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394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新课标.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新课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新课标.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有余数的除法人教新课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与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同时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学生较难理解,应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学习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习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策略

运用“五步四趣教学法”,放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运用创设情境、媒体演示、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等方法,重点教会学生观察、比较、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媒体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谜语

师: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

出示气球谜语:

受到吹捧就自大,没人吹捧就疲塌, 外表看来圆又壮, 遇到打击就爆炸。

猜猜是什么?

生:

气球。

师:

对,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气球,现在,你可以任意说出一个气球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咱们就一起来试试。

 

2.师生进行猜气球颜色游戏。

生:

7号

师:

蓝色

生:

13号

师:

红色

生:

20号

师:

绿色……

师:

老师厉不厉害?

生:

厉害。

师:

其实,不是老师厉害,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计算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的?

生:

想。

师:

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猜一猜环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设置悬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调到最高点,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操作对比,提示课题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同学们请看,这些小朋友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想一想:

摆一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

生:

4个。

师:

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

怎样列算式?

生:

8÷4=2(个)

师:

到底是不是可以摆2个呢?

同桌之间摆一摆。

师:

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好摆了几个?

生:

2个。

师:

摆完了吗?

生:

正好摆完。

师:

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生:

因为求8里面有几个4,我们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

谁能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

8表示有8根小棒,4表示每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2表示可以摆2个这样的正方形。

师: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

生:

8叫做被除数,4叫做除数,2叫做商。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师:

那现在有9根小棒,可以怎样摆?

生:

摆2个正方形。

师:

摆完了吗?

生:

没有。

师:

还怎么样?

生:

剩下1根。

师:

同学们看这一次摆的与刚才摆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

第一次正好摆完,第二次还剩1根。

师:

那剩下的1根为什么没有继续摆呢?

生:

因为不够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

那又该怎么用算式来表示呢?

生1:

9÷4=2

生2:

是2个,要带单位。

师:

谢谢你的提醒,单位名称不能丢。

师:

为什么也要用除法?

生:

因为它也在平均分,所以要用除法

师:

那他表示完整了吗?

生:

没有,剩下的1根还没表示出来。

师:

你真说到点子上了,剩下的这1根在数学里叫作余数,只要是平均分后剩下的都可以用余数来表示。

为了表示得更清楚,我们在这两个数中间用“……”隔开,也就是9÷4=2(个)……1(根)

师:

猜猜它怎么读?

生:

9除以4等于2个余1根。

师:

你猜对了,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谁能结合这幅图完整地说一说它表示的含义?

生:

9表示9根小棒,4表示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2表示摆了2个,1表示还剩下1根。

师:

那现在你们也能说出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生:

9叫被除数,4叫除数,2叫商,1叫余数。

师:

回答的真好,再告诉老师一次,省略号后面的1叫什么?

生:

余数。

师:

为什么它叫余数?

生:

因为它是剩下的。

师:

说得真清楚。

对比两个算式,你们能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

一个有余数,一个没有。

师: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知识,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出示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先巩固平均分这一概念,体会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在新知的生长点上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习新知余数埋下了伏笔,进而引出平均分分不完的情况,并充分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写一写,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操作看到余数是如何产生的,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比较清晰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了余数的含义,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

最后通过观察、比较,沟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三、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师: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不过听说它身上藏着一个大秘密呢?

想不想知道?

生:

想。

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吧!

1.操作体验,建立模型。

师:

我们用8根小棒正好摆了2个正方形,用9根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一根。

如果照这样摆下去,用10根、11根、12根小棒又能摆出几个独立的正方形呢?

有没有剩余?

如果有剩余,会余下几根?

下面就让我们动手操作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出示课件要求。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师巡视,指导其他学生)

小棒

摆的结果(画出来)

算式

9根

 

 

10根

 

 

11根

 

 

12根

 

 

(摆完后请小组代表说10、11根的分法。

师:

说得非常完整,掌声送给他们。

3.引发冲突,深化理解

师:

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

每增加一根小棒,余数总是加1。

师:

那余数是哪些数呢?

生:

1、2、3。

师:

按照这样的规律,那下一个余数就是4了,看老师摆的小棒□□││││,算式就是12÷4=2(个)……4(根)

生:

错了,错了……

师:

怎么就错了,错在哪里?

生:

如果剩下4根就正好够摆1个正方形。

师:

(师重新摆好)是这样吗?

生:

算式也错了,应该是12÷4=3(个),正好摆完。

师:

噢,原来余数等于除数就又可以再摆一个了,看来余数不能等于除数,既然余数不能等于除数,那可不可以比除数大呢?

比如余数可以是5吗?

我们继续看一看。

(播放)13根□□│││││   

生:

错了,又错了。

生:

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还剩一根

师:

算式是?

生:

13÷4=3(个)……1(根)

猜想:

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4根、15根的结果吗?

14根□□□││  14÷4=3(个)……2(根)

15根□□□│││15÷4=3(个)……3(根)

师:

那16根会怎样呢?

17、18、19根呢?

PPT播放

16÷4=4(个)

17÷4=4(个)……1(根)

18÷4=4(个)……2(根)

19÷4=4(个)……3(根)

师:

现在老师把结果全部统计在一个表里,我们再来做次对比,是不是余数一定小于除数呢?

