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二轮小题快练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516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二轮小题快练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高考二轮小题快练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高考二轮小题快练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高考二轮小题快练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高考二轮小题快练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二轮小题快练五.docx

《新高考二轮小题快练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二轮小题快练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二轮小题快练五.docx

新高考二轮小题快练五

小题快练(五)

本试卷为选择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化甘油在体内能够分解出大量硝酸,会促进血管扩张,防止血管栓塞,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

B.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C.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而青花瓷、分子筛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D.生物炼铜法就是利用某种能耐铜盐毒性的细菌,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可溶性的铜盐,从而使铜的冶炼变得成本低,污染小,反应条件十分简单

解析 A.硝化甘油在体内能够分解出少量NO,NO极少量时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会促进血管扩张,防止血管栓塞,A错误;B.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

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H4Cl+NaHCO3↓,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故有NaHCO3的晶体析出,B正确;C.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而青花瓷、分子筛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正确;D.利用生物炼铜法把不溶性的硫化铜氧化,硫从负二价被氧化成正六价,最后转化成可溶的硫酸铜,成本低,污染小,反应条件十分简单,D正确。

答案 A

2.2017年8月3日,中国科学家在《Nature》杂志发表论文,合成了一种代号为ICM-101的高能量密度材料。

合成该高能物质的主要原料为草酰二肼,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草酰二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由草酸(HOOC—COOH)和肼(H2N—NH2)发生酯化反应制备

B.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C.与联二脲(H2NCONHNHCONH2)互为同分异构体

D.分子中最多有12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解析 A.草酰二肼中不含酯基,草酸与肼发生取代反应生成草酰二肼和H2O,A错误;B.草酰二肼中含

,能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C.草酰二肼和联二脲的分子式都是C2H6N4O2,两者结构不同,草酰二肼和联二脲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D.联想HCHO和NH3的结构,单键可以旋转,草酰二肼分子中最多有10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如图

所示的10个原子),D错误。

答案 C

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发黄的浓硝酸中通入O2

黄色

褪去

浓硝酸中混有Fe3+

B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显

紫红色

原溶液中含有I-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

褪去

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

D

向浓度均为0.1mol/L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出现黄

色沉淀

Ksp(AgCl)<

Ksp(AgI)

解析 A.向发黄的浓硝酸中通入O2,黄色褪去,是由于4NO2+O2+2H2O===4HNO3,故A错误;B.向无色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显紫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I-,故B正确;C.产生的气体中混有乙醇蒸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错误;D.向浓度均为0.1mol/L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说明AgI溶解度小,Ksp(AgCl)>Ksp(AgI),故D错误;故选B。

答案 B

4.(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考)人们从冰箱中取出的“常态冰”仅是冰存在的17种可能的形式之一。

目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多孔、轻量级的“气态冰”,是可形成气凝胶的冰。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态冰”和“气态冰”结构不同,是同素异形体

B.“气态冰”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具有比“常态冰”更活泼的化学性质

C.18g“气态冰”的体积为22.4L

D.构成“气态冰”的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解析 “常态水”和“气态冰”是水的不同存在形式,状态不同,但属于同一种物质,A错误;“气态冰”和“常态冰”是水的不同存在形式,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B错误;“气态冰”是可形成气凝胶的冰,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18g“气态冰”中含有1mol水,其体积小于22.4L,C错误;“气态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D正确。

答案 D

5.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B的气态氢化物是工业上合成硝酸的重要原料。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和C两原子间可以形成离子键

B.A的氧化物电子式为

C.原子半径:

A>B>C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B>A

解析 依题意,A、B、C为短周期元素,B的气态氢化物是工业上合成硝酸的重要原料,则B为N元素,从A、B、C的相对位置看,A为Si元素、C为S元素。

A项.N元素和S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两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A错误;B项.A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固体中不存在“SiO2”分子,每个硅原子与周围4个氧原子形成共价键,晶体中只有单键、没有双键,B错误;C项.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则Si原子的原子半径最大;又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Si>S>N,C错误;D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N>P>Si,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NO3>H2SiO3,D正确。

答案 D

6.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CS2的结构式为:

S===C===S

B.6CO2+6H2O

C6H12O6+6O2,该变化中光能直接转变为化学能

C.CO2(g)+C(s)2CO(g) ΔH>0,ΔS>0,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

