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四川省南充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9015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四川省南充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解析四川省南充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解析四川省南充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解析四川省南充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解析四川省南充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四川省南充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解析四川省南充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四川省南充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四川省南充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解析四川省南充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四川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B.原核细胞既不具有生物膜系统,也不具有生物膜

C.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

D.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外的膜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DNA的分布、细胞器的功能、生物膜系统、细胞器间的协调配合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其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和线粒体,A错误;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但有属于生物膜范畴的细胞膜,B错误;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C错误;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外的膜结构,例如:

当细胞以胞吞方式摄取大分子时,首先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D正确。

【点睛】易错点辨析:

①生物膜系统指细胞内的全部膜结构而不是生物体内的。

②原核生物、病毒类生物无生物膜系统。

2.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蛋白质的斐林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思路都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C.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D.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吲哚乙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与蛋白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萨顿的假说、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A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是:

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然后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让这两类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可见,这两个实验的思路都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B正确;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但他并未发现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及其用于检测的物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及其研究方法、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的过程及结论、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需要载体

B.土壤板结会影响植物根细胞转运Mg2+的速率

C.低温环境会影响物质的主动运输速率,但不影响被动运输

D.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吐”的过程可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及其影响因素,理解“胞吐”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各选项。

【详解】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A正确;根细胞转运Mg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而土壤板结会影响植物根的细胞呼吸,进而影响转运Mg2+的速率,B正确;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温度会影响组成生物膜分子的运动速率和载体蛋白的活性,所以低温环境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运输速率均有影响,C错误;当细胞以“胞吐”方式排出大分子时,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可见,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吐”的过程可导致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

【点睛】①理清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形成如下的知识网络。

②凡是影响组成生物膜分子的运动速率、载体蛋白的活性和细胞呼吸的因素均会影响物质出入细胞的速率。

4.以下关于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时不一定会发生过敏反应

B.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是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C.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以促进种子的萌发

D.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根本上是各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与过敏反应、激素调节的特点、植物激素的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时,若该抗原为过敏原,则发生过敏反应,否则不会发生过敏反应,A正确;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是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B正确;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因此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的萌发,C正确;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的控制,而是各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控,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体液免疫与过敏反应的区别与联系、激素调节的特点、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相关知识,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5.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还可能有化能合成作用

C.狼和兔能依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捕食或躲避猎捕,它们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

D.若该草原发生过火灾,若干年后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这种演替类型称为次生演替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依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

e表示分解作用,细菌、蚯蚓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A正确;图中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a所示的光合作用,此外,还可能有化能合成作用,B正确;狼和兔能依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捕食或躲避猎捕,它们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C错误;若该草原发生过火灾,若干年后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这种演替类型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得以保留,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因此称为次生演替,D正确。

【点睛】以题意和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明辨:

a表示光合作用,b、c表示捕食关系,d表示呼吸作用,e表示分解作用,进而围绕“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6.某品系的鼠,毛色灰色和黄色是一相对性状。

科学家进行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由此推断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亲本

后代

灰色×灰色

灰色

黄色×黄色

2/3黄色,1/3灰色

灰色×黄色

1/2黄色,1/2灰色

 

A.甲组灰色子代为纯合子

B.乙组后代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C.乙组结果可判断控制鼠的灰色基因是隐性基因

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详解】甲组的双亲及子代均为灰色,说明灰色能稳定遗传,进而推知子代为纯合子,A正确;乙组的双亲均为黄色,后代中黄色∶灰色=2∶1,说明双亲均为杂合子,黄色对灰色为显性,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因此后代黄色毛鼠均杂合子,控制鼠的灰色基因是隐性基因,B错误,C正确。

综上分析,鼠的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

【点睛】】以乙组“黄色×黄色→2/3黄色,1/3灰色”为切入点,明辨黄色为杂合子,且黄色对灰色为显性,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据此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7.科学家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一种蛋白质)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

(1)dATP与ATP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dATP特有_____________(填成分)。

(2)根据图,可判断_______________的存在能促进细胞凋亡,且当其它条件合适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增加,促细胞凋亡的效果增加。

(3)已知细胞色素C的功能是参与[H]和氧气的结合,可判断细胞色素C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称为_____________。

当HIV病毒侵入机体的淋巴细胞后,会导致淋巴细胞大量死亡。

淋巴细胞大量死亡是否属于细胞凋亡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氧核糖

(2).dATP和细胞色素C(3).细胞色素C(4).线粒体内膜 (5).细胞编程性死亡(6).不是(或答“否”)(7).它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影响导致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柱形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详解】

