1、场外及场内道路、布置依据:

场内道路由我方自行修筑,修筑时应充分考虑土方填筑,砼浇筑等工序穿插之间的矛盾及影响因素,因地制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场内道路。

2、拌合站及供水供电系统布置

本工程拌合站共设置2处,砼水平运输半径控制在200m以内,拌合站位置分别在渠首处和西岸护坡处,拌合站供电采用30(50)KW发电机两台,渠道施工用水,采用2.7KW离心泵从河床中抽取,至蓄水池,主要提供现场施工及养护用水。

3.施工临时住宅

(1)项目部及职工住宅

项目部拟设在渠首附近区域。

采用搭设彩板房或租用民宅,职工住宅可分布于渠首两则,采用搭设帐篷。

2.临时水泥库可在集中拌合站修建、塑膜、笨板等材料集中保管。

4、交通及通讯工具

项目部拟配置五十铃皮卡车一辆,15KM范围对讲机4部,手机若干。

5、临时工程平面定位及临时用地计划

 

项目名称

拟定位置

计划用地面积(㎡)

计划使用时间

施工便道

500米

2000

2011.9.1-2012.5.31

拌合料场

滚水坝

2000

同上

钢筋加工厂

渠首

3000

同上

蓄水池

渠首、护岸

20*2*3

同上

第三节施工前期准备

1)施工导流:

根据现场情况设置一、二期围堰进行施工导流,一期围堰设置在东、西护岸之间,滚水坝上游围堰长约72m,待滚水坝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后,拆除一期围堰,将上游河床来水通过滚水坝导流,在引水闸、排沙闸上游修筑二期围堰长约18m,方可进行引水闸、排沙闸的施工和渠道施工。

2)接收征地范围:

由业主组织征地,林木赔偿,砍伐,按标书中规定的征地范围移交提供给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紧密配合立即组织全线清障工作,避免工期延误。

3)施工技术及开工准备

a.施工现场环境的熟悉与调查

进场后,应组织工程技术测量,项目管理人员,施工队负责人仔细踏勘了解工程区附近周围的水源、料场、洪沟、地质探坑、导线三角控制网、高程控制水准点等有关的具体内容、位置做到环境熟悉情况了解.

b.交接桩及复测

1在发出开工令之前,由业主、设代、监理会同施工单位据技设图中的有关标准,向施工单位提供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相关基本和数据。

2、复测

交桩完毕后,由施工单位会同监理人共同校测,其基准点(线)的测量精度,并复核其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

3、增设控制网

导线及高程与监理人核测完毕后,其数据与准确性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即按四等水准测量标准,布设控制桩及加密桩,形成控制网络方便今后施工。

4、校核、勘误及测量成果报批

施测过程,如发现与交桩的位置、数据有明显差异,应及时会同设代及监理人及时校核、勘误,重新修正数据,新增设的控制网及原地面高程,横断面经复测后,应及时将数据整理汇总报监理审批。

c.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

交桩完毕后由设代牵头组织图纸会审,会审过程,由施工单位提出疑问或新的合理化建议,由设计单位书面解答交桩复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修正的结果及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以上书面材料后,即可组织本单位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及施工队技术负责人进行图纸会审,组织有关人员学会领会技施设计说明书,将图纸和技施图中的重要工序及项目以书面的形式下发各施工班组熟悉会。

d.原材料的抽样、送检、复测

将水泥、砂各种骨料,堤坝填筑料抽样送检,检测试验其物理及组化学性能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并预先试做选择最佳配合比。

e.主要单元工程的工序及工艺现场试验

施工前组织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及施工队施工班组织负责人,就本工程的主要分项工程进行现场样板段操作,试验具体测试内容有:

1:

土方的开挖方法,排水措施,削坡控制手段。

2:

土方的填筑方法,填筑料的天然干容重测试,确定击实度,最佳含水率和碾压次数,及削坡控制方法(作土方碾压工艺实验)。

3:

防冻体的铺筑方法,分层夯填的松铺厚度,夯击次数,坡比的最佳控制方法.

4:

现浇砼渠底的放大样控制措施,砼的支模入仓,振捣时间、收光压光时间测试及砼的和易性,坍落度测试。

5:

建筑物模板拼缝及加固支撑,砼运输、入仓、振捣方法.

f.现场施工设备的运行调试

开工前应将所有进场的施工设备检修,保养完毕,并合闸运行,确定其完好率,尽早发现事故隐患。

g.施工段的接收和执行开工令

由公司负责完成征地、伐树等有关项目的协调工作后,将具备施工条件的工作断面交给施工单位,同时由监理单位下发开工令,施工单位做好开工准备。

四、施工期防洪

本标段处于河床内。

如上游发生垮塌跑水时,应考虑施工期防洪。

具体措施如下:

1、因地制宜,仔细踏勘、测绘、了解施工区域内的洪沟分布数量,合理预留排水出口通道位置。

2、对各建筑物一侧预留排水渠,在上游修筑围堰,与导流堤连接,将洪水通过导流堤或排水渠下泄,建筑物施工完毕养护期满后拆除上游围堰。

建筑物的施工顺序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上游,后下游,做到上游疏通,分散下游的洪水压力;

(2)优先在非汛期完成施工建筑物,做到先水下部分,后水上部

(3)周密计划,集中人力,设备,编制有效计划,切实做到日保周保旬,旬保月;

(4)派专职人员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及水文情况,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因地制宜,制定更好的防洪措施。

 

五、混凝土生产系统的配置和调试

(一)砼生产流程及说明:

 

 

1、用于施工的砼必须满足以下特征:

a抗水性:

满足规范要求(坍落度1—3㎝)

b抗压、抗渗、抗冻强度必须达到设计,本工程现浇砼强度均为C20,抗冻标号F200,抗渗标号为W4。

c流动性:

满足规范要求(坍落度1—3㎝)

d和易性:

满足规范要求(运输过程中不分离)

2、配制砼的原材料需满足以下要求:

a采用水泥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要求及国家规范的要求

b水:

凡可饮用的水均适宜拌制砼,严禁使用混浊泥水。

c砂:

应尽量使用粗砂。

含泥量不能超过3%(其中粘土含量不能超过1%,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

d粗骨料:

骨料的最大粒径不能超过钢筋净间距的23的物件断面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