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104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单导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活动单导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活动单导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活动单导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活动单导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动单导学.docx

《活动单导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单导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动单导学.docx

活动单导学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1)主题: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就是“活动”。

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

  

(2)目标:

是教学模式指向的、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3)策略: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策略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检测反馈等等。

  

(4)程序流程: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程序大体为:

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答疑解难——评价小结——检测反馈。

(5)理念及优势:

“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立论基础。

“活动”是学生社会化、个性化的主要途径;“活动”是学生认识的起点,是教学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变的过程;“活动”是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主要形式(活动方式广泛、内容丰富、水平高级)。

重在活动单的设计,如何发挥导学功能,促进活动的实效。

 

如何设计一份高质量的活动单?

 “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活动单是关键。

若活动单中的“活动”若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就会低效甚至无效。

那么,怎么才能设计一份高质量的活动单呢?

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

要设计出一份高质量的活动单,单干、个人英雄主义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组的力量。

一份优秀的活动单的出台应该有规范的流程:

备课组长将任务分工到人,指定各课主备人;主备人在规定时间内拿出活动单初稿,提前打印分发给备课组每一成员;备课组成员在集体备课会议上讨论活动单初稿,充分预设活动效果,优化活动形式,主备人听取意见后在规定时间内修订优化初稿;主备人使用修订优化后的活动单进行试上,全体备课组成员参与听课,认真思考修订后的活动单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改善策略;集体备课组举行评课活动,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并最终完善、定稿、归档后,全体备课组成员在教学活动中统一使用并及时记下教学反思,为日后的继续完善提供思想依据。

为了调动各集体备课组设计优秀活动单的积极性,学校可出台一些激励性奖惩措施或捆绑考核方案。

同时,集体备课组也可以充分发挥骨干示范辐射的作用,安排骨干教师在各种场合指导组员设计活动单。

二、活动性原则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单”是形,“活动”是神。

活动单的执行者是学生,理想的课堂状态是:

学生拿到活动单,即使没有教师组织,也能在活动单的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进行有步骤的、卓有成效的学习。

可见,一份优秀的活动单,应充分体现活动性原则。

1.充分创设活动情境

活动情境创设的效度直接制约着活动单导学的效果。

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感悟和思考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思维有依据,进入活动有途径。

如:

学生在学习戊戌变法的内容时,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小军爷爷一直拥护维新派的变法主张。

维新变法后,他如愿进入了中央政府部门做事。

在他的带领下,各地连续开办了好几家私人工矿企业。

这年8月,奉康有为之命,他前往京师大学堂任督学,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西方的社会,他翻译了众多的西方书籍,还创办了著名的报纸《新报》,允许每一句有道理的言论在报纸上出现。

这一天,他亲自动员小军参加新式军队的训练。

视察军队训练后,他感慨道:

“国家事业后继有人了!

以上是小军爷爷在维新变法后的经历,请结合教材有关知识说说小军爷爷的经历分别与维新变法的哪一内容有关?

经历1:

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历2:

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历3:

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历4:

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感受学科趣味的同时,自然地将小军爷爷的经历与百日维新的内容联系了起来,并且印象深刻。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活动情境,直接在教材上寻找、划线、记忆,学习效果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2.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活动单中的活动方案设计要尽可能对接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智水平,关注学生的真切需要和思维发展的可能。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活动方案时一定要避免将“活动单”制作成单一的“习题单”、“提纲单”。

尽可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设计出亲近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味性的、与学科特点相符合的活动方案。

就初中历史这一门学科而言,可以采用记者采访、记者报道、百家讲坛、导游解说、小品表演、辩论会、比较展示、讲故事、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活动形式。

如我们在学习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活动: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请围绕这两个观点召开一场小型辩论会。

注意:

①辩论过程中,不拘泥程序,有理由就说。

②尽量说出自己观点的依据,少驳斥别人观点。

③单号组为反方,双号组为正方,每赢得一次大家的热烈掌声加3分,掌声不够热烈加1分,没有掌声不加分。

正方:

我们这一小组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反方:

我们这一小组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也许一开始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表现还比较稚嫩,出现种种问题,但学生喜欢这种趣味横生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整合性原则

设计一份优秀的活动单,要坚决杜绝“拿来主义”,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他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所设计的活动单必须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真正可以使用的教学资源。

1.关于学习目标的整合

首先,学习目标的确定必须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课标、教材和学情的有机连接点,准确定位三维目标,找准教学的落脚点。

一旦目标确定,活动设计必须紧扣目标,意图要明确,不能让活动成为课堂的点缀。

这里要特别注意,课程标准不是制定学习目标的唯一依据,还要依据教材和实际的学情。

如《洋务运动》一课,课程标准相应的要求是: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显然,对培养学生全面准确的历史观、构建宏观的历史知识体系来讲,仅掌握这些知识是不够的,所以我们结合学情、课标,对本课教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形成了下面的学习目标:

(1)知道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成就等基本知识,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

(2)了解洋务运动的失败,分析其原因;会归纳洋务运动的性质,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3)会正确看待当代中国“技术进口”现象,比较与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区别。

其次,学习目标的语言表达要尽量简洁,避免冗长。

透过一个语言简洁的学习目标,学生就能知晓本课的精髓。

再次,学习目标的语言表达要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

过去我们讲教学目标,是站在教师的角度;现在,我们活动单的使用主体是学生,所以类似于“使学生认识”、“培养学生”类的字眼要尽量少出现。

2.关于活动方案的整合

在整合活动方案时,首先要处理好活动单体系与教材体系的关系。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较好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主线和来龙去脉。

一般而言,我们在设计活动单时不要轻易打破教材已有的知识体系,以免学生混淆历史发展线索。

但有时为了活动的需要,也可以将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段、同一个专题适当整合,但务必先夯实基础知识。

其次,要处理好习题与活动的关系。

一些探究性习题可以作为活动形式,但我们不能为了方便,大量下载习题,将习题布满整个活动单,将“活动单”变成“习题单”,而应多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经验及最近发展区,设计出能激活学生思维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再次,要掌握一些必备技巧。

例如,要尽可能让所提供的材料、情境发挥最大作用,过长、过时的材料不用,一份材料能解决的不用两份材料,真正做到让学生思维有依据,进入有途径;每个活动中的设问不宜过分琐碎,问题设置应有一定的包容性,决不要把问题分成条条框框,以免妨碍学生的思维和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的能力;要紧扣活动目标设问,使活动目标落实到位。

第四,要体现学科性。

我们设计的是历史活动,就要有历史味道,体现历史的规律。

历史发展的核心主线是社会形态的发展,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灵活、充分运用口头语言、肢体性语言,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

四、可操作性原则

活动单是学生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预设学习目标能否实现、活动方案能否顺利进行。

具体来说,在内容、问题的设计上,要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充满情趣性,避免大、虚、空;活动程序上,要更具有包容性、开放性,使学生在井然有序的活动中提高自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和学科素养。

我们的尝试是初步的,但学生学习行为和精神面貌发生的重大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胆子大了,热情高了,效果更好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凸显,这些变化都要归功于“活动单导学”模式。

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敢于创新,团结协作,活动单的质量就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就会迸发出激情与活力。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如皋市滨江初中)

 

小学数学“活动单导学”模式

一、“活动单”基本框架:

《×××××》活动单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活动方案:

(每个活动的主要环节为: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

★活动一:

×××(名称)(名称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活动所达到的目标)

★活动二:

×××(名称)

★活动三:

×××(名称)

……

◆检测反馈(对学习结果的检测与评估)

二、概念解读

1.活动单:

通过集体备课最终形成的用以课堂操作的学生学习活动方案。

“活动单”不同于教案,教案的执行者是教师,而“活动单”的执行者是学生,因此,它更接近于“学案”。

理念的课堂状态是,学生拿到“活动单”,即使没有教,也能在“活动单”的指导下进行有步骤的、卓有成效的自行学习。

2.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设定的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