(1)dATP的全称为三磷酸脱氧腺苷,脱氧腺苷是由脱氧核糖与腺嘌呤结合而成;ATP的全称为三磷酸腺苷,腺苷是由核糖与腺嘌呤结合而成。

可见,dATP与ATP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dATP特有脱氧核糖。

(2)分析柱形图可知:

有dATP的实验组的促凋亡效果高于无dATP的对照组,细胞色素C浓度大于零的实验组的促凋亡效果高于细胞色素C浓度等于零的对照组,说明dATP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均能促进细胞凋亡。

当其它条件合适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细胞凋亡的效果随着细胞色素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3)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过程是[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可见,若细胞色素C的功能是参与[H]和氧气的结合,则可判断细胞色素C分布于线粒体内膜。

(4)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可见,HIV病毒侵入机体的淋巴细胞后而导致的淋巴细胞大量死亡,这是由于不利的因素影响导致的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凋亡。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

(2)的解答。

解答的关键是以实验目的(研究了细胞色素C和dATP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为切入点,依据柱形图呈现的信息明辨自变量(dATP的有无和细胞色素C的含量)、因变量(促细胞凋亡效果)。

通过比较柱形图呈现的对照组(无dATP和细胞色素C)与实验组(有dATP和细胞色素C)的促细胞凋亡效果来分析各问题情境。

8.如图为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的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

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是___________(填器官名称),当血液中激素c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激素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叫做_________________调节。

(2)经研究发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三肽化合物,促甲状腺激素为糖蛋白,将双缩脲试剂分别加入用a、b、c三种激素配制的三种溶液中,溶液会变紫色的是_____________;激素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作用的靶细胞在人体内分布最广。

(3)通常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利用了激素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甲状腺

(2).抑制(3).a、b(4).(负)反馈(5).a、b(6).c(7).通过体液运输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1)依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

甲为垂体,乙为甲状腺,丙为下丘脑。

当血液中激素[c]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会抑制下丘脑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a]促甲状腺激素(TSH),这种调节机制叫做(负)反馈调节。

(2)[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三肽化合物,[a]促甲状腺激素为糖蛋白,二者均含有肽键,因此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不含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可见,将双缩脲试剂分别加入用a、b、c三种激素配制的三种溶液中,溶液会变紫色的是a和b。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所以激素c作用的靶细胞在人体内分布最广。

(3)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下图为分级调节基本模型,其中的虚线为反馈调节),能够结合图示判断各器官及其分泌的激素的名称,并与激素调节的特点、检测生物组织蛋白质的知识建立联系。

9.图甲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不同的细胞结构,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

图乙是利用新鲜的绿叶为材料,进行绿叶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图甲结构a、b、c中存在色素的结构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分离光合色素常用_________(填方法)。

(2)图甲中代表O2的是______________(填番号),代表CO2的是______(填番号),④代表___________(物质),能够产生⑤的细胞器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K+以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中。

(3)A、B是滤纸条上的标记,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层析液最先所处的位置是___(填“A”或“B”)处。

Ⅱ是____________色素分子。

(4)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过程中,偶然发现某植株缺失第Ⅲ条色素带。

该实验小组为了研究缺失第Ⅲ条色素带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两植株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光照强度(klx)

0

3

6

9

12

15

18

21

C02吸收速率(mg•m-2•h-1)

-3.6

-0.72

2.4

3.0

4.8

6.9

7.2

7.2

-4.6

-1

2.4

3.6

5.8

7.9

8.8

9.0

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更适合在强光下生活的是植株__________(填“甲”或“乙”)。

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植株甲的总光合作用速率是否等于植株乙的总光合速率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

(2).纸层析法(3).③(4).②(5).丙酮酸(6).a、b(7).主动运输(8).A(9).叶绿素a(10).乙(11).否(12).因为在该光照下二者的呼吸速率不同

【解析】

【分析】

本题采用图表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呼吸作用过程、光合作用过程、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详解】

(1)图甲中,细胞结构c所示的液泡吸收的①是水分子;a吸收光能,将①②转变成葡萄糖,说明a是叶绿体,②是CO2;葡萄糖变成的④进入b与①③生成①②,说明b是线粒体,③是O2,④是丙酮酸。

K+在⑤协助下进入细胞中,据此可推知⑤是ATP。

综上分析,结构a、b、c中,存在色素的结构是a、c。

绿叶中的四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分子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通过扩散而分离开,可见,常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

(2)结合对

(1)的分析可知:

图甲中代表O2的是③,代表CO2的是②,④代表丙酮酸。

ATP产生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因此能够产生⑤的细胞器有a所示的叶绿体和b所示的线粒体。

K+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中。

(3)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时,滤液细线不能没入层析液中,否则滤纸条上不能出现色素带,据此依题意和分析图乙可知:

层析液最先所处的位置是A处。

Ⅰ、Ⅱ、Ⅲ、Ⅳ分别表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光照强度大于15klx时,乙植物CO2吸收速率的数值明显高于甲植株,说明乙植物更适合在强光下生活。

表中光照强度为零时的CO2吸收速率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大于零时的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据此可推知:

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植株甲的总光合作用速率=3.0+3.6=6.6(mg•m-2•h-1),植株乙的总光合作用速率=3.6+4.6=8.2(mg•m-2•h-1)。

综上分析,因为在该光照下二者的呼吸速率不同,所以植株甲的总光合作用速率不等于植株乙的总光合作用速率。

【点睛】分析图甲,需依据不同的反应物、产物之间的关系,明辨各细胞结构的名称与物质名称。

本题的难点在于对(4)小题的解答:

解答此题,应由题意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即呼吸作用速率是指表中的黑暗条件下(光照强度为零时)CO2吸收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是指表中的光照强度大于零时的CO2吸收速率,而植物总的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在此基础上,依据表中信息与题意,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0.某生物中有两对控制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A/a与B/b,其中A/a与B/b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B与b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某DNA分子片段含有1500个碱基对,胸腺嘧啶数占全部碱基的23.5%,该片段在进行第三次复制时需要胞嘧啶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最多需要________个转运RNA参与运输___________种氨基酸。

(3)若该生物为兔子,基因A控制黄色皮毛,基因B控制黑色皮毛。

当A和B同时存在,表现为灰色皮毛,aabb表现为白色皮毛。

一个灰色雄兔和一个黄色雌兔交配,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3/8黄色兔、3/8灰色免、1/8黑色兔、1/8白色兔,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4)若该生物为一年生植物,某地区该植物类型均为bb型。

某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BB和Bb的种子,不久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为45%BB、40%Bb、15%bb,则该植物自交2代后,基因型为BB的频率和b基因的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2).3180(3).500(4).20(5).AaBb×Aabb(6).60%(7).35%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内涵、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复制及其表达、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详解】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同的DNA片段的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因此基因B与b的根本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2)已知某DNA分子片段含有A+T+G+C=3000个碱基,其中T(胸腺嘧啶)=3000×23.5%=705个。

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进一步推知,在该DNA分子片段中,A=T=705个,C=G=795个。

可见,该片段在进行第三次复制时需要胞嘧啶的个数=(23-1)×795-(22-1)×795=3180个。

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为20种,在翻译过程中每个tRNA分子只能识别并转运1个氨基酸分子。

在不考虑非编码区和内含子的条件下,转录与翻译过程中DNA(基因)碱基数∶mRNA碱基数∶多肽链氨基酸数=6∶3∶1,据此可推知:

该DNA分子片段编码的蛋白质最多含有500个氨基酸,所以理论上最多需要500个转运RNA(tRNA)参与运输20种氨基酸。

(3)依题意可知:

一个灰色雄兔(A_B_)和一个黄色雌兔(A_bb)交配,子一代出现了白色兔(aabb),由此推知:

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4)某植物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为45%BB、40%Bb、15%bb,则该植物自交1代后,BB基因型频率为45%BB+40%×1/4BB=55%BB,Bb基因型频率为40%×1/2Bb=20%Bb,bb基因型频率为15%bb+40%×1/4bb=25%bb;该植物自交2代后,BB基因型频率为55%BB+20%×1/4BB=60%BB,Bb基因型频率为20%×1/2Bb=10%Bb,bb基因型频率为25%bb+20%×1/4bb=30%bb,因此,b基因的频率=30%+1/2×10%=35%。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2)题中有关DNA复制过程的计算,究其原因是混淆了“第三次复制”与“连续三次复制”的区别。

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②第n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m·(2n-1-1)=m·2n-1个。

11.有机磷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害虫的含磷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有时会造成瓜果蔬菜等食品农药残留超标,不少品种对人、畜的毒性很强,人误食后如不及时医治就会危及生命。

某班同学欲从土壤中分离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能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菌种,可在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取样,并在含有碳源、氮源及_________等的选择培养基上添加适量的_____________进行选择培养。

(2)在制备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入的常用凝固剂是__________。

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则应在灭菌之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