D.NH3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NH3+H2ONH3·H2ONH

+OH-

解析 A.CS2的结构与CO2相似,为直线形结构,含有两条C===S键,结构式为S===C===S,A正确;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C.ΔH-T·ΔS<0时可自发进行,因CO2(g)+C(s)2CO(g) ΔH>0,ΔS>0此反应在高温时可自发进行,C错误;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一水合氨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H3·H2ONH

+OH-,因此溶液呈碱性,D正确。

答案 C

7.(2019·四川成都七中一诊)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

A.1mol·L-1NaAlO2溶液和4mol·L-1的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

AlO

+4H+===Al3++2H2O

B.Fe2O3与HI溶液反应:

Fe2O3+6H+===2Fe3++3H2O

C.NH4HSO4溶液中滴入少量Ba(OH)2溶液:

NH

+H++SO

+2OH-+Ba2+===BaSO4↓+NH3·H2O+H2O

D.Na2S2O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

2H++3S2O

===2SO

+4S↓+H2O

解析 1mol·L-1NaAlO2溶液和4mol·L-1的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根据数量关系,二者发生反应:

AlO

+4H+===Al3++2H2O,A正确;Fe2O3与HI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Fe2O3+6H++2I-===2Fe2++I2+3H2O,B错误;NH4HSO4溶液中滴入少量Ba(OH)2溶液,H+过量,所以不会有NH

与OH-的反应,本题采用“少量定1”法,Ba(OH)2溶液少量,其化学计量数定为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

+2OH-+Ba2+===BaSO4↓+2H2O,C错误;Na2S2O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SO2、S和H2O等,离子方程式为S2O

+2H+===S↓+SO2↑+H2O,D错误。

答案 A

8.(2019·四川成都七中一诊)下图是CO2电催化还原为CH4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该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一段时间后,①池中n(KHCO3)不变

C.一段时间后,②池中溶液的pH一定下降

D.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9CO2+6H2O+8e-===CH4+8HCO

解析 该装置为电解池,CO2电催化还原为CH4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CO2在铜电极上被还原为CH4,则铜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9CO2+6H2O+8e-===CH4+8HCO

,故①池中n(KHCO3)增大,B错误,D正确;铂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c(H+)增大,则溶液的pH减小,C正确。

答案 B

9.可利用如下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

CO2(g)+2H2O(g)CH4(g)+2O2(g) ΔH=+802kJ/mol,下图为在恒温、光照、不同初始浓度和不同催化剂(Ⅰ、Ⅱ)作用下,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n(CH4)随光照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5h内,催化剂Ⅱ的催化效果比催化剂Ⅰ效果好

B.反应开始后的30h内,第Ⅰ种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吸收的热量多

C.a点时,CO2的转化率相等

D.0~16h内,v(O2)=1.5mol/(L·h)

解析 0~15h内,第Ⅱ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快,由于初始浓度不同,所以催化剂Ⅱ的催化效果不一定比催化剂Ⅰ效果好,A错误;反应开始后的30h内,第Ⅰ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烷的物质的量多,反应吸收的热量多,B正确;a点时,生成甲烷一样多,但起始物质的量不同,CO2的转化率不相等,C错误;未指明是催化剂Ⅰ还是催化剂Ⅱ作用下,无法求O2的反应速率,D错误。

答案 B

10.将一定浓度的AgNO3溶液分别滴加到浓度均为0.01mol/L的NaBr、Na2SeO3溶液中,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Br-、SeO

用Xn-表示,不考虑SeO

的水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sp(Ag2SeO3)的数量级为10-10

B.d点对应的AgBr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所用AgNO3溶液的浓度为10-3mol/L

D.Ag2SeO3(s)+2Br-(aq)2AgBr(s)+SeO

(aq)平衡常数为109.6,反应趋于完全

解析 A.由图像可知-lgc(SeO

)=5.0时,-lgc(Ag+)=5,则Ksp(Ag2SeO3)的数量级为10-15,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d点对应的c(Ag+)偏大,应生成沉淀,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起始时,-lgc(Ag+)=2,则所用AgNO3溶液的浓度为10-2mol/L,故C错误;D.Ag2SeO3(s)+2Br-(aq)2AgBr(s)+SeO