目标的设定一是要准确,不能“超标”或“降标”;二是要具体,不能空洞,要把课后习题作为目标设定的重要参考因素,要写清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期待。

要从学生的视角,而不是教师的眼光描述学习目标,因为是“学习目标”

而不是“教学目标”。

3.活动方案:

包括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一切心智活动和肢体活动。

“活动”的基本原则:

①“学科性”原则。

就是说,我们设计的活动是“数学”活动,要有数学味道,体现数学的规律。

数学强调什么,就是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讲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我们不排斥一些肢体性的活动,但一定要做数学的事,体现数学的特点,否则,就是不宜的。

②“目标性”原则。

就是活动设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意图要明确,要服从于教学,不能使其成为课堂的点缀。

有人往往把“活动”定位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定位不准确。

我们认为活动就是要为教学服务,目的是达成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活动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有人更愿意把活动理解为动手、动脚、唱歌表演、做游戏之类的肢体之动,这是片面的。

课堂上的一些隐性活动是特别重要的,学生坐在位置上认真地读,静静地思考,这也是活动,而且还应该是主要的活动。

③“趣味性”原则。

活动还要有趣味,要能吸引学生。

我们都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并为其他科学提供语言、思想、方法。

如果学生不能从活动中获得快乐,引起共鸣,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只能说这样的活动是低效的。

当然,“趣味性”必须服从于“学科性”和“目标性”,结合得好,就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如果在活动设计中不顾“学科性”和“目标性”,而一味求趣,必然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活动”的基本要素:

每一个活动,都应该包含以下4个基本要素:

a自主学习;b合作探究;c成果展示;d自我完善。

这4个基本要素也可以视为活动的4个步骤,组合起来就是活动的常规模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

在这4个基本要素中,“自主学习”是活动的前提,这一点必须明确,一定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

如果没有自主学习就进行合作,势必滋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思维惰性和依赖情绪,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害无益。

“合作探究”(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活动)是活动的主体部分。

怎样合作,用怎样的机制来规范合作,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成果展示”是活动的外显。

为合作学习提供反馈。

在数学课上,展示的方法应力求多样化,可以是“说”(如解说、交流、辩论、质疑等);可以是“写”(如上黑板写等);可以是“画”;可以是“演”(比划);可以是“操作”;等等等等。

学生在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点评,包括纠错、表扬等。

“自我完善”是活动的提升。

要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效益。

“活动”的基本机制:

由于本模式以小组活动为主,因此,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学习小组。

所谓“完善”,一是要相对固定,不能时有变化;二是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三是要有组长,每个成员都要有编号。

活动时,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

学生好动,自制力弱,如果听之任之,那种乱动就会演变成一种动乱。

比如,小组合作,就要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规范,要有组长,要有中心发言人,不能吵吵闹闹,乱作一团。

一些肢体性的活动,要把握好一个度,就像开车一该踩油门时踩油门,该带刹车时一定要带刹车。

三、几点要求:

(1)一案一单。

“活动单”是学生的学案,但绝对不等同于教师的教案,教师仍然要有可详细操作的教学预案,与传统教学预案相比,现在的教案更要在这几个地方下功夫:

1。

连接处。

课始最好要有情境创设或谈话引入,在活动与活动之间要有过渡语承前启后,不能把课堂肢解成了机械的活动堆积。

2.关键处。

在学生的解答不能到位时,老师的引导,点拨;一些开放题中学生出现多种答案后,老师的评价、提升等等。

3.总结处。

重要知识点的概括,把握;每个活动达到的目标,整节课结束所进行的总结。

设计的“活动单”是从教学预案抽取出的针对学生的主要的可操作活动文本。

(2)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避免问题化,避免过细过烦,学生不好操作,避免习题化,变成纯粹的练习课。