生:

是。

师:

原来这就是余数身上的大秘密,为我们这个伟大的发现鼓鼓掌吧!

(板书:

余数<除数)

师:

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生:

除数>余数(PPT),现在请孩子们闭上眼睛用心的记住它。

师:

孩子们,都记住了吗?

生:

记住了。

师:

好,让我们带着成功的喜悦一起来闯关吧!

【设计意图】

教学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

学生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不同的想法得到交流,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

对于除数和余数关系的理解是个难点,通过动手操作、认知冲突、猜想验证、交流想法,让学生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练习反馈,拓展提升

师:

如果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

生1:

可能是1根。

师:

同意吗?

生:

同意。

生2:

还可能是2根、3根、4根。

师:

你真爱动脑筋,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2:

因为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师:

这里的除数是多少?

生2:

除数是5,那么余数只能比除数小,也就是1、2、3、4根。

师:

说得太棒了,掌声送给他。

师:

如果用这些小棒不摆五边形,摆三角形,可能会剩余几根小棒?

生:

1或2根。

师:

说说你的理由。

生:

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除数是3,余数比除数小,余数有可能是1或2。

师:

说得太好了。

现在不计算,你们能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

生1:

64÷7=8……8 ( )对。

生2:

不对不对,因为余数比除数大了,还可以再分。

师:

你观察得真细心。

那45÷5=8……5 ( )对吗?

生:

它也是错的,它的余数和除数一样大了。

师:

你们表现得越来越棒了!

那如果余数是8,除数最小可能是几呢?

生:

9

师:

说说你的理由。

生1:

因为……

师:

不要紧张孩子,需不需要请同学帮帮你?

生2:

因为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师:

刚才咱们知逍余数要小于除数,那反过来理解,我们就知道了除数要比余数怎么样?

生:

大。

师:

这里边,比8大的只有哪一个最小?

生:

因为8再过一个就是9,所以9是最小的除数。

师:

好,掌声送给他。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层次性、挑战性,借助闯关这一系列的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再次巩固除数和余数的关系,这样的活动既突出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又关注了学生的挑战兴趣,“数学学习,兴趣满足”两不误,何乐而不为呢?

让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享受数学的乐趣。

五、小结解疑,延伸兴趣

1.总结收获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

有余数的除法。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

我认识了余数。

生:

我知道了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小于除数。

师: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小于除数,反过来怎么说?

生:

除数大于余数。

师:

谁还想说。

生:

我知道了余数是什么?

师:

你能说说余数到底是什么?

生:

余数就是多余的数。

师:

余数就是平均分没有分完,多余的这个数。

2.释疑解惑

现在,你们能猜出刚才老师是怎么猜出这些气球的颜色的吗?

现在马上来揭示谜底,

师:

这些气球的颜色红黄蓝绿为一组,重复地出现。

如果我们猜的是8号,就用8除以4等于2,刚好摆了2组,有没有余数?

生:

没有。

师:

那就是第2组的最后1个,是什么颜色?

生:

绿色。

师:

其实每一组的最后一个都是绿色。

师:

同样的道理,咱们要求11号气球的颜色,用11除以4,等于几组,还剩几个?

生:

2组,还剩3个。

师:

这里面的3就表示是第3组的第3个,是什么颜色?

生:

蓝色。

师:

其实每一组的第 3个都是蓝色。

师:

原来有余数的除法里面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呀,你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猜一猜吗?

生:

能。

师:

做好准备,18号是什么颜色。

生:

黄色。

师:

你是怎样想的?

生:

因为每一组的第2个都是黄色。

师:

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黄色。

师:

你们真聪明,已经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破解老师的秘密了,还想挑战一下自己吗?

生:

想。

3.金牌挑战赛。

有21个面包,试一试,你有多少种装法

21÷()=()......()

比赛规则:

 想出一种装法就可以夺得一枚金牌,看谁夺得的金牌多。

【设计意图】

猜气球环节前后呼应,既体现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又能引导学生把求知的欲望与兴趣得以保持和延伸,并进而升华。

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享受数学的乐趣,达到 "课虽止而思未停,趣尤存"的效果。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8÷4=2(个)

正好摆完

          9÷4=2(个)……1(根)

还剩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余数<除数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学生充分掌握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同时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看到余数是如何产生的,及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1.重构教材,完善认知

能正确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

我没有按照教材编排设计,而是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将例1、例2的教学目标有机融合在一起。

在课堂教学中,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探索出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这样处理,既顺应了学生认知特点,也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五步四趣教学法以猜一猜游戏的方式前后呼应,通过猜谜语、猜气球、闯关等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发思维冲突。

从而激发学生挑战的欲望和兴趣,力图引领学生走进一个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既探究巩固了新知,又使学生在挑战中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其积极的探究意识。

3.实践操作,引导归纳

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学习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摆小棒发现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亲身经历“余数”的产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然后再通过两题的比较,将平均分和有余数的除法相结合,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

在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也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经历了观察 ——发现——验证这一过程,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直观感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原因和结论。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值得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

对于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给学生合作探讨时间短,对学生不够放手。

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商和余数,学生不能很快地口算出来,需指导练习。

针对课堂上突发事件处理不够得当等。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