(aq)平衡常数为

=109.6,故D正确。

答案 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近年来,科学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化学性质的氢铝化合物(AlH3)。

常用作还原剂。

已知,最简单的氢铝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H6,它的熔点为150℃且熔融状态不能导电,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Al2H6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l2H6为离子化合物

B.Al2H6中Al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C.Al2H6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铝和水

D.Al2H6中Al为-3价

解析 A项,Al2H6的熔点为150℃且熔融状态不导电,故Al2H6为分子晶体,共价化合物,错误;B项,由Al2H6的球棍模型知Al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正确;C项,Al2H6燃烧生成Al2O3和水,正确;D项,Al2H6中H为-1价,Al为+3价,错误。

答案 BC

12.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GA)提出的碘硫热化学循环是由反应Ⅰ、Ⅱ、Ⅲ三步反应组成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循环设计目的是以H2O为原料制备能源气体H2

B.整个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O2的同时产生44.8LH2

C.图中反应Ⅰ、Ⅱ、Ⅲ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图中反应Ⅰ、Ⅱ、Ⅲ均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解析 A项,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目的是以H2O为原料低能耗生产能源气体H2,正确;B项,没有说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不能确定气体的体积,B错误;C项,都有化合价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项,反应Ⅱ是H2SO4分解生成O2、SO2、H2O,不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D错误。

答案 AC

13.(2019·苏锡常镇一模)25℃时,NaCN溶液中CN-、HCN浓度所占分数(δ)随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甲所示。

向10mL0.01mol·L-1NaCN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1的盐酸,其pH变化曲线如下图乙所示。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图甲中pH=7的溶液:

c(Cl-)=c(HCN)

B.图甲中a点的溶液:

c(CN-)

C.图乙中b点的溶液:

c(CN-)>c(Cl-)>c(HCN)>c(OH-)>c(H+)

D.图乙中c点的溶液:

c(Na+)+c(H+)=c(HCN)+c(OH-)+2c(CN-)

解析 A项,由电荷守恒有:

c(Na+)+c(H+)=c(OH-)+c(Cl-)+c(CN-),物料守恒有:

c(Na+)=c(HCN)+c(CN-),溶液呈中性:

c(H+)=c(OH-),正确;B项,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有:

c(HCN)+c(H+)=c(OH-)+c(Cl-),a点,c(CN-)=c(HCN),得c(CN-)+c(H+)=c(OH-)+c(Cl-),因溶液呈碱性,所以c(CN-)>c(Cl-),错误;C项,此时为等浓度的NaCN、HCN、NaCl溶液,溶液呈碱性,说明CN-的水解程度大于HCN的电离程度,所以c(HCN)>c(Cl-)>c(CN-),错误;D项,c点为等浓度的HCN和NaCl的混合溶液,由电荷守恒有:

c(Na+)+c(H+)=c(OH-)+c(Cl-)+c(CN-),由物料守恒有:

c(Cl-)=c(HCN)+c(CN-),将两式加和可得选项中等式,正确。

答案 AD

14.(2019·南京考前指导)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

K+、NH

、Cl-、I-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Fe2+、Mg2+、NO

、Cl-

C.Kw/c(H+)=0.1mol·L-1的溶液:

Na+、K+、SiO

、NO

D.通入足量SO2后的溶液:

Na+、NH

、ClO-、CH3COO-

解析 A项,溶液中含有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项,酸性条件下,Fe2+与N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项,溶液呈碱性,可以大量共存,正确;D项,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强氧化性的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答案 C

15.某学习小组拟探究CO2和锌粒反应是否生成CO,已知CO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黑色固体。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先点燃酒精灯,后打开活塞K

B.b、c、f中试剂依次为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硫酸、银氨溶液

C.装置e的作用是收集CO2

D.用上述装置可以制备氢气并探究氢气的还原性

解析 A项,实验开始时,需先打开活塞K,使反应产生的CO2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空气与锌粉反应,后点燃酒精灯,错误;B项,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CO2中的氯化氢,因为碳酸钠溶液能吸收CO2,错误;C项,装置e作安全瓶,防止装置f中的液体倒吸到硬质玻璃管中,错误;D项,依题意,a装置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可以用锌粒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将d装置中锌粉换成氧化铜来探究H2的还原性,正确。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