(3)精选精练。

练习反馈的题目要精选、紧扣目标、知识点、能力点,形式多样。

量不宜太大。

(竞赛形式、趣味题、选择判断题、解答题、连线题、等)

(4)自主学习在课内。

自主学习这个环节一定要在课内进行,课前少量复习可以,但不能将课前预习代替课上的自主学习,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5)合作交流。

不能题目一出现就合作交流,一定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交流,否则会滋长差生的惰性与依赖性。

(6)展示环节。

老师要善于提炼总结,或引导学生提炼总结知识要点、意点。

不能为了展示而展示。

(7)检测反馈时间要保证。

在模式推行初期,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不适应、不投入,导致假学、假合作等,通过检测反馈,利于老师了解调控。

不致质量下降。

(8)重视学生隐性的思维活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所有的活动重在学生自主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不能机械操作。

(9)展示方式多样化。

除了上述所说的方式外,要将多种媒体有机结合。

现代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

四、格式要求:

● 四大组成不可或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活动方案、检测反馈)

● 活动方案中每个子活动必须包含四个基本环节(自主、合作、展示、完善)、具体步骤、操作要点。

● 纸张规格:

通常为16开单面最多不超过16开双面。

● 页边距:

各2cm

● 页眉应注有:

学校、学科、设计人、日期

● 页码齐全

● 字号字体:

课题三号黑体,正文五号宋体

● 行间距:

单倍行距(视情况而定)

 

小学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

一、基本理念

1.化教为学。

2.化生为师。

3.化静为动。

4.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

概括起来说,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讲授(包括提问等单纯的教师活动)时间(10~15分钟),通过有效的学生活动达成自主学习。

二、模式架构

《×××》第×课时活动单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活动方案:

★活动一:

×××(名称)

★活动二:

×××(名称)

★活动三:

×××(名称)

……

◆检测反馈。

三、概念解读

1.活动单:

通过集体备课最终形成的用以课堂操作的学生学习活动方案。

“活动单”不同于教案,教案的执行者是教师,而“活动单”的执行者是学生,因此,它更接近于“学案”。

理念的课堂状态是,学生拿到“活动单”,即使没有教师组织,也能在“活动单”的指导下进行有步骤的、卓有成效的自能学习。

2.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设定的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

目标的设定一是要准确,不能“超标”或“降标”;二是要具体,不能空洞,要把课后习题作为目标设定的重要参考因素,要写清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期待。

要从学生的视角,而不是教师的眼光描述学习目标,因为是“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

3.活动:

包括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一切心智活动和肢体活动。

“活动”的基本原则:

①“学科性”原则。

就是说,我们设计的活动是“语文”活动,要有语文味道,体现语文的规律。

语文是什么,无非字词句段,听说读写。

我们不排斥一些肢体性的活动,但一定要做语文的事,体现语文的特点,否则,就是不适宜的。

②“目标性”原则。

就是活动设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意图要明确,要服从于教学,不能使其成为课堂的点缀。

有人往往把“活动”定位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定位不准确。

我们认为活动就是要为教学服务,目的是达成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活动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有人更愿意把活动理解为动手、动脚、唱歌表演、做游戏之类的肢体之动,这是片面的。

课堂上的一些隐性活动是特别重要的,学生坐在位置上认真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这也是活动,而且还应该是主要的活动。

③“趣味性”原则。

活动还要有趣味,要能吸引学生。

我们都说,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乐园,如果学生不能从活动中获得快乐,引起共鸣,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只能说这样的活动是低效的。

当然,“趣味性”必须服从于“学科性”和“目标性”,结合得好,就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如果在活动设计中不顾“学科性”和“目标性”,而一味求趣,必然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活动”的基本要素:

每一个活动,都应该包含以下4个基本要素:

a自主学习;b合作探究;c成果展示;d自我完善。

这4个基本要素也可以视为活动的4个步骤,组合起来就是活动的常规模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

在这4个基本要素中,“自主学习”是活动的前提,这一点必须明确,一定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

如果没有自主学习就进行合作,势必滋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思维惰性和依赖情绪,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害无益。

“合作探究”(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活动)是活动的主体部分。

怎样合作,用怎样的机制来规范合作,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成果展示”是活动的外显。

在语文课上,展示的方法应力求多样化,可以是“读”(如有感情的读,分角色读等);可以是“说”(如解说、辩论等);可以是“写”(如抄写、默写、写片断、上黑板写等);可以是“画”;可以是“演”;可以是“采访”;等等等等。

学生在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点评,包括纠错、表扬等。

“自我完善”是活动的提升。

要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的效益。

“活动”的基本形式:

本模式的活动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如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

当然也应该包含一些其它形式的活动,如趣味性活动:

辩论质疑、竞赛评比等;体验性活动:

感情朗读、角色表演等;拓展性活动:

知识链接、想像补白等。

“活动”的基本机制:

由于本模式以小组活动为主,因此,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学习小组。

所谓“完善”,一是要相对固定,不能时有变化;二是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三是要有组长,每个成员都要有编号。

活动时,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

学生好动,自制力弱,如果听之任之,那种乱动就会演变成一种动乱。

比如,小组合作,就要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规范,要有组长,要有中心发言人,不能吵吵闹闹,乱作一团。

一些肢体性的活动,要把握好一个度,就像开车一样,该踩油门时踩油门,该带刹车时一定要带刹车。

四、方案设计

“活动单”是教和学的主要凭借,因此,一份好的“活动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活动单”的设计也就成为最重要的环节。

“活动单”设计必须做到:

1.深入钻研教材。

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习目标列出期待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如字词点,句段点,思维点,生成点,练笔点,方法点,感悟点等等。

收集和整理与本课相关的各种课外资源,并对照学习目标进行筛选。

2.进行活动设计。

要在精心备课,形成详细教案的基础上设计学生活动单。

教案中除要写清学生的活动之外,还要有对教学重难点“启发”、“唤醒”、“点评”、“提升”等方面的预案,要有应对学生动态生成的文字准备。

教案的基本样式如下:

 

《×××》第×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阅读期待。

二、组织活动,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一:

×××(名称)

★活动二:

×××(名称)

★活动三:

×××(名称)

……

三、检测反馈,巩固学习成果。

 

素质教育课堂实践的成功范式

目前,人们对“活动单导学”的认识与研究,大多是从课程论,特别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角与层面来论述和阐发的,这从学理上讲显然是正确而合乎逻辑的,也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但是,如果仅限于此,似乎有可能遮蔽“活动单导学”的核心价值与长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和指向是全面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

这就是说,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只能是素质教育实践的效果。

既然如此,我们讨论“活动单导学”就不能不将之与素质教育链接起来考量。

就我对“活动单导学”的初步了解与思考,我觉得,“活动单导学”乃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领域有效实施的成功范式。

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基于素质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一种应然追求和理想目标,是人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重新回归和返朴归真,其着力点是关注人,解放人和发展人。

而“活动单导学”的设计者、实践者与管理者,自始至终都坚守着“人本”特别是“生本”的理念,并在基础上寻求具体的富有操作化的对策与措施。

这不仅保证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方向的正确性,而且有可能实现对策与措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第一,素质教育的本质——关注人,在“活动单导学”中得到了具体落实。

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就理所当然地要关注人。

素质教育关注人,不是关注一部分人或一类人,而是关注受教育者的全体,关注受教育者中“每一部分”、“每一个”人。

它不管“这一部分”、“这一类”人或“这一个”人的社会背景、实际年龄大小、性别与外貌及智力发展如何,进而在客观上无论存在何种有形的或无形的差异,都是素质教育所必须关注的对象。

不仅如此,素质教育特别强调教育过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因而也就特别重视关注受教育者中的弱势群体,也即重视关注学校教育中的所谓“后进生”或“学习困难生”。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人的关注,也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我们说,素质教育的本质——关注人,在“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改革与实践中得到了具体落实,是因为“活动单导学”不仅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其实施的基本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